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

來源:才華庫 2.03W

在我們上學期間,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1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

②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麵相平的條件:

①同一液體

②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裡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於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於氣體)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2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對物體受力分析,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分析方法有“整體法”與“隔離法”兩種。

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可以說貫穿著整個高中物理始終,如力學中的重力、彈力(推、拉、提、壓)與摩擦力(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電場中的電場力(庫侖力)、磁場中的洛倫茲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難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別,最容易錯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個力。在受力分析過程中,特別是在“力、電、磁”綜合問題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雖然解題思路正確,但考生往往就是因為分析漏掉一個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個力做功,從而得出的答案與正確結果大相徑庭,痛失整題分數。

還要說明的是在分析某個力發生變化時,運用的方法是數學計演算法、動態向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滿足一個力大小方向都不變、第二個力的大小可變而方向不變、第三個力大小方向都改變的情形)和極限法(注意要滿足力的單調變化情形)。

2、對摩擦力認識模糊

摩擦力包括靜摩擦力,因為它具有“隱敝性”、“不定性”特點和“相對運動或相對趨勢”知識的介入而成為所有力中最難認識、最難把握的一個力,任何一個題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難度與複雜程度將會隨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傳送帶問題”,這問題可以將摩擦力各種可能情況全部包括進去,建議高三黨們從下面四個方面好好認識摩擦力:

(1)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永遠與其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這裡難就難在相對運動的認識;說明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略小於靜摩擦力,但往往在計算時又等於靜摩擦力。還有,計算滑動摩擦力時,那個正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

(2)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永遠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顯然,最難認識的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的判斷。可以利用假設法判斷,即:假如沒有摩擦,那麼物體將向哪運動,這個假設下的運動方向就是相對運動趨勢方向;還得說明一下,靜摩擦力大小是可變的,可以通過物體平衡條件來求解。

(3)摩擦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但它們做功卻不一定成對出現。其中一個的誤區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總是負的。無論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都可能是動力。

(4)關於一對同時出現的摩擦力在做功問題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可能兩個都不做功。(靜摩擦力情形)

可能兩個都做負功。(如子彈打擊迎面過來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做負功但其做功的數值不一定相等,兩功之和可能等於零(靜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於零(滑動摩擦)

也可能大於零(靜摩擦成為動力)。

可能一個做負功一個不做功。(如,子彈打固定的木塊)

可能一個做正功一個不做功。(如傳送帶帶動物體情形)

(建議結合討論“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對彈簧中的彈力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彈簧或彈性繩,由於會發生形變,就會出現其彈力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形變不能發生突變(細繩或支援面的作用力可以突變),所以在利用牛頓定律求解物體瞬間加速度時要特別注意。

還有,在彈性勢能與其他機械能轉化時嚴格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以及物體落到豎直的彈簧上時,其動態過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

4、對“細繩、輕杆”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在受力分析時,細繩與輕杆是兩個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細繩受力永遠是沿著繩子指向它的收縮方向,而輕杆出現的情況很複雜,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5、關於小球“系”在細繩、輕杆上做圓周運動與在圓環內、圓管內做圓周運動的情形比較

這類問題往往是討論小球在點情形。其實,用繩子繫著的小球與在光滑圓環內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通過點就意味著繩子的拉力為零,圓環內壁對小球的壓力為零,只有重力作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著的小球則與在圓管中的運動情形相似,剛剛通過點就意味著速度為零。因為杆子與管內外壁對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為零。還可以結合汽車駛過“凸”型橋與“凹”型橋情形進行討論。

6、對物理影象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物理影象可以說是物理考試必考的內容。可能從影象中讀取相關資訊,可以用影象來快捷解題。隨著試題進一步創新,現在除常規的速度(或速率)-時間、位移(或路程)-時間等影象外,又出現了各種物理量之間影象,認識影象的方法就是兩步:一是一定要認清座標軸的意義;二是一定要將影象所描述的情形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關於影象各種情況我們已經做了專項訓練。)

7、對牛頓第二定律F=ma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第一、這是一個向量式,也就意味著a的方向永遠與產生它的那個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個分力)

第二、F與a是關於“m”一一對應的,千萬不能張冠李戴,這在解題中經常出錯。主要表現在求解連線體加速度情形。

第三、將“F=ma”變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這在“力、電、磁”綜合題的“微元法”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幾年連續考到)。

第四、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是必須掌握的重點實驗,特別要注意:

(1)注意實驗方法用的是控制變數法;

(2)注意實驗裝置和改進後的裝置(光電門),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盤與小車質量的關係等;

(4)注意資料處理時,對紙帶勻加速運動的判斷,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會從“a-F”“a-1/m”影象中出現的誤差進行正確的誤差原因分析。

8、對“機車啟動的兩種情形”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機車以恆定功率啟動與恆定牽引力啟動,是動力學中的一個典型問題。

這裡要注意兩點:

(1)以恆定功率啟動,機車總是做的變加速運動(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以恆定牽引力啟動,機車先做的勻加速運動,當達到額定功率時,再做變加速運動。最終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額/f。

