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培養計劃

來源:才華庫 5.16K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

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培養計劃

孩子升入新七年級後具有不良的學習習慣的佔有較大比例,不良學習習慣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1、缺乏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

2、書寫潦草不規範,坐姿差

3、喜歡做小動作,缺少認真傾聽的習慣;

4、課堂上不善於動腦,盲目聽信教師和同學,缺乏個性;

5、學習缺乏自覺性,作業懶散,做事拖拉;

6、不善於使用工具書,缺乏查資料和朗讀背誦、課外閱讀的習慣;

7、學習缺乏探究問題、大膽質疑的習慣。

二、計劃採取的措施

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授課的情況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商,二是習慣。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稟賦是關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完全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對於一個學校的幾個平行班來說,學生在天賦方面總體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麼,決定這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就只有學習習慣了。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班集體,學生普遍具有主動預習、認真聽講、勤于思考、敢於質疑、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作為教師,要想從整體上提高班級的學習成績,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計劃採取以下三項措施

(一)在年級和班級內製定可行的學習紀律,並嚴格執行。

任何一個班級都有學習方面的紀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級嚴格執行了,而有的班級卻僅僅寫在了制度裡。之所以不執行,多數情況是這些規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學習紀律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可操作為原則,靈活處理,該簡單的簡單,該複雜的複雜。

比如,就“完成作業”這一條紀律,如果僅僅簡單要求“按時完成作業”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為,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很大的差別,老師針對大多數同學佈置的作業,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吃不飽”,而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卻是“吃不了”。有經驗的班主任老師在制定這條制度的同時,一方面協調課任老師在作業的量和難度上有個梯次,儘量能夠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另一方面,允許學生在作業的量上和難變上自主選擇。此外,還可通過各種激勵機制,鼓勵同學們向量大、難度大的作業挑戰。這樣,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擇到適合於自己的作業,做作業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

再比如,對於自習課的紀律。很多老師認為,在自習課上,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問題,沒必要制定太嚴格的紀律。但是,在魏書生、孫維剛老師的班裡卻不是這樣。魏老師組織學生討論了“自習課上討論問題的利弊”之後,規定上自習不可自由討論問題;孫老師則提出“神聖的教室永遠寧靜”,要求學生只要走進教室,哪怕是在課間,也不可閒談。這樣的紀律看起來簡單,但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給學生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過程,既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況之下,我們習慣於告訴學生最終的目標,而忽略了告訴學生用什麼樣的方法達到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們平時一定也要求過學生學習時要講效率,但怎樣做才能有效率呢?學生並不清楚。這方面,魏書生老師做得最好。他在不斷給學生灌輸“效率”觀念的同時,教給了學生很多講效率的方法:要求學生定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自習計劃;要求學生每次學習前有明確的具體目標,如記住什麼,做完幾道題等,以避免在“學哪一科”“做哪幾道題”等問題上猶豫不決,浪費時間;他還教給學生如何使用“時間的邊角料”,利用上學、放學路上的時間,甚至利用一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習的方法;他還幫學生找到了影響學習效率的“三閒”(閒話、閒思、閒事)。並教給學生與“三閒”做鬥爭的方法。有了方法,觀念上的東西才能落到實際行動中。

(三)持之以恆地訓練

好習慣都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說教出來的。因此,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只有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魏書生老師為了培養學生“表達”的習慣,他堅持每天上課前讓全體學生站起來自由地、大聲地說一分鐘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不僅不害怕在課堂上“說”,而且還學會了怎麼“說”。更重要的是,由於語言是思維的外殼,這種“說”促進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和敢於提問的習慣。此外,魏老師還通過“七個一分鐘”,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以及學習時的精神狀態。只要堅持長期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監督作用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也需要發揮教師的正確指導。要抓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一點一滴抓起。學生的學習習慣好壞都是從一點一滴中體現出來的,學習習慣開始形成的時候,教師更要抓得具體,善於從一點一滴中來培養學生。如課前預習,學生開始時不知如何預習,常常看一遍算了或每個角落都仔細看守,眉毛鬍子一起抓,或看看黑體字了事。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明確為什麼要預習,如何預習才有效,有進可出預習提綱或預習思考題。經過多次預習指導以後,學生就會慢慢地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把預習的熱情和興趣集中到新舊知識的銜接和新知識的要點難點上來。同時要指導學生有規律地生活。學習習慣是在條件反射的聯絡基礎上形成的,時間也是一種條件反射,有規律地生活是學生形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方面。要求學生要科學地安排作息時間,既要抓好課堂學習,還要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

