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閉目養生要訣

來源:才華庫 9.15K

《黃帝內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見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又關係到人的昌亡,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目。下面是《內經》閉目養生要訣,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內經》閉目養生要訣

閉目可以養生,閉目養神對於中老年人以及終日勞心用腦或長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閉目養生法主要有以下13式:

一、閉目養心

在日常諸事紛擾、頭昏腦脹時,找一清靜之地,正襟危坐,雙目閉合,眼瞼下沉,調勻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則頭腦清醒,心平氣和,心靜如水,煩惱漸漸消失,進入靜謐祥和狀態,機體陰陽氣血通達順暢,心理平衡,情緒愉悅,頭腦清晰,渾身輕鬆。

二、閉目降氣

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於暴躁難捺之時,要理智地控制情緒,離開是非之地,閉目思量。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輕輕壓在眼瞼上,微微揉搓,到眼珠發熱發脹,便覺胸膛悶塞頓開,肝火胃氣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緩。

三、閉目行悅

在憂鬱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之時,退避靜舍,閉目獨坐,儘量默憶,想象以往得意歡愉之事,即會覺得心神平衡,悲傷煩亂之情就會逐漸消失。

四、閉目臥思

人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為睜眼思維方式,第二為夢境思維方式,第三即是閉目思維方式。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即臥而不寐,閉目臆想聯翩。

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大腦排除了外界的干擾,又處於充血、充氧狀態。如此,可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五、閉目消食

吃完飯後閉目休息10~30分鐘,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肝臟的保養,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人們吃完飯(尤其是午飯,因為吃的一般都比較多)後,體內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下,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損害。

六、閉目賞樂

你可以常常閉目聽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和戲曲。優美的旋律可增進大腦活動,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七、閉目解乏

勞逸結合對老年人來說十分重要,當身體勞動累了,或讀書、看報、寫字疲乏的時候,不妨閉目靜養片刻,這對迅速恢復精力和養生保健都大有益處。

八、 閉目釋煩

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說閉上眼睛不但可以養目,而且可以靜心。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福氣永存。

遇到繁雜吵鬧的場合或自己不願看的場面,又不便避。

九、閉目養陽

老年人適當閉目靜心晒晒太陽,可以養陽。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克勞瑟發現,如果不是嚴重高血壓症,經常晒太陽能夠降低血壓。當人的面板受到陽光照射時,便會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參與人體的血液迴圈。

十、閉目動行

老年朋友們不妨試試,找一處清淨之地雙目微閉,全身放鬆,以儘可能慢的`動作打一套太極拳,充分體會緩慢柔韌,圓滑連貫的要領,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十一、閉目強記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日漸衰退,常常會遇到要記起某個人、回憶某件事,一時半會兒就是想不起來,抓耳撓腮甚是痛苦。

此時不妨閉目靜心幾分鐘,待全身放鬆,心平氣和後,或許會靈機一現,豁然開朗。

十二、閉目神遊

靜坐閉目,給想象插上翅膀,飛向野外,觀靈山秀水,望天高雲淡,聽飛瀑鬆聲,遊長江大海……此時心怡神馳,心靈與天籟之聲竊竊私語,天人合一,會有一種身輕如燕的感覺。

人到老年,不能日行千里,卻能神行萬里,這種“精神”暢遊非常有益健康。

十三、閉目靜息

老年人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時睡不著,或半夜醒來再難以入睡時,千萬不要心煩意亂,即使不能入睡,靜息也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拓展閱讀:《內經》“養生心法”

關於養生,眾說紛紜,資訊良莠不齊,但紛繁複雜總不離本,所以小編從現在開始與大家一起分享《黃帝內經》裡面關於養生的知識。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大約成編於西漢的中晚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中醫藥理論與中醫藥防治疾病方法的學術淵源,被歷代醫家尊之為“醫家之宗”。

《內經》的養生內容十分豐富,從養生原則、方法等多方面進行闡述,倡導利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怡情養性,順時養生,從飲食、起居、情志、勞傷、風俗等多方面進行調攝,以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被許多學者醫家稱之為“養生心法”的《素問·上古天真論》裡面的兩段經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兩段經文說出了《內經》養生兩大基本原則

外防

對外環境要適應自然四時變化,避免疾病侵襲。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內調

人體本身要調攝情志,調整生活的飲食起居。即“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等。

具體方法

⊙法於陰陽:順應自然界寒暑往來的四時變化規律調養身心

⊙和於術數:適當運用各種修身養性之法鍛鍊身體、保養身心

⊙飲食有節:五味和調,滋補氣血,適寒溫,節飢飽

⊙起居有常:按時作息,怡養神氣

⊙不妄作勞:勞逸結合,保養形氣

另外,第二段經文還著重強調了調攝情志在養生中的重要作用

情志是中醫對情緒的特有的稱謂,七情則是情志概念下的具體的七種情志。分別為:喜、怒、憂、思、悲、恐、驚。

七情與五臟

⊙心在志為喜為驚,喜則氣緩、驚則氣亂,過喜過驚則傷心

⊙肝在志為怒,怒則氣上,過怒則傷肝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過度思慮則傷脾

⊙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則氣消,過悲憂則傷肺

⊙腎在志為恐,恐則氣下,過恐則傷腎

調攝情志是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人的精神情志與五臟功能密切相關。情志過激,喜怒無節,則可耗傷五臟精氣,導致五臟功能失常。因此,避免過度的情志活動,保持精神守持於內,不僅可以保持和促進五臟功能,更是養生一大要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