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的讀後感1000字

來源:才華庫 3.36W

我主要讀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大資料時代》的讀後感1000字

第一部分是大資料的思維變革,作者舍恩伯格提出了三個觀點,一是"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資料",二是"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三是"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作者被譽為"大資料時代的預言家",丟擲的觀點是擲地有聲的,下面我將談談我對這三點的理解。

對於一,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以往做的處理抽樣資料得到結果的方法,是省時省力省錢的,而且判斷結果是相對高精準的,如人口普查這一案例,如果採用全體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話,工作難度是相當大的,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很滿意,這是得不償失的。但是隨著資料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如果在資料分析過程中採用全體資料,就能避免抽樣資料可能由於選取偏見帶來的非隨機性,處理全體資料也必將成為一種趨勢。用在國防生管理工作中,就是管理層要對每個個體都給予充分的關心與互動,對於優秀的固然要偏愛,但是對於較差的也要保持"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讓每一個個體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對於二,作者強調通過掌握更多的資料,暫時犧牲精確性,關注更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來做更多的事,得到更多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要有一定的包容錯誤的能力。我們在收集資料時,要主動獲取更多的資料,少加一些限制性條件,然後應用我們處理大資料的能力,或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作者舉了一個谷歌翻譯系統的例子,通過英語作為中轉,進行各語言之間的轉換。此處的啟發就是用我們最擅長的途徑,不拘泥於特定規則,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先認清自己,不去刻意的模仿,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