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9篇

來源:才華庫 6.85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9篇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國小語文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 本課屬於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並代表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3、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設計理念。

21世紀的社會是資訊化社會。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這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而新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必須凸現學生的主體精神,為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中所講到的戰爭與中國學生的生活相差甚遠,因此他們很難從文章本身產生對戰爭的理解。怎樣引導學生,用什麼方法去學習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課前建立一個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網站,將戰爭的有關文字資料、視訊錄影等收集進去,引導學生主動上網探究、合作學習。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和平的渴望,激發他們對戰爭的憎恨,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播放一組表現幸福生活的畫面,老師配合畫面描述,然後引導學生交流看了這些畫面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舒緩輕鬆的音樂中,學生欣賞著一組組表現美好幸福生活的畫面,感受到了和平生活的美好。這與戰爭地區的滿目瘡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下面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和平的渴望,對戰爭的憎恨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

我讓學生根據專題站上的學習導航自學課文,並檢查他們的自學情況。

(設計意圖:在初讀課文的環節中,我利用“學習導航”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目的是為了滲透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網上學習的盲目性。)

(三)精品細讀,感悟內容。

1、這次,我讓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上兩遍,看看讀懂了什麼?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更需要老師放開手腳,少講、精講,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再讀課文,說感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既尊重了學生個體的感悟,獨特的體驗,又十分巧妙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網路環境的學習不會排斥朗讀,否則網路學習會因為冷漠而沒有情感與激情。當學生缺乏感受或是有一定的積累後,讀書正是體會情感和宣洩情感的最佳方式。教學中,我抓住作者“巨大的悲痛、深切地緬懷”這一感情基調,讓學生充分讀書。要讀出失去親人的悲痛,讀出對父親的無比懷念,讀出對戰爭的憎恨,讀出對和平的呼喚。在讀中真情流露,感染自身。)

3、重點理解句子“今天,雖然我們中國孩子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1)不急於講解,而是先讓學生通過對專題站上的“戰爭及後果”和“視訊資料”兩大板塊的瀏覽,加深對殘酷戰爭的瞭解。

(2)接著引導學生交流剛才所看的和想到的。

(3)然後教師結合著首頁上的幾幅有代表性的畫面敘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讓學生認識到戰爭一觸即發,隨時隨地都威脅著人們,威脅著像花兒般美好的平和環境。

(4)最後當學生感情蓄積充分時,引導他們呼喊出“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共同心聲,將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也順利地結束了教學任務。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中涉及的戰爭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距甚遠。如果採取灌輸的方法,將會是要學生硬記思想感情,無病呻吟。學生的情感、態度是膚淺的、淡漠的,很難達到價值觀上的共識。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採用了文字資料的瀏覽,視訊資料的播放等形式,創設了民主的學習氛圍,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支援學習。使淺薄的感受變成深刻的體會,在探究中薰陶感染、遷移昇華,灌輸思想變成每個學生都是思想的源泉。)

四、教學反思。

1、由於網路資源集文字、圖形、聲像於一體,形象、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場面,所以學生很直觀地瞭解到了戰爭所帶來的可怕後果,發自內心的對和平的渴望,對戰爭的憎恨也就格外的強烈。

2、網路教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性,這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在昂然的狀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因而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朝氣蓬勃的可喜局面,既省時又高效。

3、作為執教者,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也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探討,一起思考,由於情感的過於投入,在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讓大家見笑了。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目標

本節課共制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維護、阿姨、凱旋”等詞語。學習多音字“籲”。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書信的格式並學會運用。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了解書信體安排材料的技巧,並嘗試安排材料。

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以下四點:

一是基於課程標準對學段目標的理解。《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要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能用簡單的書信進行交流。”

二是基於對單元重點訓練專案的理解。本單元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編排。教學本組課文,要幫助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但基於本篇課文的書信體價值,我把選材組材作為重點訓練專案。

