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美食的作文

來源:才華庫 2.8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美食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說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釐米的長條,然後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後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隻“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後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裡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裡,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乾淨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幹著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鹹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後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裡,捏好,再放進鍋裡蒸熟,就完工了。

隨著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裡,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2

家鄉的食品在我心裡可以說是最美味的,可以與任何的山珍海味相比,因此每當我一有空閒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讓我特別回味的食物,特別是那些美食,更是讓我回味無窮,一想起就流口水。

家鄉的美食雖然在深圳這邊也可以買到,但卻沒有家鄉的那味道,也沒老家的正宗,更沒有家鄉的好吃,因此,我特別懷念家鄉的美食。

我最愛的美食是牛排,那種味道真的好懷念,好懷念,多麼希望可以立馬吃上好幾個啊!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時。每次,我坐車去那個地方的時候,首先,一到那兒,我就會先去買一個牛排來吃,然後再去逛街。

自從來到這邊以後,我就很少吃了,也許是因為這邊沒有的緣故吧,這更是讓我想念那牛排,每當我想起那牛排時,我總是會很想回老家,想要立馬吃到,可那也只是想想,畢竟老家和這兒隔了很遠。

去年,我過春節回老家,在路上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著那牛排,終於,我們到老家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車,就馬上跑著去買了一個牛排。可是,牛排不是直接吃的,而是要炸一下才可以,於是我就站在那裡等,在等的時候,我看見那老闆用夾子很利索的夾了一個牛排慢慢的把牛排放進了那油鍋裡,順便也蓋上了蓋子,不一會那牛排被拿出來了,牛排的顏色也變了,從淺淺的紅色變成了有點金黃色,加上一些調料,簡直美味極了。那老闆給了我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那味道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總之就是很美味,很美味。

吃過牛排後,我又去吃了幾樣,那味道也很不錯,只是我感覺好像沒有以前那麼好吃了,不過也還不錯了。

家鄉美食的味道之所以那麼迷人,令人回味無窮。那不僅僅只是因為食物味道的好,主要是因為那個地方是你從小生活的地方,那些食物也正是因為有了想念所以才會覺得它是那麼的令人回味。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3

我的家鄉在梅州,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色味俱全的客家美食。我最喜歡的風味食品還是我們梅州的鹽焗雞了。

鹽焗雞是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它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具有溫補功能,從古至今均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

想要自己動手做鹽焗雞,必需得準備齊全製作原料有:擁有毫無贅肉又蓄滿力量身體的三黃雞一隻(不宜選擇飼料雞,否則吃起來雞味不濃)、已經結束植物生涯的沙姜一小塊以及香菜兩棵。

準備好食材後,便可一步一步地做了:首先將沙姜洗淨並颳去外皮,剁成細末,香菜去頭,洗淨瀝水待用;其次把三黃雞洗淨去內臟,斬去頭、脖子同雞腳,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再用準備好的沙姜塗抹全身,醃製五分鐘;接著,用廚房紙包住三黃雞,要比所有的嚴實加起來還要嚴實;隨後,在瓦煲底部撒入粗海鹽,放進包好的雞,繼續倒入粗海鹽包裹它—三百六十度環繞全體;最後,蓋上蓋子,開小火煮上六十分鐘左右後,鹽焗雞大功告成!

這一盤菜端出來,散發出來的香味頓時瀰漫著整個廚房,久久不願散去。先仔細端詳這盤菜—通身金黃的鹽焗雞,加上深綠色的香菜點綴,讓人看上去就食慾大開。再嚐嚐它的味道,哇,又鹹又脆的雞肉吃進嘴裡,又嫩又滑,別有一番風味,吃了第一口,就想吃第二口,根本停不下來—真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啊!

