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15篇)

來源:才華庫 1.4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語言教案(15篇)

中班語言教案1

設計意圖

詩歌《出海》語言簡潔,明瞭,節奏歡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詩歌中的重疊量詞使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孩子們初次接觸詩歌被詩歌中描述的優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活動結束後與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呢?”這一話題引發了幼兒的興趣,這也與孩子對大海的已有經驗較豐富,孩子們討論起來滔滔不絕,於是引發了活動2仿編活動,目的在於通過調動幼兒的經驗進行擴充套件想象,從而仿照詩歌的句式結構表達自己的理解,以此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1

詩歌欣賞:

出海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詩歌,感受詩歌中描繪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賞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句式結構的特點。

3.學習有情趣的朗誦詩歌。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海》、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海浪聲,激發幼兒出海的興趣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海上有什麼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師:出海觀光我們應該坐什麼去呢?

教師小結:有這麼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著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我們就坐大船去。

(二)創設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詩歌的意境

師:嗚……我們的輪船出發了。

——小朋友們你看到了什麼?大海和天空是什麼顏色?

——孩子們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滾起來像什麼?

——看!天上有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白雲是什麼形狀的?

——這是什麼?有多少海鷗?許多隻海鷗我們可以說一隻只的海鷗在大海上飛翔。

——小朋友看,遠處是什麼?為什麼帆船這麼小?

(三)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出海我們都看到了些什麼?

——你喜歡詩歌裡的哪一句?為什麼?

(四)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再次欣賞,跟唸詩歌。

2.和著抒情的音樂進行朗誦。

3.分組加上動作表演詩歌。

4.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理解詩歌的語言和意境。

活動延伸

1.將詩歌內容的相關圖片投放在語言區,供幼兒鞏固理解詩歌。

2.親子互動——“生活中的量詞大搜尋”。

2.仿編詩歌。師: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呢?

活動2

仿編活動:

出海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到仿編詩歌活動中,體驗仿編的快樂與成功。

2.通過出海觀光,連線已有對海的經驗進行拓展想象。

3.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一××”,仿編出自己的詩歌段落。

活動準備

出海觀光視訊課件、圖片、詩歌仿編板

活動重點

運用重疊量詞,根據詩歌句式“××一××”進行仿編。

活動難點

量詞和事物匹配的正確表述。

活動過程

(一)回顧詩歌,調動幼兒對大海的原有經驗

1.組織幼兒朗誦,引發幼兒對詩歌的回憶。

2.教師提問: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

(仿編活動是文學作品學習中前三個活動層次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活動開始,組織幼兒朗誦,為了引發幼兒的回憶。提問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拓展想象。)

(二)創設“出海”情境,拓寬幼兒思路為仿編做鋪墊

1.帶領幼兒欣賞海上風光,教師適時進行解說。

2.剛才出海你看到了什麼?

(本環節利用動態視訊——《海上風光》給予幼兒視覺的刺激,視訊中有海上的沿途風景,有海島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樓,一塊快礁石……形象而又具體,調動幼兒的視聽感官,再次激發幼兒想象,為仿編詩歌做好鋪墊。)

(三)師幼討論,引發幼兒對詩歌仿編的興趣,並初步練習仿編

1.幼兒嘗試仿編。

提問:“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東西編到詩歌裡面?誰來試試看?”

2.師幼討論詩歌句式的特點。

3.師幼共同仿編詩歌。

(本環節利用嘗試教學法的原則,嘗試在前,指導在後,先讓幼兒嘗試仿編,然後師幼共同討論,幫助幼兒進行比較、分析、概括詩歌句式的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創造仿編。)

(四)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1.幼兒合作仿編詩歌,教師巡迴指導。

師: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張張的照片,下面我們分組來編詩歌,每人挑選一張最喜歡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麼,然後學著詩歌裡的語言把它編一編,然後貼上到詩歌框裡面。一會比比看哪一組小朋友編得最有創意。

2.每組幼兒逐一展示。

(五)迴歸生活,再次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

1.脫離圖片,繼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仿編

師:今天我們來到活動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請把你看到的來編一編。

2.教師小結:出海可以編成優美的詩歌,那麼我們在逛公園、逛超市、出去遊玩的時候都可以把它來編一編。

活動延伸

1.繪畫仿編:大海上還有些什麼?請小朋友通過網路、書籍或親身體驗,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繪畫的形式畫下來,然後編成詩歌。

