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8.07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餘華活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餘華活著讀後感

餘華活著讀後感1

活著,輕描淡寫的兩個字,卻有著難以承載的厚重,不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學命題,也沒有為什麼而活,要活出精彩的勵志思考,彷彿是5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寫就的華夏兒女在苦難中蜿蜒前行的民族烙印。

平淡的敘事,跌宕的人生,作者為我們展示的主人公“福貴”一生悲慘的境遇令人唏噓不已,甚至不忍直視。但是正如我們這個民族在無數苦難中表現出的堅忍和樂觀,福貴就這樣活著。這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可思議,但與我們而言,它確有著殘酷的真實性。有人可以把它理解為苟且,有人則給它貼上了劣根的標籤,但當人類所有古老的文明都出現斷代甚至消亡時,中華的文明卻得以延續,這種植根於土地,植根於農田的文明所具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難道不值得記憶和傳承嗎?

人類所面臨的考驗不僅來自大自然的無常和多變,更來自於由人類社會自身所製造出的動盪與紛亂。在歷史滾滾的洪流中,有幾人能成為弄潮兒,又有多少人的沉浮能夠自我把控?面對“活著”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凝重的命題,多數人交出的答卷也僅僅是“活著”。早已窺破其中奧祕的上古先賢們從此將命理與儒道薪火相傳,並最終變成了一個民族的DNA,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可以繁衍生息,但卻始終難以稱霸一方的原因。

活著是一種訴求,也是一種人生觀,它始於周而復始的苦難,卻也造就著苦難的輪迴,沒有民族的犧牲和反抗也許很難跳出這樣的輪迴,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掙扎才做出如此無奈的選擇,這究竟是智慧還是奴性,恐怕也很難輕易地給出定論。歷史浩瀚、人生短暫,人究竟為何而活、怎樣去活始終是令人糾結的千古難題,然而唯有活著才能思考,才能繼續。是烈焰燃燒、百鍊成鋼,還是細細潺流,滴水穿石,在灼熱與寧靜、富貴與平安的選擇中,中國人往往會選擇後者,這種文化上的取捨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世界的融合,面對列強的環伺,強權政治和狼性文化步步緊逼,生存的空間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擠壓,活著,談何容易!

餘華的小說撥開了所有的粉飾,讓我們如此清晰地看清血淋淋的瘡疤,也觸發我們去反思面對苦難我們是該繼續的堅忍,還是要去嘗試掙脫歷史賦予我們這個民族的宿命。

餘華活著讀後感2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峰抱著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著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著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