三是基於對教材的認識。這篇課文屬書信體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感謝,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本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四是基於對學清的瞭解。四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但書信,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體,這也是國小階段唯一的一篇書信,所以教學本文時,首先讓學生髮現書信和其餘文字結構的不同,指導學生了解書信的格式,然後發現其圍繞“呼聲”這一中心,選材和安排材料,引導學生了解書信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瞭解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並初步學會合理安排材料。

據此,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瞭解書信的格式並學會運用。指導學生了解書信體安排材料的技巧,並嘗試安排材料。

依據學情,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指導學生了解書信體安排材料的技巧,並嘗試安排材料。

二、說教法

王崧舟老師曾說:“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同時課標指出:閱讀、積累、實踐、表達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學本科,我採用以下策略完成教學:

1、扶放結合法。識字教學環節讓學生先自讀,發現問題,進行指導。如“血”教學,讓生先試讀,然後給出提示,生理解認讀,這樣做到學一個就牢固掌握一個。寫字指導,在學生觀察發現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2、觀察比較法。在瞭解書信格式的時候,讓學生先觀察發現其和其他文體的不同,從而加深瞭解書信格式。

3、實踐法。在瞭解內容安排上,通過對本文內容安排的學習,設計坡度,練習安排材料,然後自己進行簡單的材料安排練習。

三、說學法

1、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在讀中發現錯誤,在師生評價中提高,通過“讀、記、說、寫”等方式識字、寫字。

2、對比發現法。在書信格式以及內容安排等方面通過對比、觀察,發現其規律。

3、實踐練習法。通過對材料的選擇排列以及自己安排材料,學生在練習中內化語言。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這一理念,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新知,收穫成功。共設計五大板塊: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新課開始,讓學生形成新的課程期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儘快進去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完成教學目標的朗讀、識字、寫字目標。

(三)再讀課文,認識結構

書信的格式是國小階段學生比較難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在此進行強化落實。

(四)研讀課文,遷移運用

段的訓練是第二學段的訓練重點,通過教師指導其瞭解材料安排的的方法,然後進行知識的遷移、實踐、運用。

(五)總結全文,激發興趣

通過對聯合國祕書長的瞭解,讓學生受到震撼,從而提高其深層閱讀的慾望。

五、說板書設計

凸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板書設計為生字、多音字,主要內容和材料安排的方法。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屬於書信體,是一箇中國孩子雷利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的精讀課文。本單元的閱讀主題為“戰爭與和平”。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地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本節課,課時安排為二課時,本節說課的重點是第二課時。

2、教材分析:《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是讀起來使人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本文的編排意圖為: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教學本課時,要幫助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是四年級教材的重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的具體體現,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培養,並帶到將來的語文學習當中去。

3、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其依據是:由於戰爭離現實孩子的生活很遙遠,但是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特別是那些無辜的孩子們,很多孩子因為戰爭失去了家園,成了難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設身處地地通過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來體會人們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以及對來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的情感。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摯感情。

能力目標:體會字裡行間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書信體的寫法。

德育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二、說教法

1、利用報紙、電視、網路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尤其關注最為動盪不安,仍瀰漫著戰爭硝煙的地區局勢,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習的願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運用問題引導,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解決的問題。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

3、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戰爭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創設情境表情朗讀法,儘可能地再現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真實可信的音像資料,通過閱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觀後、讀後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世界並不太平。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來表達“我”的感情,朗讀時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懷念”這一情感基調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學用具:PPT和有關伊拉克戰爭及“9.11”事件的錄影資料。《讓世界充滿愛》歌曲。

三、說學法

1、學法指導的重點和依據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讀自悟——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表情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討論交流——發表自己對戰爭的看法”,抒發“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為學習主線,通過這條線索的學習清晰地把“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植入學生的思維中。

2、學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

①、蒐集資料展示。

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③、提綱自學,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①、首先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播放歌曲及對背景的,拉近了作品與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②、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③、運用媒體再現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張著,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想像“爸爸”會呼喚什麼,你有什麼感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1、課前預習準備情況。

蒐集資料展示。

2、完整的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雷利的呼聲是——要和平不要戰爭,一個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雷利,為什麼會發出如此強烈的呼聲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共同探究的重點內容。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15《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句子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摯感情。

三)問題引導: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一箇中國孩子發出了什麼呼聲?他為什麼要發出這樣的呼聲?作者在為誰呼籲?

