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與趙國風骨(信陵君竊符救趙續)

來源:才華庫 2.64W

如鬆

長平之戰的最終結局是趙軍慘敗。雖然名將白起出陣,秦軍更是虎狼之師,但這個年代的趙軍也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是唯一可以和秦軍匹敵的關東軍隊。趙括親自率領精兵上前肉搏,秦軍的死傷也很慘重,但隨著趙括被秦兵射死,40萬士兵投降。此後,白起幹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連哄帶騙地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240個年歲較小的回到趙國。

雖然太史公在《史記》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秦軍的傷亡人數,但中國近代著名的史學家呂思勉大師在其《呂思勉讀史札記》中推斷秦軍的傷亡至少高達到25萬人。

秦軍與趙軍,均是那個時代的精銳之師。可惜,趙孝成王和趙括將一國精銳在一戰之中損失殆盡。

長平之戰有一個很大的疑問,40萬趙軍為何在趙括戰死之後投降?當時的秦國,雖然沒有總兵力的具體數字,但可以估算。王翦率60萬秦軍伐楚時,不斷請求秦王賞賜大量的良田美宅,出關前,更連續五次請求,連部下也開始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太過份,王翦說:“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說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有此可見,戰國時期秦國的總兵力也不過六七十萬人。何況此時的秦軍也遭受很大的損失,長平現存的兵力大約也是三四十萬人,與趙軍數量不相上下,以趙軍的素質和戰力,40萬趙軍的投降應該是有原因的。兵力相近、戰力和素質相當的情況下,形成趙軍投降的唯一原因或許是趙軍喪失了軍隊的指揮系統。秦軍出征一般有主將和副將,主將陣亡,副將代理指揮,難道趙軍沒有副將?看來,趙孝成王不是一般的“庸”,趙括也不是一般的狂傲自大。

長平之戰後不到一年,公元前259年10月,秦昭襄王令五大夫王陵率20萬秦軍再次進攻趙國,直逼趙國國都邯鄲,廉頗率10萬趙軍抵抗。戰爭持續至第二年,秦軍依舊無法得勝,秦國增兵10萬。隨後的戰事中,秦軍戰死的達到4、5萬人,無奈之下,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為將,但白起因病推辭,只能改任王齕接替王陵為將,再次增兵10萬圍攻邯鄲,但仍無法取勝。範睢舉薦鄭安平為將,率2萬秦軍攜帶大量糧草支援王齕,加強對趙的進攻。秦軍前後總計投入40多萬人。

長平之戰後,趙軍精銳盡失,但10萬守軍固守的孤城邯鄲,在前後40多萬秦軍的攻擊之下,堅守了兩年多,只有四個字可以解釋:眾志成城!

王陵率領秦軍到達邯鄲之後,將邯鄲團團包圍,命令士兵強攻,但邯鄲城讓秦軍吃盡了苦頭。邯鄲城堅固無比並居高臨下,趙國軍民佔有地利;趙國君臣與士兵百姓同仇敵愾,抱定與邯鄲共存亡的決心,拼死決戰。趙國相國、平原君趙勝為鼓舞士氣,遣散家財犒賞士卒,將自己的妻妾編入行伍,鼓勵軍民共赴國難,真正的全民皆兵!

軍隊被困於堅城之下,一向為兵家大忌。秦軍遠道而來,邯鄲距離秦國路途遙遠,中間相隔眾多並不為秦國所控制的地區,後勤保障拉長,損耗較大,而且容易受到趙軍的襲擊。趙軍對秦軍補給線的襲擊確實讓秦軍吃盡了苦頭。被困堅城之下越久,士氣越低落。但秦國終歸是強國,不斷增兵,並臨陣換將,王齕來到前線,繼續猛攻邯鄲,邯鄲之戰到了最困難的時候。

此時的邯鄲異常危急,戰事開始向不利於趙國的方向發展。邯鄲是一座孤城,望不到援軍,用苦戰來形容是不夠的,同時,糧草開始不濟,軍民無糧可吃,樹皮都被吃光,只能吃人,可是,大人需要打仗,就只能吃小孩子,自己不可能吃自家的孩子,就“易子相食”。這種慘烈簡直無法形容。即便如此,趙國軍民士氣高昂,寧可戰死也決不投降。

這樣的國家,你可以打敗,但無法征服。

趙國軍民憑藉這種決心和意志,在邯鄲孤城堅守了兩年多,而且還發動反擊,在魏、楚援軍到來之前,趙勝招募3000敢死隊,命李談率領出擊秦軍,使秦軍後退三十里,李談戰死,趙王封其父為李侯。

這才是中國人的膽氣。

客觀地說,如果沒有援軍,邯鄲終歸會被攻破,糧草斷絕的城市是無法長久堅守的,此時,國相趙勝再次站了出來,他的任務是到他國搬取救兵。

趙勝是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絕不是浪得虛名。

公元前257年12月,戰國四大公子中的'另外兩位(也可能是軍事能力最強的兩位)也來到了戰場,春申君黃歇率10萬楚軍、信陵君魏無忌率8萬魏軍趕到了邯鄲城外。

至此,戰國時期如雷貫耳的四大公子中的三位在邯鄲聚首,如果因此就認定會秦軍立即崩潰,那也太小瞧了秦軍。秦軍與六國不斷征戰,時時提防著援軍,強大的秦軍完全可以分兵作戰。但此時,秦軍恰恰低估了邯鄲城中趙軍的戰爭意志。

信陵君和春申君絕非泛泛之輩,秦軍更是虎狼之師,雙方在邯鄲城不遠的地方展開大戰,與信陵君和春申君對壘的秦軍將領是王齕、張唐。雙方一交戰,魏軍先損失了6千人,而後,魏、楚聯軍僅僅掉在河中淹死的就多達2萬多人,秦軍的損失也很慘重,雙方暫時不分勝負。

此時,趙軍再次創造了神話。久經圍困的邯鄲城內,困難已經達到了極點,雖然《史記》並未記載當時邯鄲守軍的人數,但戰爭開始時,廉頗只有10萬軍隊,又經過兩年的戰爭,必定產生很大的損失,加上久缺糧草,邯鄲城中趙軍的實力實在有限。圍攻邯鄲的是鄭安平統帥的秦軍,總數當在十萬以上,他可萬萬想不到,邯鄲軍民聽到援軍到來的訊息,士氣大振,衝出城外與秦軍肉搏,秦軍招架不住,潰敗而去,而鄭安平親自統領的兩萬餘人反成了甕中之鱉,被趙軍包圍,鄭安平只好率眾投降。

鄭安平率眾投降,成為戰國秦軍難以忘懷的屈辱。

邯鄲城下的失敗,使得與魏楚聯軍對抗的秦軍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局勢,只能潰逃。邯鄲之戰,秦軍傷亡近30萬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