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即績效管理論文

來源:才華庫 2.59W

——本文通過對未來企業形態變化的描述,從而探索企業的變革規律,其中觀點建立在組織形態管理理論與企業進化規律的基礎上,引用的理論依據、方法論均來自《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

專案管理即績效管理論文

傳統企業績效管理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諸如《企業轉型謹防績效管理“硬傷”》)中反覆提及,並非績效管理理念過時,而是市場環境發生了改變,作為統一企戰略、運營與個人重要的組織管理機制,必須及時做出調整。

轉型企業績效管理如何設計?畢竟這是企業激勵機制的核心內容,當傳統企業面臨轉型危機時,績效改革必然率先垂範,然而要想構建新的績效管理機制,首先需要具備三引擎的執行環境,否則績效改革事倍功半。

轉型企業績效管理如何設計先從績效管理演變規律說起。

績效管理演變規律

績效管理的方法論主要源自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念,而目標管理中隱含著一對基本的哲學關係——“結果”與“過程”,這對關係隨著企業不斷進化體現出四種變化,而這四種變化就會形成四種績效管理形式:一是以結果為導向,即用結果說明過程的正確;二是以目標為導向,即以結果為主,過程為輔;三是以客戶為導向,即以過程為主,結果為輔,四是以過程為導向,即用過程說明結果的必然。這四種形式即形成績效管理的演變規律,從目前績效管理特徵來看第四種形式尚未出現,多數中國企業的績效管理屬於第一種形式與第二種形式,第二種形式(以結果為主,過程為輔)是基於產品的績效管理,也就是所謂的傳統績效管理。不難判斷,新商業時代的績效管理形式將採取的是第三種形式——基於流程的績效管理(以過程為主,結果為輔),也可稱為全流程績效管理機制。向第三種形式轉變則是轉型企業的績效管理,這就是基於專案的績效管理。

為何是這樣一種變化規律?是因為在企業形態進化過程中(詳見《企業形態進化規律》),分別出現了產品管理、專案管理、流程管理三種形式,這三種形式並非偶然,而是呈現一種有序的變化規律,仔細留意就會發現專案管理兼有產品管理與流程管理的特點,也可以說專案管理的“前生”是產品管理,而“後世”則是流程管理,傳統企業在進化過程中也不可能從產品管理直接演變到流程管理,中間必然要經過專案管理,因此所有的管理機制都要嫁接在專案管理中。

轉型企業績效要想順利實施,僅僅有專案管理還不行,需要具備“三引擎”的執行環境,專案管理僅僅是其中一個引擎而已。

“三引擎”的執行環境

何謂“三引擎”?三引擎即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是指矩陣型組織結構、二元管理基礎以及專案管理方式,我把它們稱為轉型“三引擎模型”,之所以稱為“引擎”,是因為傳統企業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破舊立新對企業挑戰太大,通常企業採取吐故納新,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變革,因此需要“引擎”帶動;之所以稱為“模型”僅僅是因為這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任何一種力量都需要其他兩者支撐,從而形成一種穩定模式,有了這“三引擎模型”,傳統企業轉型即具備了基本條件,我在《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一文中有過詳細介紹。

縱觀中外企業,但凡擺脫“傳統企業”標籤都能發現“三引擎模型”的身影,三大引擎幾乎成為轉型期管理機制中的“標配”,有了這三大引擎,傳統企業變革具備了基本條件。轉型企業績效管理機制就需要在這種執行環境中構建。

如果說有些企業績效改革未能發揮效果,並非績效管理之過,而是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並不支援,當傳統企業內部三引擎出現時,就會為績效變革的`實施鋪平道路。

專案管理即績效管理

組織管理本身是一盤棋,只是在管理學發展過程中,人為的對其進行了劃分,當然這與實踐過程緊密相關,諸如績效管理、專案管理、流程管理等,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很多管理學的理念原理其實相通,只是從不同角度進行說明。

轉型企業的績效管理是基於專案的績效管理,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說此時的績效管理就是專案管理,只不過專案管理在管理學發展過程中,已經獨立成為一個學科領域,反而把績效管理排除在外,當然這種現象在管理學當中並不少見。

專案管理為何也是績效管理?產品管理、專案管理、流程管理雖然屬於三個不同的管理理念,但都要遵循一個基本規律——價值創造鏈條的統一性,即價值創造、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相統一(詳見《推動組織變革的“無形之手”——價值創造鏈條的統一》)。績效管理也必須符合這一個價值創造鏈條,否則創造的價值無法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專案管理也是績效管理,只不過理解的角度有所不同。

這樣的話,轉型企業採取基於專案的績效管理機制就有了充足的理論基礎,可以把專案管理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現實中得以落實。

同樣,基於流程的績效管理也可以設計出來,這將是未來新商業時代企業必將採取的績效管理方式,這種績效機制在西方先進企業中已經出現,我在《合弄制(Holacracy)的角色績效管理》文章中也有過介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