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素材

來源:才華庫 2.95W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素材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那麼如何教授這篇呢?可以抓的突破點比較多,如從敘事的簡潔、寫景的高超還是情感的抒發角度都很精妙,但如何講才可以講出詩文的味道,我陷入深思。尤其前些日子進行了教學能手的培訓,專家老師那些生動的充滿智慧的語言還在叩擊我的心靈,於是我想,能否用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來講這篇神品。當我看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映潮老師認為學習好古詩文的方法有三句話: 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時,我頓悟了。

作為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覺得思路清晰是第一亮點。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於老師三句話作為整體思路,首先與詩人相遇,熟悉作者蘇軾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後點出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其次,和詩人同行,這個版塊的設計主要通過吟讀、譯讀、賞讀、悟讀來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景的獨特和作者“閒人”的情趣。最後對詩人說話,這裡通過說話訓練“蘇軾,您是一位 ____的人”,“蘇軾,你的寫得真美,美在_______”來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寫作特點,尋找美點。這樣思路清晰,既全面把握了,又深入分析了寫法,我覺得還是可取的。

其次,朗讀教學也是文言詩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即吟讀、譯讀、賞讀、悟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有不同方式的朗讀環節,從而把朗讀落在實處。這個“四讀”環節的設計,各有不同的朗讀重點,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從整體感知內容,再到細化分析字句的含義,再到重點欣賞寫景名句,最後悟讀出詩人的豁達樂觀的胸襟和氣度。這樣以讀促教,高效的達到了我們文言詩文教學的目的。

第三、適當適時的補充作者的有關背景知識,從而使教學水到渠成,學生理解不再生硬,從而使課堂更加的靈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大量閱讀了關於蘇軾在黃州的有關,尤其是餘秋雨的《蘇東波突圍》和林語堂的《蘇東波傳》。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一口氣就把關於他的介紹全部展現,而是分散在教學過程中,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為了很好的理解“閒人”的含義,我補充一個資料餘秋雨《蘇東坡突圍》,幫助學生理解。最後的小結也是餘秋雨《蘇東坡突圍》中的原話,讓學生學會一種真正的豁達和成熟,從而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這個設計也讓我很有收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穫了很多,至少更加清晰了理解了黃州與蘇東波的關係,還有讓自己也真正感受到了一種成熟和豁達,真可謂“教學相長”。

我在執教《記承天寺夜遊》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讀、悟、還是說,都是學生在活動,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最後,還想說我們教師在充分備教材的基礎上也要充分的備學生,因為這是外班學生,所以之前不能很好的熟悉,沒有叫出學生的名字,沒有很好的針對性的讓學生來朗讀,略顯美中不足。其次,我很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師生互評,但發現學生評價的語言單一,組織能力遜色,聽的多,說的少,個別學生參與性比較差。最後,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

“教然後知不足”,每上一節課,自己就會反思許多,也會進步提高許多,現在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帶著對新課程的思考與實踐,揚帆啟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