這麼美味的鹽焗雞,背後必定有一段動人的傳說。鹽焗雞是客家人南遷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好隨身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原料可以緩解食物的匱乏,又可以滋潤身子。相傳,有位客家婦女將鹽焗雞給體弱多病的孩子食用,沒想到孩子吃後身體逐漸恢復,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從此,這道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的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的拿手好菜。

聽了我詳細的介紹,你是否被我勾起食慾,立馬愛上了這鹹香可口,別有風味的鹽焗雞呢?那就快來我美麗的家鄉客都梅州品嚐吧,熱情好客的客家人歡迎您!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4

我的家鄉在溫嶺,那兒有許多美味的當地美食。作為一個溫嶺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家鄉的油鼓了。

油鼓是用和好的麵糰包著蔥和豬肉一起在油鍋裡炸起來的。炸好之後,原本白色的麵糰變成了棕色,上面閃著油亮亮的光,還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香味。每當這時,我就不由自主地被香味“勾”了過去,站在油鼓攤前垂涎三尺……

油鼓是我們溫嶺的特產,小時候媽媽偶爾會買幾個油鼓給我吃。當時,我拿著被廢紙包著的油鼓,帶著對油鼓的懷疑一口咬了下去,頓時,我的嘴裡充滿了豬肉和蔥的濃郁香味,那炸好的麵糰酥脆可口,讓我一下子就把油鼓全吃光了,我舔舔嘴巴,香濃新鮮的豬肉再加上又綠又脆的大蔥,不僅在顏色上美觀實在,而且味道也香醇濃韻。吃下去簡直是妙不可言!油鼓吃完後也回味無窮讓人吃了一個忍不住還想再吃下一個。從此,我便愛上了油鼓。

油鼓又香又美味,而且也比較實惠,許多人都愛吃油鼓。每次我一發到零花錢,就會馬上跑到油鼓攤前買油鼓,有時實在是沒有錢,我就讓媽媽給我買,如果媽媽不同意我就死纏爛打,非要吃上油鼓不可。

賣油股的是一個老爺爺和一個老奶奶,他們非常慈祥,每次看見我來都會笑眯眯地對我說:“小朋友,又來買油鼓啊?”他們做油鼓的手藝非常嫻熟。一手拿鏟子,先把一些麵糰鋪到鏟子上,再抓一把蔥和一些豬肉灑在麵糰上,然後再拿一把鏟子鏟一些麵糰鋪在上面,包嚴實。最後丟進盛滿油的油鍋裡炸。這幾個過程竟然只用了短短几分鐘,我在等待美食的過程中不禁被他們的手藝給驚呆了。未炸熟的油鼓在油鍋裡翻滾,不過五分鐘便出油鍋了,到時候用夾子夾到桌子上,用廢報紙包起來就可以了。剛炸好的油鼓最好吃了,我拿著油鼓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油鼓不只是家鄉的美食也是我的最愛,它還是我們家鄉的象徵。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5

麥芽糖是用小麥與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讓小麥發芽,磨成糖漿,再將浸泡過的大米磨成粉漿。然後,將兩種漿合在一起煮熟,再過濾,之後,將過濾後的糖水在鍋裡煮,邊煮邊攪拌,最後形成有相當粘度的糖漿,冷卻變硬後,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拉扯,反覆拉扯後,糖漿越來越白,最後就形成了麥芽糖。麥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當時的農村過年時製作糖果、麻糖時必須用到麥芽糖,二是麥芽糖能直接吃。

製作麥芽糖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實惠的事,麥芽糖能賣錢或是換大米回來。過濾後餘下的糖糟用來餵豬。因為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潤,八十年代,我爺爺奶奶在冬天的時候就做麥芽糖。印象中,我們李氏家族在當地特別會製作麥芽糖,我們家族出品的麥芽糖顏色白,味道甜。爺爺經常對別人家的麥芽糖不屑一顧。

因為是手工製作,產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鍋。為了做出更多的麥芽糖,爺爺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爺爺奶奶每天凌晨的時候就起床開始煮漿,早上一大早,爺爺吃了早飯便挑了前一天製作好的麥芽糖去賣或換大米。因為本鎮人都擅長製作這個,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幾公里去其他鄉鎮賣。那時交通基本是靠走,爺爺早上挑著麥芽糖出去,下午挑著大米回來。作為孩子的我們,上午會幫著爺爺奶奶們去過濾糖漿,下午會幫著家人拉扯冷卻了的糖漿直至成為麥芽糖我與二哥有時會幫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時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時候的我也愛吃這種糖。煮糖漿的時候,有時奶奶會給我一碗已經煮沸的糖漿;在麥芽糖漿冷卻的過程中,我會經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時候甚至會製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麥芽糖讓它變白的過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麥芽糖的板凳上,邊看大人們拉扯麥芽糖,邊扯上幾條吃。

