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後感3篇

來源:才華庫 2.19W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一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讓我感受到,李鎮西老師特別勤奮。在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性。對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儲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為口頭禪,但是實際上行動卻不如心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牽手使然。而寄希望於僥倖和偶然,總是讓人心裡不踏實。我想,今後如思進取,則需套用梁啟超激勵兒女的一句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從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裡,還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黃金濤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黃金濤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這每日十問就是原來的九問中的一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拆分開來的,但我覺得這樣更合理,因為複習和預習是兩件事,各自要費不少時間,不能一言涵蓋。這十問不僅對中學生有用,對於每一個自學自勵的人都有啟發。我如果照搬來指導國小生恐怕會有困難,但可以借鑑改編然後指導家長督促孩子的學習。雖然李鎮西老師教的是中學,而我教國小,但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感受還有很多,李鎮西老師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雖然他的方法可能針對中學老師更實用,但我這個國小老師也受益匪淺,我不學他的例項,而學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個成功的國小老師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為面對的學生是不可複製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試不爽。關鍵是要把握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我也向往當學生離開我的時候,會這樣說:”我幸運,因為我遇到了於老師!“我會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為這個願望而不懈努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二

寒假,我捧起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三

《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關於教育學生的書籍。我花了整整兩個晚上讀完了這本書,一睹這本書的風采,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以手記的形式來敘述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全書共分為七個手記:手記一:愛心和童心——我和學生的感情故事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優秀學生“的培養手記四:回答心靈的呼喚——青春期教育的嘗試手記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剖析手記六:生死兩地書——和遠方一群中學生的通訊手記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人

這些內容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書中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文字: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我們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幾則印象最深的來敘述我的一點體會。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教育根植於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是李老師對待學生的宗旨。李老師在《愛心與教育》裡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所以我們應給學生以微笑,給學生以師愛。李老師不僅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然牽掛著他們——”從此,在緊張的工作中,我的心靈深處多了一份惦念和憂思,我常常收到許多來自大學學生的信,每當這時,我忍不住想:寧瑋現在在什麼地方呢?“”彷彿剛放下電話,寧瑋就像失蹤似的。於是不停的問,不停的追憶,不停的敘說——“;所以他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對比自己,雖然作為國小老師的我,沒有國中那樣的升學壓力,但與學生朝夕相對六年了,師生之情也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體會到學生的確是自己的牽掛,我也希望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渡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特別是像我們這樣年齡的人,處在尷尬之中,對教學工作也有點力不從心了,但責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盡所能地支撐下去。正如有人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在教學工作中是多麼的重要。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了老師的耐心,也證實了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對學生真摯的愛,這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要明確的是,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我們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我們不是禮節性地點點頭而是充滿真誠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氣溫驟降,我們感到寒冷時,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學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張賀卡;節假日,我們邀約學生(或被學生邀約)去遠足郊遊、去登山探險;在課餘,與學生一起評論甚至爭論一下對近來發生的新鮮事的看法……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只把我們當作老師,甚至當成了親人、朋友。這時我們獲得的尊嚴,就不僅僅是教師的尊嚴,更有朋友的尊嚴、同志的尊嚴、兄長的尊嚴、父親的尊嚴。換言之,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試想,有哪位老師能夠在學生畢業這麼久後,還依然保持著和他們的聯絡,受到他們的愛戴呢!

回想以前,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鬆散,尤其是反覆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裡才有一點平衡。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不知道是真的原諒我,還是純潔無瑕的心根本就不會去多想,迴應我的都是真誠的笑臉。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試問自己;對於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學生幼小的心靈更需要我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始終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用這顆無私的心去關心、理解、尊重、鼓勵、愛護他們,嚴格地要求他們,期望他們做得更好。這樣,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無形中樹立起了老師崇高的威望,那麼,你的教育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