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大綱

來源:才華庫 1.68W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下面是關於《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大綱的內容,歡迎閱讀!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大綱

一、匯入新課

1、師生對話明確探究主題

師:同學們,我說一個古代的年號,看看你們能聯想起哪一宗歷史事件( 教師說出:“慶曆四年春”)

生: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師:滕子京是因為什麼事而“謫守巴陵郡”的呢?

生1: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仕途失意、與當時的官場格格不入…….

生2:支援范仲淹的改革。

師:沒錯,我們知道範仲淹因為實施政治改革得罪了當權派而被貶謫鄧州。第二年,也就是慶曆六年,范仲淹寫下了《岳陽樓記》,寄託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實際上,這次改革,受到貶謫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還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他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就在這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二、領略景美,初探太守為何而醉

1、提出問題:那麼歐陽修又在本篇文章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文中太守又為什麼而醉?接下來我們邊聽課文朗讀邊思考。

(1)依據自己聽讀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麼而醉。

(2)生:“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

師:到底為何呢?接下來我們共同走進課文,探索太守“醉”的緣由。先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生: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2、課文中哪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明確: A. 山水之景: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B.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C.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3、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4、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

生:小組討論。

師點評: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琅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5、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產生怎樣的情?

生:小組合作、探究。

(1)師點評: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不由得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絡了起來。(突出了一個樂字)

(2)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三、感受人歡,再探太守為何而醉

(1)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這個地方的人及他們的生活怎麼樣呢?——快樂。

(2)齊聲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師明確:滁人遊,前呼後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

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餚,應有盡有;

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3)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4)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

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

四、體悟情懷,三探太守為何而醉

進一步探究: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此為本文的精髓,也是學生情感的進一步昇華)

(1)師點評: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複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板書(以樂寫悲)

(2)文中寫了作者的山水之樂、宴飲之樂、與民同樂,那什麼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師明確: (1)“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有什麼作用?

教師點評: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這裡以鳥之樂襯托人之樂,以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含蓄地表明瞭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五、歸納情懷,揭示主旨

1、請大家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兩人小組討論一下: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麼?

作者自號“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實際上是借寄情山水來排遣內心抑鬱的心情。

2、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摯全篇。“醉”是事物的現象;“樂”是事物的本質。“醉”“樂”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說出,結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這句話,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2、歸納得出歐陽修“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複雜感情。

六、拓展延伸,聯絡生活、

1、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與不幸,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它?

引導學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時,應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假如你是攝影師,拍攝介紹醉翁亭的短片,你準備採取什麼順序、拍攝哪些景物、配上什麼樣的解說詞呢?

七、課堂小結

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掃唐五代文壇浮豔文風,建立了清新、秀美、剛健、婉轉的文學風格,這篇散文便是他對文學主張最好的藝術實踐。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優美的畫面、淳樸的人情,也展現了先生那曠達自適、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操。讓我們一起在優美的朗讀聲中與先生道別吧……(配樂朗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