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觀後感(精選46篇)

來源:才華庫 3.36W

《八佰電影》觀後感

電影《八佰》觀後感(精選46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精選4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八佰》觀後感1

一九三一年,日軍在那年的今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十幾萬東北父老鄉親成為了亡國奴;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國共聯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年十二月,南京淪陷,三十萬人慘死於日軍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歷經14年浴血奮戰,成功迫使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在此期間,總計有3600多萬軍民犧牲,將他們的滿腔熱血潑灑在了這片他們鍾愛著的土地上,其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人民築起了一道防線,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也為中國人民在世界的談判桌上掙回了份量不輕的籌碼。他們就是國軍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史稱“八百壯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過後不久,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國對日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總計十幾萬中國軍隊卻在兩萬日軍的進攻下一敗塗地,在上海經歷慘敗之後,便向南京撤退,僅留下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不到兩個營的兵力,他們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倉庫之中建立陣地,經過一系列戰鬥之後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淚流滿面,但是我也為其感到憤恨!一開篇便出現了逃兵,有人說戰爭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個人的本能。我一聽便心頭火起,呸,本能?那像鄭凱演的陳樹生為了保住陣地和戰友,不惜身上綁滿炸彈,縱身從四層樓高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李晨演的齊連長總是衝鋒在前,勇敢無畏,最終帶領小隊掩護大部隊撤退而壯烈犧牲,……,他們為什麼不逃?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有本能,那還有軍隊打戰嗎?為什麼這“八百壯士”不逃?進了軍營,就要有血性,就要時刻準備迎接死亡!再說了,你們跑得脫?古話說得好“躲得過七年級躲不過十五”,那幾個逃兵哪個有好下場?一個臉上被打了一槍,一個手指被打斷,還有一個逃跑途中遇到日軍,在河道里為了不被發現而被活活悶死了,還有被槍斃的。同樣是軍人,連死法都天差地別,一些死得光榮,一些死得憋屈,是個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對!如果人人都向陳樹生他們那樣不懼犧牲,小日本也不會在這裡賴14年不走!

還有一個鏡頭是他們拼死護旗,有人說,一面旗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麼我想說你大錯特錯了,軍旗是軍隊的榮譽,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國人、中國人都看著它,一但它倒下,說明軍隊倒下了,國家倒下了,以前一部電影,一個小國同一實力雄厚的大國開戰,就因其打掉了對方旗幟,對方軍心大亂,最後被攻破,這更好地說明了軍旗乃軍隊之核心。英烈們護住了旗,就是護住了部隊,就是護住了國家,就是護住了希望!

“八百壯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令我們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好生活,這部電影上映時期非常好,9·18前後,更好地讓人們記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烈士們,請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為我們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們致敬!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才能回報烈士們付出的生命!當年國家戰亂,民不聊生,英烈們奮勇抗爭是報效祖國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們各司其職,做好了應有的貢獻,這是今天報效祖國的方法。我們呢?未來屬於我們,我們報效祖國之方法在於奮發努力,日後將祖國建設得更好,使國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學們,為了日後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吧!

電影《八佰》觀後感2

   2020年可以走進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大概有半年多之久沒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以至於之前的最後一場電影和誰看的?看的什麼完全沒一點印象。時間的流淌,真無情,但是真實發生的那些事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即使那時的我們未曾經歷。

說說不久前看的一部愛國教育片《八佰》。看這部電影也是因為妹妹的推薦才去觀看的。這是件真實的歷史事件。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句話,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一群讓我熱血沸騰的將士們,深深的感染著我。

僅僅一河之隔,形成強烈的對比,此岸炮彈聲此起彼伏,中國軍人在流血流淚,堪稱人間地獄,另一岸租借裡的百姓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麼強烈的對比,讓我感受到當時的無奈,但更多的是悲傷痛心。

那場戰鬥已經是淞滬會戰的最後,國民黨已經是傷亡殆盡,對於當時還在拼死抗戰的國民黨軍隊來說,這場戰鬥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看不清意義,對於他們來說,那是一張足夠絕望且彼此的戰鬥,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未曾後退,到生命的最後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軍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不屈精神,這一點很多的細節有所體現,將士最後仍然奄奄一息,鏡頭不斷的訴說著最後的遺願,一組組的戰士們在生命的盡頭牢牢的抓住守代表中國軍隊還在的旗幟,還有那幕排著隊,身上扎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的跳下去引爆,瓦解敵人的銅牆鐵盾,那句“綁緊點”這一句,戳中了我的淚點,戳痛了我的心。