2.要嚴格要求。這裡除了要抓得細,抓得認真,注意把它設計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最主要的就是善於引導學生同自身不良的學習習慣作鬥爭。部分學生由於長期的嬌生慣養,以及國小教學模式的限制、常常養成一些壞習慣,如好奇、貪玩、惰性、散漫等等。它們總是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頑強地表現出來。教師要大力宣揚好的學習習慣,時時處處注意抑制壞習慣和各種不良風氣,消除滋生壞習慣的土壤,建立起嚴格的學習制度和生活制度。

3.要長期堅持。學習習慣是在教師、同學的指導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依一定的順序,需要反覆多次的重複後而形成的。好習慣的養成總是在同壞環境的不斷消除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而學生們的一些壞習慣常常是根深蒂固的,並不是通過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取得的。因此教師應有常抓不懈思想,要長期堅持抓。其次要有耐心。特別是有些差生,在做習題時,常常粗心大意、丟三落四、書寫糊塗,不按規範要求解題,教師只有通過反覆的耐心批改、及時讓學生訂正,正確指導,通過反覆多次才能讓學生逐步樹立起良好的解題習慣。

4、多學科同時配合。學習習慣滲透入各個學科及各個教學環節中,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各個學科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光靠班主任,或者單一學科是不夠的,需要各學科步調一致,步調一致才能防止“內耗”。班主任或單一學科的教師要與其他學生教師共同制訂相應的培養計劃,相互之間經常互通情報,採取共同對策,常常可以取得較效果。當然還需要取得家長和積極配合。

四、實施計劃時間表

1.動員及實施、檢查

第二週,七年級全體教師及學生動員,班主任組織各班學生學習《七年級學生學習規範》。

第三週開始七年級全年級實施《七年級學生學習規範》。以後每週各班組織自查一次,督促學生認真執行《七年級學生學習規範》。教務處將組織不定期的隨時抽查。

2.各時間段完成任務計劃及時間

(1)七年級上學期第二、三、四、五週

①及時糾正學生的坐姿,使學生基本養成隨時保持正確的讀書與書寫姿式的良好習慣。

②調整學生情緒,使之逐漸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學習節奏,養成嚴格按作息時間生活與學習的習慣。

③指導學生學會做好各科筆記,初步養成學生記筆記,歸要點的良好學習習慣。

④規範作業書寫格式,初步養成學生認真作業,書寫規範,卷面整潔的良好的作業習慣。

(2)七年級上學期第六週至期末

①劃分學習小組,設定學習監督機制,以促學生逐漸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②培養學生按內容及教師要求,帶齊學習資料,學習工具,作好課前準備工作的習慣。

③各學科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提高其學習效率,初步形成學生全神貫注聽課的習慣。

④初步引導、培養學生的良好預習及複習習慣。

⑤培養學生誠實、認真、專注的應考習慣。

(1)七年級下學期期:

①按照老師佈置的預習提綱、複習提綱、檢查預習、複習情況,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自我歸納、總結,自我圈點、評價,自我置疑、獨立思考、積極討論的良好預習、複習習慣。

②培養學生勇於發言,善於提問,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③培養並提高學生記筆記,寫心得的能力。

④初步培養學生拓展思路,豐富聯想的聽課思維,逐漸形成對知識舉一反三,由點及面的良好學習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