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情並茂--押韻和平仄》備課參考2(人教版選修備課資料)

來源:才華庫 1.56W

 二、詩歌的平仄格式

《聲情並茂--押韻和平仄》備課參考2(人教版選修備課資料)

(1)絕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絕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例如: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蘇臺覽古(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二、四句押韻。例如: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讀範至能《攬轡錄》(唐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聽鼓(唐李商隱)

城頭疊鼓聲,城下暮江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問漁陽摻,時無禰正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詩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晚晴(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2 節內容參考王力《詩詞格律概要》、《詩詞格律十講》等著作有關內容)

五、參考文獻連結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範文瀾《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神明樞機,吐納律呂,脣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徵。夫商徵響高,宮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摘文乖張,而不識所調;響在彼弦,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內聽難為聰也。故外聽之易,絃以手定;內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其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為患,生於好詭,逐新趣異,故喉脣糺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左礙而尋右,末滯而討前,則聲轉於吻,玲玲如振玉,辭靡於耳,累累如貫珠矣。是以聲畫妍蚩,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故餘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然振其大綱,不出茲論。

若夫宮商大和,譬諸吹籥;翻回取均,頗似調瑟。瑟資移柱,故有時而乖貳;籥含定管,故無往而不壹。陳思潘岳,吹籥之調也;陸機左思,瑟柱之和也。概舉而推,可以類見。

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文賦亦稱知楚不易,可謂銜靈均之聲餘,失黃鐘之正響也。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練才洞鑑,剖字鑽響,識疏闊略,隨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古之佩玉,左宮右徵,以節其步,聲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忘哉?

贊曰:標情務遠,比音則近。吹律胸臆,調鍾脣吻。聲得鹽梅,響滑榆槿。割棄支離,宮商難隱。

●朱光潛《詩論》(三聯書店,1984年)

我以為詩的要素有三種:就骨子裡說,它要表現一種情趣;就表面說,它有意象,有聲音。我們可以說,詩以情趣為主,情趣見於聲音,寓於意象。”

聲音節奏是情趣的直接的表現,讀詩如果只懂語文意義而不講求聲音節奏,對於詩就多少是門外漢。就音說,它有一種整齊的格律,聲與韻組成一種和諧的音樂,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如果細加玩索,這音樂也很適合於詩所要表現的情調。就義說,它寫出一些具體事物的意象……這裡的許多意象都朝著一個總效果生髮,它們融成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境界,可以看成一幅畫或一幕戲。

新詩的格律主要須從民族詩歌傳統的基礎上建立,而所建立成的應該是嶄新的更適於現代生活和現代語言的形式。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頭兩句用韻而後面忽然不用韻,有人以為它是中國惟一的無韻詩,其實與其說它是無韻詩不如說它後半每句一換韻。這種沒有定準的音節恰能描寫魚戲時飄忽不定的情趣。

理想的詩歌朗誦,正如理想的詩歌一樣,必須求得語言的自然節奏與音律的形式節奏的諧和統一,這就是既能表情,又有音樂美。理想的詩應能調和語言節奏與音樂節奏的衝突,意義的停頓應與聲音的停頓一致。

●啟功(《漢語現象論叢》,中華書局,1997年。有刪節)

駢文的駢,是指字句對偶整齊而言;韻文的韻,是指押韻而言。駢文不一定都有韻,韻文也不一定都是駢體。還有從句中字數角度而言的,像有許多駢體文(包括有韻和無韻的),多用四言句和六言句(當然不是一律的、絕對的'),所以凡屬這類的文章,又被統稱為“四六”,這可算廣義的;宋人習慣指一些製造、箋啟中的駢偶作品為“四六”,則可算是狹義的。

先談無韻駢文中的平仄聲律問題。按駢體文章中,除賦類有“律賦”的名稱外,其他文體並沒有什麼律與非律的界限(律賦的條件,除聲調的標準外,還有韻字的限制)。但從文中聲調來看,也未嘗沒有較精和較粗的差別。如果把那些較精的借稱為律調,那些較粗的便可借稱為古調。較精的:句中平節仄節間隔勻稱的各組(所謂組是指一聯或一段)句腳平仄排列也合乎抑揚規律(當然一些聲調較精的文章,也並非絕無較粗的句或組,這像律詩之有拗句或拗聯);較粗的:句中平節仄節可以間隔不太勻,句腳平仄排列也不一定密切地依照抑揚次序,只是句與句之間或組與組之間大致達到由抑歸揚或由揚歸抑而已。

