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決定出路主題演講稿

來源:才華庫 5.3K

你有什麼樣的思路,你就會有怎麼的成就和出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路決定出路演講稿,歡迎閱讀。

思路決定出路主題演講稿

思路決定出路主題演講稿【一】

各位領導、評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困境的挑戰》。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之下,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拿我們金融業來說,從我們建行到工行、農行,交行乃甚至入駐中國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無不在各自的領域通過提高服務,擴充套件客戶等措施謀求企業更大的發展。有人說,企業發展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如果一個企業固步自封,停步不前,那麼它不僅是要退步,而且在商海競爭中,早晚要被市場的大浪掀翻淘汰,成為一個失敗者。作為我們儲蓄所,要想獲得不斷的發展,就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從而使我們獲得更大的發展。

應當看到,當前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金融危機的風暴席間全球,我國也受氣影響,許多企業經營困難,人民收入減少。我們當前面臨的這場金融危機被譽為是自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儲蓄所在經營上也同樣面臨著營業額減少、客戶流失等諸多挑戰。

雖然形勢是嚴峻的,挑戰也已經擺在了眼前。但面對嚴峻的形勢和挑戰,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唯有勇於面對,戰勝挑戰,在嚴峻的形勢中發現並把握住機遇,化不利為有利。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經濟危機對於企業來說,未必都是壞事,關鍵看你能否把握住蘊藏在其中的機遇。雖然金融危機來勢凶猛,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要看到,國家總體經濟形勢是健康的。為了擴大內需,政府投資4萬億人民幣來擴大內需,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所以,明年的個人金融業務依然蘊含著機遇,關鍵看我們能否把握住。

在新的一年,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就要抓好存款業務。存款額的多少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經營、就是效益,就是我們儲蓄所生存發展的基礎。在2009年,儘管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散去,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對我們的業績期望值自我降低。海爾集團在管理上有一句話說的好: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同樣,對於我們的存款業務來說,存款永遠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在存款業務上,對老客戶我們要優化服務,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穩定我們的客戶資源。在新客戶的拓展上,我們要轉變經營作風,變坐門等客為主動營銷。深入挖掘客戶資源,完善服務方式,提供差異化服務,獲取更多客戶的資源。

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還要做好大客戶的服務工作。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及社會學家帕累託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法則:80比20法則。意識是說在工作中20%的少數一部分往往起到佔80%的關鍵的作用。在我們儲蓄所,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我們的大客戶雖然數量比較少,但對我們的貢獻率卻非常大。所以,我們要重視並且抓好大客戶的服務工作。通過“用心”、“用腦”、“用情”來做好大客戶的工作。“用心”去深入瞭解並把握大客戶的所思所想和所求;“用腦”去站在大客戶的角度認真思考問題,為他們提供用卓有成效和便利的的舉措;“用情”去實施情感服務和感性營銷,實現雙方互動的雙向交流,推進溝通服務。

思路決定出路主題演講稿【二】

改革開放把我們帶入了市場經濟社會。Inter net網際網路的出現,又把我們帶入了資訊時代,虛擬經濟時代。時代改變,我們必須也隨之改變。改變得越快,成功得越早!有很多事情,過去被認為是錯誤的,現在變成正確的;過去批判的,現在都在號召;過去是打擊的物件,現在是英雄人物(如個體戶的出現,開始的時候被打擊,被批判為投機倒把,後來被稱為是私有經濟,搞活了市場。第一批萬元戶大部分都曾經被打擊過,後來領導們都給他們披紅戴花)。在這快速發展的社會裡,我們今天知道的一些東西,可能到明天又會過時。如果我們停止學習,就會停滯不前。也許會有人說,以前未學習,也曾賺過一點兒錢。但那是以前,以前大家都不懂,今後都在學習,都懂了,再憑以前的蠻幹肯定不行了!中國第一批千萬富翁良性運作到現在,實現其財富倍增的微乎其微。所以,一個人常給自己找退路,就不可能前進!

