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來源:才華庫 2.17W

一、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論文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形式去完成教學的任務,最終以小組的成績作為考核標準。這種學習形式,力求分組的時候,在成績、能力、背景、性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能夠互補和合作。合作學習,自70年代在美國興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普及,尤其是是對於國中生這群活潑、好奇、愛新鮮的群體,在應用上有一定的效果。

二、合作學習對國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一)降低學習的難度,樹立學習信心

合作學習能夠降低學習的難度。以往的個人學習,是需要自己獨立去思考,獨自面對困難,獨自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這樣是具有較大的難度。在過去獨自學習的方式中,很多學生面對著一些難題的時候,容易喪失信心,時間久了甚至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合作學習,是將任務進行分解,分工合作,這樣很有效地降低了個人學習的難度。例如,教師佈置實驗題“觀察葉的下表皮”,這個實驗的步驟比較多,不僅要進行組裝和除錯顯微鏡,還要製作下表皮裝片的,同時要用低倍鏡和高倍鏡觀看等,最後還要整理儀器。對於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來說,獨自完成這個實驗具有很大困難。如果通過合作學習,兩個人一組去完成,將會大大降低實驗的難度。

(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1世紀,是競爭十分激烈的年代,要在殘酷競爭中取勝,就要學會溝通,學會與他人合作。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合作學習,就為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例如,教師安排兩個學生一起做“觀察唾液澱粉的消化作用”,兩位學生可以分工完成,一位學生負責收集唾液,一位學生負責準備試管。這樣在執行各自的分工職責時候,遇到問題,可以相互討論,相互協助。再如,學生分組去完成“顯微鏡觀察莖的結構”,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讓學生具有批判精神,在批判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感情,營造濃厚的討論氛圍,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干涉小組的工作任務

合作學習的核心是要以小組獨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和合作的意識。但是,在現在生物課堂上,依然出現教師直接干涉小組學習的現象,尤其是在分組做實驗的時候。例如,小組在做“用顯微鏡管擦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時候,學生在製作臨時裝片總是出現問題,這時候教師就直接幫他們去製作。這種直接干擾的行為,不利於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不利於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其實就是剝奪了學生之間思考與討論的權利。

(二)課堂紀律過於鬆散

合作學習,難免會有比較多的互動和討論環節。尤其是比較有趣的生物課堂上,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出發點是為了發揮他們合作學習,但是教師由於對課堂紀律缺乏嚴格管理,導致整個合作學習的課堂開始變質,出現學生大吵大鬧現象。有些學生甚至因為與組員因為討論問題開始吵架,課堂的紀律逐漸變差。

四、合作學習在國中生物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建立“互助合作小組”

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就要建立科學的“互助合作小組”。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該按照一定的科學標準去劃分,以最佳的組合方式為學生提供互助學習的機會,使得合作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在組合的時候,要認真考慮學生的.性格、成績、興趣愛好、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在分組的時候,應該儘量讓每個合作小組的力量保持均衡。

(二)制定合作任務

教師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內容,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要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解,例如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學生的行為習慣等問題。接著,要結合教學大綱和計劃,制定合作任務。教師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要適中,難度太小,讓學生感覺到沒有挑戰性;難度過大,會讓學生感到沒有信心去完成。

(三)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合作學習的課堂,會比較多討論的聲音。但是畢竟是正常教學,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必須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和課堂紀律,不能在借討論的機會說閒話,也不能趁機玩鬧。教師,在不直接干涉學生任務的前提下,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對違反紀律的學生進行批評和制止,保證課堂的正常進行。

(四)引導學生分享合作的成果

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就要將學習之後的成果進行分享和評價。合作成果的分享,能夠進一步增加課堂的交流機會,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各小組在完成“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後,可以讓每個同學上講臺分享下剛剛在合作實驗中的感想。這樣分享方式,不僅讓學生學會總結,同時可以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結束語

總的來說,合作學習在現在的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激發學生對生物課堂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在應用合作學習方式,應該克服以往存在的一些問題,建立互助合作小組,制定合作任務,加強課堂的管理,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合作的成果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