駢文無論有韻與否,句中字數的限制都比詩歌為寬。各種字數的句式都會受到採用,但大部分的駢文中大部分的句式,是以四言、六言居多的。

聲調精緻的“四六”駢文,每句中的平仄規格和句與句之間的排列關係,也各有它的基本法則。大致是:一句中的平節仄節交替,也就是主要用四言、六言的合律句式。句與句之間的排列關係,是以聯為基本單位。每半聯(半聯或稱一扇)有一句的,有兩句的,也有較多句的。半聯一句的,上下句平節仄節相反。舉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的例子,如:

時平維平九仄月仄,(兩節,平仄)序屬仄仄三秋平平。(兩節,仄平)

落霞仄平與(仄)孤鶩平仄齊飛平平,(三節,平仄平)秋水平仄共(仄)長天平平一色仄仄。(三節,仄平仄)

無韻駢文的全篇句腳平仄,也有一種規律,它們多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反覆進行的。例如:

豫章故郡仄,洪都新府仄。星分翼軫仄,地接衡廬平。襟三江而帶五湖平,控蠻荊而引甌越仄。

物華天寶仄,龍光射牛鬥之墟平;人傑地靈平,徐孺下陳蕃之榻仄。……

無韻駢文的技巧,無論是句中各節的平仄交替,或上下句句腳的反覆抑揚,以至字面的排比對偶,明清時代的“八股文”中都曾採用。而八股文中常有半聯(八股文一篇四“比”,即是四聯。一比二“股”,一股即是半聯)十幾句甚至更多句的。

有些長楹聯也是這類手法,用各種長短句子拼成,每句的句腳也常是仄頂仄,平頂平。

韻文(幷包括詩、詞、曲)的押韻法則,有兩個方面:一是韻句的位置,一是韻部的多少。

韻句的位置,是指篇中押韻的句子各在第幾句處。這不外三種情況:一,連續的,即每句押韻;二,間隔的,即隔句押韻、隔組押韻和分組換韻等;三,混合的,即將以上兩種形式部分地結合使用。

韻部多少,是指篇中共有幾個韻部,這不外兩種情況:一,單韻的,即全篇用一個韻部;二,多韻的,即全篇用不止一個韻部,在篇中換韻。

以上兩個方面、五種形式,相互錯綜,變化便很複雜。式例繁多,不再一一列舉。

●張中行(《詩詞讀寫叢話》,中華書局,2005年)

近體詩押韻,要求嚴格,花樣卻不多。總的情況大致是這樣:

一、用平水韻,隔句押,幾乎都用平聲韻。

二、一首詩,韻字限定用同一韻的,鄰近的韻,如東、冬,江、陽,等等,也不得通用,否則算出韻(也稱落韻);只有第一句可以通融,偶爾用鄰韻。

三、雙數句尾字必入韻;單數句尾字不入韻,只有第一句可以靈活:五言以不入韻為常,七言以入韻為常。

四、押平聲韻,除第一句入韻的以外,單數句尾字必用仄聲,與平聲韻字對稱。

五、一首詩的韻字:五絕通常用兩個,少數用三個,七絕通常用三個,少數用兩個;五律通常用四個,少數用五個,七律通常用五個,少數用四個。韻字不許重複(連續用同一字名獨木橋體,不足為訓),除非意義不同。

六、兩句稱為一韻,如用五個韻字的律詩,仍然稱為四韻。

七、單數句和其下的雙數句合為一聯,單數句稱為出句,雙數句稱為對句(尾字入韻)。

八、絕句兩聯,稱為首聯、尾聯,或第一聯、第二聯;律詩四聯,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或第一聯、第二聯、第三聯、第四聯。