麥芽糖味美,但製作麥芽糖的過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漿,過濾,扯糖,都是非常重體力的活,爺爺奶奶在製作麥芽糖的季節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為去賣麥芽糖的爺爺則是更為辛苦,有一次,他因為太餓累倒在了離家二百米的地方,我們兄弟姐妹們跑出去把他抬了回來,他吃了幾碗飯後,精神就馬上恢復過來了。

後來,農村過年時的年貨越來越豐富,愛吃麥芽糖與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來越少,家鄉製作麥芽糖的人越來越少。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當地人已經不再製作麥芽糖了。製作麥芽糖,也就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了。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6

年是每個中國人最期盼的日子。它意味著異鄉遊子歸鄉,全家團圓,表示全家人能夠搬張椅子,圍著電視,磕著瓜子,暢談一年之事。年是溫暖的,最有情懷的。充滿年味的年,還要有除夕團圓飯的大手筆。

每年團圓飯都會有一道硬菜,也是母親的拿手好菜紅燒獅子頭。煎炸過後的獅子頭色澤金黃,圓乎乎的肉球像極了獅子的大肉腦袋。這道菜也有團圓美滿之意。這也是我總期待這道菜的原因。

獅子頭做法雖簡單,但卻耗時久,考驗的是做菜人的心意。而母親總能把它做到極致。我問母親:為什麼你做菜這麼好吃,每年都掌勺?母親笑吟吟地回答:只有飽含愛的菜才美味。你不是喜歡吃獅子頭嗎,今年我教你做。

母親將各種食材都切丁備用,這很花時間。母親切完了四種食材後疲憊的表情浮上了臉,可卻一瞬即逝。剁肉是最重要的環節,是能做成美味獅子頭的關鍵,也是母親強調最多的。母親將選好的上等五花肉剁得精細。她不在外面豬肉攤裡絞,而要手剁,只為了更好的口感。母親拿著刀,上下剁著。剁肉的間距隔得很細,所以母親剁得很慢也很精細。母親將將切丁的馬蹄、胡蘿蔔、蔥、鮑魚放入剁好的肉中一併攪拌。母親揉著她痠痛的手臂攪拌著。站在一旁的我走上前接過母親手裡的碗說:媽,我幫你。母親微笑點點頭。午後陽光很暖,即使在寒冬也沒有一絲冷意。母親被陽光鍍上了一層金邊,母親的笑不知是被陽光溫柔了,還是母親溫柔了陽光。

攪拌好的肉需要被丟成球。母親取一塊肉團,手沾水左右手交替來回丟著肉球。母親的手很靈活,不一會就就丟好了六個大肉丸。母親將肉丸裹上面粉下鍋油炸。母親細心地將未被覆蓋到的地方用熱油淋下,待到定形時在翻動它。肉丸子不需要炸熟,只要炸至金黃,上色即可。

炸好的獅子頭如網球般圓滾,放入鍋中滷一個小時。之後在撈出香氣四溢的獅子頭放入鋪滿白菜的砂鍋中煮半小時。母親說:雖然這樣麻煩可卻不會浪費白菜的清甜。充滿滷味的白菜更美味。

出鍋的獅子頭色澤金黃,多汁彈滑,充滿了母親愛的味道。難怪母親從不說累,看到我們幸福的眼神,瞬間滿足。

獅子頭的美味在於本身,更在於它充滿了情懷。它牽動了一家人的情緒,給予我們最美好的祝福。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7

作家張嘉佳說過:“美食和風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我的家鄉陸河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上護鴨丸湯、河口手工粄、南萬鹹菜雞……可最能使我回味不已的還是家鄉新田鎮的“牛腸菜”!

