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

來源:才華庫 7.24K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

曾聽過這樣一句教育名言:好習慣是學生的第一成績。的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尤為重要,如何培養這一習慣呢?我覺得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確聽講要求選擇雙手平放在桌面,身子坐直這種同學們喜歡的坐姿統一要求全班。

同時做到“眼明耳聰腦靈”——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明確要求,才能提醒孩子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避免孩子邊聽邊玩。

二、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戲、競賽活動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

如:開火車遊戲,競賽活動,使學生投入到喜歡的遊戲中,從而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尤其是開火車遊戲,如果孩子不專心聽,就無法快速和準確的回答,這樣就使得不專心的學生強迫自己集中精神,認真傾聽。

三、變化課堂節奏課堂上不斷變化課堂的節奏和頻率,關注每位學生,讓學生找不到機會也沒有時間去開小差。

例如:在教學中突然問:“剛才我提出了什麼問題?”“他剛才是怎麼說的?”“你噹噹小老師評價一下他說得對嗎?”或者教師故意讀錯課文,寫錯生字,讓學生主動發現錯誤,並幫老師改錯。長時間這樣訓練,在學生不得不聽、不知不覺中逐漸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四、發揮榜樣力量由於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他們專注的時間很短,因此教師要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另外還要將注意力強的孩子作為學生的榜樣,有了榜樣,孩子就有學習的目標,會主動規範自己的行為。

五、及時檢查效果一堂新課。

總要認識一些新知識、瞭解一些新方法、掌握一些新技巧,教師要告訴孩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課堂快結束時教師及時檢查聽課效果,並對上課專心的孩子及時獎勵,讓個別帶動全班,逐漸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我發現孩子寫作業粗心的毛病也非常普遍,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原因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協調,所以國小生經常出現看錯題目,漏題,寫錯等等粗心現象。

面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不要強化“粗心”,輕易給孩子貼上“粗心”的標籤,而是:

1、強化基本功不為錯誤找藉口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得紮實些。有的同學平時忽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以為它們是“小兒科”,沒多大意思,因而掌握得不透徹不紮實不熟練不靈活,甚至似是而非,一旦需要多種知識的綜合應用,理解就模糊起來,不知道怎樣綜合運用,往往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些同學往往稍加指點,就恍然大悟,懊悔不迭,怨自己太粗心。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加強雙基訓練。要知道最容易的往往是最難的,也最容易出錯的。只有基礎牢固,才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不讓“粗心”乘虛而入。

2、養成做事後認真檢查的習慣做完作業後,認真檢查一下有沒有錯別字,核對有沒有抄錯或寫錯數字,家長再複查,指出問題的所在,並教會孩子總結的方法。儘量自己養成檢查的習慣,讓孩子保留每次的試卷,將錯題打上醒目的標記,註明錯誤原因,也可以建一本錯題集,引導孩子建立一個錯題記錄,反思錯誤原因。

3、從細節中培養細心嚴謹的態度要一絲不苟地做好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件事的習慣,生活作風和學風是可以互相影響的。例如上學之前檢查一下上課要用的書本有沒有帶齊,有條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物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磨練磨練性格,同時還要持之以恆,這樣才能出現效果,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無效果可言了。

總之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孩子可能不同,而糾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細緻的、艱難的、經常反覆的工作,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責罵,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教給孩子方法,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克服缺點。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2

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更應該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月份我主要在課前預習、閱讀積累、規範書寫、及時複習四方面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俗話說,十根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學習上大多數學生已經步入正軌,還有極個別學生偏離軌道,還需要加強教育,拉他們一把。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使學生具備“自知之明”,事先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學會了、哪些地方還不會,老師講的時候,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懂的問題上,讓學生自覺地摸索出一條學習之路,積累一些學習的方法。現在,學生已經把預習當成一種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學完一課,就利用課外時間把下一課讀通、讀會。劉之源、商慧琳、王蒙源、朱照坤、李卓嶽等學生做得很好,只要老師準備講下一課,這幾位學生就抽時間把課文讀會,難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會有更多的學生會自覺地參與預習。

二、經常閱讀、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時,差距較大。好學生能在1520分鐘內做完,並且正確率很高,差學生一節課、甚至把下課時間算上也做不完。那麼,做完作業的學生幹什麼?閱讀是最好的辦法。每當做作業,就有十來個學生提前完成,其餘的時間讓他們閱讀課外書,遇到好詞佳句,主動摘抄到筆記本上。班裡的盧亞強、商森超兩個學生互相攀比著閱讀和摘抄,從開學到現在,已經抄了一本半的讀書筆記。內容豐富多彩:童話、科普、好詞佳句、笑話、歇後語、廣告詞在他倆的帶動下,張玉傑、陳婉森等同學逐步形成喜歡閱讀和摘抄的好習慣。不斷的閱讀和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寫話水平,盧亞強等每次寫話,篇幅長達三、四頁,而且用詞造句恰當流利,這不能不說是閱讀的功勞。

三、規範書寫的習慣

寫一手好字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班裡的學生都有一套字帖,每學習一課生字,我就指導學生坐好姿態,先描紅、再臨帖,反覆練習,每一筆每一畫都規範書寫。除了陳亞千、牛澤璇、牛新建、李亞恆幾個學生寫的字還不夠規範,其餘的同學均可達標。