一切成功的實現,都在於不斷創造自己的優勢。優勢往往體現在:多數人不願做,自己願意做;多數人做不到,自己做得到;別人雖然也做,但做得沒有自己好。有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學生小張在某公司任職,總抱怨老闆給的工資太低,做同樣的工作,遠不如低於他學歷的小王工資高。因而心裡感到很不平衡。有一天,實在忍不住了,便去問老闆,老闆笑而不答,只是當著小張的面叫來另一位職員小王,讓小王去菜市場問一下茄子多少錢一斤?然後又派小張到另一市場去完成同樣的任務。兩個人回來後,小張報告老闆:“茄子6毛錢一斤。”小王又報告老闆:“茄子6毛錢一斤,辣椒8毛錢一斤,土豆3毛錢一斤,西紅柿9毛錢一斤。”一口氣報出了當日許多蔬菜的行情。老闆問小張:“你找到答案了嗎?”小張無言以對。原來不平衡的心理頓時感到很平衡。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做得不夠好!

無論做任何事,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認為困難大的時候,是因為理想和目標不夠大,自我定位不夠高。中央電視臺三套曾經播放過一個公益廣告,我認為很好,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心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畫面是一個小姑娘在田埂上跳舞,後來逐漸就到了中央電視臺億萬觀眾面前跳舞,從田埂到中央電視臺,這中間應該有多麼漫長的一段距離啊?!“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我們必須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必須學會承受逆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個人創業之初,他通常並不清楚生意該怎麼做。這種經營思想的形成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創業之初如果規劃了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常常是脫離實際的。最經濟最實際的做法是邊想邊幹,一邊經營一邊尋求改善之道。實際情況正是創造性地解決了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幅度地充實、提高。從這個角度講,你在創業之初的憂慮和恐怕是莫名的,甚至是多餘的。認識到它的本質,我們應該勇敢些才是。

人們通常容易忽視一個重要的事情,即不願意檢查自己存在的問題,而習慣抱怨他人。與其抱怨他人,不如用行動改變自己。不要使自己很隨意,不要對別人太挑剔。要使事業成功,需要高姿態,高境界,學會原諒和寬容,用希望別人對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施之於人。嚴格自律是成功者的特徵。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超過他的思想格局!

新世紀的競爭,實質是素質的競爭,共同課題就是提高素質。有一位作者收集了改革開放20年以來,許多弄潮兒升浮跌落的例項:如禹作敏、牟其中、步鑫生、馬勝利、張興讓、王隧舟(鄭州亞細亞總經理)、三株帝國的消失等等,寫了一本《大敗局》的書,意在總結經驗教訓.其中最根本的教訓,就是缺乏應有的素質。又如一些行政管理者,俗稱政府官員,他們要一展巨集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曾幾何時,不是被社會磨圓稜角,就是成了中箭落馬的“半路英雄”,歸根結底,還是素質問題。素質和觀念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素質和觀念決定一個人的財富。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過:“你可以把我的財富全部拿走,但過不了幾年,我還可以成為百萬富翁。”學到賺錢的本領,比賺到錢更重要!

也有研究者這樣講過:“如果把全社會的財富聚在一起,重新等量分配給每一個人,不過三、五年,多數人的錢還會流入少數人的腰包。”儘管多數人不想花掉,但他們經不住無知和愚昧的阻止,也耐不住糖衣陷阱的誘惑,幾次賭注下去,就一片精光。最後,原來的有錢人還是照樣有很多錢。盲目的投資,只能叫膽量,如果把知識和觀念加進去,才叫膽識!

在富人的骨子裡,他深信自己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已是他血液裡的東西,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而窮人卻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窮人與富人的區別還在於,窮人在家看電視,富人在外跑市場;窮人攢錢,富人投資;窮人走親戚,富人交朋友;窮人專注領薪水,富人考慮發工資;窮人指望被人挑選,富人想到選擇別人;窮人學手藝,富人學管理;窮人聽訊息,富人聽演講。窮人不學習,既是窮的結果,又是更窮的原因。思維觀念的不同,帶來的一切都不同!

致富完全是一種觀念。鄧小平曾說過:“改革是一場觀念的革命”。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也說過:“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無論認為自己能還是不能,都是對的!人的一生,是採取行動或者不採取行動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