對岸的百姓們從一開始享受著英國帶來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願報名奔赴前線,集物資,目睹了戰爭的慘烈,中國軍隊的犧牲,對岸的百姓們一點點的發生了變化,民族意識一點點的覺醒,人們終於願意伸出手,為中國的未來而願意為之努力,

這場戰爭註定不能勝利,但是它是火苗,在燃燒,叫醒對岸的中國人,喚醒中華四萬萬同胞。從開始不允許中國軍隊跨河,到最後伸出想要幫助他們跨過那座橋,商女不知亡國恨也漸漸地消失,越來越多的奮不顧身。

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的軍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在影片的那匹白馬,在戰爭的廢墟中一躍而起,颯爽飛馳,其中的意義也是令人無比的亢奮。

電影《八佰》觀後感3

其實,我有點不想去看《八佰》,果真,聲音震耳,戰鬥的血腥和激烈。好幾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媽媽問我,你害怕,靠著我,我搖頭耳朵捂得更緊了,我才不靠呢,都國中了,我要鍛鍊一下自己的膽,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過,看著看著就完全被電影的戰爭場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斯巴達三百勇士》的中國式戰爭電影。

這是一場政治博弈的戰爭,僅僅只擱著一條蘇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繹著天堂和地獄的故事。一邊的紙醉金迷,另一邊的奮勇抗敵,中國的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對岸的同胞。

如果沒有強大和統一的國家,就必然會遭襲外敵的侵襲;如果沒有軍人不計犧牲的奮勇殺敵,就沒有對岸和平安穩的生活。

八十八軍最後的堅守,雖然僅僅只是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但此一役打出了國軍的壯烈,也激發了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就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對岸軍人行一個敬禮,無數國人湧向柵欄,手伸向在戰鬥中的軍人

看完電影,意猶未盡,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國產大片呢!

電影《八佰》觀後感4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國軍隊奮勇抗擊日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較量,這就是著名的813事變。也稱淞滬會戰。然而僅僅幾天,上海就變成了一片廢墟。蔣介石為了保住南京,從他的精英部隊八十八師中抽取了一個團做墊後的任務後,便讓國民黨大軍撤至南京,電影中八百壯士的故事,就發生在上海蘇州河岸邊的四行倉庫中。

電影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倉庫保衛戰開始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爭的記憶,只是好奇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在電影裡,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隔著蘇州河的另一岸,戰火連天,這個細節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不過,當時對岸的營長謝晉元說過一句話: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總要有人在地獄做抗爭,對於普通人來說,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守軍有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謝晉元對外宣稱八百人。在以前,謝晉元率領的五二四團一營作為加強營,確實有近八百人的兵力。可是在之前的戰鬥中,幾乎全部犧牲。這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力了,軍隊中大部分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八佰不僅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一匹白馬,從剛開始的慌亂逃跑到之後的馳騁戰場,它代表的,就是在戰爭中逐漸成長的年輕人。

電影中,最震撼我的還是那場跳樓戲。在及時洞察到日軍爆破的企圖後,機槍連的士兵在身上綁著炸彈從樓上跳下去,實現自爆,打亂敵人計劃。當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爆炸時被炸得血肉橫飛,說實話,我當時淚目了。他們衝鋒陷陣,奮不顧身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臨危不懼的勇氣讓我淚目。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喚醒了民族的鬥志。

這部電影沒有主角,但這些將士們個個都是主角。讓我們為這些八佰英雄致敬!

電影《八佰》觀後感5

很久不曾寫什麼東西,今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場景,我決定,還是提筆,寫一寫自己的觀後感受,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內容畢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辭有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觀看《八佰》,何香凝的這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稱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整部電影是基於四行倉庫之役來創作的。電影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應該是這三個場景:

一是謝晉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後說的那句你們就是這樣定義這場戰鬥?語氣裡的崩潰,痛心的眼神,只能一個虐心表述我內心的感受。

二是主動殉戰的陳樹生,在他自爆前的那個敬禮,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在他的臉上,沒有後悔,沒有難過,有的只是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會的刀子請願以身涉險,給國軍運送電話線。

說真的,三個場景,導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淚點,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觀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電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認,但或許是應為藝術創作的原因,歷史上,四行倉庫之役的撤退,其實是得到日本軍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讓人覺得有點不解,影片中,部隊的撤退部分,個人看起來更像是導演的一次個人煽情。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部紀錄片,更不是教科書,只不過是一部電影,我們就應該允許他有創作空間來表達這場戰役,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創作空間,讓人感覺到了當時戰爭的殘酷,同時也有些嚴重美化了GMD抗戰之感。取材畢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我們在創作之時,還是應該尊重歷史,不應太過美化,特別是對於那些熟知歷史,瞭解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的人來說,這樣的結局或許會讓人難免有些憋屈。

