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案的績效管理解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3.27W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政府對高校專案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如何合理整合這些教育資源也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對績效管理、專案績效管理和高校專案績效管理這三個概念進行研究之後,分析現階段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針對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改進意見

高校專案的績效管理解析論文

關鍵詞:效益最大化;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績效評估

高校是聚集著大量社會人才的載體,擁有其他企業所無法比擬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也承擔著大量科研工作。但由於目前高校專案的競爭十分激烈,導致出現績效評估重立項而輕驗收、重科研數量而輕質量、重短期效益而輕長遠影響的現象。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國家,社會和政府對效益產出最大化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這對我國高校專案績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換言之,國內高校為了整合高校各方面資源優勢、提高學術水平、促進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提高科研實力和教學質量,也亟需開發出一套合理且科學的體系。然而目前國內學者對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研究甚少,尚未形成公認的高校專案績效管理體制,因此高校專案的績效管理問題已成為高校績效管理部門急需探討的課題。

一、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基本概念

績效管理這一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70年代,自從該概念提出以後就受到各國的推崇,至今已在各個領域廣泛運用。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為了能夠實現組織發展的目標,採用一系列合理而科學的方法,對組織中員工的績效目標計劃進行實施,全方位評估員工的業績、個人表現以及綜合素質,並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以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使員工能夠朝著組織期望的目標奮鬥,從而能提高個人及組織績效的整個過程。在理解績效管理過程中,需要將其與常見的績效考核相區分,二者並非等同關係。績效考核僅是績效管理過程中的區域性環節,而績效管理則是一個完整的一系列活動過程;績效考核側重於對員工表現和業績的評估,強調事後的評價,而績效管理側重於實現組織發展戰略而開展的活動,強調事前資訊溝通。專案績效管理是結合專案和績效管理二者的特點,其與績效管理最大的區別在於其與專案相伴相生。首先,專案績效管理是為了輔助專案能夠完成預計的各專案標,其具有較強的目標性;其次,由於專案績效管理與專案相伴相生的關係,因此在專案結束之時,專案績效管理也會隨之終結,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具有時效性;再次,專案績效管理面臨的難度更高,由於專案中的成員可能來自於不同的領域或者不同部門,也可能同時屬於不同的專案當中,專案經理在進行專案績效管理時需要協調其他專案和部門;最後,專案績效管理應當依據專案的進展來進行,不適合採用普通企業績效管理中的固定考核週期,由於專案目標與部門目標存在差異,因此專案績效管理需制定有別於部門考核的標準。高校專案績效管理是專案績效管理的一個分支領域,高校專案以教學和科研專案為主,從事一些非贏利性的專案工作,專案通常是由校內有聲望的學者牽頭工作,依託於高校豐富的資源背景,組建合理的人才團隊。儘管高校作為非盈利性的組織,他們所追求的目標與企業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其組織性與競爭性是大同小異的,因此高校專案績效管理既有專案績效管理的普遍性,同時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於高校專案工作的非盈利性決定了其工作成果的特殊性,一方面高校專案需要得到該專案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專案在開展專案的過程中需要履行高校的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人才;(2)高校專案通常都是在國家的支援下進行的,無論是國家還是高校都相繼出臺一些政策來鼓勵一些優秀的團隊,並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極大的幫助,希望能夠使科研成果轉化效益最大化;(3)專案成員不侷限於本院、本校或者本省,在網際網路時代專案組成員可以與全世界志同道合的學者進行交流溝通,並通過聘用客座教授等方式組建專案團隊,集思廣益,分享研究思路和成果。

二、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主要問題

高校內部在把重心放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上的同時,也應當多關注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引導高校學者思考如何將本職工作轉化成為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解決國家轉型發展上來,發揮績效管理的激勵和監督作用,以提高高校資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然而,我國國內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目前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機制,因此現有的高校專案績效管理中仍存在如下問題。