2.拓展思維,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變換新的詩歌結構。如:《遊玩》

遊玩坐汽車,

來到遊樂園,

氣球一個個,

木馬一匹匹,

小船一艘艘,

螞蟻一點點。

附詩歌:

《出海》

出海坐大船,

海藍天也藍,

浪花一朵朵,

白雲一片片,

海鳥一隻只,

帆船一點點。

活動反思

活動1

一、置身於情境,快樂中學習

每一首詩歌猶如一幅迷人的畫卷,幼兒在學習欣賞詩歌時,只有理解詩歌每一個畫面所表現的內容,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欣賞詩歌所要表達的美好意境和主題從而產生共鳴。本次活動,我根據詩歌的主題內容,結合孩子學習的特點,我創設了“出海”的情境,情境中創設具體直觀的形象情境——從船開始起航鳴笛到在大海上的動態視訊,營造出了模擬、寬鬆、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了詩歌內容,孩子們在此環節非常的投入。

二、配樂欣賞,喚醒孩子的耳朵

中班幼兒由於受生活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的侷限,幼兒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不能象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輕而易舉地來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師聲情並茂、形象生動的語言傳遞來學習。在幼兒“出海”回來之後,教師進行了配樂朗誦,此環節讓孩子閉上眼睛身心放鬆的傾聽,孩子們個個享受著欣賞的快樂,非常陶醉。這也為後面幼兒有情趣的朗誦詩歌做好了鋪墊。

三、傾聽中感受,吟誦中體會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安排了分組朗誦詩歌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在傾聽別人的朗誦時,去再次感受,在吟誦的時候加上動作、表情,和著抒情的音樂,引導幼兒去體會詩歌意境的優美,使得幼兒的情感得以昇華。

有待改進之處:

1.在活動中給幼兒自主想象的空間還是不太夠。

2.給幼兒創設的同伴交的交流機會較少。

活動2

一、活動目標的反思

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1.喜歡參與到仿編詩歌活動中,體驗仿編的快樂與成功。2.通過出海觀光,連線已有對海的經驗進行拓展想象。3.仿照詩歌的句式特點“××一××”,仿編出自己的詩歌段落,即是重點也是難點。目標中主要包含想象和仿編兩種能力的培養。考慮到孩子初次進行整句的仿編活動,所以將“體驗仿編的快樂與成功”的目標放在了首位。

二、活動過程的反思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了五大環節,接下來我具體談談每個環節是怎樣開展的。

一、回顧詩歌,調動幼兒對大海的原有經驗

仿編活動是文學作品學習中前三個活動層次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活動開始,組織幼兒朗誦時引發幼兒對詩歌的回憶,教師提問: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雲、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麼?此環節孩子們滔滔不絕,對幼兒對大海的已有經驗進行了充分的調動和掌握,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創設“出海”情境,拓寬幼兒思路為仿編做鋪墊

本環節我利用動態視訊——《海上風光》,讓幼兒置身在大海上,給予幼兒視聽的刺激,拓展幼兒想象的空間。視訊中有海上的沿途風景,有海島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樓,一塊快礁石……形象而又具體,為幼兒仿編詩歌做了鋪墊。

三、師幼討論,引起幼兒對詩歌仿編的興趣,並初步練習仿編

利用嘗試教學法,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教師通過提問“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東西編到詩歌裡面?誰來試試看?”引起幼兒對詩歌仿編的興趣。然後師幼共同討論幫助幼兒進行比較、分析、概括詩歌的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創造仿編。

四、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分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設定獎項,讓幼兒充分體驗創編的成功與快樂。

五、迴歸生活,再次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

最後落實到幼兒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上,引導幼兒擴充套件想象,將文學作品的間接經驗與幼兒直接的生活經驗單雙向遷移,繼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仿編,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中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大膽進行表述與朗誦。

2.在表演中進行仿編,體驗仿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小鳥、蘑菇、小兔、花兒、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4.根據內容製作的框架圖片。

5.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等背景。

活動環節

一、引起興趣

 (一)、出示“家”的背景圖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誰能告訴我,圖片上都有什麼呢?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強調:這是藍藍的天空,這是密密的樹林。

2、剛才小朋友們都回答的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麼呢?教師邊指著圖片邊說:有藍藍的天空,有密密的樹林。

(二)、朗誦散文詩

1.教師用較慢的語速朗誦,強調重點。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的題目叫什麼?你在詩歌裡聽到了什麼?