四、及時複習的習慣

國小生記得快,也忘得快。為了鞏固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我督促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每學習下一課,就複習前一課;每學完一個單元,就及時小測驗。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學生易錯的生字詞在班裡經常提醒,不定時聽寫、提問,使學生把知識記牢固,做到溫故而知新。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多數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但是,某些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使他們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還需要老師耐心教育、啟發引導。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3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裡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讓我們想一想,什麼是一個人忘不掉的呢?顯然,習慣是忘不掉的,因為習慣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動化了的行為。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無聲無息的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規範者,監督者,榜樣,應該認真履行好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讓良好習慣無聲浸潤學生的心田。 針對學生四年級的特點以及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主要制定了一下的學習習慣培養計劃。

1、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

我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樂於聽。時刻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此外,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對於學生難以掌握,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我要求他們在聽到後快速的記錄下來,這樣就不容易遺忘。

2、動腦多思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學習活動中,我教育學生上課時要邊聽邊看邊想,閱讀數學課本時邊讀邊思,作業時要邊做邊想;引導學生全面地、細緻地、一絲不苟地觀察題、式、圖,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覺地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對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獨立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強調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覺從書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錯例中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要注意糾正個別學生的思維惰性,改變他們一味依賴老師、家長、同學或單

純靠死記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習慣。

3、準確表達習慣的培養

我重點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複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這樣,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就可以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係,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在實施的這幾周裡,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於專心聽講習慣的掌握比較好。在課堂上能夠認真聽講並積極舉手回頭問題。做小動作的同學不多。但是仍有個別學生思想容易開小差,需要老師多提醒,學生也適當的培養自制力。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時仍存在語言表達不夠完整的現象。對於此處應該加強,使學生張口說話就應該將話說完整。尤其數學注重規範嚴謹,在此方面

應加強學生的訓練。使學生自覺的起來回答就表述完整。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4

所謂習慣是指由重複和不斷的強化而長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更改的行為、傾向,並能為完成某種工作而鞏固下來的一種需要。習慣培養就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早就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因為就人的學習來說,不僅是智力活動,而且還和非智力因素有關。諸如求知慾、學習意志和學習習慣等。所以,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孩子有更重要的意義。而幼兒時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但此時習慣培養對於孩子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習慣養成的過程與孩子的天性相悖: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堅持性;而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一種律己和堅持的過程,特別是對於中班的孩子,這更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習慣養成最需堅持,可中班的孩子堅持性相對來說較差;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非常枯燥和艱苦的過程,而中班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東西。怎樣才能讓習慣的培養的方式讓孩子能夠接受又樂於接受而且有效果而讓孩子自覺地融入帶習慣養成中來呢?

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讓孩子趕興趣的方式。

一、 妙用動畫人物。

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要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對動畫人物的喜好。天線寶寶、奧特曼、大頭兒子、孫悟空等等總是孩子們的最愛。可別看這些虛擬世界的動畫人物,它們的力量有時是我們這些真實世界中的人難以達到的。所以,我總是以這些童話人物的口吻來要求孩子,“上課了,天線寶寶請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大頭兒子說小朋友

要開動小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聽著這些以動畫人物口吻說出的話,孩子們總覺得特別的親切,效果自然好的多,當然也有利與孩子們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教師對於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最常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務驅動式”,即教師往往要求孩子“要——”“不要——”,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孩子暫時做到了教師的要求,但很快就忘了,教師再要求,孩子又忘。就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教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孩子卻並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事半功倍。因為孩子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他們不能自覺地去遵守這些要求。因此,在對孩子習慣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孩子做,更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曾經有一段時間,孩子們玩積木時總喜歡弄出很大的聲音,非常地吵鬧。要求他們安靜一點,可往往只能保持一會兒,很快又肆無忌憚地吵鬧起來。於是,在一次玩積木時,我悄悄摁下錄音機的錄音鍵,把孩子們發出的噪音錄了下來。然後在上課時放給他們聽,問他們聽起來有什麼感覺,並告訴他們這是什麼聲音。此後,這種情況好了許多,並且一些孩子不僅能管住自己,而且還能幫助別人。

三、文學薰陶

兒歌、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利用這些文學形式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例如,把洗手的過程編成幼兒感興趣的童謠,用故事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等。

四、 樹立榜樣,以點及面

孩子的發展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習慣好,有些孩子習慣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間也是可以相互影響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師就儘量在孩子中間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讓孩子之間相互促進,養成好的習慣。

五、教師要幫助幼兒反覆強化

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不難,養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性,需要不斷的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疲勞以至於忽視,從而使壞習慣捲土重來。特別是中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很自覺的意識,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關鍵在於“滲透”和“堅持”。教師要把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滲透與孩子門的生活各個環節中,孩子的意志力較差,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家園一致

家長是教育資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孩子習慣的培養,家長的作用是不容小視的。教師要和家長經常溝通,保持家園要求的一致性,共同作用於孩子,促使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教師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擁有好習慣的孩子,也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5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良好的坐姿寫姿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鬆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提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結合這學期的我班情況習慣,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國小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儘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於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國小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國小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國小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國小高年級乃至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階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於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高階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嚴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覆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國小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直至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覆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中,同時在反覆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榜樣,啟發自覺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恆,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整體發展,互相促進

除了學習習慣外,還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有很多,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它們都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它們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如一個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就為他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到創造了條件: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慣了的人,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長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6

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就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和興趣一樣,都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說過,國小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習慣這麼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級的時候意識到必須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主要從學生的以下七種學習習慣入手:

