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6篇

來源:才華庫 2.18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6篇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1

20xx—20xx學年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個人終身成長髮展的基礎性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加強我校管理,切實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養,從而結合我們雙鋪二中學校實際制定的《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為總領,以《學生行為習慣評價辦法》為評價手段,全方位對我校學生的學習習慣、文明習慣、安全習慣、衛生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一、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養成教育領導小組”,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實施。

組 長:黃遵學

副組長:程正寬 陳功國

成 員: 劉峰 鮑啟森 餘峰 全體班主任老師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文明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安全衛生習慣”教育,培養師生自我安全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師生養成安全為天,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國小生守則》、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範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從而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一)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守則》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文明、學習、生活和安全衛生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坐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2、文明習慣

①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宿舍衛生、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安全習慣

①上下樓靠右走,不擁擠,有秩序;

②在道路上行走要靠右邊走;

③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④站隊打飯時,不擁擠,以免燙傷;

⑤寄宿學生星期、放假時不坐“三無”車輛;

⑥全體師生在夏季時不要隨意到水池裡游泳、玩耍;

教師要備好安全課,上好安全法制課,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安全、法制知識; ⑧住宿生起床疊好被子,放好枕頭,養成洗臉刷牙的好習慣。

(二)、要求教師要做到:

1、遵守校規校紀。

2、認真備課上課。

3、及時批改輔導。

4、規範用語用字。

5、言行文明得體。

6、管理愛護學生。

7、善於交流合作。

8、勤於學習反思

9、注重言傳身教。

10、堅持廉潔從教。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充分利用班隊、思品、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晚文明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把行為規範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學生養成教育管理。每月第一週召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明確教育主題,安排當月工作,提醒教師應注意的問題,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班級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鉤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一個大周舉行一次升國旗,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每月一次班會制度,總結本月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下月工作。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辦學校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4、寓“學生常規”訓練於各種活動之中。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學校隊會活動,是訓練學生行為規範的好時機,活動中除要求學生排隊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外,對隊員的敬禮、站立、以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規定。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隊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製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幹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並將情況及時記錄。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一週的小結總評等工作。把行為規範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2、以安全衛生監督員為主要管理人員,每天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包括學生宿舍、餐廳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紅領巾監督崗”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將養成教育推向更高層次,各班要做好養成教育的自評活動,及時對錶現突出的學生進行鼓勵,對一再不遵守《規範》、《守則》、《養成教育實施細則》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能分清優劣,在趕、幫、超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校在每學年末都開展表彰活動,鼓勵先進,建立人人爭上進的良好氛圍。

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開展“養成教育經驗交流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共同促進養成教育的發展不斷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學年養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進展。

(五)實施養成教育課題研究,推動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上檔升級。

學校確立養成教育研究總課題為:在各科教學中滲透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各教師依據自己所代學科,確立自己研究的子課題,上報政教處,要求人人有課題,有方案,有過程,有小結。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學生,還處於較原始的感知階段,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XX種道德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範圍以內的,也是國小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日積月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改變他的習慣。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穫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們一年級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瞭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確保學生儘快並保質保量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學校裡,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完成“十個一”活動,在家裡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並在班會時間進行一週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彙報,評出"最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錶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學期利用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少先隊建隊日等重大活動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四)、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比如:可以利用小公民道德教育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通過故事會和流動紅旗的評比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另外,還要充分發揮教室內外的刊版的教育作用,採用"自理小屋","衛生小天使"和"禮儀花園"等欄目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

(五)通過兒歌的形式,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行為習慣。

兒歌

愛國:愛祖國,知大事,承傳統,曉歷史;心向黨,系人民,愛家鄉,惜校譽。

明禮:講文明,懂禮貌,尊長輩,愛幼小;明是非,遵教導,禮先讓,行為好。

誠信:對人事,要忠誠,不說謊,講信用;借東西,要歸還,答應事,不遲延。

團結:團結好,力量大,同心做,目標達;手足情,存己異,有問題,靠大家。

友善:對他人,要尊重,對朋友,要熱情;對弱小,要關心,不強暴,不欺人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3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⑨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四、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路,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段,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做到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英出言無髒話。