電影《八佰》觀後感6

《八佰》這部電影整體拍得還是不錯。如若從場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懷可以9.8分。

加入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除了原88師524團一營的,都是收攏來的逃兵,最初他們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盤說出了心聲:我只會算盤,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們是英雄,我佩服你們,但我不行。

蘇州河的北岸是四行倉庫,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國士兵在浴血奮戰,屍橫遍野,猶如地獄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將,紙醉金迷,猶如天堂,真是諷刺。謝晉元說:中國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於是,陳樹生身綁炸藥,一躍跳入日寇的鐵板攻城部隊,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一個又一個士兵學著陳樹生,前赴後繼的跳入日軍中,這一聲聲爆炸聲,一聲聲遺言,反覆敲擊著逃兵們和公共租借內中國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內的中國人終於團結起來,他們醒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謝晉元說:靠我們四百人無法贏得勝利,要靠四萬萬人。

山東兵說:我不要當劉備,我要當趙子龍,他可以護著國。小湖北的夢想要當趙子龍,騎著白馬,衝進敵陣殺個七進七出。最終,最為朱元璋的子孫,小湖北沒有選擇逃走,他說:別人打到家門口,我們跑了,沒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鐵,山東兵等留下來阻擊日軍,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

最艱苦的時候我們挺過來了,今人應當繼承前人的精神,負重前行。作為積體電路的從業人員,面對眼前的一切困境,應該迎難而上,破冰逆行。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國情懷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電影。

電影《八佰》觀後感7

今天,媽媽帶我和姐姐去電影院觀看了《八佰》。

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隊為了留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與日本敵人頑強抗爭了四天四夜,一條河的距離,也是生與死的距離,河對岸的人們時刻都在關注著這場戰爭。

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和增援隊伍,僅有400多名士兵與敵人進行抗爭。每當日軍被擊退時,河對岸就會響起一陣歡呼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敵人用鐵皮裝甲做掩護,想鑿開牆角用炸藥摧毀整個倉庫,緊要關頭,戰士們自願身纏炸藥包,跳向敵人與他們同歸於盡。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日軍開著飛機向戰士們進行轟炸,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護衛著旗子。河對岸的人們都默默地流淚。

看完後,媽媽對我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這些英雄戰士,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8

我軍抗戰早期要有國軍中央軍的火力,哪至於抗戰熬8年。為什麼這麼說?國軍差就差在沒有我軍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部隊紀律、對步兵操典的貫徹,以及最重要的對士兵的珍惜和愛護。八路軍差,主要是差在裝備上。

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了作秀,為了所謂的國際干預,把國軍中央軍包括地方武裝的精銳,差不多全填進去了,30多萬的傷亡啊!戰後汪精衛這些投降派佔據了上風,國軍整建制的投降。更不提豫湘桂戰役了,1944年,鬼子的兵源已經良莠不齊了,最後鬼子以2.4萬人的傷亡取得了戰果不說,我們還傷亡50多萬!

再看看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在當時所謂國軍精英看來,真的是一群土貨,有的部隊連電臺都沒有,有的部隊兩人、三人分一支槍,還是漢陽造,清末的槍,但看看戰場的組織能力,可以說是如臂使指。

八路軍參戰人數40餘萬,但彭總和左將軍對部隊的把控甚至可以到營連一級,各級對上級的命令絕對服從。最後且看戰果,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八路軍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

但國軍的傷亡到底是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清楚。誠然我們是以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國迎戰一個完整的工業國,日本軍隊的裝備比國民革命軍好太多,但是國軍傷亡大部分的直接原因並不是裝備!

同樣是國軍投誠的部隊,在朝鮮打裝備有代差的美國鬼子,一個比一個虎,一個比一個意志力強,打日本人的時候呢?大部分時候國軍只有投降才是整建制。謝承瑞團長居然是被潰兵踩死的,還是在教導總隊這樣的德械部隊!