1、 提前預習的習慣。由於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 及時複習的習慣。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 、主動識字的習慣。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4 、經常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有閱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儘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 善於提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 、規範書寫的習慣。儘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資訊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範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還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佔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乾淨,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為了使學生樂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平時我是這樣做的:

1、指導學生訂計劃,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學生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

上課之外,要把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安排好。放學回家主要是複習、做作業和預習,還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不能讓學生太累,應在快樂中學習。週六和週日應安排小結性複習、做作業,內容不可排得太滿,否則影響效果。寒暑假時間較長,除了完成假期作業之外,要安排較多的課外閱讀和較多的文體活動。同時督促學生嚴格執行計劃,不能訂完計劃放在一邊。計劃可以調整,但不可放棄。

2、督促學生在學習時要專時專用、講求效益。有的學生學習時“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因此,針對這一缺點,我平時在的學生學習上,注意速度、質量並重,在一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剛開始,學生往往不會掌握時間,我就注意指導他們,該學時學,該玩時玩。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要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並且建立起評價機制,每次學習之後,讓學生自我評價做得如何,而我及時糾偏或給以鼓勵。堅持下去,使他們逐漸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3、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獨立鑽研、務求甚解。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培養:

方法之一: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學生愛動腦子。所以我並沒有嫌學生嘴貧,冷漠對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學生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查閱資料,這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

方法之二:指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隨著學習任務增多,學生往往滿足於“是什麼”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時我都是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讓遇事好問“為什麼”成為思維習慣。

方法之三:學生考老師,老師考學生。課後我有時會抽點時間,和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學生和老師互相考問。

4、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我在平時指導學生多利用工具書,同時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

5、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想、善於提出問題,同時要輔之一定的勇氣。我平時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這點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賴別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6、勤表揚,多鼓勵。表揚使學生產生自信,鼓勵使孩子戰勝膽怯。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7、利用閒暇多與學生交流,做學生忠實的聽眾。對於學生的一些想法和念頭不要急於批評,而是因勢利導進行正面引導。

8、和學生做朋友,遇事徵求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管採納是否都給學生講明其中的道理,使學生願意思考且思想活躍。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有很多孩子都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而且書寫規範,作業本工整潔淨,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課上大多數學生聽講專心了,學習效果有明顯

好轉。有些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也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時的準備學習用品並擺放整齊。大多數學生能夠按時完成、按時上交、及時改正作業,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希望這些能給到所有家長及學生一些幫助、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7

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誰都知道。但是做到堅持不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又是難之又難,這幾個學期我們在中心校工作方針的引領下,對於此項工作我校也做了點工作,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做法與各位領導及各兄弟學校進行商討。希望多提寶貴意見。

抓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工作我校的工作目標是從“要求制度化”到“落實規範化”再到學生“行動自覺化”。整個過程中我們分三步走:第一步 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目的在於強化教師意識調整家長觀念;第二步 全面協作、落到實處並常抓不懈;第三步 回頭看,查漏補缺並總結經驗。

學習習慣的重要性無論每一位教師或者家長都會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一點,但畢竟這項工作見效慢,而且需要長期去做的。學生對老師及大人的要求當時會記得,但過一會就會忘記。其實教師也一樣的,如果把這當一項任務佈置下去的話,也許今天老師按要求去做了,明天或許還記得,但到了後天差不多就忘記了。針對這種狀況,強化老師的意識,改變家長以及學生的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對於這項工作,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主要工作來列入學校以及教導處的計劃裡。對於教師,專門進行分年級段進行討論學習中心校下發的學習規範試行稿,人手一份去對照,哪些自己已經做到了,哪些做得還有不足的地方。對於學生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學校就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一項,向每個學生都發了《告家長書》,並專門召開以“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為主題的一年級學生家長會。讓家長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合力的氛圍。

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在管理上我校採用橫向與垂直交錯的模式。橫向-上---我們把這項工作以年級組為單位,以年級組長為召集人、以班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各課任教師為直接執行者。力求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個學生。比如大部分班級都中個別習慣較差的學生,如何去改正如何去幫助?我們讓每班把這些學生的名單列出來,先去找他們的優點,再去找缺點。通過平衡班老師溝通交流經驗,去感化去努力逐步去改變。又如在某個班級中肯定是班主任老師上課的紀律及規範做得相對好些,個別功課的紀律等方面可能會差些。一有這種現象,我們採取班主任進班聽課措施。監督、管理、促進一舉多得。垂直上----我校以學科組為單位,在平常的校本教研中尤其是校級公開課,我們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標準,時時刻刻提醒每一位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去做。同時還通過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臺等渠道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這項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去年10月份,進行自查,每位教師都寫出了自查報告並上交教導處。11月初,學校對各年級進行一次規範檢查,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糾正。在每週的週會佈置教學工作中,強調培養學習習慣規範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這項工作從佈置到展開已經一年多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還有許多值得欣慰的地方,如:今年的一年級做得不錯,整體不亞於其他任何一個年級段,也冒出許多先進個人,學校也藉此來樹立典型。。。等等。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存在,比如:一些高年級學生形成了不良的習慣,但改變的過程確實既困難又收效甚微。又如學校在抓習慣規範上,在中心校組織檢查這階段,所有教師抓得比較緊,現階段明顯鬆懈許多。或許這也與我們自身有關吧!但無論怎麼樣,做這項工作確實是任重道遠的。

