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創新的火花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3.01W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既然這樣,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擁有這創新的能力?作為老師,又該如何來點燃孩子創新思維的火花呢?提問創新的火花—國小語文教學論文

提問創新的火花教學論文

幾番深思過後,我悟出這種創新的能力首先表現在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上。創新始於提出問題,終於問題的解決,發現不了問題,那談得上什麼創新呢?巴爾扎克也說過:開啟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就是問句。有了疑,才會促使人去質疑,去探索,去創造。可見,要想有所創新,就得從善於提問開始。

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須教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作為教師,我發現對學生的質疑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往往被忽視,這正是造成學生學而不思的癥結。其實孩子們提問,就意味著他們在思考,在研究,在學習,正自覺努力地接收來自周圍的資訊。所以,只有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孩子們善於提問,才能點燃孩子創新思維的火花,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增強其創新意識。

一.提問豐富預習內容,擦出創新火花。

預習,即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講授的功課。從詞義來看,預先決定了預習的嘗試性、創造性,自學則決定了預習的能動性。大部分教師在佈置預習時,往往把預習侷限於讀、抄、查、背上。我們應該打破這一框框,給孩子們一點空間,放手讓學生從多角度出發去預習,在預習中提出問題。這不僅遵循了學習的本質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逐步轉化,而且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航標燈。

要想自己提出問題並非易事,必須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讀、查、找從三年級開始,我就開始讓學生系統地進行課外預習,幫助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並形成發問習慣。我先教給學生一些提問的方法,如從字、詞的音、形、義提問,從課文中看似矛盾處提問,從標點質疑,從課文重、難點處提問,找原因,探結果,抓重點字、詞、句等。要求學生每人在預習提綱中加上《問題大王考考你》一欄,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把它作為預習質量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bsdwz/教師檢查時,對認真提問或提的問題較有思考價值的同學給予肯定、表揚、獎勵,以此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學生都喜歡錶現自我,他們為了發現問題,必定開動腦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點。當然,開頭是低質量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經過一個階段的鍛鍊,質量也就慢慢提高了。多種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創新的火花不難擦出。

二.提問培養多向思維,迸發創新火花。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在教學中,教師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也是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我們教材中有很多課題的內涵豐富,懸念橫生,引人入勝,發人深思。教學時,引導學生圍繞課題發問,再順從學生迫切釋疑的心理,因勢利導,各個擊破。在教六年級《夜晚的實驗》一文時,我讓孩子們說說讀了課題,你很想知道些什麼?題目又讓你對什麼產生了好奇?讓學生緊扣題目去理解,去提問,去探讀。學生思維十分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寫的是誰在什麼地方做了夜晚的實驗?他為什麼要做這實驗?他又是怎樣做實驗的?結果他得出了什麼結論呢?為什麼要強調夜晚的實驗?這正是學生對課文的推測與探索。這些問題足以反映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學習語文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有時,學生的提問會使老師始料不及,這恰好說明學生思維的創新。那些往往被教師認為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正是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

三.提問展開想象的翅膀,閃爍創新火花。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實際上,想象是創造的先導,是思維中最活躍、最富有傳奇色彩和創造性的成分,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想象可以幫助學生衝破現有知識的侷限,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有一次,我引導學生以一條魚為主人公創編一個童話故事。寫之前,我用幽默風趣的語氣啟發學生:請問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寫成有腳的魚?可以,孩子們回答。接著,有孩子也來問了:那可不可以把它寫成穿高跟鞋的魚? 可不可以把它寫成戴皇冠的魚? 可不可以把它寫成騎馬的魚?看到提問逐漸打開了孩子們的思路,我追問:請問,我們是用什麼來寫這條魚呢?想象力,已經躍躍欲試的孩子們大聲回答。當時,我不知道孩子們到底能不能寫好這篇想像作文,但是我敢肯定這樣的提問定然能夠讓孩子迸發出許多的奇思和妙想,能說這些不是提問激起的創新火花嗎?其實我們的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素材。/soft/教學時我們教師就應當運用教具、實物演示或語言文字的形象描述來激勵和喚起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不斷地豐富想象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巧設懸念,讓他們主動提問,把新舊資訊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四.提問促進求知求異,綻放創新之花。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等於沒有讀書。哲學家歌德也曾風趣地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背面的話。這紙背面的話其實就是指思維。

《十萬個為什麼》幫助我們很多的家長輕鬆度過了自己孩子好問時的幼兒求知期。但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隨著孩子思維品質的發展,我們要重視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各種思維能力中最活躍和最具創造力的就是求異思維。它包括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只有這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方式才真正讓學生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諦。

作為教師,我們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聲發問,把所思所想徹底表露出來。不光是根據教材重點、難點,圍繞教學目標來啟發學生提問,還應鼓勵學生大膽對現有的答案(如分段、詞義、標點、寫作技巧、故事情節等)和教師的一些講解進行提問。目的是培養他們多思、善思,敢於向前人的結論挑戰,引導他們在不疑處生疑,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的問題。記得一位教師在教學《稱象》過程中,隨口問了句你們認為這辦法怎樣?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嗎?學生一致認為曹衝的辦法很巧妙,但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曹衝的辦法是不錯,可一塊一塊地稱石頭比較麻煩,搬來搬去還危險,為什麼不讓那些官員、士兵們直接上船呢?這樣,不是更方便?再如,一次我在教《大海的歌》中碼頭美景時,有位學生提到:老師,你為什麼不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反映碼頭的顏色美呢?這些都是具有挑戰性的見解,這些也是學生強烈好奇、旺盛求知慾下的求異之果,更是綻放的創新之花。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教師鼓勵學生多問,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好問這一天性,持之以恆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步養成自問自答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去理解,然後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共同驗證,或是嚐到了成功的喜悅,或是發現自己思考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後要努力的方向。我想只要我們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處處留心,就能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相信到不久的將來,創新人才將輩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