四)合作探究:

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談體會,同時指導朗讀。

1、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試著自主解決問題。

2、用“為了……為了……為了……我們要……”說話。

3、觀察,小組逐一彙報。理解“和平之花”。

五)拓展延伸:

1、此時此刻,雷利究竟是為了什麼而發出了呼聲呢?

2、聯絡實際說行動。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六)課堂檢測:

面對乞求與渴望的目光,你們一定思緒萬千嗎?那就拿起自己的筆,給那些飽受戰爭之苦的小朋友寫封信。

七)、作業超市:

任選一道。

1)、把課前蒐集的資料製作手抄報。

2)、寫一寫: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給做點什麼呢?

3)、利用多種方式如網路等呼喚和平。

3、如何實施重點、突破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課堂中通過學生充分的自學、體會、質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

五、說板書設計

運用重點語句概括式板書突出的重點。

15、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

悲痛——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

憂慮——瀰漫著戰爭的硝煙

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

板書設計,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現了的中心,此板書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4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屬書信體文章,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緬懷父親—— 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並代表中國孩子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今天聽到徐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情境教學

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音樂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戰爭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戰爭帶給人們的災難,引起學生對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的瞭解,入情入境生情。

二、問題引入

教師以問題“誰的呼聲?”、“這個中國孩子發出什麼呼聲?”、“他為什麼要發出這樣的呼聲?”三個問題來引入新課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就從“怎樣的呼聲?”和“為什麼發出這樣的呼聲?”問題著手,層層深入。

三、激情朗讀

本節課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教學中,教師以反覆地閱讀、思考、理解,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被激發,從而體會到小作者雷利失去父親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地渴望。

四、呼籲和平

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聲,對和平的渴望寫在卡片上,並展示出來。此時的學生已經融入作者的心境,並激起了共鳴的火花,都迫不及待地寫下自己的心中感受。徐老師改變了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師問生答”的現象,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 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資訊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我把收集到的圖片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在導課時運用和諧的音樂來襯托小作者的喪父之痛;在講解小作者手捧鮮花到機場迎接父親的靈柩回到祖國時,播放了《葬禮進行曲》,渲染了悲痛的場面和悲傷的情懷,以此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 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再者,針對文中出現的和平之花,我專門用鮮豔的紅色列印成鮮花的形狀,並寫上“和平”兩字,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和平之花是那麼的鮮豔,可是也是那麼的易被摧殘,讓學生從中感受的戰爭的可惡和對和平的期盼。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喪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學生通過讀課文思考:“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他的嘴張著,在呼籲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信中“我” 的呼籲來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會怎樣介紹爸爸?假如你是雷利,為這樣的爸爸感到自豪嗎?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裡時,你的表現會怎樣?……這些方面引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又從重點語句(如“喪父之痛”的句子、“世界並不太平”的語句以及“對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中,主要採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由讀、指讀、齊讀、品讀、比讀、引讀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指讀、品讀,使學生讀中有所體會,讀中有所感悟;通過學生的品讀、比讀,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提高朗讀能力;通過教師引讀,渲染氣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場景得以再現。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特別是“他的嘴張著,他在呼喚”和“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以及“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等語句的朗讀,要達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無從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欣賞音樂,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欣賞音樂,聽師解說,初步感受小作者的喪父之痛,也為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資料等),讓學生從字裡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朗讀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看著戰爭中和你年紀相仿的孩子,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讓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護和平的信念更為堅定,並將化為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說教學程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端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端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通過三個目標的確定,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了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見教學步驟),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端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和諧的背景音樂帶領孩子入情入景,為本文的學習定下“基調”,使學生知道有一個孩子和我們不一樣,為學生體會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第二:提出三個有利於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便於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瞭解。

