比熱容教學設計(精選3篇)

來源:才華庫 1.7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熱容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熱容教學設計(精選3篇)

比熱容教學設計1

“比熱容”教學目標

a.知道什麼是物質的比熱

b.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國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後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並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後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並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並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後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絡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並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比熱容”--示例

課題

比熱容

教學重點

掌握並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並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比熱容.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於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並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麼用什麼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麼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麼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麼常用水

回答問題,複習鞏固知識

“比熱容”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教學設計2

學情分析

《比熱容》是國中階段最後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課題,學生們已具備基本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驗探究能力。並能獨立的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器材的選擇,進行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現象和資料和分析歸納總結結論等各個環節。

知識技能

1.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2.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3.瞭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通過閱讀“氣候與汙染”,瞭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並瞭解一下“熱島效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熱容概念並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重點

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的計算。

教學方法

探究式法、反饋法、分組實驗法、綜合法、分析法、歸納法、比較法

教具和

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熱得快、沙子、水、煤油、天平、溫度計、秒錶、細線、燒杯等。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多媒體展示視訊:海灘美景)

提問:美不美?想不想去?

想象是無限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假如我們現在身臨其境,在海邊玩耍,赤著腳走在沙灘上會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麼感覺?(學生回答)

我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那麼為什麼會覺得沙灘上燙腳而海水中卻不怎麼燙呢?(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簡短的討論)學習本節知識後你自然會明白。

創設物理情景,營造寬鬆的氣氛,穩定學生的情緒,儘快進入角色,並提問激發學生的鬥志,努力拼搏,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製造問題懸念,誘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比熱容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三節比熱容。比熱容的概念及其應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又因為比熱容的概念比較抽象,涉及到質量、溫度的變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三個物理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b、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b、嘗試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等簡單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分析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應用以及吸放熱的計算。

比熱容是表示物質吸熱能力的物理量,與生活實際聯絡緊密,生活中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也較多,是會考中的重要知識點。

突破重點的思路:從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從中體會比熱容的物理意義,為建立比熱容概念奠定基礎。

四、教學難點分析

難點:理解比熱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熱容的知識解釋有關現象。

突破難點的思路:比熱容的概念比較抽象,概念中涉及質量、溫度的變化和熱量三種概念間的關係,比較難理解,所以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及應用是本節難點。為突破難點,讓學生從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入手,解釋其含義,知道它是物質的一種屬性,然後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及應用加深學生的理解。

五、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五步探究教學法、實驗法、推理歸納法

學法:合作交流、討論法、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

本節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採用五步探究教學模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利用推理歸納法逐步入深讓學生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和計算熱量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以實驗為載體,學會對知識的探究、應用和遷移。提高科學素養。

六、教學過程分析

課堂結構設計:五步探究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三)合作互動,交流分享;

(四)實踐體驗,當堂內化;

(五)遷移拓展,提高素養。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設計活動:

(出示圖片)同樣的日照條件,海水的溫度和沙灘不一樣。白天,海水涼,沙灘燙腳。傍晚,沙灘涼了下來,海水卻還暖暖的,這是為什麼呢?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揭開比熱容的神祕面紗。引入本節主題。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從生活走向物理”,也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讓學生堅信物理來源於生活,使學生感到物理並不陌生,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探索求知的慾望。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設計活動:

1、生活體驗,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燒水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物質吸收的熱量與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有關。學生易於理解,為下一步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的影響因素奠定基礎。

2、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先做實驗前的分析準備工作,然後學生按實驗小組分工合作,做好配合,注意觀察和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讓學生先經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後經同學間的交流評估,設計出實驗方案,這一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學會取長補短,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小組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三環節:合作互動,交流分享

設計活動:

1、交流探討,總結實驗結論

2、引入比熱容概念,理解其物理意義

3、從物理走向社會,利用比熱容知識分析實際問題

4、推理、分析、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析資料,歸納出科學結論,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領會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問題的思路,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概括提煉的能力;從生活走向物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熱量計算公式的得出,能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第四環節:實踐體驗,當堂內化

設計活動:

三道練習題,分別從比熱容的概念、應用和熱量的計算進行練習鞏固。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的進行補充和糾正,使學生準確掌握本節知識內容。

第五環節:遷移拓展,提高素養

設計活動:學生分析內陸與沿海城市的天氣預報資訊,從中發現問題,並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從物理走向社會”,只有將所學的知識等加以運用才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讓學生通過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中發現的問題,解決了生活中的疑問,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成就感。

第六環節:課堂小結

設計活動:

簡要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1、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2、比熱容的概念及應用;3、熱量的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七、板書設計

傳統設計模式,三個主題,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比熱容的概念及應用和熱量的計算,簡潔明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