2.教師邊出示教具邊朗誦。教師提問:你在詩歌裡聽到了什麼呢?幼兒回答,教師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師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誦散文詩。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把這首散文詩朗誦一遍好嗎,會念的小朋友念重一點,不會念的小朋友念輕一點。

4.教師念前半部分,幼兒念後半部分。師: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們跟我合作來朗誦這首散文詩,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們念後半部分好嗎?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後半部分。(上臺)師:現在我要請男孩子和女孩子到臺上來站成兩排一起來朗誦這首散文詩,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後半部分,我們比比看,誰念得更好。

6全體幼兒到臺上邊做動作邊朗誦這首散文詩。師:現在我請全體小朋友到臺上來朗誦這首散文詩,唸的時候請你配上動作好嗎?

(三)、集體創編

1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名字叫《家》,現在我們要來創編一首新的兒歌,我這裡有一些頭飾,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呢?誰願意來表演啊?還差一個小朋友哦。老師這裡有好多個家,你看有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請你想好最適合自己的家在哪裡,不能重複哦。現在我從一數到五,請你快點找到自己的家。現在我們來看看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啊。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同樣的頭飾,請不同的幼兒來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師:我再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誰要來表演啊,我要數數了哦,請你找到自己的家。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只編了詩歌的後半部分,我這裡還有很多頭飾,我們可以回教室繼續去表演創編新的詩歌,我們還可以編編詩歌的前半部分哦。

 教學反思

由於圖片上的景物和特徵有些並不十分明顯,所以,幼兒在講述的時候,並不能夠把圖片上的景物講述完整。

由於第一遍教師朗誦散文詩時,並沒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兒對於詩歌內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從而可以引出教師第二遍朗誦,使幼兒帶著問題和目標去聽詩歌。

通過框架的搭建,幼兒能夠很直觀地看出散文詩中的語句和內容,從而降低詩歌完整朗誦的難度。

通過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和個別練習,使幼兒能夠有多次機會朗誦並理解這首散文詩,為下面的創編環節埋下伏筆。

在創編環節中,幼兒參與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有些幼兒會找錯自己的家,請幼兒表演的部分,顯得比較亂。

中班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故事,瞭解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運動方式。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動物圖片。

2.活動前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運動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有三位小動物來做客,一起看看他們是誰?(出示小馬、小牛、小青蛙圖片)

2.這三種小動物要去參加跑步比賽,你猜誰會贏?為什麼?

3.如果他們去參加游泳比賽,你猜誰會贏?為什麼?

二.初步理解故事

1.欣賞故事掛圖,你都看到了什麼?

2.小馬、小牛和小青蛙在比什麼本領?

3.你知道比賽結果嗎,是誰贏了?為什麼?

4.那到底誰會贏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比賽》。

三.完整欣賞故事

1.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為什麼小青蛙有的時候比不過小牛、小馬,有時又能贏小牛、小馬?

3.你聽到故事中的小動物在比賽時都做了哪些動作?(請部分孩子示範)

4.教師小結:原來它們三個有時遊,有時跑,有時跳,有時劃,用了很多運動的方法。

四.討論動物的運動方式

1.前幾天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很多動物運動的資料,現在請大家把自己帶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和大家介紹一下你收集的是什麼動物,它是怎麼運動的?(幼兒介紹)

2.教師出示幾種運動方式的圖片,請孩子們給動物的運動方式進分類,如遊、跑、跳、飛等,並來說一說每種運動方式中誰是會得第一。

3.再去找一找別的動物不同的運動方式,結束。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文學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一要求淡化了文學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藝術欣賞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形象性強,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淺顯,非常適合幼兒的欣賞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養兒童的美感和審美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會根據胖臉兒的表情臉譜講述相應的圖書畫面。

2、運用圖片、猜測、討論、欣賞圖書等形式理解胖臉兒的情感發展線路。

3、初步嘗試遇到問題時自我安慰。

活動準備:圖片、磁帶、錄音機、圖書

活動過程:

1、激發原有經驗,猜測臉譜表達的意義。

出示臉譜圖片(胖臉兒的照片),提問:①這是誰呀?你是怎麼知道的?②胖臉兒是什麼表情?③胖臉兒為什麼有這些表情?

2、請幼兒欣賞圖書,聽故事《子兒,吐吐》,引導幼兒根據臉譜講述響應圖書內容,理解胖臉兒的情感發展路線。

⑴提問:①你看到胖臉兒的哪張照片了?(找出相應畫面)

②在這幅畫面上你還看到什麼?是什麼意思呢?

③胖臉兒聽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談論,心情怎麼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