第三:環環相扣地提出問題:我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他的嘴張著,彷彿在呼喚著什麼?可惡的戰爭奪去了爸爸的生命,那世界是否從此就太平了呢?作為新世紀的兒童,面對戰爭,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對文章有了較深一步的瞭解。

第四:進行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的指導朗讀,並利用“換位”的問題,“假如你是作者,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裡時,你的表現會怎樣?”並配上音樂《葬禮進行曲》及孩子們對爸爸緬懷深情的朗讀,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熱烈。

第五:理解“世界並不太平……”一段的同時教師出示戰爭中的有關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引發孩子們呼籲的渴望,自然過渡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學中。瞭解作者為什麼呼籲?呼籲什麼?將課文教學引到一個小高潮。這時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非常強烈,讓孩子在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理解我們要呼籲什麼,我們可以為世界和平做些什麼?讓孩子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將全文教學推向高潮。

最後:全體學生一齊表達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願,使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並結束教學,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進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比較簡單,只有三朵“和平之花”。這三朵“和平之花”,既是爸爸臨死前對和平的呼喚,也是小作者發自內心地對和平的呼喚,更是所有的孩子對和平強烈地呼喚。

教學反思

在我設計的這課堂中,我以孩子的讀做為導線,用不同形式的讀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以讀導悟,化繁為簡。使整個課堂有張有弛,環環相扣。而遠端教育資源在本課就猶如為學生插上了聯想的翅膀,讓學生不停地在戰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時空中穿梭,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維護和平的信念。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予以指點。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我的說課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文字理解:

本文記敘的是一箇中國維和觀察員的兒子給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先生寫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親雷潤民於1994年犧牲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赴伊拉克—科威特作為軍事觀察員)。作者用飽蘸血淚的筆觸回憶了遠赴異國的父親與家人的最後見面的情形,也以極其痛苦的語言描述了爸爸回來後的場景:“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作為兒子,父親的逝去讓其刻骨銘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對和平的強烈渴望。於是,作者由此及彼,聯絡現實:在懷念父親的同時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戰爭還在時刻威脅、蹂躪著這個美好世界。為此,作者以一箇中國孩子的視角,致信加利先生,強烈表達中國孩子的呼聲——“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本文語言懇切,字字充滿血淚。但是本文的敘述中充溢著較多的“官方語言”,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似乎顯得過於老成持重。不管怎樣,但是文字中透露出的對父親的“真情”卻是純粹的,也讓每一位讀者為之動容的。

二、設計理念:

語文的性質決定語文不純粹是人文的,如何體現語文“本體”,要切實注意文字語言,給予學生語言的滋養。語言與精神的發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濃烈、飽滿,主題極為鮮明,教學中須恰當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則很容易濃了情感,荒了語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調子”,極易滑向思想道德“說教”的泥沼。為此,“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策略,教學中要緊扣語言,引領學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讓學生在情感與語言的和諧共振中詮釋“和平”的內涵,建構“有意義的課堂”。

就這篇課文而言,文字就極具感染力,很多老師在範讀課文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但是要在沒有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的國小四年級孩子內心能產生強烈的震撼,必須要藉助恰當的媒體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場面,有過猶豫。因為現在的孩子裡戰爭太遙遠,讓他們瞭解戰爭是一件難事。用上這樣就能激發大家對戰爭的仇恨,從而對作者失去父親的悲痛有更深的體會。但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對和平的嚮往,讓學生接觸過多的`血腥場面,難免造成負面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凱旋、卓越、瀰漫”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聯合國維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體察中體會“我”失去父親的悲痛,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內涵。

3、能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說教材: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讀中領悟作者的感情,在讀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瞭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五、說教學準備。

