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1.5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6篇)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1

大家想知道端午節的傳說嗎?聽我講給大家聽吧!關於端午節有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二千多年前,有一個叫屈原的人,在楚國做官。他很愛他的國家,想讓楚國變得更強盛起來。國王見他聰明能幹,很喜歡他。很快,屈原就當上了上閭大夫。但和他一起做官的人,卻非常嫉妒他,就在國王那兒說他的壞話。國王慢慢討厭起他了。屈原就寫下了許多詩,表示了自己的心願。可沒過多久,楚國國王就死了,他的兒子當上了國王,那些大臣又開始在這位新國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國王氣壞了,就讓士兵們把屈原趕出了楚國京城。

後來,楚國和秦國打仗,因為沒有了屈原,楚國再也強大不起來了,都各管各的,全亂了。所以秦國趁此亂勢,打了勝仗,並把楚國京城搶佔了。屈原知道了,傷心欲絕,但又看到楚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心裡真不是滋味,又覺得自己真沒用,不能為國家出點力。於是,他就跳進汩羅江裡自殺了。楚國的老百姓得知了這個訊息,怕水裡的魚蝦咬壞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竹筒裝上米,丟進江裡餵魚蝦,有划著小船,沿江尋找他的屍體。找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找到。

從那以後,每年農曆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投江自殺的日子,人們都要沿著長江去許多地方賽龍船。家家戶戶也都要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講完了這個端午節的傳說小故事,不知道大家也要不要來說說這個故事呢!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2

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說法,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吧!

一種來歷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就是我們吃到的粽子。

第二種說法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說法還有很多很多,正等著大家去找呢?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3

啊!端午節來了,可以吃棕子、纏彩絲、掛艾葉、賽龍舟了!可是為什麼人們要這麼做呢?帶著這個疑問,我上網查了資料。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哦,原來是這樣的,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精選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