回浦實驗國小教導處

20xx-5-4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8

很多同學都覺得學習很痛苦,但實際上如果能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就相當於邁出了一小步,它可以逐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日積月累,在學習中感受到興趣後,就可以邁出一大步。今天我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一些學習習慣,供大家參考:

1.主動學習的習慣

在別人不督促的情況下,要能主動學習,而且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投入其中,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比如邊學習邊聽音樂,這段時間聽音樂不能放鬆神經,只會適得其反。如果能長久地專心於學習,成績定會提高。

2.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要即時完成,這一點很重要,它相當於一個基本的學習起點,切忌似懂非懂,而且對於訂正不能得過且過,必須充分理解,最好再做一遍。

3.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這樣做既方便自己複習,也可以記住更多要點。但有時一節課不需要都去記筆記,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吸收老師講的內容。

另外,我要告訴大家,在學習方面必須循序漸進。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騖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得十分透徹,就急著去學習後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在背誦方面,也是一樣,不能死記硬背,最好是在對詩詞、古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這樣不僅不容易忘記,還不會出錯。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在學習一樣東西時,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鬆的氛圍,學習就會感到很輕鬆,學的也很快。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9

國小升入國中後,由於國中學科增多,知識面拓寬,難度加大,很多學生國小時能考高分,升國中後成績卻不理想,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以數學的學習為例,成都七中實驗學校老師鄒玉美告訴記者,國小生學數學大致有三種類型:1、記憶型:大量做題,考試時靠記憶解題,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進國中後很快就出現學習困難。2、模仿型:模仿老師講的例題和做過的練習題,學習很累,事倍功半,成績自然不理想。3、思維型:這種學生做通做透一道題,學會一片題。考試時活用知識解題,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樣既能適應國中的學習,又能輕鬆考高分。

由此可知,國小升入國中後,不能再用記憶、模仿的思維方式學習,必須轉變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培養四大能力:1、培養學生的視覺和知覺功能。諸如“長短、點、線、面、方向、角度”這些體現著“數與形”的概念,學生通過辨識實際的物體,慢慢體驗到它們“數量與形式”的不同,並學會以數學符號來表示它們。2、培養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首先應提高他們的文字閱讀能力,其次是培養他們對“數與符號”的理解力,家長或老師應實施針對性的補救。3、提升孩子對數學材料的概括能力,家長要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材料、對數字、對圖形的概括與推理能力。4、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對“數或符號”的運算操作能力,是數學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

最後,鄒老師提醒家長和學生們,學好國中數學必須要掌握的學習方法:1、深入知識的本質,瞭解知識的聯絡和規律,做到融會貫通;2、做題時要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通過做題學會總結,要善於發現規律,總結規律;3、主動學習,超前思維。對於書本的例題,在老師未講之前提前思考,在老師講時與之對比,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0

教學目標:

1指導同學認真觀察課本插圖和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同學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加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同學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事例,使同學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同學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在今後學習中進行實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

一、回憶切入,揭示話題

1、大家回憶一下,在上個學期,要求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勤於收集資料;不懂就問)。經過大家一個學期的努力,不少同學形成了善於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從你們的讀書筆記上,可以看出你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學期,我們還要繼續記好你們的筆記,把有價值的資料及時收集,剪貼在你們的筆記上,……

另外,在上學期,我們班同學也喜歡好問了,其實,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就要多問,只有這樣,我們才幹對這世界瞭解得更多,才幹成為飽學之士,才幹滿腹經綸。

2、這個學期,我們還要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板書: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3、讀題,解題

協助理解:想學好語文,有更高的能力,不只得讀好多的書,還要融入大自然,多到社會生活中去“閱讀”,大自然也是一本大書……

二、觀圖明理,初步感知(這區域性控制在10分鐘之內)

1、獨立看圖,自主感知

(1)、能不能看懂這些圖,從這些圖上,你能有些什麼認識。

(2)、指導同學獨立有發現性地觀察圖。

2、互相交流,探究,交流認識與收穫。

3、師生交流,加深認識:

(1) 我們到天文臺去,可能有很多新鮮的認識……

(2) 觀賞一些名勝古蹟,可以……

(3) 去遊覽一些名山勝水,可以……

(4) 甚至,我們可以去撐一撐竹筏,感受一下……

三、實踐活動,深入感知

1、提出實踐活動內容:

在這些年中,你們有沒有在校外參與什麼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或跟家長到過什麼好玩地方,並從中學到了什麼,或有什麼收穫?

2、每人選一事,先自我準備,再分小組交流。

3、師生交流感受,深入認識。

四、總結,昇華認識

4、教師總結,讓同學更為深入地認識“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

5、激發同學投入到大自然,投入到社會中,更廣泛地學習語文,讓自身成為博古通今的有知識的人。

第二課時教學

教學目標:

(見總目標2)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讓你有什麼新的認識與啟發。

(向同學滲入我們的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投身到大自然,到社會實踐,也是一種學習。)

2、同學們,我們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能在實踐在較好地運用,而注意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也是在學習語文,那麼在學習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語文實踐活動呢?今天,我們再來看本學期第二個習慣:

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3、讀題,感知題目的初步意思。

二、觀圖,初步感知

1、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實踐活動能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呢?請你仔細地“讀”圖,看看圖上的人物在做些什麼?

