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32W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一封請求和平的信。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也表達出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戰爭與和平”。這篇課文屬於書信體文章,是一箇中國孩子雷利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篇課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是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節課是四年級教材的重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的具體體現,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培養,並帶到將來的語文學習當中去。

二、說目標

今天,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渴望和平。

3、結合課文內容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學難點是: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1、利用報紙、電視、網路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尤其關注最為動盪不安,仍瀰漫著戰爭硝煙的地區局勢,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習的願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運用問題引導,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解決的問題。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

3、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戰爭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創設情境表情朗讀法,儘可能地再現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真實可信的音像資料,通過閱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觀後、讀後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世界並不太平。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來表達“我”的感情,朗讀時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懷念”這一情感基調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學用具:PPT課件和有關戰爭的錄影資料。《明天會更好》歌曲。

學法指導的重點和依據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讀自悟——體會文章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表情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討論交流,想象說話——發表自己對戰爭的看法”,抒發“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為學習主線,通過這條線索的學習清晰地把“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植入學生的思維中。

四、說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提弦定音。

上課伊始,我先用三個問題提起該節課的弦

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的呼聲是什麼?他向誰發出呼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立刻提起,然後順勢進入課文學習。

2、走進文字,感悟真情。

(1)、開課在即,我用這個中國孩子為什麼要發出呼聲?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的學習。學生們先瀏覽課文,然後明確父親“才華橫溢,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的三個特點,期間適時指導感情朗讀。

(2)、情感的弦已經被繃緊,然後水到渠成感悟英雄迴歸的悲痛。這個環節,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給孩子們以學法指導,採用範讀,接讀,配樂移情讀等方式,抓重點詞體會父親為和平作出犧牲的悲痛。

(3)、英雄走了,我們活著的人,要有所警醒,看看我們面臨的世界,大家自由讀課文5———6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知道“和平之花”的深刻寓意。

3、拓展昇華,凸顯主題。

結合學生蒐集的關於戰爭的資料,說明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從而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學完課文,再問大家“你覺得雷利僅僅只是向加利先生髮出呼聲嗎?”“這只是雷利一個人發出的呼聲嗎?”讓“要和平,不要戰爭”的聲音響徹全世界。

4、走出文字,延伸主旨。

聯絡實際說行動。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讓他們寫寫自己“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方式,讓思想左右行動。

5、作業佈置,落實行動。

讓孩子們小練筆: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他們的關愛,引起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並熟悉信的格式。

五、說板書設計:

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文章的中心,並層層深入。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課屬於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並代表中國孩子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由此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從教材所處的位置分析,其任務主要是在承接學生前階段已掌握的“多讀、多想、多體會”這一讀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與悟,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本組課文後續兩篇課文《黃河魂》《鏡泊湖奇觀》的學習作鋪墊。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比較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也很難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這一認知實際,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特在教學時利用配樂朗讀、圖片、錄影等多媒體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孩子們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初步瞭解戰爭,瞭解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據此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用兩個課時來完成: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質疑、解疑和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習課文,能聯絡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籲。

教學難點:加深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說教法: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教的方法無疑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圍繞“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課時我主要採用設疑激趣、情境創設、問題探究、活動體驗、角色移位等方法進行教學,巧妙地將教學寓於讀悟體驗活動之中,注重教師的積極指引和學生情感的自我建構,努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讀議互動中自主交流、充分體驗,讓學生沿著小作者的情感階梯,邁向情感高潮,產生共鳴,受到薰陶,得到啟迪。第二課時我採取“質疑導向”的方法,以複習第一課時有價值的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明確了探究的主要任務:“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然後組織學生圍繞這些任務進行感悟交流,把教學重、難點循序漸進地解決。最後結合實際進行總結討論並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的理念,課前通過收集資料;課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讀、自學、交流、概括、質疑、感悟、討論等活動;課後通過情感朗讀,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生髮,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思、議、悟、寫中,激勵其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興趣是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巨大動力,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我們便以課前學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們生活現狀的圖片或資料展示作為匯入,當學生正為幸福所陶醉時,螢幕相機切換至瀰漫著硝煙的伊拉克戰爭片斷、震撼人心的美國“911”事件現場,這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將以強烈的對比衝擊學生的感觀,在一種視覺和心靈震撼中引導他們較為深入地瞭解戰爭,瞭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師隨之丟擲的問題:看到這些情景,你們想說些什麼?將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為課題的引出埋下伏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雷利呼聲的興趣與熱情。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讀課文環節,我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來理解;想想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等任務進行初讀,而在隨後進行的“彙報交流自讀情況”環節中,則通過彙報自學生字的收穫,提出易錯之處,交流難記字的寫法以及對字詞的“檢測讀”、對文段的“正音讀”等,引導學生在讀的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將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讀明白的初讀目的。經過了對全文的自讀、默讀以及對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讀”等多重鋪墊,學生對課文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3、自讀感悟,交流討論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是學生與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實現和完善的過程,可以說,學生每一次的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體會,如果說初讀課文環節,是讓學生“走近”文字,對課文形成整體的感知,那麼再讀文字,則是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把著眼點放在了捕抓學生讀文時情感的生成與問題意識,首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在有感而發處寫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標識提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讀書的收穫與困惑進行組內交流探究,通過研討,組內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解決不了的問題並進行問題釋出。這樣的形式與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反映了其獨特的感受,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人翁意識。當各組把問題都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和疏理,將眾多零散的問題整理為具有共性的三類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引,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也為第二課時圍繞問題所開展的學習與感悟活動埋下伏筆。

4、三讀課文,自主探究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在本環節教學中,圍繞師生剛才共同歸納整理出的三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圍繞問題,再讀課文,自主探究。這是學生個體層面的探究活動,它通過帶著問題進行自讀、靜思,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間,可以說這樣的讀與思,將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探究活動二:帶著自己對問題的初探所得進行組內互動式的合作探究。相對而言,本次活動屬於學生群體層面的探究行為,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自探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中的交流互探,達到互相啟發、共同促進的目的,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提高了學習的成效。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抄寫生字新詞”及“蒐集現代戰爭的圖片或資料”,意在繼續鞏固字詞寫法,併為第二課時讀悟結合的教學作鋪墊。

第二課時

此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感悟交流——總結討論(學習昇華)——拓展延伸。具體如下:

1、複習問題,質疑導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引導學生回憶起第一課時已梳理出的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藉此來明確學習方向,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埋下伏筆。

2、感悟交流,解決疑難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注重情感體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所以在第二個環節,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來理解學習課文。因為在第一課時時已經讓學生就這三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了小組內討論,因此在這環節中,讓學生默讀完課文後就直接在班上彙報交流討論結果。當然每個問題彙報的方式側重點有所不同:

(1)彙報交流對爸爸的認識,側重於理解重點句子。

(2)彙報交流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側重於情境的渲染,藉助了學生課前蒐集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老師蒐集到的電視報道錄象。

(3)彙報交流作者在為誰呼籲,側重於感情朗讀。

3、總結討論,感情昇華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才易於使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讀全文後,丟擲一個聯絡實際的問題;“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能夠做點什麼?”讓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

4、拓展延伸

讓學生勤動筆,綜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仍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基於此,我特意在這安排了一個動筆的練習:“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你對他們的同情與關心。”這既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可更好地檢驗一下學生對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謂“一箭雙鵰”。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熟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意在整體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閱讀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