由於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本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因此,在上課前,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準備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六、說教學程式及教學理念。

崔巒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字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個教學環節,藉助多媒體課件,情景匯入新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無論是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在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為此,我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經過選擇,整和、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戰爭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接著我讓學生談感受引出了課題。匯入新課。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引出了: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聲?他為什麼發出這樣的呼聲?(相機板書:和平)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解決問題,學上彙報解決問題的情況。

第四個教學環節品讀感悟痛失父親。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首先圍繞雷利之所以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是因為他失去了父親,那他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學生自由讀書,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勾畫出來,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愛家庭、有知識、愛和平。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板書的用一句話自豪地介紹爸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擁有這樣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驕傲與自豪。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假如爸爸凱旋歸來時的幸福與快樂,與爸爸的靈柩歸來時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迷惘到頓悟;由“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的過程,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角色的換位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爸爸的回來,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與文中角色合而為一,與作者一起懷念父親,一起悲憤,一起渴望,一起呼籲。不知不覺中游歷於文字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痛恨戰爭,渴望和平。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無限的渴望”這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讀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靜氣地讀中感悟父親的崇高與偉大,在整體聯絡的讀中理解呼籲的重要。比如,理課文的第三個自然段時,採取了創設情景朗讀的方法,老師和學生一起呼籲,爸爸的嘴張著,彷彿在呼喚著什麼。啊,我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媽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領學生一次次的呼喚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感情,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在此基礎上,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雖然犧牲了,但他還掛念著和平。但世界就會因此而太平了嗎?由此引出本課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昇華學生的情感,我給學生補充了大量的事實資料,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了戰爭的場面,學更具體的感受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更激發了學生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疑難問題,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老師又讓想象著戰爭中兒童的殘象,向發起戰爭的人發出了和平的呼籲。體現了以讀為本,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並相機板書:和平和平。

第五個教學環節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讀體會雷利的呼聲後,我問到:作為新世紀的兒童,為了讓世界充滿愛,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你們想做點什麼呢?讓學生融入文字,進一步昇華情感。接著又播放了全世界人們為維護和平而努力的媒體資料,讓學生體會到“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不僅僅是雷利一個人的呼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學生體會到在不遠的將來,和平之花一定會開滿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會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課屬於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並代表中國孩子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由此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從教材所處的位置分析,其任務主要是在承接學生前階段已掌握的“多讀、多想、多體會”這一讀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與悟,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本組課文後續兩篇課文《黃河魂》《鏡泊湖奇觀》的學習作鋪墊。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比較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也很難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這一認知實際,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特在教學時利用配樂朗讀、圖片、錄影等多媒體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孩子們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初步瞭解戰爭,瞭解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據此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用兩個課時來完成: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質疑、解疑和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習課文,能聯絡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籲。