(一)高校專案績效管理指標不科學

目前國內高校專案的績效管理盲目追求科研成果,尚未考慮高校專案的實際情況,忽略了隱性經濟效益的指標,這樣會限制高校專案工作的全面開展。如前文所述高校專案並非以盈利性為首要因素,其產出成果可能產生社會效益,推動社會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這些是高校專案團隊論文和成果指標所不能夠涵蓋的。因此在考慮高校專案績效管理指標時,可考慮加入專案團隊產生的隱性經濟效益、專案團隊人才培養和引進情況等指標。

(二)高校專案績效管理評價方法不合理

現階段高校專案的績效評估主要採用在專案結束之後進行績效評估或者專案審計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忽略了專案的流動性和持續性,將專案視作一個靜態的過程,考核方式過於被動,且評價手段較為單一;另外,目前高校專案績效管理通常只側重於對專案組核心人員的考評,忽略了專案組的其他成員,因此目前高校專案績效管理評價方法不夠全面和科學。

(三)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當前,我國高校專案績效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管理,管理理念還相當落後,現有的績效管理過多依賴於專案團隊的自覺性,專案團隊績效水平參差不齊。由於當下缺少嚴格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現行高校專案績效管理較混亂。

(四)高校專案績效評估結果反饋機制實用性不大

高校專案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以評估促進科研和教學、以評估促進管理,最終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但在實際工作當中,由於績效管理工作最終面向結論給出判別的評價,未能針對專案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出改進想法,促進團隊人員採取相應的措施。這種重視結果不看過程的績效評估方法,可能會導致高校專案團隊出現急功近利等問題出現。

三、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改進意見

(一)合理選取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指標

對高校專案團隊的評價應當更加重視非財務性指標,高校本就是非盈利性組織,承擔著更多社會責任,不應當只用財務指標將高校變成一個急功近利的`地方。我們不能否認高校專案在人才培養上的作用,以及為高校甚至是社會帶來的一些效益,譬如說專案團隊引進國內外知名學者提升了本校的知名度。因此,高校需要結合高校專案的性質制定合理的績效管理指標,這樣才能調動專案團隊的積極性,以提高學校的競爭力。

(二)引入專業的績效管理第三方機構

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對實施者的要求較高,而往往進行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人員為學院或學校領導,可能缺少績效管理的專業技能,導致以往的績效管理依賴於團隊的自覺約束。因此,可以考慮引入績效管理專家或者藉助第三方機構,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制度,以此來確保高校專案績效管理過程中的客觀和公正,也使績效管理工作更加透明。

(三)引入高校互評機制

高校專案績效管理可以考慮引入兄弟院校的互評,將其與原有的上級領導評價機制相結合,以促進績效管理的科學性。例如,高校可以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紐帶,建立高校專案的績效管理平臺,各高校的專案績效管理部門可以互相交流本校專案績效管理過程中的經驗,互相考核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且定期對績效管理平臺上的高校所提交材料進行抽查。將高校互評機制與高校內部領導評價機制相結合,力求能夠促進高校專案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

為了能夠保證高校專案績效管理的真實性,並實現其指導作用,在專案過程中我們應當建立高校的反饋機制,根據績效評估結果對專案進展過程中提出客觀的意見。一方面可以對績效評估結果進行核實,防止由於績效管理者的工作疏忽造成的評價結果失真;另一方面,能夠針對專案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出改進想法,促使團隊人員採取相應的措施,實現以評估促進科研和教學、以評估促進管理,最終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多,王大為,劉海波.淺論高校科研專案績效管理[J].中國高校科技,2014(12).

[2]薩仁其木格,李春華.基於平衡計分卡的高校專案績效管理[J].當代經濟,2011(12).

[3]胡睿.我國高校績效管理研究的文獻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8).

[4]李巧林,程珺.高校專案團隊績效指標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2010(10).

[5]馬樹欣.淺議企業有效實施績效管理[J].現代經濟資訊,2010(5).

[6]何國昱,王健,皮水江.高校專案支出預算管理現狀分析與審計思考[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6).

[7]趙福.企業專案績效管理的實施要點分析[J].商情,2014(2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