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運用資訊科技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1.28W

一、 研究的背景

有效運用資訊科技教學論文

(一) 新課程與時代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些教師雖然在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日常教學中傳授式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滿堂灌”現象還是很嚴重,普遍存在著教師“無效”工作和“低效”勞動的悲哀。學生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網路資訊時代的今天,我們的傳統課堂缺乏現代氣息,從而使孩子們不能 “鍾愛”我們的課堂,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缺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為此有效運用資訊科技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資訊科技是高效課堂 “減負”的需要

當前,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只有解放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體驗自然和社會,才能形成他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素質。因此,資訊科技來輔助教學不失為“減負”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什麼是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有效時間,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適當的學習活動,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使學生做到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會,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時間和空間的保證。高效的課堂,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互動;教師適時點撥,精講多練,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更發展了智力,增長了能力。

三、 資訊科技打造國小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一)有效運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依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結合新課程標準和理念,針對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在匯入新課時,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能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積極情緒,使學生樂學、愛學。例如:在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開心的唱起來,這樣的課堂開始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用課件設計喜羊羊與美羊羊田地糾紛問題,喜羊羊的田地是長方形的,美羊羊的是平行四邊形的,它們在比田地大小的動畫演示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猜測誰的田地大?要先求什麼?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知識點。這樣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啟用學生的思維。可見,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智慧化的多媒體課件能夠通過聲音、動畫等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激發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

(二)有效運用資訊科技突破重難點,實現課堂高效。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對數學中比較抽象複雜的內容,不少學生感到難以理解。因此教師要採用比較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而把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化抽象為具體,這使得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又利於學生對難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角的概念”時,應用課件,先在螢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後用不同顏色從這一亮點作出兩條射線,同時閃爍著這個亮點及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悟出角是怎樣形成的。再分別閃爍出亮點和兩條射線,使學生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又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使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就這樣多媒體技術幫我們突破了重難點,自然數學課堂也就達到了高效。

又如在相遇問題中,用速度和乘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受,於是多媒體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經5分鐘相遇的畫面,然後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並把它們合併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鐘就有了5段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人走的路程和。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需藉助多媒體,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資訊,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複雜的問題在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下變得簡單化。

(三)、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資訊科技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與能力。它能夠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等。學生可以達到傳統途徑下無法實現的領悟層次,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訓練,而且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展思維和直覺思維。

例如在講“乘法分配律”一課時, 由於本節課是數與代數領域的課程內容,從開始創設的情境到整個探究過程都沒有離開這一領域。為此,我設計了“一共有多少塊瓷磚?”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課程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會想到的第一種方法一般是分著求,得到了6×9+4×9這個算式。雖然對於多數同學能把這個圖形抽象成一個整體還存在一定困難,於是我巧用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由方法一自然過渡到方法二,於是思維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了這道幾何問題可以轉化成求一個大長方形磚數,從而應用知識解決了這道難題,並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相信本節課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達到了高效的目的。

(四)有效應用資訊科技實現課堂的增容,讓課堂變得高效。

“高效課堂”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傳統教學中,教師不僅經常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板書,而且單純的教師講述還限制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往往很難處理好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使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與“獨角戲”,學生成了被動的“聽者”和“觀眾”,這使得化學課堂教學效益大大降低。運用資訊科技則可以解決這一難點問題,使課堂容量增加,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以教學三年級《年月日》為例,我利用計算機網路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資訊,自制了學生“年月日”學習的網頁,利用萬年曆,為學生研究一年有多少天、每個月各有多少天提供了廣闊的探究空間。學生在新知學習前,有的同學知道了一年有365天,也有的同學甚至還知道閏年有366天。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進行驗證,並通過研究發現和掌握每個月的天數。學生探究時,可以利用萬年曆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年份,有的學生選擇自己的'出生年份,有的學生選擇去年、今年或明年,有的學生選擇北京申辦奧運會的2008年,有的學生選擇上海舉辦世博會的2010年,總之無論選擇哪個年份,都能非常方便快捷地查出該年份各月的天數。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平等的對話中發現,一年中除二月份外,其他月份的天數是固定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利用萬年曆選擇連續的12個年份進一步探究閏年和平年的的變化規律。這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經歷這樣的數學學習,其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精神,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學習,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網路成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認知工具。網路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總之,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凸現其重要作用,它的發展給我們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源泉,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無限延伸,併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師生互動的平臺。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注意不要濫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據教學章節的知識結構和特點,結合資料、軟體、裝置的實際來進行教學設計,要注重實效性和有效性。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資訊科技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時間裡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把國小數學課堂打造的更加高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