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一剪梅》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23W

篇一:一剪梅劉克莊閱讀答案

劉克莊《一剪梅》閱讀答案

一剪梅

劉克莊①

餘赴廣東,實之②夜餞於風亭。

束縕③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裳。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到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劉克莊:南宋愛國詞人,政治上崖受打擊,他以命運與自己相同的朗畫錫自比,自稱一劉禹福 。此訓為作者被貶廣東時所作。②實之,即作者好友王邁,字實之。③束縕:用亂麻束成火把。

(1)詞的下片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請簡要分析。(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詞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實則抑鬱,請結合相關背錄及具體詞句進行分析。(4分)

閱讀答案:

(1)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通過描寫人物 酒酣耳熱 的神情,談論文章、 推例胡床 的動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語言,還有鄰座吃驚、旁觀者拍手而笑的側面襯托,將兩個狂放不羈、縱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

篇二:一剪梅劉克莊閱讀答案

注:①實之:王邁,字實之,劉克莊好友。②束縕:捆亂麻做火把。③元:通 原 。④胡床: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試題閱讀訓練】

1. 天寒路滑馬蹄僵 中的 僵 字很有表現力,請予以賞析。(5分)

答案: 僵 為 僵硬 之意,明寫因天寒路滑、馬行艱難的情狀,暗寫行人顛簸於馬背,冒著寒風艱難趕路的情景;有力地襯托出友人不畏嚴寒、不避艱險、夜半相送的深摯情誼。

2. 詞的下片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刻畫人物形象。通過描寫人物 酒酣耳熱 的神情,談論文章、 推倒胡床 的動作以及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的語言,還有鄰座吃驚、旁觀者拍手而笑的側面襯托,將兩個狂放不羈、縱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

3.下列對詩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束縕宵行十里強 ,開門見山寫出連夜行路的情景,緊扣小序中 夜 字。

B. 天寒路滑馬蹄僵 ,既寫出天氣惡劣、行路之難,又襯托出王邁為人熱情。

C. 酒酣耳熱說文章 ,酒宴上作者與朋友不話別卻談起文章,作者構思巧妙。

D. 旁觀拍手笑疏狂 ,旁觀的王邁鼓掌大笑,與作者高談闊論的狂態相映成趣。

4.這首詞下闋的最後兩句抒情很有特點,結合語境試作分析。(4分)

答案:

3.D 旁觀拍手笑疏狂 是指旁邊有人聽作者與王邁高談闊論而拍掌笑話他們的狂態。

4.示例: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句運用了反覆、反問的修辭,對那些旁觀者直接表達出作者的堅定態度,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告別詞,它描寫了兩位飽受壓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離別。憂憤深沉、豪情激越,表現了辛派詞人的特色。

詞的上片寫連夜起程,王邁為其送行。起句 束縕宵行十里強 ,開門見山地描寫連夜而行的情狀。一枝火把引路,來到十里長亭,點出餞別之意。 束縕 ,是亂麻捆起來,做成照明的火把, 宵行 ,由《詩經。召南。小星》: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

挑得詩囊,拋了衣囊。 表現了書生本色,詩囊裡都是他的心血結晶,那肯輕易拋掉呢!詩囊裡裝著他的詩篇,也裝著他的一腔豪情滿腹抑鬱。

天寒路滑馬蹄僵 ,一個 僵 字,寫盡了艱苦之狀。雖在說馬,但行人顛簸於馬背,冒著寒風,艱難趕路的情景,已躍然紙上。下句的 王郎 即王實之。劉克莊稱讚他: 天壤王郎。數人物方今第一。 (《滿江紅 送王實之》)反映出對他的敬重、賞識。

在劉克莊奔赴廣東之際,他夜半相送情誼之真摯,已然可知。劉克莊自稱 劉禹錫 ,是以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劉禹錫曾因諷刺朝中新貴被貶。劉克莊則因《落梅》詩中有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之句,被人指為 訕謗當國 而被罷官。

在此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他在《病後訪梅九絕》中有一首詩說: 夢得因桃數左遷,長源為柳忤當權。幸然不識桃並柳,卻被梅花累十年! 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此時到廣東做路一級的官,他 不以入嶺為難 ,然內心如劉禹錫式的不平之氣,是不會遽然消失的。

過片 酒酣耳熱說文章 ,從結構上說,是上片情節的結局。又是可作為下片的開端,順勢翻出新的情節,安排頗顯匠心。 酒酣耳熱 表現了酒逢知己的歡樂,同時又是詞人熱情奮發,興會正濃的時刻。