牛腸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我來為您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做法吧。

首先放油熱鍋至六十度左右,把備好的牛百葉下入熱油中,爆炒它七成熟;再倒入牛筒骨熬製的高湯,加入新田本地的牛筋丸,放調料鹽和少許雞精,滴入幾滴味道鮮美的魚露;等湯煮開後,放入我們用粘米粉蒸得層次分明的層塊粄或是方便麵,加上一些薑絲和胡椒粉;關火,可以出鍋了。盛在一個大碗中,湯是奶白色,再撒上新鮮的芹菜花。一碗香噴噴的正宗新田牛腸菜可以上桌啦!

記得我第一次吃牛腸菜是在春節期間的一個晚上,爸爸神祕兮兮地說要帶我們三兄妹吃一點特別的好東西。我們來到一家名叫“阿堅牛腸菜”的店。“老闆,來四碗加層塊粄的牛腸菜”爸爸點餐了。

我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

“牛腸菜來嘍!”隨著老闆一聲吆喝,四碗牛腸菜送到了我們桌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群“白小子”在一些綠點點下睡著,旁邊還有幾位圓圓的“保鏢”守護著最下方那嬌羞的層塊粄們。

一陣獨特的牛百葉的韻味瀰漫在空氣中,那是牛腩蘿蔔或牛肉丸湯完全不能相媲美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湯匙勺了一小勺那顏色都十分獨特的湯,喝到嘴裡,味道出奇得好,在我的味蕾中慢慢綻放,吸引著我的味蕾,讓我有種總想著再來一口的衝動。一口接著一口,一碗牛腸菜一會兒就見底了。

從那時起,我便愛上了牛腸菜,總在閒暇之時跟隨大人去吃那讓人脣齒留香的牛腸菜。

呀!講得我都直咽口水,聽完我講述的你是否想馬上嚐嚐新田的特色美食——牛腸菜呢?那就快來陸河新田吧!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8

要說起我們洛陽的特產小吃,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洛陽的牡丹燕菜了。

牡丹燕菜的來頭可是不小,就連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有一個故事呢。傳說在武則天女皇登基後,天下太平,於是各路“祥瑞”奇出,連麥子稻穗都出了祥瑞。有一處出了個大蘿蔔,重達數十斤,農夫心中暗喜,這次獻上去一定能得到獎賞,趕緊飛快的獻給了武則天。御廚費盡心思精心調製,做了一道精美的飯菜,武則天吃後覺得頗有燕窩的風範,於是稱之為“假燕菜”。後來民間逐漸傳為“洛陽燕菜”。因為周總理在一次宴會上說燕菜裡開出了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這麼出名的菜,做法卻也不難。先把一個蘿蔔切成一些細絲,然後把蘿蔔絲浸入水中20分鐘,把泡好的蘿蔔放到幹澱粉裡攪勻,然後再蒸籠上蒸五分鐘。接著,在蘿蔔絲上撒精鹽調味,再放到蒸籠上蒸5分鐘。哈哈,素燕菜就大功告成!然後再適當放入一些葷菜,最後用紅綠蛋糕分別做成兩朵牡丹花即可。做出來的牡丹燕菜色香味俱全,一朵牡丹花在湯中間浮著,看起來十分奇特,看著就讓我們這些“小饞蟲”心裡像貓抓一樣,總想吃上一口來解解饞。

牡丹燕菜吃起來也是十分爽快。它是洛陽水席24道菜的第一道菜,洛陽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無比、香濃可口,一聞湯的味道,就令人食慾大開,讓人喝了一口還想喝,簡直都要上癮了。牡丹燕菜能榮升為第一道菜,可見其色香味都是絕對誘人的。不過,牡丹燕菜裡也有一些小騙局,比如說在湯裡還有不少肉絲,令人一看就感覺肯定十分好吃。不過要是一吃你就會立馬發現,哪裡是什麼肉絲,明明就是蘿蔔絲,卻稍微“喬裝打扮”了一下,可把我矇騙了一次呢。可是這蘿蔔肉絲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令人讚賞不已。

牡丹燕菜紅紅火火,我覺得這也寓意著洛陽人的生活也一定能夠如同牡丹燕菜一樣過得紅紅火火。牡丹燕菜剛入嘴時吃著辣,讓人汗流浹背,但吃多了就會感到這滋味十分美妙。這就像我們學習,現在總覺得學習太苦了,但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等我們都學有所成,自然會感到那美妙的滋味。因此我們現在也要好好學習,為自己的未來藍圖打下基礎。