教學難點:加深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說教法: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教的方法無疑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圍繞“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課時我主要採用設疑激趣、情境創設、問題探究、活動體驗、角色移位等方法進行教學,巧妙地將教學寓於讀悟體驗活動之中,注重教師的積極指引和學生情感的自我建構,努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讀議互動中自主交流、充分體驗,讓學生沿著小作者的情感階梯,邁向情感高潮,產生共鳴,受到薰陶,得到啟迪。第二課時我採取“質疑導向”的方法,以複習第一課時有價值的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明確了探究的主要任務:“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然後組織學生圍繞這些任務進行感悟交流,把教學重、難點循序漸進地解決。最後結合實際進行總結討論並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的理念,課前通過收集資料;課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讀、自學、交流、概括、質疑、感悟、討論等活動;課後通過情感朗讀,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生髮,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思、議、悟、寫中,激勵其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興趣是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巨大動力,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我們便以課前學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們生活現狀的圖片或資料展示作為匯入,當學生正為幸福所陶醉時,螢幕相機切換至瀰漫著硝煙的伊拉克戰爭片斷、震撼人心的美國“911”事件現場,這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將以強烈的對比衝擊學生的感觀,在一種視覺和心靈震撼中引導他們較為深入地瞭解戰爭,瞭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師隨之丟擲的問題:看到這些情景,你們想說些什麼?將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為課題的引出埋下伏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雷利呼聲的興趣與熱情。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讀課文環節,我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來理解;想想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等任務進行初讀,而在隨後進行的“彙報交流自讀情況”環節中,則通過彙報自學生字的收穫,提出易錯之處,交流難記字的寫法以及對字詞的“檢測讀”、對文段的“正音讀”等,引導學生在讀的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將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讀明白的初讀目的。經過了對全文的自讀、默讀以及對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讀”等多重鋪墊,學生對課文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3、自讀感悟,交流討論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是學生與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實現和完善的過程,可以說,學生每一次的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體會,如果說初讀課文環節,是讓學生“走近”文字,對課文形成整體的感知,那麼再讀文字,則是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把著眼點放在了捕抓學生讀文時情感的生成與問題意識,首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在有感而發處寫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標識提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讀書的收穫與困惑進行組內交流探究,通過研討,組內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解決不了的問題並進行問題釋出。這樣的形式與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反映了其獨特的感受,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人翁意識。當各組把問題都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和疏理,將眾多零散的問題整理為具有共性的三類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引,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也為第二課時圍繞問題所開展的學習與感悟活動埋下伏筆。

4、三讀課文,自主探究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在本環節教學中,圍繞師生剛才共同歸納整理出的三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圍繞問題,再讀課文,自主探究。這是學生個體層面的探究活動,它通過帶著問題進行自讀、靜思,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間,可以說這樣的讀與思,將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探究活動二:帶著自己對問題的初探所得進行組內互動式的合作探究。相對而言,本次活動屬於學生群體層面的探究行為,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自探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中的交流互探,達到互相啟發、共同促進的目的,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提高了學習的成效。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抄寫生字新詞”及“蒐集現代戰爭的圖片或資料”,意在繼續鞏固字詞寫法,併為第二課時讀悟結合的教學作鋪墊。

第二課時

此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感悟交流——總結討論(學習昇華)——拓展延伸。具體如下:

1、複習問題,質疑導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引導學生回憶起第一課時已梳理出的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藉此來明確學習方向,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埋下伏筆。

2、感悟交流,解決疑難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注重情感體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所以在第二個環節,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來理解學習課文。因為在第一課時時已經讓學生就這三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了小組內討論,因此在這環節中,讓學生默讀完課文後就直接在班上彙報交流討論結果。當然每個問題彙報的方式側重點有所不同:

(1)彙報交流對爸爸的認識,側重於理解重點句子。

(2)彙報交流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側重於情境的渲染,藉助了學生課前蒐集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老師蒐集到的電視報道錄象。

(3)彙報交流作者在為誰呼籲,側重於感情朗讀。

3、總結討論,感情昇華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才易於使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讀全文後,丟擲一個聯絡實際的問題;“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能夠做點什麼?”讓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

4、拓展延伸

讓學生勤動筆,綜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仍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基於此,我特意在這安排了一個動筆的練習:“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你對他們的同情與關心。”這既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可更好地檢驗一下學生對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謂“一箭雙鵰”。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熟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意在整體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閱讀習慣。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戰爭與和平”。這篇課文屬於書信體文章,是一箇中國孩子雷利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篇課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是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節課是四年級教材的重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的具體體現,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培養,並帶到將來的語文學習當中去。

二、說目標

今天,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渴望和平。

3、結合課文內容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學難點是: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1、利用報紙、電視、網路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尤其關注最為動盪不安,仍瀰漫著戰爭硝煙的地區局勢,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習的願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運用問題引導,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解決的問題。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解決。

3、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戰爭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創設情境表情朗讀法,儘可能地再現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真實可信的音像資料,通過閱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觀後、讀後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世界並不太平。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來表達“我”的感情,朗讀時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懷念”這一情感基調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學用具:PPT課件和有關戰爭的錄影資料。《明天會更好》歌曲。

