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思考論文

來源:才華庫 8.62K

摘要:對目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實踐中在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指出目前高校中資產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日常管理環節的薄弱以及購置中的浪費和缺乏產權意識是制約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障礙,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思路。

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思考論文

關鍵詞:高校國有資產管理

0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學校投資體制、資金來源渠道,辦學形式,辦學資金來源發生多樣化,加強資產管理、維護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損失,管好、用好高等學校的國有資產,實現資產使用效益最大化成為當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任務。在我國高校中就歷來重視教學科研,而忽視校產管理,而面對目前的形勢,資產管理的內容增加、難度加大,對資產管理部門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我校和其它院校在資產管理模式和操作上已經有較大的改革,但是侷限於各種原因,目前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改進的思路。

1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

1.1實踐中的管理責任主體多元化高校國有資產普遍實行由財務部門管理財務賬目,職能部門管理實物及其賬目,大部分資產的實際使用和直接管理權又在各個院系和機關,因此實物實際上是由多個部門分散管理,沒有一個統一領導、統一管理、權力集中的綜合監管、調配管理的部門。近年來,雖然不少學校成立了資產管理處,並經歷了多次物資清理整頓、清產核資、產權登記等一系列資產管理工作,但往往是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基建部門資料不相符,前清後亂,如建設完成並使用很久的房產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結賬,財務部門不能認定此項資產,而被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為固定資產,由於資產的認定比較隨意,造成對學校資產總量難以確定,對上級主管部門報送的資產資料真實性下降,漏洞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主體多元化,資產管理處的部分職能仍然由其它部分執行,比如,涉及到教學裝置有教務處裝置科參與管理,部分房產由產業處或者後勤管理中心等管理,而且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協同和溝通,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低下、重複購置,不及時報廢等現象時有發生,部門間的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造成國有資產管理出現“誰都管,誰都管不了,誰都不負責”的狀況,不能對各職能部門的資產管理實行有效控制、協調、檢查、監督。

1.2國有資產日常管理環節薄弱,家底不清長期以來,由於受歷史原因的影響,在高校對於國有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體制,缺乏產權管理、產權界定、產權保護等責任意識,對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缺乏重視,以至造成下列情況發生:①賬實不符。學校有多少資產說不清楚,對一些物資、裝置、辦公用具等資產存在賬實不符、賬賬不符的現象,使大量的國有資產及其權益脫離了國家監督管理;一些單位管理人員調動時不辦理所管資產的交接手續,引起賬目不清和後續人員對所管理資產心中無數;②存在賬外資產現象。目前,為數不少的高校都有部分賬外資產。賬外資產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用賬外非法資金購買的,有的是其他單位和個人捐贈的,有的是向下級單位收費購買的;③產權意識淡薄,資產處置缺乏規範,隨意性較大。有些單位在資產處置過程中處置程式不規範、不申報、不評估,不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主管部門審批,就隨意處置或低價轉讓,造成資產流失。

1.3國有資產購置浪費較嚴重,利用率低事業單位購建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多數為財政撥款,其使用不計成本,存在著重複購置,各單位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現象,缺乏統籌安排,沒有形成資源共享機制,在多個部門購建相同的裝置和設施,造成資金浪費和資產利用率不高,甚至存在已經購置的裝置長期閒置存放在倉庫不用,或者因技術過時遭受淘汰等閒置浪費現象;在固定資產投資和購建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可行性論證,投資盲目性較大,資金浪費較嚴重。這些現象一方面歸結於高校資產管理者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成本效益觀念,另一方面則源於缺乏完整,有效的資產資料以避免重複購置,缺乏對資產的使用狀況的及時跟蹤,以及時更新資產資料,比如一些單位舊的儀器裝置實際已經多年不用,甚至使用中已解體或者下落不明,而各院系不報損,這些都造成賬物管理脫節,財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隨意性較大,重複購置較多。