2、 滲入指導:

指導同學重點看一下圖上人物在做些什麼,自身考慮後可以互相再討論一下。

3、 再“讀”一下圖,想想,這些活動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4、 師生交流,老師總結:

其實,我們身邊的語文實踐活動很多,比方我們現在所做的“讀書筆記”,你們筆記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彩,不只有工整的文字,有優秀的詩文,還有美觀大方的'合理佈置,這就是語文實踐活動。

我們出一期板報,也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活動,在出板報的過程中,要有一番深入的考慮,想一下該設計怎麼的板塊,該配些什麼樣的圖畫,該出些什麼樣的內容,文字該如何佈置等等,必需把這些事和諧地佈置好,否則出出來的板報就不吸引人,價值性就不大。

另外,還有演講競賽,書法競賽,朗讀競賽等,都是把我們平時學的東西,專門拿來展示一番,都是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的實踐活動,要想把語文學得更出色,肯定缺少不了這些。

三、具體實踐,深入感知

1、 引入:下面我們就來個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把你的所學的語文知識發揮出來……

2、 小演講,以“這個寒假我玩得真開心”為題,簡要地向大家說一下,讓大家感覺你真得開心,快樂。

3、 自我準備,自我回憶,獨立考慮。然後互相交流一下。

4、 指名上臺,針對具體情況指導:

鼓勵同學用一兩分鐘的時間,把自身的開心與快樂盡情地吐露出來。

5、 總結。

能把自身的內心,自身的經歷,用自身的語言生動,準確地敘述出來,這就是語文,表達得越好,就證明你語文學得越好……

四、總結,鼓勵激發

1、在上節課,要求大家能多走向社會和大自然,向社會和大自然學習語文知識,這節課,我們又深深地認識到,我們學習語文就是為了用,而只有多用,常用,才幹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即要多參與語文實踐,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這樣,自身才幹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人家的認同。……

2、為了我們語文學得更出色,請大家多在實踐中鍛鍊自身,多在實踐中接觸語文……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1

我校認真落實學期初制定的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工作計劃,依照工作目標的要求,在學習習慣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與指導下,組織全體實驗教師建立並完善了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機制,保障習慣養成工作順利。初步建立了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已成為教師的工作習慣。在工作實施過程中,實驗教師積累了大量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好做法和寶貴經驗,為進上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在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低年級初步養成了三方面好習慣,中高年級初步養成六方面好學習,達到了學校達到了學校預期的85%的養成率,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在三五年級區、市級抽測中有50%的班級達到或超過區平均分,受到了教委領導的好評。

一、學習習慣初養成

(一)本學期低年級共進行了五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分別是課前準備習慣、認真聽課習慣、閱讀習慣、書寫習慣、整理習慣。各實驗教師依照培養計劃,通過“明要求,齊行動、全參與、評標兵”的方式,講清要求,讓學生共同參與,與活動、評比相結合,調動學生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低年級學生這五個方面習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問卷前測與中測結果顯示,五項習慣提升率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準備習慣、認真聽課習慣、整理習慣三個方面養成率達到85%,達到了預期目標。

(二)中高年級學生共進行了九項學習習慣的培養,分別是傾聽的習慣、閱讀的習慣、交流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積累習慣、觀察習慣、收集和整理資訊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中高年級實驗教師以“明確要求、設定目標、互助提示、展示評優”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各項習慣養成的要求,自己設立按期目標,再由同學之間組成小組,進行相互提示,並引入競爭機制,設計不同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展示與評比,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經一個學期的培養,中高年級初步養成六個學習習慣。分別是交流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積累習慣、觀察習慣、收集和整理資訊習慣、規範書寫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問卷前測與中測中顯示,九項習慣的提升均在6個百分點以上,但也是由於起點低的原因只有以上六個方面的習慣達到了學校預期的養成達到率。

二、典型的培養方法

(一)從規範自己的書寫開始

三年3班的學生書寫規範又整齊,這個班被我們樹為了規範書寫的典型。

繩老師從規範自己的書寫開始,指導全班的學生規範書寫。她採取先易後難,先慢後快的方式,組織學生練字、寫好字。每次在進行板書時,她都一筆一劃地規範書寫,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她也從不潦草。對字跡潦草的學生,她也會嚴厲的批評。她經常組織學生在班裡進行作業展覽,看誰的作業又對又好,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班裡的30多個學生個個都能寫一手乾淨漂亮的字。

(二)發揮朗誦的特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張偉是四年3班的班主任,朗誦是她的長處,在開展誦讀習慣培養中,她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精心準備,在課上給學生進行朗誦表演,學生一下子驚呆了,張老師教他們半年了還真不知道張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張老師趁熱打鐵,安排班長組織召開主題朗讀班會。這下子學生們動了起來,張老師也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朗讀,短短兩個月時間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也帶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養成了學生閱讀、朗讀的習慣。

三、存在的問題

經過一個學期開展學習習慣培養工作,通過學生學習習慣標準檢查和前測中測結果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學生在幾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培養存在問題。

1.學生在傾聽習慣、閱讀習慣、規範書寫習慣雖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總體達到率不高,均未達到學校預期的達到率85%。

需進一步加強培養,創新培養方面,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堅持恆、常的監控與管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部分教師進行培養工作方法單一、低效。