這就是我們洛陽的牡丹燕菜,它也有著它的寓意,怎麼樣,是不是想來品嚐一下呢?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9

每每回到泉州,每每經過家鄉小橋河畔下那一家石花糕店,我都禁不住它的誘惑,非要停下腳步嘗一嘗以飽口服。它就是泉州的傳統美食——四果湯。

四果湯並不是湯,也不是水果飲料。它只是一碗用白開水製成的夏日消暑甜品。“四果”是指任選三種甜品料,如:椰果、甜豆、木耳、綠豆……再加上一種泉州海岸特產——海石花均勻攪拌後,然後衝上一碗冰涼白開水,便製成了一碗正宗的泉州小吃——四果湯。

記得小時候,在河畔邊玩耍。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我,身旁像是有一團大火球,熱得喘不過氣來。偶然間,我走進了石花糕店,用口袋中剩餘的零錢,隨意地點了一碗四果湯。看著擺在面前各種各樣的“四果料”我點了白木耳,紅豆和綠豆石花糕。服務員利索地用湯勺均勻攪拌,再加上一碗白開水。我小心翼翼地端到桌前,四果湯的冰涼從我的手心慢慢滲入,滲到了心裡。我仔細地觀察著,它無色,水面上漂浮著一條條透明的膠狀物質。在好奇心地驅使下,我張開嘴,喝了一口,頓時,我驚呆了。嘴中,紅豆的甜汁,石花糕的蜜味,以及白水的冰涼,瞬間,已滲入我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似乎隨著血液的迴圈,一股透心涼湧遍全身,驅走了每個毛孔的熱氣,頓時暢爽無比。我繼續品嚐碗中的美食,白木耳的脆嫩,紅豆的甜軟,以及綠豆的清香,都盪漾在我的口中。石花軟軟的,嫩嫩的,像一條條晶瑩剔透的玉帶,真是天然美味。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吮吸,慢慢地吞嚥,四果湯的美味早已麻痺了我的神經,讓我沉浸在美食的海洋裡,忘記了酷暑,忘記了旁人,忘記了世界。

直到最後一口喝完,最後一勺嚼完,我麻痺的神經才得以甦醒,這一次美食的品嚐之旅才得以結束。我走出店內,心中湧上一絲絲歡喜與慶幸,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回了家。

從那次以後,與四果湯的“約會”便再也沒有停止過。冰冰涼涼,清清淡淡的四果湯,總是洋溢著家鄉的味道。我愛我的家鄉,我愛這家鄉的美食——四果湯。這就是我家鄉的美食,我引以為豪!

點評:炎炎夏日,小作者筆下的一碗冰冰涼涼,清清淡淡的四果湯,讓我們隨著小作者清麗的文字做了一次美食之旅,不由讓人垂涎三尺。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0

說起我家鄉的特色小吃啊,那可是數不勝數:金黃酥脆的鍋巴洋芋、香甜可口的碗兒糕、爽口化渣的米花糖……可我覺得最美味的還是要數麻辣鮮香的涼麵。

這涼麵啊,要在酷暑難耐的夏天吃才好,這個時候,天氣太熱,人們沒有食慾,因此,隨拌隨吃、清涼宜人的涼麵就成為了人們喜歡的一道夏季主食。在這炎熱的'天氣,品嚐著各種口味的涼麵,那才是一個絕啊!

夏天到了,涼麵攤子多起來了,火車站、汽車站、公園、街頭……隨處可聽到攤販的吆喝聲:“涼麵—酸辣粉—豆腐腦—”,小孩子們聽到這熟悉的叫賣聲,就扭著叫大人買一碗涼麵,通常大人都會爽快地答應:“老闆,來碗涼麵!”“好咧!”只見涼麵攤上的小販順手抄起一隻奶鍋,熟練地把桶裡的面挑到鍋裡,麻利地撒上一勺油炸黃豆,加入鹽、醬油、醋、香油、白糖、大頭菜碎丁、海帶絲,淋上幾小勺姜蒜水、辣椒油,和好後,倒進紙碗裡,再撒上一些蔥花作點綴,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涼麵就大功告成了。小販拿出一雙小竹筷遞給小孩子,小孩夾了一大夾涼麵放入粉嘟嘟的小嘴裡,臉上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滿足。

