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下消費者的互動派觀點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7.72K

在過去,由於資訊的封閉和技術的匱乏,消費者只能被動的接受企業的資訊,企業則利用消費者這種行為路徑(AIDMA),通過廣告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Attention、Interest),激起人們的慾望(Desire),不斷的重複廣告以加深人們對產品的記憶(Memory),從而讓人們記住產品,最後做出購買決策(Action),但是,這種模式在移動互聯時代,已經完全失效了,為什麼呢? 注意(Attention)

移動網際網路下消費者的互動派觀點調查報告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的生活處在多屏、多APP、多社交媒體不斷跳躍的動態下,他們的時間完全被分割,即消費者的時間已成碎片化,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聽長篇大論,因此他們需要快速地獲取資訊來滿足需求。一般的只有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資訊,消費者才會將注意力時間發在你身上,如果你的產品資訊在他們0.2秒內不能產生吸引力,再好產品也不會被他們接收,因為人獲取外界的資訊80%以上是通過眼睛接收,資訊的處理則經過大腦識別,這一過程很短。如果你的資訊能激起消費者右腦的情緒區域,喚醒其興奮的意識,那麼你的資訊就會被他們注意並進一步得到他們的加工。接下來,消費會繼續瀏覽這是否是我感興趣的資訊了。

興趣(Interest)

興趣存在於人們的右腦中,是一種感性的,愉悅的東西。當你的產品資訊被消費者繼續注意的時候,可能你的產品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此時人的右腦會自動識別,在興趣管理區內匹配資訊,這是否是我喜歡的?是新產品嗎?….如果你的.產品看上去能使消費者感到舒服、安全,是他們的潛在需求產品,那麼你的產品資訊會存在消費者的短時記憶區內,並會產生較為興奮的情緒,而如果你產品不能使他們感到興趣而是厭惡,那麼他們則會把你拉到大腦黑名單。

搜尋(Search)

當消費者對你產品產生了興趣,則可能會對你的產品進行購買。但通常如果你的產品是消費者從未購買過的,或者是新產品,消費者不會輕易做出購買決策,因為消費者都是趨利避害的,風險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因此,他們會通過移動搜尋工具即時在網上搜索產品的評價、價格、體驗報告、產品資訊、購買地址等等資訊,消費者會通過其他消費者使用評價、媒體的報道、意見領袖的體驗報告作為產品購買的輔助,做到風險最小化,做出合理決策。

消費者在搜尋中發現你的產品是他的需求產品時,而且口碑不錯,那麼他們會為自己的決策購買風險,願意消費你的產品。此時你的產品則進入消費者的體驗階段,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通常消費者在消費你的產品時會有2個體驗:

1、購買體驗。

購買體驗是消費者購買的整個產品過程,從進入購買、支付、售後結束,整個過程體驗將是消費者的一次使用前的心理體驗,而整個過程如果體驗不好,消費者會主動終止購買行為,此前所做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2、使用體驗。

產品購買成功後,消費者則會體驗產品帶來的愉悅感,通常這是消費者體驗前的期望效果。如果消費者在體驗前的不能達到他的預期效果或是臨近預期效果(與網上評價體驗不一致),那麼這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損壞是很慘重的,重要的是傷透了他們的心;而如果消費者體驗中得到他們的預期體驗效果或超出他們的預期體驗效果,那麼他們會告訴他們身邊的好友,看我買的東西多好。所以這一主動,通常人們會在社交媒體告訴他們的好友了。

移動網際網路下的消費者行為路徑可以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消費者不會像以前一樣被動的接受企業推送的資訊,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工具去證實企業產品的真偽和評價以給自己做出最好的購買決策,當然你得產品首先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