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短短4個月時間,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我還是那句話,同樣的裝備,同樣的士兵,把國軍的軍官從高層到基層全部換成我們的人,我們的傷亡決沒有這麼大,我們的勝利會提前到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9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著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為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著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裡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著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為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為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電影《八佰》觀後感10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

10月26日晚,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這是一項死亡任務。

當時,大勢潰敗,為了保住大部隊撤退,留下了這400餘人,他們都是亂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後無名的英雄。

指揮官謝晉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

最後的陣地,便是後來的文具市場,曾經的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始建於1931年,五層樓高,曾是4家銀行共用的倉庫,毗鄰蘇州河,河的另一邊是租界。

站在最高處,可以看見國際飯店。

1936年3月初,卓別林攜帶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蜜月旅行,與梅蘭芳和電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藝界人士就在那座國際飯店談笑風生。

沒成想,一年後的上海,已陷入硝煙之中。

1937年10月,上級對謝晉元說:你們是孤軍,沒有後援。

這句話,等於間接的判了他們死刑。謝晉元帶著400多名士兵在四行倉庫裡宣誓:此地就是我們埋骨之處!

10月27日,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但毗鄰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瘋狂轟炸。

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對岸的上海市民隔著蘇州河親眼目睹了這場戰爭,成群結隊的人站在那裡為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

有人舉著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當一個日本兵被擊斃後,岸那邊就會響起陣陣歡呼聲。

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愴,多年後,每當聽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裡除了泛著淚花,還有一種堅定且無法言說的力量。

往事藏著吾輩之氣節和精神圖騰。

電影《八佰》觀後感11

週末,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後,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第88師262旅524團副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名戰士(對外號稱八百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

“賣報了!日本人說只用三個小時就能攻下四行倉庫!”這次的報紙在租界轟動一時,很多外國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國人能堅守抵抗,還是日本人會強行攻佔。這邊是天堂,那邊卻是地獄。

四行倉庫的牆體正被敵軍扒開,並被粗魯地塞進了一個個炸藥包,只要外面一炸,裡面的人就必死無疑了。但是,日本人還是小看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個個戰士,揹著炸藥包,一邊喊著自己的名字,一邊縱身一躍,在那些日本人驚訝的眼神前,綻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光輝。我看到這裡,不禁熱淚盈眶。是啊,假如沒有他們的跳躍,哪有今天中國的飛越呢!

在面臨堅守兩天的重任的同時,團副謝晉元在徵得了大家的同意後,毅然決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將軍旗升起來,儘管這樣會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軍旗升起之後,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對軍旗進行掃射。我們的戰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補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補上。這面軍旗,不僅是國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戰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舉起來的。看到這裡,我眼眶泛紅,淚水滑落了下來。

一根電話線,一座橋,一個狙擊手。

一根電話線是連線兩岸的工具,一座橋是連線兩岸的通道,但是一個狙擊手,他是阻斷連線兩岸的人。租界裡的人,任務是跨越橋,穿過狙擊手的封堵,將電話線送進四行倉庫去。這談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國人請願,去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槍,兩槍,三槍,四槍……橋上躺滿了屍體。終於,有人爬到了最後一個橋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間,子彈擊中了他,他將手中的電話線,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熱,滿嘴鹹苦。

我想,電影開頭那隻鑽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對那些躲在租界裡的中國人的臆像嗎?但是,在中國士兵無懼生死、奮勇守衛的過程中,他們漸漸變了,變成了一匹匹白馬,馱著像趙子龍一樣的戰士們護國殺敵。

先烈們,中國已站起來了,已傲然挺立在這個地球上,願你們安息!

電影《八佰》觀後感12

今天我們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每一個觸目驚心的情節和英勇無畏的角色,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刻在了我的心上。

影片的開頭,一群來自湖北來支援上海的士兵,而前面,則是硝煙四起的上海。

“快跑!是本鬼子!“開啟了整部影片。一路逃避日本人的追殺,他們也傷亡不少士兵。他們來到了“四行倉庫”,這就是影片的主要發生地點,接連幾次的攻擊也讓我見識到了日本人的殘暴、卑鄙和無恥。

對面就是租界,也就是謝團長說的:“這邊是堂那邊便是地獄中的天堂了,為了讓敵人戰敗,戰士們接連背上炸彈跳下樓來進行自爆。

租界,就在四行倉庫的對面,軍人們每日夜裡都會聽到這裡戲院的聲音。人們也在給戰士們送必要的東西。

到最後,特派員說要他們撤離到租界。因為國民黨對謝團長說,沒有在三時內攻下四行倉庫是他們的恥辱,晚上要和他們絕一死戰。接連倒下的戰士們,用進最後的力氣也要衝進租界。臨近尾聲謝團長也受了傷,他對戰士們大喊:“不要戀戰,全體衝橋!”

