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3.23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通用8篇)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1

《網際網路時代》是中央電視臺繼《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等之後的又一部力作。繼承以往央視記錄大片的風格,該片從拍攝選景、拍攝角度到配音都顯得氣勢磅礴;片頭畫面和背景音樂能夠一下子吸引觀眾,把我們帶入那個時代,恍若身臨其境。

第一集主要是描述網際網路技術的誕生過程,從蒸汽機的產生開始介紹人類禮貌的程序,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比照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網際網路時代帶給人類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紹L、O的時候,反覆強調了它們對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L、O鑑證著電腦第一次實現互聯,從此電腦不再是獨立運作的機器。劇集中激情洋溢的文字,情感豐富的旁白,真的讓我們從內而外的感受到它帶來的衝擊和洗禮。

網際網路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著改變世界的產業傳奇和創業人生。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網路化和知識經濟的社會,資訊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也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著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以數字化和網路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改變傳統的貿易形態,為經濟發展帶給原動力,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第五集描繪了新的時代背景下,群體透過智慧創造、新聞傳播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途徑,實現網際網路時代個人的崛起。有一句話十分經典: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能夠變得更有效。這是最好的解釋,網際網路的特色和內涵與所有電子通訊不一樣的就在於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者。這麼偉大的一個時代,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全世界一齊進入了這個時代,這是每個人,每個參與者,中國6億網民,全世界共同創造的時代。

《網際網路時代》是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和全球的視野,不僅僅僅是用中國人的視角去看,而是用一雙客觀而智慧的眼睛在看這個事實。鏡頭中那些網際網路的締造者們,我們走近他們,來到他們的辦公室,看到了他們的機器,明白了當時的路由器是什麼樣的,第一臺電腦又是什麼樣的。這是一部沒有任何種族和國籍,沒有各種各樣政治偏見的紀錄片,它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著對網際網路的先驅們的敬仰之情。

新事物的到來必然有利有弊,《網際網路時代》這部片子在讚揚新時代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沒有忘記警醒人們學會控制。新時代湧現的網路犯罪、網路暴力等網路安全問題,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迫切、重要且複雜。此外,個人保密的外洩和資訊保安問題是伴隨網路發展將長久存在的挑戰,我們亟需建構新的保密觀念和保護制度。

中央電視臺花費三年時間精心打造的《網際網路時代》,是給全人類的禮物。採訪痕跡遍佈世界各地,每個鏡頭都經過精心的剪輯。劇集中採訪了世界公認的網際網路之父羅伯特泰勒、拉里羅伯茨、蒂姆—伯納斯李、溫頓瑟夫、羅伯特卡恩,以及其他全球著名學者和業內人士;到訪了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觀眾來說,這部劇集不僅僅能夠加深我們對網際網路發展歷史的瞭解,還能夠引領我們學習各國文化。

《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網際網路正在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革命,它將引領整個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已經與網際網路密不可分,甚至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沒有了網際網路就幾乎無法生存。

《網際網路時代》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網際網路的一個貢獻。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在享受網際網路的同時,為世界網際網路做出貢獻。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2

前兩天看完了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人類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二十來年,中國進入網際網路社會也有十幾年了,回想高中時代,還因為去網咖被父母說是玩物喪志,可如今已經退休的父母卻開始習慣於上網遊戲、上微博、看新聞,父親還用網際網路聯絡上了當年下鄉的戰友,網際網路時代早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人卻很少,如今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和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些鼎鼎大名的時代比肩,網際網路從心靈上拉近了全人類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方式。

1一個事物的發明總是在眾多人努力之後,從1945年設想電腦互聯,到1991年每個人都可以連上網際網路,這其中經過很漫長的曲折過程,而他的發明卻是蘇美冷戰的產物。

2網際網路和蒸汽機相提並論的劃時代意義,讓我相信未來它的巨大威力將逐步顯示出來。

3希望我家峰哥可以在電動汽車上有創造和發明,成為改變人類文明的人,實現他的夢想。馬雲會不會代表中國為網際網路做出劃時代的貢獻。而我這一生又準備做什麼來改變世界。

4看了網際網路發明史,才知道80後的我們是跟網際網路一起出生成長的人,以前一直以為網際網路早就有了,原來1994年中國才加入網路,那年我8歲。大學四年都是學計算機的,至今也沒能形象的說明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到底是怎麼運作。

深處其中的我們,卻很少認識到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也許某天所從事的行業一夜之間被網際網路顛覆,到時候埋怨時運不濟的人們,今天是否有危機感?想想面對wiki時的《大英百科全書》吧。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3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歷史上有3次真正好處的文化大融合。

一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中國文化以儒家為根基,重視家庭、重視倫理,世俗化,摒棄了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需求,但弊端是過於功利、世俗,相對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讓中國文化更巨集闊、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巔峰。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鴉片戰爭為標誌,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禮貌的融合。經過盛唐以後,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孱弱,後期,人們熱衷吟詩作對,大多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最後被西方的工業禮貌衝擊得頭破血流。這是因為,中國禮貌這時缺少了進取性和?悍性格。透過與工業禮貌的融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文化進取性逐漸強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勝利,標誌著中國最後走出了積弱不振的歷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國接入網際網路為標誌,中國文化與網際網路思維、或者說與資訊禮貌的融合。中國文化有一個缺憾,就是過於強調等級和秩序,好處是穩定,缺點是活力不夠、創新不足。以平等、互動為重要特徵的網際網路思維恰恰能彌補中國文化的這一短處。