詞人避開朋友間碰杯換盞的次要情節,而徑直寫出 說文章 的一幕,可謂善於剪裁。 說文章 極含蓄地暗示他們對時事的評論、理想的抒發,以及對憂憤的傾洩。

王實之秉性剛直,豪氣干雲人稱子昂、太白。劉克莊也是言談雄豪,剛直無畏。 驚倒鄰牆,推倒胡床 兩句,正是他們這種英豪氣質的形象表現。前句寫客觀反響,後句寫人物舉動。兩個狂士捋袖豁拳,乘著酒興指點江山,語驚四座,全無顧忌,鄰座驚傻觀者豎發,全與我無關。這種形象的誇飾淋漓盡致地張揚了二人的豪氣。

旁觀拍手笑疏狂 ,作者設想,若有旁觀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 疏狂 ,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拍手笑 是一種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現,對狂者來說不足懼,倒起著反襯作用。劉克莊與王實之在志士受壓、報國無門的時代,將心頭的積鬱,化為激烈的言詞、不平常的行動,自然會被稱為 疏狂 。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態度明確堅定,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動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這首詞把一次友人的餞別,被詞人裝點地很像一出動人的獨幕劇。在形象描寫中,著重寫人物的動態,從中表現感情的發展變化,始而愁苦,繼而激憤,最後是慷慨奔放,以 風霆驚座 、沖決鄰牆之勢,將劇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議論。在劉克莊的詞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篇三:一剪梅劉克莊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憶秦娥

劉克莊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注】這首詩寫於詩人任建陽(今屬福建)令時,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東南一隅。詩人後來因該詩被貶官。

①大梁:戰國時魏國都城,這裡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鎮江一帶,即當時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線地方。

③宣和:北宋徽宗年號。

1.詞的上闋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請說說詩人情感的寄託物是什麼?選用這樣的意象有何好處?(5分)

2.詞的下闋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為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覺得整首詞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3分)

3.詞的上片藉助鴻雁北歸的形象是要表達什麼內容?這一形象與下片有什麼聯絡?

參考答案

1.表達了南方愛國志士對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和對他們堅持抗爭的聲援,以及無法收復中原的苦悶。(2分。答到任意兩點得滿分)情感寄託物是歸鴻。(1分)鴻雁,是一種候鳥,春季自南方飛往北方。鳥可以飛回,人卻不能回去,真是情何以堪!詞人委託北去的鴻雁帶去口信,向長期處於金人統治下的宋朝遺民表示慰問,箇中滋味,難以盡表。真是蘊藉深致。(2分。答到好處得2分。如果寫到“含蓄、深遠、意味深長”之類,而無對詞意的闡發,僅得1分。詞句意思理解正確,得1分。)

2.詞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河破碎圖。宋金前線,邊聲悄寂,防務廢弛,更何談恢復的準備!昔日大好山河,淪落敵手,哀鴻遍野,了無生機。奢華的宮殿,滿目淒涼。(2分意思大致對就可以得分。)感情基調是沉痛、悲憤的。(1分)

3.中國古代有“鴻雁傳書”之說,詞的上片藉助鴻雁北歸這一形象,是要帶去詞人對中原人民的問候,表達了對淪於金人統治的中原人民的關懷和收復失地的願望。鴻雁北歸引發詞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隨著鴻雁飛向北方,去了解抗金前線和中原淪陷區的情況。沒有鴻雁北歸的形象,下片就與上片失去了聯絡。

篇四:一剪梅劉克莊閱讀答案

《一剪梅 餘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是宋代詞人的作品。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告別詞,描寫了兩位飽受壓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離別,其餞別場面,被作者裝點得很像一出動人的獨幕劇。此詞在形象描寫中,著重寫人物的動態,從中表現感情的發展變化,始而愁苦,繼而激憤,最後是慷慨奔放,以風霆驚座、沖決鄰牆之勢,將劇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議論。全詞憂憤深沉、豪情激越,體現了辛派詞人的特色。

【原文】一剪梅⑴ 餘赴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⑵束縕宵行十里強⑶。挑得詩囊⑷,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⑸,來送劉郎⑹。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⑺。旁觀拍手笑疏狂⑻。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註釋】⑴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調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⑵餘赴廣東:這一次劉克莊是到廣東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長官的助理)。實之:王邁,字實之,和劉克莊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軒集》。⑶束縕(y n):用亂麻搓成火把。宵行:由《 召南 小星》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⑷詩囊:裝詩書的袋子。⑸元:通 原 。王郎:指王實之。⑹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多次被貶,自稱 劉郎 ,此暗用其意。⑺胡床:坐具,即交椅,可以轉縮,便於攜帶。⑻疏狂: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白話譯文】舉著捆麻火把在夜裡走了十里有餘,只顧得挑著詩囊趕路卻丟掉了衣囊。天氣寒冷道路溼滑馬蹄都凍得發僵,原來是王先生實之來送劉先生克莊。酒喝到半酣耳根子發熱談論著文章,論說聲驚倒了鄰居的牆推倒了胡床。旁觀的人拍手笑這兩人太粗梳狂放,我們迴應說粗疏又怎樣狂放又怎樣!