1.4產權意識淡薄,經營性資產管理鬆懈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高校後勤社會化已是大趨勢,為此,有的高校將其使用的非經營性資產投入到經營性行業。例如:用非經營性資產作為原始資金興辦工廠、公司、商店、飲食業等經濟實體,或用非經營性資產作為資本對外投資,以及將學校的房屋進行門面出租或轉為經營性用房。而高校原來的這些校辦企業,經過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後,已經是獨立核算的單位,但是這些單位仍然無償地佔有學校的土地、裝置、房屋等國有資產進行經營活動,沒有嚴格按規定辦理資產轉移手續,一些承包經營者,受個人利益的驅使,短期行為嚴重,有的儘管給學校象徵性地上交部分利潤,但對資產使用得不到應有的價值補償。還有的經營企業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致使經營不善虧損倒閉、關門散夥,使大量國有投資資產無法收回,其遺留下來的“虧損”、“清算損失”和連帶“債務”則由學校的國有資產填補,從而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部分學校的國有資產經營,形成了“物資國有,利益私有”的後果,使學校投入的經營資產得不到合理的回報,實際上形成了大量的國有資產的隱形流失。

2加強高校資產管理思路

2.1建立高效國有資產管理的專職機構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轉變觀念。各高校應將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工作目標,領導要親自抓,樹立資產效益的意識,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國有資產即自己的資產,真正健全與落實每一物都有人管理,有人負責,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使資產保值、增值,應當把部門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納入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此,需建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專職機構,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力量。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成立國有資產管理的專職機構,由校長(或副校長)直接領導,對學校的國有資產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在人員組成上不僅要有行政管理人員,還應有財務審計、工程技術等人員,各二級單位還要確定兼職的資產管理人員,建立一支有專業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國有資產管理隊伍,把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日常工作納入正常化軌道。學校還應當建立國有資產監督與責任體系。各院系、研究所、職能機構乃至課題組確定資產管理使用負責人,應同代表學校行使國有資產管理權的資產管理處簽訂資產使用及管理責任書。責任書中,應明確規定裝置完好率、裝置利用率等綜合性考核指標及使用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如對使用資產進行安全保護,維修保養,並在其發生閒置、報廢、丟失、損壞等情況時,及時報告資產管理處進行分析處理等。當某負責人離任時,學校應當對其負責的國有資產進行離任審計。

2.2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實現管理規範化資產購置、資產登記和評估以及資產統計和資產分析等高校資產管理部門的日常性和基礎性管理工作,為使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做到科學化、制度化,高校應根據有關規定和財經法規不斷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研究制訂一套完整的適合本校情況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具體實施的細則,並做到違規必究。具體應著重以下方面:①購置制度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發揮巨集觀管理作用,對部門、單位提出的配置裝置或採購要制定規劃和標準,防止無計劃購置、重置或閒置而造成浪費,同時在購置方式上積極推行集中採購和公開招標辦法;②嚴格做好資產驗收和入賬手續。嚴格實行採購和驗收兩條線,對於用各種資金購置的資產嚴格驗收,對質量達不到要求的資產要堅決予以退回。對於自制、接受損贈取得的資產在驗收後也應登記入賬、納入全校資產管理範疇,登記總帳,分類組賬,填寫實物登記卡,須做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對大型貴重精密儀器裝置和房屋要還要建立相關檔案。③制定和完善資產轉讓和處置制度。轉讓、處置關係到國有資產產權的轉移,因此應持慎重態度,要經過專家領導小組的評估和論證,寫出書面鑑定報告,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並報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備案(或批准)後方可實施;④建立國有資產管理崗位責任制,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和監督,對全校資產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清查,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同時還要經常性地進行資產核算分析。另外要採取必要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將國有資產管理落實到具體單位或個人。

2.3加強現有資產合理分配使用,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高校本身教育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做到投入大量資金購置資產,因此管理出效益就顯得更為重要。對於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必須確立主人翁意識,勤儉節約,對高校教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針對高校內部有些單位資產嚴重不足,有些單位資產閒置凝固,利用效率不高這些資產分佈不均、佔用不合理現象,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閒置不用或不需用的資產統一調配,要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促進內部資產合理流動、促進資產存量優化的配置,發揮資產的使用效益。資產管理部門必須對高校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計劃、分配、協調,實現高校辦學的最佳效益。

2.4明確資產使用的責權利關係,建立資產保值增值機制為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必須從制度上明確資產使用者的責、權、利關係,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把資產保障和使用效果以及利用程度同學校各個二級單位領導業績考核和職工經濟利益掛鉤,以資產效益指標來規範和約束二級單位的投入和支出。對非經營性資產資產管理部門主要通過考核資產的完好率、利用率進行評估,評估各單位對於學校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的貢獻;對經營性資產,學校應徵收相應的土地佔用費、房屋佔用費和流動資產佔用費,並考核資產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和成本費用利用率。另外還應以制度規範各單位的有償服務活動,這樣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