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孩子大聲說!

來源:才華庫 1.27W

王雷 

請讓孩子大聲說!

 

    中國人不喜歡說話,尤其不習慣於在公眾場合說話。“不喜歡說話”的意思實際上是不想說、不敢說以至於不會說。 

    為什麼不說?其原因無非是出於一種卑怯的心理,怕貽人口實,怕招惹是非,怕得罪人,怕負責任,所謂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等都在告誡人們少說為妙。 

    所謂“不說”,不是真的不說,而是不說真的,也就是不說心裡話,不說實在話。中國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說句心裡話……”或“說句老實話……”,就是提醒聽的人其他話都是言不由衷的假話、套話、空話,下面要說的這一句才是真話--究竟是不是?鬼才知道。 

    中國人往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得很深,據說這叫做韜光養晦,被譽之為胸有城府,贊之曰沉穩老練。如果說話沒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樣的人不是被譏為誇誇其談、譁眾取寵,就是被斥之為自以為是、目中無人。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常常遭到這樣的棒喝:“就你知道?就你會說?你不說,誰把你當啞巴了?”言下之意,誰都知道,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罷了。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心裡明白,但要裝糊塗。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云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然而,且不說是否真的心裡明白,就這種裝聾作啞、明哲保身的生存策略究竟能保護什麼呢?“不說”就是默許,就是縱容,就是姑息養奸,最終則是害人害己。多少不合理、不合法、不合道義、不合人性的事情在人們故作高深的沉默中滋生蔓延,它已經並將繼續毒害著我們的生態環境,從而危及我們每一個人。 

    說話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力,也是一個人最內在最強烈的衝動,它是如何被壓制和被剝奪的呢?我們又是如何心甘情願的放棄了話語權力的呢? 

    我們知道,小孩子天生愛說話,而且無所顧忌,然而,對孩子們的嘮叨,大人們很少有耐心傾聽,更談不上給予必要的鼓勵和讚賞,相反,倒經常是漠視、譏笑甚至訓斥。入學以後,孩子的言語表達更是被強行納入成人的語法系統。他們的各種奇怪念頭和不合常規的言行不斷地被糾正。我們的文化是一個充滿著各種禁令的文化:不許大聲說話,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做小動作,不許開小差,不許看這種書,不許做那種事……這些禁令是通過話語霸權、溫和的暴力、耳提面命的說教等等方式灌輸給學生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於不動聲色之中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力。儘管他們還在說話,但卻說著同樣的話;他們還在交往,但不是真情實意的交融;他們才十多歲,但已經暮氣沉沉,老態龍鍾……我們終於完成了對個性的圍攻和剿殺! 

    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循規蹈矩是創造的大敵。我們一方面疾呼“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方面又用釜底抽薪的辦法不遺餘力地摧毀這個動力之源。 

    給孩子自由,給他們犯錯誤的自由,給他們反抗既存的文化和社會秩序的自由,給他們對一切被視為神聖的'東西進行褻瀆和冒犯的自由。歷史上的任何進步都是基於這種褻瀆和冒犯,正是這種被視為邪惡的冒犯行為給那些已經僵死的社會和文化秩序帶來生機和活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筆者認為,鼓勵孩子大膽言說應該成為中國小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在課堂上,更要在校園生活的其他時間和空間裡給學生自由交談、辯論和演講的機會,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參與者。只要組織得力、引導得法,一定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這對協調人際關係、加強人際溝通、緩解學習和生存壓力,對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表達能力、認識水平和參與意識,對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乃至提高民族素質等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面對眾人,張開嘴巴,說!說出你的快樂與痛苦,說出你的憤怒和不滿,說出你的感覺和思考,說出你的個性和風采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