在今後工作中加強實驗教師交流,利用網路建立論壇,定期組織討論與交流,共享資源與學習習慣培養方法,提高教師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指導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水平。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2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國小教學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擔負著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此我校認真落實《昌邑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的意見》,不斷強化習慣培養,同時學校加強對學習習慣培養方面的檢查和指導,這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為了今後的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將在教學中採取的辦法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認識。

我校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棲霞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的意見》,使全體教師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意義、內容及方法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學校利用組織教師學習期間,將《棲霞市教育局關於加強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的意見》中的15條習慣的培養作為15個議題供教師深入細緻的研究,然後通過討論交流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樣為我校開展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國小生一般性習慣的培養。

國小生一般性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聽、說、讀、寫、算。在教學中,全體教師注重對一般性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傾聽。

從一年級開始利用口語交際課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學校加強讀書習慣的培養,學生每天利用課餘時間自由誦讀,語文教師加強指導,同時學校進行古詩文誦讀比賽。每天早晨走進校園就會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學生或三五成群,或集體朗讀,有聲有色,學生十分專注。通過比賽發現,有的一年級學生,能背誦一百多首古詩。

這項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還受到學生家長的好評。學校特別從寫字入手,教育學生寫規範字。開展寫字比賽,學生建立寫字本,每天寫一頁,班級進行比賽。學校每週的星期五全校進行展覽比賽,對優勝班級,優秀學生表揚獎勵,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寫字的重視。我校數學教師認真培養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三、加強國小生現代學習習慣的培養。

國小各科課程標準中,明確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態度的養成作為教學目標來加以落實我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同時結合豐富多彩的活動,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善於創設問題情景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積極開動腦筋,勇於探索新知。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從問題入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質疑,多問幾個為什麼。老師鼓勵學生“每天必問”,讓學生主動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學習內容,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加之教師佈置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作業,這樣更加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積極蒐集資訊,參加社會活動,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蒐集資訊的能力。

四、改革評價方法,促進學生髮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要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評價和反饋,能有效地改革評價過分偏向終結性的現象,也有助於實現評價的個體化,是實現評價發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徑。評價應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把評價視為學生學習的活動,而不是遊離於學習之外的所謂客觀判斷和評定。例如在教學《科學在我們身邊》一課時,學生憑著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得出“玩具裡有科學”、“衣服裡有科學”,教師要及時給予口頭評價。“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這樣的口頭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有效地促進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發揮評語的及時性優勢和激勵性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絡,使學生能夠及時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我評價進而學會自我反思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新課程評價不僅僅是一種對話,也是一種溝通,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對話與溝通的過程,學生把自己所學的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互評,使學生養成了科學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好習慣。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3

一、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首先要重點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使學生做到: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讓老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是學生能夠通過看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要少講或不講,同時,在看時注意要集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

會想:首先要肯想,老師每提一問,學生人人都必須立即思考,立刻去想,準備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來,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去了,老師要有的放矢的進行點拔,使學生接著去想,同時,要對學生及時評價,答得對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會說:聽、看、想都要通過“說”這一關來點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認真聽,仔細看,抓住會說,能促進前者三會。

我的做法是: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言,並要看誰的聲音最響亮,看誰發言最有氣魄,最有精神,要求每個學生的“發言、聲音”達到合格。第二、經常讓學生說想法。說想法,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思維的過程。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單獨說也可以三兩人互相說,還可以分組說。總之,人人必須有說的機會,同時,學生傳說的,教師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學生會用語言進行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簡明準確的語言,來完整的回答問題。第四、要給學困生的發言權,學困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善於觀察,不會聽,不會想,也不會善於思考,所以自然就不會說了,所以教師總是要給他們的機會,讓他們說,說錯了不要緊,教師給予糾正。

二、教會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讓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什麼是獨立思考,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的過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學生只有體味到思考的樂趣後,才會用心的去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到四點:

第一、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第二、留給學生寬裕的思考時間。

第三、為學生提供思考的依據。第四、及時組織,多次交流,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願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學生思維得到全面的訓練,思思考的能力也隨之而提高,學生有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思考的習慣。

三、教會學生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或錯誤,往往並非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少必要的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的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每次測驗或試卷分析,教師都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習審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會審題的方法,養成審題的習慣。

學生在解題時,書寫要認真,卷面要整潔、格式要規範,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解題時,每做一題要檢驗,做到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成功,防止無效勞動。

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指導和訓練,佈置家庭作業要少而精,對學生解題訓練要求要高。由於少學生感到不難,不難,就樂於動腦並認真去完成。這樣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也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學習習慣和學習的能力,只能在教學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加快教改步伐,選擇最能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重要的學會了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4

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生們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這就是使學生把現在的學習和將來學習的東西,變成了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物件了,他們對周圍世界不懂的東西越多,求知願望就表現的越明顯,這樣的學生思維就越敏銳。自學能力就會成為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研究這個課題共有一年時間,現將研究成果進行總結。

數學學科既體現了重思維推理的一面,又體現了文科重視讀書,強化記憶的一面。所以,在平時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課前認真預習,上課注意聽講、勤于思考、課後及時複習,並通過練習加以鞏固的學習習慣,下面我就課前預習,課上聽講和課後及時整理、獨立作業和改錯幾個重要環節分別加以闡述。

一、課前預習,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首先我來談談為什麼要進行預習。預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因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不是靠一次聽講就能做到的,而要通過多次強化,通過預習可使我們上課聽講更認真,注意力更集中,因為我們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課上通過老師的講解,會對知識理解更深刻,提高聽課效率。