學法指導的重點和依據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讀自悟——體會文章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表情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討論交流,想象說話——發表自己對戰爭的看法”,抒發“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為學習主線,通過這條線索的學習清晰地把“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植入學生的思維中。

四、說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提弦定音。

上課伊始,我先用三個問題提起該節課的弦

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的呼聲是什麼?他向誰發出呼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立刻提起,然後順勢進入課文學習。

2、走進文字,感悟真情。

(1)、開課在即,我用這個中國孩子為什麼要發出呼聲?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的學習。學生們先瀏覽課文,然後明確父親“才華橫溢,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的三個特點,期間適時指導感情朗讀。

(2)、情感的弦已經被繃緊,然後水到渠成感悟英雄迴歸的悲痛。這個環節,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給孩子們以學法指導,採用範讀,接讀,配樂移情讀等方式,抓重點詞體會父親為和平作出犧牲的悲痛。

(3)、英雄走了,我們活著的人,要有所警醒,看看我們面臨的世界,大家自由讀課文5———6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知道“和平之花”的深刻寓意。

3、拓展昇華,凸顯主題。

結合學生蒐集的關於戰爭的資料,說明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從而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學完課文,再問大家“你覺得雷利僅僅只是向加利先生髮出呼聲嗎?”“這只是雷利一個人發出的呼聲嗎?”讓“要和平,不要戰爭”的聲音響徹全世界。

4、走出文字,延伸主旨。

聯絡實際說行動。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讓他們寫寫自己“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的方式,讓思想左右行動。

5、作業佈置,落實行動。

讓孩子們小練筆: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他們的關愛,引起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並熟悉信的格式。

五、說板書設計:

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文章的中心,並層層深入。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是人教課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和的觀念。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課件展示)。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資訊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教師把遠端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端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音樂等資料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並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並不太平”,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三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籲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約時心情怎樣?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裡時,你的心情會怎樣?等問題引起孩子們情感的共鳴。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運用了多種手段,儘可能再現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張著,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去想象:爸爸會呼喚什麼,你有什麼感受。又如“但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並補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關於戰爭的資料統計、《地球的呼喚》等,通過閱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世界並不太平。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於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並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著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應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讀,表達悲痛的心情。爸爸臨上飛機前說的話“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應用堅定的語氣讀,表達爸爸的堅定信心。“我”彷彿聽見爸爸的“呼喚”一句是個長句,層層遞進,朗讀時語調應逐漸提高,特別是連用三個“和平!”更要重讀,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介紹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以及爸爸“為和平而倒下”這部分,應帶著自豪、崇敬的感情來讀。使本課的教學情感達到高潮。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說,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資料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裡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並將化為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說教學程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端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端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式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端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用圖片和哀婉的背景音樂帶領孩子入情入景,為本文的學習定下“基調”,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然後:提出三個有利於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便於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瞭解。

再進行小組彙報和全班彙報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部分用教師“引”和學生“找”的方法,為後文“突出重點” ——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接著:進行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的指導朗讀,並利用“換位”的問題,“假如你是作者,你會?”,並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孩子們對爸爸緬懷深情的朗讀,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熱烈。

再:理解“世界並不太平……”一段的同時教師出示戰爭中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引出課外閱讀材料《地球的呻吟》,引發孩子們呼籲的渴望,自然過度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學中。瞭解作者為什麼呼籲?呼籲什麼?將課文教學引到一個小高潮。這時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非常強烈,再自然過度到課外閱讀《地球的呼聲》,讓孩子在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理解我們要呼籲什麼,我們可以為世界和平做些什麼?讓孩子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將全文教學推向高潮。

最後:多媒體出示:讓和平永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全體教學人員一齊表達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願,使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並結束教學,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進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相約”、“如約”、“失約”三條線索板書,使板書提綱列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層次、重難點,起到引領、啟發等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