實踐和科學證明,不管是動植物還是人類禮貌,經過雜交和雜糅,常常能凸顯出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恰恰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構成延綿不絕的5000年禮貌。相信中國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類禮貌的巔峰。相信我們必須能看到這一天。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4

最近一部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熱播,同時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憑藉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評為中國富翁【9月19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里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透過IPO籌集約210億美元,引起了震動】,而排行前三的另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百度的CEO馬化騰和李彥巨集。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是中國網際網路中的佼佼者,馬雲則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大佬。

中國人明白網際網路是在1994年。那年的4月20日,透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而那一年,英國的計算機接入網際網路已有21年;絕大多數中國人還只能從《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報道中瞭解剛剛動工的三峽工程和南非新當選的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計算機;而阿里巴巴帝國的締造者馬雲正在浙江經營一家翻譯社,勉強收支平衡。

20年過去了,以“追隨者”姿態進入網路時代的中國,這天已是網際網路巨浪中的弄潮兒。6億的中國網民和騰訊、百度等中國網路公司正在重劃世界網際網路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路標準已經成為國際標準之一;全球最大的15個社交網路中,6個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歲就擁有4億多使用者的微信。

完全能夠說,網際網路影響、改變著全世界民眾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了。

網際網路將所說的地球村更早地實現了!地理位置上的距離對網際網路來說都不是問題。網際網路引發的問題是,兩個人相隔最遠的不是千山萬水,而是各拿著智慧手機忘情相向而坐的人。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5

前幾天利用了2天的.業餘時間,李站長組織我們觀看了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通過觀看使我受益匪淺,感覺到了差距和落後,通過觀看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感覺到了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創新是成功的母親,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21世紀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人類著眼於未來,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對於進入到網路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說,該片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網際網路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場技術變革,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將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該片對網際網路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進行深度解析,對網際網路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梳理,對網際網路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全景描述。所有這些讓我深深感觸,充實了我過去對網際網路淺薄的認識。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實現了我們過去所不能實現的許多事情,網際網路可以解決網際網路面對面的問題,網際網路可以凝聚美好,凝聚善點,把全球的你、我、他進行連線。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很多傳統的經營和思維模式,創造出一個個新的經濟的增長點,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成就了一個雙十一,成就了一個個馬雲式的人物,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利用它自身所蘊含的無限資源和潛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小米"這個2013年才開始出現的新名稱,以他極快的市場佔有量佔據著中國手機的市場份額,"小米"利用了網際網路的作用,在真正構建一種網際網路思維要概念與樹立起這種觀念,"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真正的人性化的出發點,真正做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引領者。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真正的把我們從現實社會向虛擬世界移民,試想一下,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學校不再擁有,圖書館不再擁有,醫院不再擁有,超市、商場不再擁有,而我們車站售票、檢票不再擁有,一切的一切網際網路都可以搞定,旅客在家裡就可以實時掌握我站的班次線路,我們在家就能掌握某班車現在的位置旅客上車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張客票,而換成了一串數字或者一個符號,這些的實現,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6

從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學的宿舍裡惡作劇般的搗鼓和評比學校美女開始,我們人性中的社交需求被極大的激發出來。中國版的推特:新浪微博由新浪公司在2008年8月推出,截止12年12月底使用者就達到5億,相當於每3箇中國人就有一個擁有微博賬戶。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創作家,圖片、文字、表格任何你能夠想象到的媒介都能成為展示自我的視窗。

馬雲在《網際網路時代》紀錄片裡面說: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喚醒,再次是參與,最後是共同發展(即繁榮)。

社交網路給予了喚醒我們內心需求的契機,但就如馬雲所言,只有當每一個使用者都能夠將自身的體驗和需求全面的反映出來,每一個顧客都參與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等等一系列的環節中來,才能夠贏得市場。最後,公司和個人之間的界限完全模糊,個人同樣可以擁有足夠多的顧客群體。就如小米手機,成就它繁榮的因素既有公司本身也有千千萬萬個“米粉”們智慧的結晶。

我相信,未來的公司是精確化導向的公司。如今,公司生產產品→顧客選擇產品→公司回收資金進行再生產這一迴圈將不復存在。新的模式應該是:顧客希望自己使用的手機、電腦、耳機要有什麼功能,公司就去生產這些具有某些功能的產品。在過去,一款吉列剃鬚刀片似乎能夠賣給下至青春期的男孩上至垂危的老人;但將來,特別針對青春期的男孩們而設計的剃鬚刀將精準的出售給年齡13—20歲左右的青少年,不同的客戶在購買前就能夠預定自己想要的款型和功能,比如防水、可以自動吐出潤滑泡沫、電池容量超級大等等。