預習可以培養我們的自學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中學生需要培養的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就能使我們的學習更主動,更有創造性,更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掌握了自學能力,就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一把金鑰匙,就能源源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汲取新的營養。下面我來談談如何進行預習。1、首先要通讀教材,搞清楚課本上講了哪些內容,要解決什麼問題。通讀之後要掩卷而思,看哪些內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內容不甚瞭解,哪些是重點等,要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大概瞭解。

2、在通讀基礎上進行細讀,要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層的內容,在細讀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僅要知道書上講了什麼,還要思考“為什麼”,要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比較,對重要要領結論及關鍵字詞做好標記,對存在問題也要隨時記錄,這樣邊讀邊記,邊讀邊注,提高閱讀效果,培養了自學能力。

3、在預習中還要注意分析,歸納,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找到預習中重點內容,對發現的問題帶到課上,看老師如何分析。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總之,在預習中要做到先通讀,再細讀,並注意總結歸納,注意知識點間的聯絡,搞清楚哪些知識需要記憶,哪些內容還不太理解,使預習達到一較高層次,提高了自學能力。

二、高效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課,可使思維活躍,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聽課。在聽講中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抓住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對於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要看老師是如何分析的,自己為什麼沒弄清楚,這樣不但可以理解這部分知識,還有助於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聽講目的更明確,注意力更集中。在聽講時也要做到手腦並用,做好聽課筆記。做筆記要抓住重點,條理清楚,特別要記的內容是知識點間的聯絡,例題分析,對於老師分析某問題的過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特別重視,這正是我們上課時需要培養的能力,對於預習中瞭解的內容可通過老師講解強化記憶。

三、及時整理,是學好數學的重要環節。

及時就要求當天任務當天整理;全面是指:未聽懂的、含糊的,通過整理達到理解消化,聽懂的也需要回顧理出思路,主要內容在整理,細枝末節內容面結構方面也要整理;深化就是不僅對知識進行回顧、理解,還要從總體上把握,從聯絡上把握,從知識結構方面把握,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再一次的鞏固和理解。同時使所學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對應記憶知識點,進行加工處理,使之明確、簡化和凝縮,形成易於記憶的知識網路。

及時整理也包括及複習。任何一個再聰明的學生,不復習也是學不好的。我們都知道一次學習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痕跡不會穩固,只有經過多次重複,記憶才能鞏固下。所以,複習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複習能加深理解知識。有的知識可能一次理解透徹,有些知識開始不理解,經過反覆複習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複習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複習就是溫習舊知識,為接受新知識打基礎。

四、獨立作業,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手段。

作業練習的過程就是理論聯實際的過程。通過作業練習把上課獲得的理論知識融化在腦海裡,把所學的知識化為己有,輸入腦海之中,形成技能技巧,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增長才能。通過作業練習的過程才能看出自己把知識是否學到了手,才能知道哪些會了,哪些不會,哪些會用,哪些不會用。所以作業的質量是衡量學生對教師傳授知識獲得的程度。作業練習既要講究質量,又要提高效率,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解題,解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並注意找到最佳解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常規解法和巧妙解法相互結合。

解題之後對題目的歸納整理是練習鞏固很重要的一步。許多同學往往忽略這一步而陷入題海,不能自拔。在解題後要進行思考,這道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的應用,是如何解答的,還有沒有更佳的解題途徑。五、改錯,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保證。

同學們要識意到有時考後滿分比考試的滿分更有意義、更重要。無論是考試還是作業,你們做錯的題目,才是對你們最有應該重視的,才是你們去研究,去深思的。因為你們平時會的題目,既使這次不做,你們在考試中遇到後,照樣把它做對,而在平時做錯了題目,若你沒有認真改錯,沒有真正把它想清楚,那麼在以後的考試中你遇到了還會照樣錯。你會被這個知識點伴倒n次。所以每次考試或作業之後,對於自己做錯的題目要認真對待。在老師把作業本或考試試卷發下來後,首先你們要把做錯的題重新在做一做,想想做錯的原因,這樣在老師評講時,你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聽、去思考。然後在認真改錯,在改錯過程中,要有錯誤原因分析及正確的解題材過程,及類似題目的訓練。

前面重點談到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養成在課前認真預習,課上集中聽講,課後及時整理、獨立作業和改錯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符合認識規律的,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通過對學生自覺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但也有不足之處,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上還有待提高,還沒有達到學生願學,善學的最良好狀態。相信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靠堅忍不拔的毅力,一定能把數學學好。

國小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5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在葉聖陶看來,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然而,現實中的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不端正的情況仍很突出,要想讓學生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從學生入學開始抓起。為此,由我校語文教研組承擔,向省教育研究所申報了《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省級研究課題,一學期結束,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我校《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課題組從九月份開題以來,在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中做了有關學習習慣的調研:學習優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這樣或那樣的良好學習習慣;而學習困難者除了少數是智力因數以外,多數人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習慣。通過課題實驗和探索,我們發現:學習成績的取得,一是取決於教師的講解、引導,二是取決於自身的學習方法。養成教育正是教育學生從小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得當的學習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緣木求魚。抓養成教育,培養和掌握得當的學習方法不但不會影響學習成績,反而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必由之路。