(2)要認清這兩種情況下的速度-時間影象。曲線的“漸近線”對應的速度。

還要說明的,當物體變力作用下做變加運動時,有一個重要情形就是: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時,速度有一個最值。即有一個“收尾速度”,這在電學中經常出現,如:“串”在絕緣杆子上的帶電小球在電場和磁場的共同作用下作變加速運動,就會出現這一情形,在電磁感應中,這一現象就更為典型了,即導體棒在重力與隨速度變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會有一個平衡時刻,這一時刻就是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極值的時刻。凡有“力、電、磁”綜合題目都會有這樣的情形。

9、對物理的“變化量”、“增量”、“改變數”和“減少量”、“損失量”等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研究物理問題時,經常遇到一個物理量隨時間的變化,最典型的是動能定理的表達(所有外力做的功總等於物體動能的增量)。這時就會出現兩個物理量前後時刻相減問題,小夥伴們往往會隨意性地將數值大的減去數值小的,而出現嚴重錯誤。

其實物理學規定,任何一個物理量(無論是純量還是向量)的變化量、增量還是改變數都是將後來的減去前面的。(向量滿足向量三角形法則,純量可以直接用數值相減)結果正的就是正的,負的就是負的。而不是錯誤地將“增量”理解增加的量。顯然,減少量與損失量(如能量)就是後來的減去前面的值。

10、兩物體運動過程中的“追遇”問題

兩物體運動過程中出現的追擊類問題,在大學聯考中很常見,但考生在這類問題則經常失分。常見的“追遇類”無非分為這樣的九種組合:一個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去追擊另一個可能也做勻速、勻加速或勻減速運動的'物體。顯然,兩個變速運動特別是其中一個做減速運動的情形比較複雜。

雖然,“追遇”存在臨界條件即距離等值的或速度等值關係,但一定要考慮到做減速運動的物體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除利用數學方法外,往往通過相對運動(即以一個物體作參照物)和作“V-t”圖能就得到快捷、明瞭地解決,從而既贏得考試時間也拓展了思維。

值得說明的是,最難的傳送帶問題也可列為“追遇類”。還有在處理物體在做圓周運動追擊問題時,用相對運動方法。如,兩處於不同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某一時刻相距最近,當問到何時它們第一次相距最遠時,的方法就將一個高軌道的衛星認為靜止,則低軌道衛星就以它們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運動。第一次相距最遠時間就等於低軌道衛星以兩角速度之差的那個角速度做半個周運動的時間。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3

一、分子動理論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兩種模型,固體與液體分子通常用球體模型,氣體分子通常用立方體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徑:數量級是10-10m;

②分子質量:數量級是10-26kg;

③測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羅常數

任何物質所含有的粒子數,NA=6.02×1023mol-1

2.分子熱運動

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1)擴散現象

相互接觸的不同物質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可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

(2)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的無規則運動,微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

3.分子力

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

二、內能

1.分子平均動能

(1)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

2.分子勢能

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在巨集觀上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在微觀上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

3.物體的內能

(1)內能: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

(2)決定因素:溫度、體積和物質的量.

三、溫度

1.意義:巨集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標誌物體中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

2.兩種溫標

(1)攝氏溫標t:單位℃,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作為0℃,沸點作為100℃,在0℃~100℃之間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熱力學溫標T:單位K,把-273.15℃作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熱差別來說,兩種溫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點不同,所以二者關係式為T=t+273.15.

(4)絕對零度(0K),是低溫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所以熱力學溫度無負值.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4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向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關係,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高三物理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5

1、熱現象:與溫度有關的現象叫做熱現象。

2、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3、溫度計:要準確地判斷或測量溫度就要使用的專用測量工具。

4、溫標:要測量物體的溫度,首先需要確立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叫做溫標。

(1)攝氏溫標:單位:攝氏度,符號℃,攝氏溫標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中間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攝氏溫度用t表示:t=25℃

(b)攝氏度的符號為℃,如34℃

(c)讀法:37℃,讀作37攝氏度;–4.7℃讀作:負4.7攝氏度或零下4.7攝氏度。

(2)熱力學溫標:在國際單位之中,採用熱力學溫標(又稱開氏溫標)。單位:開爾文,符號:K。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273K。

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係: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溫極限,只能無限接近永遠達不到。

(3)華氏溫標: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華氏溫度F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係:F=5t+32

5、溫度計

(1)常用溫度計:構造:溫度計由內徑細而均勻的玻璃外殼、玻璃泡、液麵、刻度等幾部分組成。原理: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常用溫度計內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6、正確使用溫度計

(1)先觀察它的測量範圍、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實驗溫度計的範圍為-20℃-110℃,最小刻度為1℃。體溫溫度計的範圍為35℃-42℃,最小刻度為0.1℃。

(2)估計待測物的溫度,選用合適的溫度計。

(3)溫度及的玻璃泡要與待測物充分接觸(但不能接觸容器底與容器側面)。

(4)待液麵穩定後,才能讀數。(讀數時溫度及不能離開待測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