見小孩吃得這麼有滋有味,我也急不可耐地買上一碗。瞧,碧綠的蔥花,金黃的麵條,鮮紅的辣椒……真是讓我“口水直下三千尺”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立馬夾了一大夾品味起來。麵條十分細滑,輕輕一吸,一絲涼涼的感覺滑過口腔,還發出“嗖嗖”的聲音。啊!麻辣、酥脆、酸甜、軟綿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是太可口了!我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碗色澤鮮美、味道爽口的風味小吃就被我風捲殘雲般地吃完了,那獨特的味道還久久地在我的舌尖徘徊……看著碗底裡殘留的湯汁,我真是意猶未盡啊,真想再吃一碗。

麻辣鮮香、酸甜清爽、軟綿可口,我想,用這樣的詞來形容涼麵可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1

北方的春節與南方的不同,其在於北方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有一種風味小吃——餃子。我家的春節格外隆重,大年三十貼對聯,大年七年級穿新衣,年三十晚的春節晚會,以及七年級一大早家家戶戶登門拜訪,俗稱拜年。然而這些禮節太多,並非我所向往,而吃餃子卻是我記憶之中最有味的一件事,因而大人們都說“什麼時候都想著吃,你屬豬的啊!

平時沒有過節,我也會要媽媽做餃子吃,然而媽媽的工作實在是太忙了,只能去超市買現成的,那味道總不比媽媽親手包的好。媽媽做的餃子輕輕一咬便可噴出美味的湯汁,隨後見其餡,而且面滑、易嚼、餡多,一口一個,不會弄得滿手是油,影響食慾。而且餃子不僅皮薄,餡也多種多樣,隨個人喜好,可加入肉餡,菜餡,三鮮餡,菜肉混合餡,野菜餡,糖餡……餃子包好了,便可下鍋了。想必大家都垂涎欲滴了,那我就直接說開鍋的餃子吧。呀!像一朵雲彩--不僅長的精緻,吃起來也毫不遜色。不信你自己嚐嚐。

餃子的吃法非常多且隨意,想怎樣吃就怎樣吃。可以蒸著吃,湯少、面硬;也可以煎著吃,面脆、油多;還可以煮著吃,湯多、面軟。吃時可蘸蒜,蘸醋,也可白嘴吃。反正不管何種吃法,保準你吃了還想吃!

春節前幾天直到十五,我每天都吃餃子,絕不膩。有時還變著法吃,比如大年三十晚媽媽都要在餃子裡放上一枚銅錢或紅線,誰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財運滾滾來,我們小孩子覺得非常稀奇,都想吃到帶錢的餃子,所以大年三十下午從不玩耍,都坐在媽媽旁邊眼也不眨的盯著面前的餃子,可每個都長得相同,實在分辨不出,所以希望經常泡湯,現在積極性大挫,決不再眼巴巴看著他們包餃子了,一切隨緣吧!

媽媽告訴我:“咱家的餃子別人學不來。”到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是我家的餃子有家的味道。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它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許多的特產。在眾多誘人的美食中,讓我百吃不厭的還是家鄉的魚糕。

關於魚糕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舜帝帶著娥皇和女英出巡。由於路途勞累,娥皇病倒了,女英想了一個辦法,她蒸出了一道無魚刺的糕。娥皇吃後,病情好轉了不少。於是,魚糕又被稱為“湘妃糕”。

聽媽媽說在她小時候,魚糕並不是能經常吃到的一道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魚糕已成為餐桌上的常見菜。魚糕的製作方法如下:首先將新鮮魚肉去刺,接著加入蛋清和豆腐,然後再撒點白酒去腥味,最後入籠清蒸即可。剛出爐的的魚糕,色澤潔白晶瑩,口感嫩滑爽口。

小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歡迎你們到我家鄉來品嚐各種美食,保證讓你們回味無窮。

灘橋國小二年級榮思彤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的烤鴨、上海的灌湯包、寧波的湯圓……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荊州的魚糕。