通過課題實驗,我們認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基本的學習習慣,二是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除了靠培養訓練,更多還是靠教師平日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本階段是課題開展的開始階段,重點對七年級學生“基本的學習習慣”進行了研究。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進行正常學習的基本保證,也是良好的高層次的學習習慣的基礎,因此,要高度重視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傾聽的習慣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既是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舉止文明禮貌的體現。遺憾的是我們有些孩子不懂得認真去聽別人的講話,表現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教師講解,經常走神;小組討論,不會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自己講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譁,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不會與人聊天,與別人談話時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必須給予修正。

七年級生剛進入國中,好奇心強、喜歡多動、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這是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而專心聽講是孩子們接受資訊、吸取知識、學好知識的基本保證。如何才能使孩子們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呢?我校課題組通過對比發現:首先,教師講課應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非聽不可”的心理趨向,他們就會久而久之養成愛聽講、想聽講、會聽講的習慣。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我校的語文教研組開展了相關的理論學習活動,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提升教學理念,通過現場抽籤說課、上課,進行評比,評選出的學科帶頭人,每學期給教師們上一至二次示範課;而且每週由校領導帶頭深入課堂聽課,聽課的同時,利用週四的下午,分學科評課,及時教研把聽課、評課落到實處。

其次,要養成傾聽的習慣,還應加強聽的訓練。第一,先讓學生聽懂。我們要求教師們在課堂上不論是老師講或學生髮言,教師都要適時追問一句:“剛才,**講的聽懂了嗎?你能把他講話的意思或提的問題給大家再說說嗎?第二,要求傾聽別人發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第三,教師講話不要嗦重複,用教師講話“不嗦,不重複”的好習慣去養成學生聽話“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第四,要求孩子們做到的,教師首先帶頭做到。為了促進教師們做到這些,我校制定了《課堂評價標準》,把以上內容納入《標準》中,通過週二的聽、評課,不斷強化教師的“養成”意識。

二、認真做事的習慣。

孩子們從小養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將受益終生。在我校的家長聯誼活動中,常聽家長們說:“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粗心馬虎,不是抄錯數,就是計算粗心,每次考試成績上不去,都是丟了不該丟的冤枉分”。七年級生家長這樣說,國中生、高中生乃至大學生的家長還是這樣說。“粗心馬虎”像個頑症,若不及時治癒,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我校課題,經過半年的實驗發現,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表現在學習上,應注重:

1、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寫字潦草是孩子們的通病,為了克服這個毛病,一是教師的示範作用,我們要求教師力求把字寫得工整、美觀。二是對學生的書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正確、整潔、美觀。三是適度評價。現在,我校每個學生的作業本上,每次作業都會有兩個評價等級:一個是書寫,一個是成績。四是每月以班為單位開展一次“作業展覽”。

2、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關於整理總結的好習慣。

有的人學知識很有條理,好像把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需要什麼,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學知識雜亂無章,好像家裡的東西亂堆亂放一樣,需要什麼翻箱倒櫃找不到,只好再到商店裡買新的用,學習也是如此。教師應該關注孩子們關於整理和總結的習慣。每個月,我們的校本教研都會定期分學科開展一次“關於如何培養學生關於整理和總結習慣的經驗交流”。

(二)讓學習習慣賦於時代特色。

從未來社會對人才要求的這個角度來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體現時代的特色,體現著既傳統又現代的哲理特色,這是更高層次的學習習慣。為了促進學生在未來社會中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必須養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好習慣。1.培養學生查詢資料,收集資訊的習慣。未來社會是資訊社會,在資訊社會中一個人不會收集資訊,處理資訊是一件十分尷尬的事情。為了孩子們的生存和發展,在七年級教學中應該培養查詢資料,及時收集資訊的好習慣。在這半年的“資訊科技與七年級課程整合”的實驗中,我們發現,在收集資訊、查詢資料的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所以,只要教師有意識去引導和培養,查詢資料、收集資訊的良好習慣一定會逐步形成。2.培養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

質疑問難就是敢於大膽地提出問題,大膽的懷疑,大膽的批判,這正是21世紀人才所需要的。通過學習《建構主義的教學觀》,我們的老師已經認識到:孩子們走進教室,並非從零開始,他們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帶著各自不同的疑問走進教室,教師必須為孩子們的“疑”的釋放創設空間,讓他們自由地發問,大膽的懷疑、猜想、批判。我們通常是這樣做的:講新課時,讓孩子們先說話,先提問題,先質疑;新課進行中,孩子們可以隨時提問,隨時質疑;新課結束時,還要請孩子們再說話,再提問。我們相信,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學生關於質疑問難的好習慣。

另外,注意及時鼓勵孩子們這種大膽的質疑問難的精神。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為學生思維的深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這種好習慣也是時代對教育的呼喚。3.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

新世紀的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時代呼喚人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我們是這樣做到:課堂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討論的機會,使他們在合作中學習中學會傾聽與採納。現在,在實小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一道風景,孩子們四、五個圍在一起,或共同探討,或合作實驗

4.培養“高效率做事情”的習慣。要想讓孩子們抓緊時間做事情,我們教師就首先要做到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一是教學內容不無效重複,二是語言不嗦,三是切忌借題發揮,四是守時,不推延下課時間,準時上課不遲到,使學生感受到學就踏踏實實地學,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高效率做事情”的好習慣必然會逐步形成

有一位專家曾言:“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內化為個人習慣的東西就是素質”。孩子們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將伴隨他們漫長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起著作用,為了孩子們終身可持續發展,我們將在教育訓練的方法、途徑等方面不斷開拓與創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