九、上下聯都要求平仄相對(容許小的變通)。有的聯還要求或可以意義相對(對偶),情況複雜,留到後面專題談。

作近體詩選韻,先要知道平水韻平聲韻的情況。下面是《佩文詩韻》平聲韻的排列以及各韻包括的字數:上平聲。一東:東、同、銅、桐等174字;二冬:冬、農、宗、鍾等120字;三江:江、槓、矼、等51字;四支:支、枝、移、為等464字;五微:微、薇、暉、輝等72字;六魚:魚、漁、初、書等123字;七虞:虞、愚、娛、隅等305字;八齊:齊、蠐、臍、黎等133字;九佳:佳、街、鞋、牌等55字;十灰:灰、恢、魁、隈等111字;十一真:真、因、茵、辛等171字;十二文:文、聞、紋、蚊等97字;十三元:元、原、源、黿等161字;十四寒:寒、韓、翰、丹等123字;十五刪:刪、潸、關、癏等64字。下平聲。一先:先、前、千、阡等235字;二蕭:蕭、簫、挑、貂等183字;三餚:餚、巢、交、郊等107字;四豪:豪、毫、操、絛等110字;五歌:歌、多、羅、河等115字;六麻:麻、花、霞、家等167字;七陽:陽、楊、揚、香等270字;八庚:庚、更、羹、秔等190字;九青:青、經、涇、形等90字;十蒸:蒸、烝、承、丞等114字;十一尤:尤、郵、優、憂等247字;十二侵:侵、尋、潯、林等70字;十三覃:覃、潭、譚、等96字;十四鹽:鹽、簷、廉、簾等86字;十五鹹:鹹、、函、緘等41字。各韻包括的字,數量有多少的分別,意義有常用不常用的分別,兩種分別相加,就必致對作詩選韻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以包括字數多少、意義常用與否為標準,或說以便於用、不便於用為標準,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把平聲韻三十種分為四類:

一、寬韻--包括四支、一先、七陽、八庚,十一尤、一東、十一真、七虞共八韻,作詩用這些韻,有較多的韻字可用。

二、中韻--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魚、二蕭、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齊、五歌、六麻、四豪共十一韻,作詩用這些韻,有次多的韻字可用。

三、窄韻--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刪、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鹽共七韻,作詩用這些韻,有較少的韻字可用。

四、險韻--包括三江、九佳、三餚、十五鹹共四韻,作詩用這些韻,有更少的字可用。

顯然,泛泛說,有詩的情意,想用近體詩的形式表達,選韻,用寬韻比較容易,因為有較多的字供週轉;其反面的險韻,可用的字不多,週轉就難了。

但這是“泛泛說”;作詩選韻,還要考慮其他條件,計有下列這些。

一種,來於聲音與情調有關係。如七陽與五微相比,七陽顯得豪放開朗,五微顯得委婉沉鬱,如果情意恰好是委婉沉鬱的,那就宜於選用窄韻的五微而不用寬韻的七陽。

另一種,有些字,如六麻的家、花、斜,五微的衣、歸、飛,十二文的雲、裙、君,十五刪的山、關、還,像是與詩的情意有較密切的關係,作詩常常要用,也好用,因而選韻,雖然不是寬韻,也有相當多的被選用的機會。

再一種,是情意限定了用某詞語,而某詞語又恰好宜於用在雙數句的末尾,這就等於選韻之前已經限定了韻字,也就限定了韻,因而就不再有選擇的自由。可以憑推想或假設,舉兩個例。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五律,第四句“空憶謝將軍”是警句,很可能是先得的;如果是這樣,那“軍”就限定了必須押十二文韻,所以其餘三個韻字用了雲、聞和紛。又如杜甫《蜀相》七律,末句“長使英雄淚滿襟”是警句,很可能是先得的;如果是這樣,那“襟”字就限定了必須押十二侵韻,所以其餘四個韻字用了尋、森、音和心。

還有一種,或說兩種,是別人限定了用某韻,自己也就不再有選韻的自由。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試帖詩(五言六韻或五言八韻),如詩題是“賦得青雲羨鳥飛,得青字”,這就限定了用九青韻,而且其中一個韻字要是“青”。(幾個人聚會,分韻作詩,也屬於此類。)另一種是作和詩(次韻或步韻),比如原作是七律,五個韻字依次是門、村、痕、魂和存,這就不只限定了要用十三元韻,而且限定了要同樣用那五個韻字,連次序也不許變。此外,聯句,寫第一個雙數句的,尾字用了哪一個字,也就限定了用哪一個韻。

此外,有的人作詩,有時還故意用險韻僻字,如三江的、降、瀧、腔之類,以顯示自己在高難動作中能夠應付裕如。這不是作詩的正路,以避免為是。

 

追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