魚糕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呢!相傳舜帝帶著娥皇和女英南巡,經過荊州時,娥皇因為路途勞累病倒了。聰明的女英給她做了一道無刺的魚肉糕,娥皇吃後,病情有了好轉。故魚糕又名“湘妃糕”。

媽媽說荊州有“無語魚糕不成席”的習俗,逢年過節人們總要吃魚糕。魚糕是由魚和肉做成,有魚味,還有肉香。剛蒸好的魚糕色澤潔白,輕輕地嘗一口嫩滑爽口,尤其是我們小朋友,還省去了剔魚刺的麻煩,讓家長們不用擔心。

魚糕的吃法比較多,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魚糕湯,切成一片片的魚糕,加入些丸子和青菜,聞起來已經讓人垂涎欲滴。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已經嘴饞了呢?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帶你們品嚐最正宗的魚糕。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3

“民以食為天”,我愛家鄉的美食,我愛我的家鄉。到西安的回民街,你一定會愛上那裡的特色美食—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的主要食材是:羊肉湯、饃、粉絲、還有胡椒粉等調粉。羊肉湯最好用六月齡仔羊肉來熬湯,因為這樣會比成年羊口感更加鮮美。饃是特製的飥飥饃,九份死麵,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粉絲也很講究,要求煮後細膩滑嫩。淡黃色的湯浸泡著雪白的饃,周圍還環繞著粉絲,光看著就像一幅畫,一幅有味道的畫。

在吃羊肉泡饃時,最主要的是掰饃,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掰出的饃要像指甲蓋大小,如果掰的太大,要麼煮不均勻,要麼煮不透,吃起來就不香。掰好以後,再根據個人口味,選擇不同的泡饃方法,如:單走、水圍城、幹泡……按“單走”的吃法,要先吃一口饃,再喝一口湯。吃上一口饃,那鮮美的味道迅速佔領了我的口腔,筋道的饃在我的牙齒間穿梭,輕輕地按摩著我的牙床。喝上一口湯,那濃郁的肉湯穿過我的食管,像有無數的小精靈在我的脖子裡做按摩,它們一路跳躍著進入我的胃裡。夾雜著胡椒粉的刺激,胃裡暖暖的。再挑上一口粉絲,它就像是身穿白色衣服的清潔工,一下子清除了我口腔裡的油膩,有一種QQ的,彈彈的感覺,就像是嚼著肉香的QQ糖。我彷彿成了一位得道大仙,任這美味按摩著我的食道。即便這時有人打我一巴掌,我也不願意張開嘴把這美味吐出來。那種味道鮮至無法用言語形容。再說說“水圍城”,他們把饃和粉絲放在正中間,湯水在周圍圍一圈,活像在海上的一座小島,吃一口,可比“單走”的味兒還要鮮美許多。

羊肉泡饃的歷史已經長達1300年了!相傳,五代十國末年,趙匡胤流落到長安城,飢渴難耐的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幹饃,實在難以下嚥。街邊賣羊肉湯的攤主見趙匡胤可憐,就送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順手將饃掰碎,泡入湯裡,吃完後一掃頹喪心情,重新啟程。後來趙匡胤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儘管遍嘗世間美味,心裡卻放不下那一碗羊肉湯泡饃。於是,他命人找到那位羊肉湯攤主,又如法炮製了當初的泡饃湯。皇帝愛吃羊肉泡饃的訊息不脛而走,羊肉泡饃也很快就風靡了長安城。

羊肉泡饃深受世界各地人的喜愛,有“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一碗羊泡喜氣洋洋”的說法。宋代蘇東坡有詩讚:“秦烹唯羊羹,隴饌有熊臘。”即使連筷子都不會用的外國人,他們也爭著搶著要學著做,回家就可以給親戚、朋友們分享這道美食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源”我愛美食,我愛家鄉。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4

家鄉的美食我的家鄉在廣西,要說到美食啊,那還真不少呢!南寧的老友粉;梧州的龜苓膏;桂林的米粉;賀州的田螺煲;柳州的螺螄粉……數不勝數,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它們——香!

