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53W

二年級(上冊)教材曾經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那時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觀察,並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繼續教學“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並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全單元教材分兩段編寫,第一段觀察長方體、正方體或這些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第二段觀察由3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觀察物體》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1.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頁例題觀察長方體形狀的圖書櫃,首先教學圖書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於學生已經能辨別圖書櫃的前、後、左、右等面,圖書櫃的前面又可以說成它的正面,圖書櫃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側面,圖書櫃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問學生“你能指出圖書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讓學生在指指、認認、說說等活動中實現認識的轉化。然後教學在不同位置觀察這個圖書櫃,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兩個面,有時只能看到它的一個面。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又畫了兩個這樣的圖書櫃,其中一幅圖上畫出了正面、側面、上面三個面,另一幅圖上只畫出了正面和側面。讓學生判斷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學生在情境圖裡分別感受老師和女孩的觀察,能夠體會老師同時看到了圖書櫃的三個面,女孩看不到圖書櫃的上面,只同時看到兩個面。雖然例題裡沒有出現只看到圖書櫃一個面的情境,但學生能夠從看到三個面、看到兩個面,自覺體會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

“想想做做”裡的習題大致分成三部分。第1題是鞏固對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認識。讓學生分別指一指哪是洗衣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大多數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兩種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不會有多少困難。他們憑頭腦裡已有的洗衣機和冰箱的表象,識別洗衣機、冰箱各個面的圖形;又依據洗衣機、冰箱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圖形,想像這兩個物體的樣子。教材通過物體與圖形間的這種轉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有學生因不熟悉這兩種家用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下面的實物圖給予幫助。

第2題站在不同位置觀察放在桌上的長方體形狀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同時看到文具盒的三個面。教材不把這個內容作為知識講授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體會這個內容。由於文具盒比較小,經常能同時看到它的正面、側面、上三個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側面也不難。而只看到它的正面、側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側面卻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視線放在與文具盒的正面、側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學生學會把視線放在適宜的高度上觀察,為下面繼續學習物體的三檢視作好準備。第3~5題是觀察幾何體,先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再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正方體,說出看到的圖形;然後是觀察兩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指出看到的圖形。在從正方體或長方體的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時,要指導觀察的方法。如從正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把視線垂直於物體正面的中間。又如從上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並緊靠物體,低下頭看把視線垂直於物體上面的中間。另外,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必須看實物,不是看教材畫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的實物圖。

2.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檢視之間的轉化。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能進行幾何體與其三檢視之間的轉化”作為空間觀念的一個表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三檢視是指描繪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面的形狀的.平面圖形。在第87頁“想想做做”第4、5題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方體、長方體的三檢視,初步體驗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要領,初步使用了說一說或連一連等選擇檢視的方法。第88~89頁教學簡單幾何體的三檢視,例題先讓學生用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照教材插圖裡的樣子擺一擺,再分別從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後把觀察位置和相應的檢視用線連一連。擺、看、連是教材安排的三項學習活動。為什麼先“擺”?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通過擺能夠了解物體的形狀和結構,區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便於觀察;第二個原因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可觀察的實物,防止部分學生因缺少幾何體而去看教材插圖。“看”是例題教學的重點,分別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這裡的“看”要注意三點:一是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在全體學生中必須是一致的;二是觀察方法要正確,視線必須垂直於物體的那個面的中間;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圖形。例題裡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三個正方形組成的,下面是並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其中右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是兩個上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從上面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在物體上的兩個正方形面一個高些、一個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圖表示它們,應該是左右並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必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體會。“連”是表達觀察結果的一種方式,教材裡畫出了物體的三幅檢視,讓學生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適當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

“試一試”向學生提出了兩點要求,先是依據指定的正檢視擺出相應的物體,然後是畫出這個物體的側檢視和上檢視,讓學生比較充分地經歷“檢視—物體—檢視”的轉換活動。依據檢視擺出物體一般經歷“研究檢視—擺出物體—驗證擺法”的過程。“研究檢視”要分析檢視的結構,下面是兩個左右並排相連的正方形,其中左邊的那個正方形上面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對檢視進行分析研究能啟示物體的擺放方法。“擺出物體”是在分析檢視、構思擺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時也會在分析檢視的同時進行。如看到正檢視的下面是兩個左右並排相連的正方形,就拿出兩個正方體左右並排擺在一起;又看到左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就在擺出的左邊那個正方體的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驗證。驗證的方法是從這個物體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檢視一致,擺出的物體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檢視不一致,應該重擺。這道題在擺好以後還要畫出物體的側檢視和上檢視,畫檢視的要求比選擇檢視連連線的要求提高了些,學生能畫出草圖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圍繞幾何體與其三檢視相互轉化而設計。第1、2題要求學生先用三個正方體擺一擺。其中第1題是照教材畫出來的幾何體那樣擺,第2題是按“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這個要求擺,教學時不能疏忽這一點。第3、4題是“依據檢視要求拼搭”,其中第3題的每小題都只有一種擺法,擺好後還要從正面和側面觀察並畫出檢視。第4題是開放的,符合正檢視要求的擺法不惟一。先把兩個正方體一上一下豎著(或一左一右橫著)擺放後,第三個正方體可以擺在這兩個正方體的前面,也可以擺在後面。雖然擺成的物體形狀不同,但正檢視相同;雖然這兩個物體的正檢視相同,但側檢視不同。學生在體會這些同與不同時,空間觀念得到了發展。第5題裡的三個物體都是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其中左邊和中間的物體都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4個正方體,右邊物體只能直接看到3個正方體,讓學生體會還有1個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