3、把行為規範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二)開展主題班會,落實“行”的要求。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結合“月主題”活動,根據德育處下發的學生每週目標問題,利用晨會、班會課提問學生進行考核。

3、在同一年級中開展主題班會交流,確保教育效果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4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過去一半啦,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在課題研究方面,還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績。下面就簡單的小結本階段的`課題工作。

一、制訂計劃,加強落實

20xx年10月,制定課題組研究工作計劃。並在工作中圍繞”農村國中學生厭學成因及對策研究”主題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務,積極落實。撰寫了實施計劃、並安排了具體的時間表。

二、提高認識,加強學習

本學期來,加強課題組教師的理論學習,集中學習5次,通過理論學習使我們的課題研究有知識支柱,使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認識到課題研究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

三、分析現狀,開展活動

課題組負責人對課題研究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修改、規劃各人工作,讓大家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了信念。如本階段中,各成員都寫成了有個性的優質教案,開展了多次研究課活動,特別是年輕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讀寫整合的新方法,新技巧,讓聽課的師生眼前一亮,進一步激起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熱情,使讀寫整合研究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深層次的發展。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教師也得到了鍛鍊,師生關係更融洽了,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及時交流,取長補短

在開展活動的同時,在課題組會議上,各成員積極討論和研究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以取長補短。例如,新來的黃老師心存疑慮,在會上提出後,得到各位教師的幫助和支援。各人在審閱了她的教案後,紛紛給她支招,經過她的精心設計,結合集體的智慧,寫成了頗具特色的研究課教案,並在課堂上揮灑自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了教師們的讚揚,起到了課題組成員的'示範作用。

五、實施階段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對課題有針對性總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1、學習教育理論,努力提高每個人的自身的理論水平。

2、開展了3次的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及彙報課。

六、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課題研究課,是教師走向成功的開始,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學到很多新的理念。做好階段性的工作安排,並在月末收集、整理、彙總課題組各項資料。督促其他成員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務。

本階段的工作即將結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問題和困惑,在今後的研究中也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艱辛,但我們堅信,憑著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在以後的研究中定會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成績。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國小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健全各種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學生在自我檢查各項常規的落實、學習時間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2、重視學生良好思想品格培養,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3、重視環境薰陶,努力建設樓層良好的風氣,使每一個學生在溫馨的大家庭裡健康、活潑、和諧、快樂地成長。

三、主要工作要求與措施

1、隨時做好家校聯絡工作,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援,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及時處理和反饋。

2、加強班小組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共同做好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深入學生的心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教育引導。

3、本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實施操作階段

(一)制定實施計劃

指導隊員們學習《國小生守則》、《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等檔案,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計劃(克服這些陋習的具體措施)

(二)引導隊員以實際行動向這些陋習發起挑戰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各班以點帶面開設好習慣養成示範課,各年級從中挑選一節優質課參加學校《向生活陋習開戰——好習慣養成教育》示範課,可以有演示、競賽、評比、演講、故事、兒歌、小品、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隊員熟記自己當前最應當克服的陋習和最急於養成的10條好習慣。

(三)檢查督導,進一步鞏固成果

1、成立"告別陋習養成好習慣"小隊,在學校、家庭中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小隊為單位,進行"克服陋習好辦法對對碰"活動。

3、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為主題,進行徵文比賽。

4、少先隊負責調查,低年級學生進行口頭、情境設定的抽查。

5、學校設立督導崗,及時糾正學生違反好習慣的行為。

6、少先隊“三個常規”(一日常規、紀律常規、衛生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範”(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師、科任老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

第二階段:進行總結,評選表彰。

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計劃6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中國小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習《中國小管理規範》、《中國小生守則》、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範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檢查約束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國小管理規範》、《中國小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遲到,不貪玩——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