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口語表達訓練,提高語文素質(網友來稿)

來源:才華庫 1.66W

                  折柳中學   尹華明

注重口語表達訓練,提高語文素質(網友來稿)

    口語表達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快速創造的過程,能培養學生多種思維能力 。新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中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必須聯絡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口語表達的重要性不言而語,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學生是否能夠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關鍵在表達,欲表達,則必須要思考。 

口頭表達既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又是促進思考的動力。因為學生爭相表達的本身就是營造了一種相互啟發,相互競爭的氛圍。缺少學生言語參與的教學,根本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也適應不了現行的考試製度。

     常規的語文教學,重記憶,輕思考;重訓練,輕表達,使得我們學生成了解題的機器。這當然有現行制度的原因:未將口語測試列入考試範圍;也有部分教師由於沒有抓準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不少提問的誤區,從而影響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施行,如:過於簡單的“是不是”;問題空泛的“中心是什麼”;缺乏新意,雷同化的“分段及段落大意”等,長此以往,讓學生生厭,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表達,更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更難說鍛練思維能力;但更多的是我們教師沒有意識到表達的基礎是閱讀,是思考,表達則是學生思考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因此,學生表達能力的鍛鍊,應從課文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發問,另外,還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從生活中尋找能誘發學生思維的興趣點來問,真正做到學生 :“題易想,口易開。”

下面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幾點有效做法:

    一、尋找焦點,啟用思維,挖掘口語表達素材。

    學生對每篇文章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是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鑽研教材,有意地給學生設定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衝突”。當學生急於解開這些“衝突”,欲表達自己的見解時,也就意味他們進行了思維訓練。《葫蘆僧判葫蘆案》這篇小說,理解較難,學生易將文中的“門子判案”作為本文的線索,那文中主旨--“揭露官場徇私枉法黑幕”則很難被同學理解。不如另闢蹊徑,暫緩進入課文,設定如下題目,讓學生討論:賈雨村的前任為何官職被免?學生對課外內容往往有一種表達的渴望,一看到討論課外內容,熱情倍加,於是思考之後,產生如下結論:①前任為官正直,因而被免;②前任官徇情枉法,但案件久拖未決,使“四大家族”名譽受損,因而被免。經過討論,學生認同答案②。於是又設定討論題(二)來因勢利導:你認為賈雨村該如何做,才能升官發財?這下,學生討論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有答:賈雨村應不顧民怨,判薜蟠無罪,以此來取悅“四大家族”;有同學反對,賈雨村如不能壓服民聲,馮家繼續上告,上司會認為賈雨村辦事不力,那賈非但不能升官,恐怕還會被就地免職。啟發之下,有答:賈應既判薜蟠無罪,又能不致民怨,才能顯示辦事利索、幹練,一箭雙鵰。此時的學生個個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憑學生的經歷,這些判案的伎倆是難於言出的。於是教者回鋒一轉,作如下設計:賈剛上任,便有一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明日,此案審還是不審?有同學答:如不審,久拖難決,前者下場,便是借鑑,應審。教者追問:應審,那薜蟠抓還是不抓?同學答:不抓,等於沒審,應抓!此時的同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露狐疑:抓薜蟠,那不是老虎頭上動土嗎,賈雨村活膩了嗎,似乎全班的討論已走入了死衚衕。教者看到時機已到,又做如下提示:旁邊的門子瞭解案情嗎?學生齊答:瞭解。“會讓賈雨村發籤抓人嗎?”有人答:會,有人答:不會。教者示意後者,後者回答:讓賈抓人,賈會下臺;不讓賈抓人,那些差役深諳為官之道,如幫助賈,不也是為自己鋪設了升官發財之道嗎?肯定有人阻止賈發籤,不是門子,也會有別的差役。其他學生聽後,恍然大悟。這一番提問,層層深入,跌宕起伏,又環環相扣,使得本文的玄機頓出,而賈的陰險狡詐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為全文的理解打了伏筆。可見,抓住課文的焦點,就自然啟用學生的思維,就會讓學生敢說、會說、不經意間,課文得到理解,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二、整體感知、化難為易,擴充套件表達空間

 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單靠一兩個問題的設計是不夠的,它需要教者高屋建瓴,從整節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化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具體課文中,應化難為易,化呆板為活趣,誘導學生說話,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思考、交流的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菲利普一家認錢不認人的醜惡行徑,提示資產階級“博愛”的虛偽,一看就懂,但為了能使學生從這篇文章中深刻體會到資產階級的金錢觀。教者作如下設計:1、收到于勒叔叔的來信前後,“我”家的生活有何變化?此題並沒有什麼難度,主要是從整體上感知課文,要求學生做好蒐集整理工作,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所以5分鐘左右,學生們都翹首以待,教師巡視了一下,答案基本正確。收信前:經濟拮据(經濟上沒有禮尚往來,買廉價物品,自制衣服);兩姐姐年大未婚(特有意思)。收信後:(週日全家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散步、擬定上千種計劃、買一所別墅、二姐成婚、去哲爾賽島遊玩)。緊接著,又設計以下討論題:收信後,“我”家在生活上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學生沿著這條線判斷:菲利普夫婦的貪婪、自私的形象躍然紙上,而這正是本文的中心所在。這一組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設問,激發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慾望,達到教者能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思考,共同表達的願望,那麼,掌握本篇文章也是比較容易的事了。

三、設定氛圍,鼓勵創新,提高表達質量

    課堂口語能力的發展,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教師應努力設定口語表達的氛圍,鼓勵思維的創新,這就需要設定一些想象空間廣闊的問題,達到能力的遷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學生能夠熟知于勒叔叔來信給“我”家帶來的變化,也能理解這種變化所潛藏的原因。課文的重難點的分析也業已完成。但教者認為此文有著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如果能從深層挖掘,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大有裨益,故作如下設計:1、週日,全家衣冠整齊到海邊散步的目的是什麼?請你描寫想象中的菲利普和于勒想見的場景。2、二姐夫何時到我家,又如何看到于勒的來信,看信後的心理、神情如何?請以《看信前後》為題,以二姐夫為主角寫一短文。第一題的設計是為了極力渲染菲利普對於勒歸來給自己帶來財富的狂喜,與兄弟倆真正相見時的因失望而仇視的情景作對比,更好地突出主題。學生習作中:我家的衣冠整齊、父母的卑微逢承,于勒的豪富慷慨,藍天白雲、海浪海船,構勒出一幅絢麗的兄弟相見的美景。此美景延續了拾年,到後來是一枕黃粱,終於幻滅。學生的創造思維畢現。第2題的設計是鍛鍊學生情節安排的能力,能夠以點帶面,使人明白:人與人的金錢觀並不是存在於一人一家之上,而是存在整個社會之中,也起到了點明主旨的作用。此題的設計著重是刻畫二姐夫的心理,學生刻畫得惟妙惟肖,達到了預期效果。這兩題的設定,既能緊扣課文的中心,又能從原文鋪陣的情景入手,加以渲染,使學生沉浸入故事的再創造的氛圍之中,產生表達的衝動。從而,學生的能力得以遷移和發展。

四、課堂表達是主體,課餘表達是補充

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決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奏效。但應緊緊把握住課堂。語文不同於其它課目,以口頭表達作為思考的表現形式佔了極大的比重。當然,口頭表達也可以講故事、作演講、作辯論來集中培養,但也離不開本文所累述的幾個特點。

總之,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綜合素質外在表現的主要形式,有效訓練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作者郵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