【創作背景】此詞作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劉克莊以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劉禹錫曾因諷刺朝中新貴被貶;劉克莊則因《落梅》詩中有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之句,被人指為 訕謗當國 而被罷官。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他在《病後訪梅九絕》中有一首詩說: 夢得因桃數左遷,長源為柳忤當權。幸然不識桃並柳,卻被梅花累十年! 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此時到廣東做路一級的官,他 不以入嶺為難 ,然內心如劉禹錫式的不平之氣,是不會遽然消失的。王實之是劉克莊的好朋友。劉克莊稱讚他: 天壤王郎,數人物方今第一。 (《滿江紅送王實之》)反映出對他的敬重、賞識。在劉克莊奔赴廣東之際,他夜半相送,情誼之真摯已然可知。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與友餞別的令詞。全篇表達了詞人傲視世俗的耿介個性,是他主動向社會發動 攻擊 的狂放表現。語極誇張,情極大膽,豪爽、超邁,淋漓酣暢。上片寫臨行前的情景 劉克莊連夜起程,王邁為其送行。先寫自己將在天亮之前拿著火把,走十多裡的路,不可揹負過重,便把衣囊拋棄,只挑著詩囊上路。豪爽的性格與嗜詩如命的心情於此可見。 宵行 已露旅途之苦。起句 束縕宵行十里強 ,開門見山地描寫連夜而行的.情狀。一枝火把引路,來到十里長亭,點出餞別之意。挑得詩囊,拋了衣囊。 表現了書生本色,詩囊裡都是他的心血結晶,自然不肯輕易拋掉。詩囊裡裝著他的詩篇,也裝著他的一腔豪情滿腹抑鬱。天寒 三句,先從自然條件的惡劣寫旅途之艱苦,再點友人相送之誼。 天寒路滑馬蹄僵 ,一個 僵 字,寫盡了艱苦之狀。雖在說馬,但行人顛簸於馬背,冒著寒風,艱難趕路的情景,已躍然紙上。 王郎 送 劉郎 ,用典巧妙。 王郎 暗指友人系 王謝 望族之後,而 劉郎 則為被貶謫者的代稱。下片寫餞別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卻並不傷別感慨,而是痛飲酒酣,豪情滿懷,談文論詩,睥睨世俗,狂放不羈。二人高談闊論,以致驚動了東鄰西舍。

詞人曾以《落梅》詩受謗免官,他對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後三句寫道:當別人笑他疏狂時,他滿不在乎地回答他們,並不以疏狂為意。這正是對當時束縛思想的、嚴酷的禮法制度的挑戰和抗議。酒酣耳熱說文章 ,從結構上說,是上片情節的結局。又是可作為下片的開端,順勢翻出新的情節,安排頗顯匠心。 酒酣耳熱 表現了酒逢知己的歡樂,同時又是詞人熱情奮發,興會正濃的時刻。詞人避開朋友間碰杯換盞的次要情節,而徑直寫出 說文章 的一幕,可謂善於剪裁。 說文章 極含蓄地暗示他們對時事的評論、理想的抒發,以及對憂憤的傾洩。王實之秉性剛直,豪氣干雲人稱子昂、太白。劉克莊也是言談雄豪,剛直無畏。 驚倒鄰牆,推倒胡床 兩句,正是他們這種英豪氣質的形象表現。前句寫客觀反響,後句寫人物舉動。兩個狂士捋袖豁拳,乘著酒興指點江山,語驚四座,全無顧忌,鄰座驚傻觀者豎發,全與我無關。這種形象的誇飾淋漓盡致地張揚了二人的豪氣。旁觀拍手笑疏狂 ,作者設想,若有旁觀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 拍手笑 是一種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現,對狂者來說不足懼,倒起著反襯作用。劉克莊與王實之在志士受壓、報國無門的時代,將心頭的積鬱,化為激烈的言詞、不平常的行動,自然會被稱為 疏狂 。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態度明確堅定,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動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這首詞體現了劉克莊詞風雄偉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繼承了的革新精神,同時又發展了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特點。

【作者介紹】劉克莊(1187 1269),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在今福建省)人。以蔭補官,淳佑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學士。前後四次在朝為官,又四度罷官。理宗賞識他 文名久著,史學尤精 。他的詞繼承了辛派詞人的愛國主義傳統及豪放風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