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練習題答案

來源:才華庫 1.68W

導語:《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以下是馬說的練習題答案,僅供參考學習!

馬說的練習題答案一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中實詞的掌握情況。

答案:(1)有時 (2)等同,一樣 (3)方法(4)怎麼

2.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稱________。文學主張上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________;蘇軾稱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稱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與課文相關的文化文學常識,可根據書中註釋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雜說》 唐 文學 哲學韓愈 退之 韓昌黎 韓吏部 文以載道 文道合一 以道為主 “惟陳言之務去” “辭必己出” 杜詩韓筆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 蘇軾 蘇洵 蘇轍 歐陽修 曾鞏

3.“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為了說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說”這個古文體。

答案:記敘 議論 一個道理 《愛蓮說》 《師說》

4.《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韓愈《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題考查關於韓愈的文學知識。

答案:《龍說》 《醫說》 《崔山君傳》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於課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駢死於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提示:C項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餘都是結構助詞“的”的意思。

答案:C

2.對《馬說》一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該文託物寓意,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才之人。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千里馬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於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上虧待它。

提示:B項,文中沒有強調“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答案:B

3.文章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那麼你認為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裡,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連詞“然後”,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絡,後事續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後事。第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接著的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並非奴隸,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所以說先有馬而後有伯樂。

參考答案: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

4.《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麼?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論點後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本文寫作意圖並不在於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

參考答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作者的意圖在於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5.你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章主題的認識,以及對文字的感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來說。

參考答案: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鍊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馬說的練習題答案二

《馬說》,回答9—13題。(12分)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2)策之不以其道 (    )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以君之力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2.請用一個成語概括千里馬的處境或遭遇。(2分)

1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2分)

答案:

9.等:等同,一樣;   策:鞭打       10.C

11.(1)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

(2)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識別)千里馬吧!

12.懷才不遇

13.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③了要做到心平氣和,相信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言之成理即可)

馬說的練習題答案三

一、基礎知識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譽。後世稱其為___________。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領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語:

⑴駢死於槽櫪之間(       )⑵不以千里稱也(        )⑶一食或盡粟一石(   )

⑷食不飽(       )⑸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⑹策之不以其道(          )

⑺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⑻執策而臨之(       )⑼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

4.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⑴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馬有怎樣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們常用文中兩句話概括自己懷於不遇,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表達了才能之士的悲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韓愈說明庸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個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我們聯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話包含了一個反題,指明瞭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個人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用一個與馬有關的成語來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會裡,有才能的人被壓制、埋沒,而一個人一旦得勢,則親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著發達,所謂“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馬和伯樂的傳說,巧妙地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作者憤慨的情感。說說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策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7.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指明瞭千里馬和伯樂的什麼關係?

8.“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揭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9.“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12.找出文中描寫“食馬者”平庸、 愚妄淺薄的語句,並說明其所用的修辭方法有作用?

13.讀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時”你有什麼感受?

14.本文結尾兩句,對全文有什麼作用?

1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16.你怎樣理解文中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作者的人才觀中什麼?你對這種人才觀是怎樣看的?

18.聯絡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樂之間的關係的?

19.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闡述的觀點是否相矛盾?談談你的看法。

20.“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請做簡要闡述。

21.根據本文內容,從千里馬角度談起,分別以“有志”和“無才”為首詞,寫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遇到劉備後,才有隆中決策,才有火燒連營,才有……請根據課文內容和已有提示,將下列對偶句補充完整。(補充後不少於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____________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據文意,請嘗試創作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聯,對千里馬或伯樂表達自己的心聲。

上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於千里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裡,千里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絡本文文意,給下面的句子對一個下聯。

上聯:良馬有幸遇伯樂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於千里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裡,千里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絡本文文意,給下面的句子對一個下聯。

上聯:世上豈無千里馬;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認為要成為千里馬應如何去做?

27.學完《馬說》後,你認為應該該去“識才和選才”。結合社會實際談一談。

28.本文借千里馬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三國演義》中稱得上是千里馬的是哪兩匹馬,其最終主人分別是誰?

29.古往今來,曾有許多卓有才華的仁人志士被統治者埋沒甚至迫害過,這些人也由衷地發出了無盡的感慨。請寫出其中的兩人及他們發出的感慨。

30.在當今社會,你認為伯樂和千里馬哪個更重要?請舉例說明。

31.在當今社會,你認為“千里馬”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32.作者把千里馬不能千里歸罪於食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

33.作者以千里馬比喻人才,從文中千里馬的遭遇來看,人才展現才華最需要的是什麼?

三、閱讀拓展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古 之 君 王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裡 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於 君 曰 請 求 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以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34.用“/”給文中無標點的文字斷句。

35.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捐(       ) 遣(         ) 期年(          ) 市(        )

36.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5略

二、閱讀研究

6.伯樂:識別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里馬:有才能的人。食馬者和策馬者:埋沒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7.提出中心論點,開篇點出論證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

8.統治者昏庸淺薄,世上缺少識別人才的伯樂。

9.憤世嫉俗,對統治者不能識別和選拔重用人才的不滿,對被壓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鬱心情。

10.有了伯樂,才會有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能被人發現,也就等於沒有千里馬,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11.反問。表達作者憤怒譴責“食馬者”的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諷,把“食馬者”的平庸無能寫得淋漓盡致,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13.對千里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表示強烈憤慨。