未來的競爭,是基於海量資料處理的競爭,是基於互動和反饋效率的競爭。誰能夠徹底的融入客戶群,誰就能夠和他們一起共同發展,走向繁榮。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7

最近熱播的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中,《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說了一段話:"20世紀的合作模式是企業模式,企業僱傭僱員,人們在同一個屋簷下,為了某個大目標而工作。21世紀的合作模式就沒那麼正式了,它是關於社群的,有些創意永遠不會成為產品,有些社群永遠也不會成為公司,但是關鍵在於,我們現在有了20世紀合作創新模式的替代"

社群是一種顛覆傳統的新型生產關係。安德森勾畫的未來一定是"中心化"被邊緣,"自由組織"取代"結構化"那影響這種關係變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有自由開放的網際網路精神,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所覆蓋的"人性"使然。

脫不花妹妹上週在百度世界CBG(使用者消費業務群組)論壇中,談到羅振宇曾跟她說的一席話:"你看不慣現在90後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你會死的呀。"張朝陽也曾在網際網路大會上提到:"當今的網際網路形態是一幫50多歲的CEO領導著40多歲的高管,指揮著30多歲的員工,給十幾歲的孩子做產品。"是啊,網路世界儼然已經被他們佔據了,與其說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不如說是他們的。

從臉萌到節操精選,再到一茬茬崛起的90後CEO,70、80後這些"老年"人是該抬頭看天了,90後們已經產生了一種破壞式的創新驅動力。百度副總裁王湛同樣是在百度世界CBG論壇上對90後的喜好提煉了五個字:"呆萌賤壞怪",概括總結了這樣一些調調的東西非常容易在90後群體中流行,受到他們的追捧和歡迎。所以,王湛提出現在做的產品和服務,要想著怎麼能夠和90後、00後一起愉快的玩耍。怎麼樣才能和90後一起愉快的玩耍呢?首先要了解他們。於是,在百度世界上,CBG聯合百度資料研究中心釋出了一份《百度90後洞察報告》。加之筆者鑽研社群經濟以來,發現90後的一些群體特性和社群經濟的模式很切合,姑且從社群和大資料的角度談一談90後這個群體。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8

今天及以後數週的週六,公司都會組織觀看記錄片《網際網路時代》,我認為這樣很好!人總是要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一些事物的,還得感謝領導的一片良苦用心!

我是一個喜歡逐本溯源的人,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在半夜用手機搜尋網際網路,然後閱讀到時間停止。正因為網際網路的便捷性,一次閱讀所消耗的成本,只是那一點點電費和網路使用費,所需成本都已經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網際網路的歷史和起源,技術的發展和變更,有著許多巧合與必然。作為一個網路技術人員,和關心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人,對所放影片內容是有所瞭解的。在系統的、精煉的多媒體的網際網路內容在眼前的快速展現,還是收穫頗豐。這次所放的一二集的內容,與平常生活中積累的知識讓我打通了任督二脈、豁然貫通。

網際網路的網路結構與眾機平等的基本理念其實就是共享、分享的理念。當雅虎從免費服務的導航站開始,走到全球最大的資訊入口網站,其一開始就是走的免費路線。從谷歌到facebook,免費搜尋服務到免費社交網路平臺,從一兩人的車庫辦公到納斯達克的億萬身家,讓人心潮澎湃。期間的反面教材應屬網景了,一個做收費網頁瀏覽器起家的公司,現在聽起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其實萬事萬物皆有源,當沒有競爭時,眼前就是一片藍海!任你遨遊!可最終高峰期擁有75%份額的網景被傳統的軟體公司打敗了,只因一款免費的瀏覽器(當然還有系統的捆綁原因),這家公司從頭到尾都沒在《網際網路時代》一二集中出現,我猜後續幾集裡應該也不會有,因為他是個另類,他的總部在西雅圖不在矽谷,他的原始基因裡沒有網際網路的,但現在他正全身心的投入網際網路,並喊出:“移動為先,云為先”的口號,他就是微軟。

能稱之為時代,並擁有數以十億記的人為之痴狂的技術、工具或平臺,確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我們怎麼去利用他更好的服務我們呢?網際網路里每天產生的資訊量是巨大的!冗餘的重複的資訊也是巨大的!至今我沒有發現哪一種技術力量,能夠準確的甄別和篩選出垃圾資訊。天天被各種推送和通知干擾的我們,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怎麼保持獲取資訊的專注呢?

所有的科技發明只要是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利或利大於弊,那都是能得到整個世界的廣泛認同,並與之推進和改革的。網際網路時代裡不做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者,保持獨立思考理性看待事物的本質,正是我們這代人欠缺的。每每看到空間、朋友圈、微博、新聞評論裡蜂擁而至的狂熱,我都會思索:他們怎麼了?

我不是傳統觀念的衛道夫,我只是傳統文化的推崇者。網際網路讓我學會更多,看見更多。我幾乎離不開網際網路。但是假如網際網路與我的生活產生了衝突,我是會毫不猶豫的離開的,我們要做工具的使用者,而不是被工具所桎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