老友粉是我的最愛,我媽媽從小吃到大,我們倆都百吃不厭呢。老友粉味道那叫一個贊,看相也不差——晶瑩剔透的麵條浸在灑滿蔥花的湯水裡,綠綠的香菜伴著一粒粒飽滿的花生夾在裡面,薑絲和蒜末藏在它們下面,別說是吃上一碗,就是看上一眼都叫人垂涎欲滴了。

老友粉的做法很簡單;先起油鍋放薑絲、蒜末、豆鼓茸熗炒,炒出香味後就把調好味的牛肉片倒進去翻炒,直到變身為止,然後加入酸筍炒一會兒。接著加入高湯或水燒開,把溼面放進去,撈散後加青菜,煮開後撈出來,撒上蔥花,喜歡吃辣的客人就叫上一勺辣椒油或胡椒粉,喜歡吃酸的客人還可以倒上一勺米醋。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老友粉就做成

聽我媽媽說,老友粉已經有上百年曆史了,它還有一個起源故事呢;有一位滿頭白髮的老翁每天光顧週記茶館喝茶,跟週記茶館的老闆關係很好,兩人很聊得來,時時扯家常,開玩笑。有一天,老翁因為感冒而沒有去週記茶館,週記茶館的老闆就用精緻麵條、佐料一爆香的蒜末、豆鼓、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了一碗香味撲鼻的麵條,送給這位老翁吃。老翁趁熱後出了一身的汗,後背都溼了,豆大的汗滴從他的頭上往下流。之後他病狀減輕,感冒都好了。因此,此面就定名為老友粉。老友粉開胃驅寒,深受食客們的喜愛而經久不衰。

每次吃完老友粉後的我還會情不自禁地咂咂嘴,還想再吃上一碗,可是肚子的記憶體已經不夠了呀……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津津有味地吃著面,心裡真不是滋味……

聽了我的介紹,想必同學們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吧,心動不如行動,趕快行動吧。

家鄉的美食的作文15

豬血丸子是我們湖南的特色風味小吃,也可以說是“炕上之王”,因為它做好以後是放在炕火上薰,所以才有了這個湖南家喻戶曉的稱號。豬血丸子成形後,外表是煤炭黑的,用水衝一下,一炒,二翻,三裝,一盤香氣十足的豬血丸子就好了。豬血丸子的味道美味,材料簡單,而且做法也很容易呢,最難的,是等待它變幹,變黑,外表變硬那會,時間是挺長的。

豬血丸子需要豬肉,豬血,豆腐這三樣食物作為原材料。先把這三樣東西一同放進絞肉機裡攪碎,然後倒在一個大盆子裡面,拿出食用油,倒出適量的倒在盆裡,用筷子拌起,最後把它捏成一個類似圓形的大團團,從顏色來講,是紅色加白色的和體,有點偏粉色的吧!捏的時候了有點講究—用一隻手抓一大把,另一隻手也抓一大把,再把兩手合併,一聲啪,拍一下,合併起來了。如果多了,用手去掉一點,與你的手大小相同就差不多了。丸子的大小全憑你手的大小,你的手和起來,中間的空心的圓,就與你做的丸子大小差不多了。

豬血丸子做好後,可不能直接炒來吃,那樣的丸子就會變得沒有靈魂,接下來就是製作一個美味的豬血丸子中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步了。把做好的丸子裝進竹簍,掛到炕火上的掛鉤上,用煙去慢慢薰了,有人可能會問:“煙不是有毒的嗎?為什麼還要煙來薰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也不解,不過後來明白了—煙能讓丸子表面的水分吸乾,然後變硬,讓成型的丸子更有嚼勁,更加美味。如果想快點吃上美味可口的丸子,那得天天生火了,至少也得要個十來天吧!沒有十來天是別想吃到丸子了,天天看著美味的丸子,卻不能吃,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口水都流了一地了,才能吃上一口讓人陶醉,讓人回味無窮的豬血丸子呀!你們聽著流口水了嗎?是不是覺得美味都是來自漫長的等待後呢?如果你們想吃,我可以從老家帶幾個過來給你們嚐嚐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