14.點明文章主旨。“不知馬”三個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馬的特性。

16.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憤慨。

17.作者主張通過伯樂發現人才。這種人才觀具有片面性,選拔人才可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面選拔。

18.可以圍繞千里馬應充實自己並主動抓住機遇展露才華,而伯樂應該是不拘一格來發現人才。

19.《馬說》強調的是要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而龔自珍則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喚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千里馬自身素質更重要。千里馬應具備自人推銷的能力,不應一味等待伯樂的賞識,應主動地尋找機會展示自己。

21.有志難成千裡馬;無才可作老黃牛。

22.伯樂,槽間千里馬;劉備,隆中決策人。

23.伯樂識良馬,明主覓賢才。

24.賢才無辜逢昏君。

25.人間難得九方皋。

26.此題為開放題,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應從“普通馬”做起,然後才能脫穎而出。

27.識才和選才的方法現在很多,如考試、自薦、組織推薦、競爭上崗等。

28赤兔馬主人是關羽;的盧馬主人是劉備。

29.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0.言之成理,例證恰當即可。如認為千里馬重要:因為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髮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還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堅強的意志。其次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這樣你於能在競爭中游刃有餘。再次,還應該具有毛遂自薦的勇氣,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認為千里馬自身素質更重要。千里馬應具備自我推銷能力,不應一味等待伯樂賞識,,應主動尋找機會。

33.需要民主寬鬆的政治環境和統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閱讀拓展

34.王/者/得/曰/請

35.捐:花費     遣:派遣     期年:滿一年    市:值

36.告誡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須有求賢若渴的誠心,要不惜重金。

馬說的練習題答案四

一、填空

《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中的《雜說》。作者是唐朝的文學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學過的詩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二、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雖有名馬:即使

⑵只辱於奴隸人之手:屈辱,埋沒。

⑶駢死於槽櫪之間:並列而死

⑷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⑸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

⑹才美不外見 通“現”見

⑺且(況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一樣;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馬鞭,引申為鞭打這裡意為鞭策、駕馭

⑼食之不能盡其材,通“才”

⑽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⑾執策而臨之:面對

⑿其(難道)真無馬邪:通“耶”,表示疑問語氣

⒀其真不知馬也,恐怕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表明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描繪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馬也。

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運用排比句式表達作者對“食馬者”強烈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馬也

8、有一句話叫做“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可聯想到《馬說》中的哪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9、誦讀古文,與先賢對話,和智者交流,能讓我們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韓愈《馬說》中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環境對人才的決定作用。

10、面對不公平的待遇,表現作者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四、文章通過巧妙地比喻來闡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比喻義。

千里馬——人才  伯樂——識別人才之人 食馬者——不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

五、課文寫了“千里馬”的那些遭遇?作者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才?

“遭遇”(見課文)。利用他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六、“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七、找出文中刻畫食馬者愚妄淺薄的語句,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在表達上有怎樣的作用?

語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修辭:排比

作用: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的諷刺、批判、不滿。

八、怎樣理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因為首先是沒有得到正常的餵養,食不飽,本領根本表現不出來,所以和普通的馬都無法比,與食馬者的無知愚妄淺薄,才造成了這樣的原因。

九、本文揭示了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主張?

揭示了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    表達了作者希望統治者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十、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自己憤慨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情。

十一、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一句的理解?

寫出了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也寫出來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如果沒有伯樂,我們也要自己儲備知識能量,尋找機會,創造機會,為社會做貢獻。

十二、本來應該先有千里馬,後有伯樂,韓愈卻認為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你贊同作者的觀點的?說說理由。

贊同。因為在封建社會即使有人才,沒有伯樂的發現也會被埋沒甚至被摧殘。

十三、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具備什麼素質,才可能成為“千里馬”?

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要擁有堅強的意志並願意在這裡工作。

十四、對於人才,有人主張“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個部門的領導者,你將採取什麼辦法把人才留住?並簡要說明理由?

尊重人才,給他們施展的空間,讓他們愛這裡並願意留在這裡工作和發展。

十五、古往今來,曾有多少卓有才華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統治者埋沒甚至迫害過,這些人也由衷地發出了無言的感慨。試舉兩例。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為什麼?

不一樣。馬說是讓伯樂發現人才,龔自珍是上層領導到下層去選拔人才

十七、對對聯:上聯:懷才不遇思伯樂

下聯:仕途失意作馬說

馬說的練習題答案五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執策而臨之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譯文:

3、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麼?(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對“千里馬”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參考答案】

1、(1)受屈辱    (2)怎麼     (3)通“飼”,餵養    (4)名“馬鞭子”

2、駕馭(鞭打)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3、伯樂更重要。(1分)因為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2分)

4、為“千里馬”的被埋沒鳴不平。(或:為‘‘千里馬’’得不到應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閱讀《馬說》,完成文後各題: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55.5分)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見(       )

(3)策之不以其道(                )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作者把千里馬不能千里歸罪於食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2分)

4、伯樂和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誰更重要?請暢談你的看法?可舉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3分)

【參考答案】

1、(1)只是   (2)通“現”,顯現  (3)鞭打   (4)通曉,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認為千里馬自身素質更重要。千里馬應具備自我推銷能力,不應一味等待伯樂賞識,應主動尋找機會。

4、如:我認為千里馬更重要。因為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髮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沒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學家,我們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奧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