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養生精華

來源:才華庫 6.47K

一部《內經》是成了非科學中醫與科學中醫抗衡盾牌。下面是內經養生精華,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內經養生精華

十八傷

久視傷精:目得血能視,精由血化,故傷精。

久聽傷神:神滋於腎,腎通竅於耳,故傷神。

久臥傷氣:臥時張口散氣,合口壅氣,故傷氣。《混元經》曰:睡則氣滯於百節(覺與陽合,寐與陰並,覺多則魂強,寐久則魄壯,魂強者生之人,魄壯者死之徒也)。

久坐傷脈:脈宜運動,坐則不舒展,故傷脈。

久立傷骨:立以骨幹為用,故傷骨。

久行傷筋:行以筋力為用,故傷筋。

暴怒傷肝:肝屬木,怒如暴風動搖,故傷肝。又,肝主血,肝傷則血不榮,必筋痿。

思慮傷脾:思慮時,脾必運動,太過則脾倦,故傷脾

極憂傷心:心屬火,於味主苦,憂則苦甚,故傷心。

過悲傷肺:肺屬金,主聲音,悲苦久則聲啞,故傷肺。

過飽傷胃:飽食運化難消,故傷胃。

多恐傷腎:腎屬水,主北方黑色,人受驚恐則面黑,故傷腎。

多笑傷腰:笑時必腎轉牽腰動,故傷腰。

多言傷液:言多則口焦舌苦,故傷液。

多唾傷津:津生於華池,散為潤澤,灌溉百脈,唾則損失,故傷津。又,《訓典》曰:津不吐,有則含以咽之,使人精氣留而自光。

多汗傷陽: 汗多亡陽,陽隨汗出,故傷陽。

多淚傷血: 血藏於肝,哭泣多則肝損目枯,故傷血。

多交傷髓:人之陽物,百脈貫通,及慾火動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於命門,化精為洩。不知節慾,致骨髓枯竭,真陽無寄,如魚之失水以死。

養生十要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顏光澤,故要常擦。道家謂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靜時能常閉目,用兩大指背,兩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無目疾,故要常揩。

耳要常彈:即鳴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彈。

齒要常叩:齒喜動,故要常叩。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則不受風寒,故要常暖。

胸要常護:胸即心窩,故要常護。

腹要常摩:歌雲:食後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故要常擦。

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腳底湧泉穴,能去風溼,健步履,故要常搓。

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滿口,汩聲咽之,能宣通百脈,故要常咽。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側曲。又曰:睡則氣滯於百節,養生家睡定縮,覺宜伸。

十忌

忌早起科頭 早多風露之氣,科頭則寒邪入腦,故忌之。(科頭,謂不戴帽子)

忌陰室貪涼 無陽照之室,陰氣重,傷人,故忌之。

忌溼地久坐 潮溼氣主生瘡毒,故忌之。

忌冷著汗衣 汗衣溼後必冷,著之則侵背傷肺,故忌之。

忌熱著晒衣 久晒之衣,有熱毒,未經退熱即著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忌出汗扇風 汗出時毛竅俱開,扇則風邪侵入,故忌之。

忌燈燭照睡 神不安,故忌之。

忌子時房事 陽初生而頓滅,一度勝十度,故忌之。

忌夏月涼水抹簟,冬月熱火烘衣 冷水受溼,熱火受毒,取快一時,久必生病,故忌之。

忌久觀場演劇 久視久聽,則神與精俱傷,故忌之。

拓展閱讀:內經所謂“氣”就是“靈魂”

或許能夠得到一絲共鳴。經絡在中醫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中醫是建立在經絡學基礎之上的,《黃帝內經》說經絡:'行血氣,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麼什麼是經絡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曾經有人說,經絡是血液迴圈系統,也有人曾說經絡是神經系統,都是用西醫理論會中醫,根本就說不通。經絡既不是血液迴圈系統,也不是神經系統,經絡就是經絡,目前它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迷,因為經絡在現代解剖學上是看不見的。有報道說,中國醫學家祝總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經絡是不依賴中樞神經和血液迴圈的隱性循經感傳線,是條低阻抗、高電位、高發光的線,是由一些看得見的微小結晶顆粒組成的帶狀物,它在人體上寬約一毫米。

幾年前,法國學者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鎝,利用鎝的R射線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藉助電子照相機,成功地拍下了鎝的行走路線,發現得的行走路線與中醫的經絡基本相同,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接著,日本的一些科學家採用電子計算機和全息技術,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通過熒光染色發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由以上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僅僅證明了幾千年前的一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繞了一個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經絡是已經被證明存在的,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作用呢?這就涉及到中醫的主要物件是什麼。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印象,中醫的全部理論並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東西被稱為'氣'。'氣'的理論是中醫學的最高範疇,《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一致也。'中醫用來解釋人體生命的一條主線就是'氣'。氣是生命的本源,《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陰陽五行是氣的運動形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形氣交感而化生萬物。'《生氣通氣論》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其生五,其氣三。'五運六氣是天地的氣化,金、木、水、火、土為五運,風、熱、暑、溼、燥、寒為六氣,它強調'天人感應'的思想。

藏象是人體的氣化,《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六節藏象論》說:'以其氣命其五臟。'病因病機在於氣化失常,《素問·舉通論》說:'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陰陽應象大論》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也就是說,氣無時無刻不在身體內流轉,所謂的病就是氣在流轉過程中受到了阻礙。診斷必須全面診察精神氣血,人體病變,可由外在各種表現診察得知,因為機體氣化是'內外相襲'的,'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靈樞·本藏篇》。

治療在於調理氣機,《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靈樞·本神篇》說:'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那麼中醫裡的'氣'又是什麼呢?這可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首先,氣絕對不是指人們的身體,《內經》中曾明確地說,'氣先身生',雖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論的嫌疑,但它卻說明氣與身體不是一回事。其次,氣也不是指人的思、慮、憂、喜。悲、恐、懼等顯意識狀態,因為任何顯意識狀態都有對應的刺激物,也有負載它的可見身體器官,比如說,當身體受到傷害時,人會產生痛苦的感覺,傷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經系統是痛苦感覺的載體。此外,人的顯意識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文化型別,像恐懼、愛好等等。

氣在中醫裡是精、氣、神的總稱,在藏象學中又化為神。魂、魄、意、志五種形式,由此可見,中醫裡的`氣乃是指精神,是一種脫離肉體的純精神,而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識文化、個人修養等,說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說的靈魂,它是潛藏在我們身體之內的另外一種生命。因此,中醫並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精神的健康,它認為,只要精神體健康了(氣在體內流轉無阻礙),肉體就必然健康,為此中醫最講究養氣、調氣、理氣。

從這點上講,中醫是'中介醫學',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作用在於協調雙方的平衡。所以推測,中醫的基本原則可能是這樣的: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當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間各種作用力影響時,它也有健康與不健康之分。當它不健康時,就直接表現為肉體疾病。同樣,肉體自身的病變也會影響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狀態。因此,中醫的作用就在於調節雙方的平衡,溝通與傳遞資訊,用精神強大的力量來治療肉體疾病,同時用地理、氣候、季節等因素來協調精神生命與宇宙自然的相互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