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

來源:才華庫 7.99K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裡,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1

語句: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三類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範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澱粉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脫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澱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澱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

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

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2

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營養級動物(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__

_

、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

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並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農業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並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

6、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迴圈中,物質是被迴圈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迴圈流動

聯絡: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迴圈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資訊種類:物理資訊、化學資訊、行為資訊(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資訊的傳遞

②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資訊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14、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遊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3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⑵、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群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①、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後種群數量為:Nt=N0λt

⑵、“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二、應會知識點

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

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

是漁業捕撈、森林採伐的理想時期。

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

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4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絡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型別: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_的性別決定型別。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五篇分享5

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下視丘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階中樞是大腦皮層。

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