這部影片使我最震撼的是中國軍人的那種毅力,堅持不懈。這影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電影《八佰》觀後感13

前幾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都看了這部電影,拖到現在就只能一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從8月21號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達24.5億,光看預告片就

熱淚盈眶,激發出滿滿的愛國熱情,發自內心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大賣,眾望所歸,票房一直遙遙領先。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謝晉元率420人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廝殺4天,死傷38人,斃傷日軍200餘人。4天后,謝晉元奉蔣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國人掩護撤出上海。然而,英國人突然變卦,強行收繳了將士們的武器並將他們關在租界北部的一個戰俘營裡。關押生活持續了近3年,期間謝晉元將軍被叛徒殺死。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向英宣戰並攻入了英租界,將剩餘將士俘虜後罰為苦役。至1945年抗戰結束後,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幾點感悟

1、和平是用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的環境極端惡劣,要忍飢挨餓,甚至飢寒交迫,睡不好覺,受傷了沒有好的醫療救助,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還要時常面對戰友在戰場中血肉模糊犧牲的畫面,但是為了祖國,再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哪怕恐懼死亡,也會迎難而上,拼死殺敵,捍衛祖國。有一段話令我非常感動,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光默唸都會感動到哭。

終於明白格局創始人為何堅持援助抗戰老兵,敬重每一位戰士,有機會我也要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珍惜當下的溫飽和平

上一次觸動我有這種感受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無幾,今天被八佰再次激發出這種感受。相比起在惡劣環境下浴血奮戰的戰士,我們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涼,有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相親相愛的家人,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下的溫飽與和平全都是浴血奮戰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當代戰士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換來的,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溫飽與和平,也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現溫飽。

3、生命有限,乘風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溫飽解決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賺錢,努力學習,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然後去幫助他人。生命有限,敢於乘風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精進,不虛度光陰,先自立,再幫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後,用電影裡我非常喜歡的兩段話結尾:

有膽怯,有顧忌,危難關頭仍義無反顧;

有嫌隙,有猜疑,大敵當前仍同仇敵愾;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

他們渺小而真實的活過。

寧願死,不退讓;

寧願死,不投降!

電影《八佰》觀後感14

螻蟻尚且貪生,在戰爭的巨大威脅下,老鼠也要求一個生。正如預告片中,閘北的大批難民正在湧向燈火輝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卻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群軍人正在艱難地行軍,操著湖北口音問離上海還有多遠。這個細節很帶感,因為該團其實之前已經打殘,一半士兵是從湖北保安團補充的。

而遠處的上海城,已經在連番戰鬥之後遍地烽煙、殘垣斷壁。

一座倉庫,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滬戰場的血肉磨盤,已經將整個城市化為廢墟。當謝晉元站在樓頂遠望南岸,那一片燈紅酒綠的繁華氣象,越發襯托得北岸宛如地獄。

預告片有一點非常有趣,至今沒有出現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臉,但這或許就是電影的本意:沒有個人命運,只有家國;沒有個人生死,只有八佰。

電影的.歷史考據也做得很好。因為怕重武器打到對岸的租界引起國際衝突,當時的日軍也只能用輕型坦克和步槍攻擊四行倉庫,雙方大多數時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預告片裡短兵相接的鏡頭,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包括後面,幾名戰士在樓頂牢牢抓住一杆千瘡百孔的戰旗,這應該就是四行倉庫戰鬥著名的護旗之戰。電影中將如何呈現,非常值得期待。

從預告片來看,管虎導演一貫的手持寫實畫風和快節奏敘事依然得以延續,電影可看性極強。那種血火之間的殘酷與忠誠,得以一覽無餘地表達。

對應片頭的偷生老鼠,預告片結尾也是動物,一匹雄壯的白馬從殘破的戰場中一躍而起,颯沓飛馳,其中的隱喻意味令人無比亢奮。

電影《八佰》觀後感15

週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這是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劇情主要是講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排程非常恢巨集,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說比較完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是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橋之隔,是光明與黑暗、百姓與軍隊、未來與當下、生與死的遙遙相望。一橋之隔,是這些小人物從懵懂到覺醒的成長;一橋之隔,也是個人融於集體、報效國家的蛻變;一橋之隔,同樣是中國人民從渾渾噩噩到獨立抗爭的思想轉折。

觀影途中,就聽見有窸窸窣窣的哭泣聲,很多人都被電影中的民族情懷所感動。看完從影院出來時,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電影《八佰》觀後感16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與恨。

捨生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著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著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著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著,義憤填膺。

算計三逃

老算盤,賬房的會計,凌亂的頭髮配上圓眼鏡,眼神總是閃躲著。怯懦卑微中藏著最顯著的特點“算計”,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發現一匹白馬,而馬受驚衝出去,念頭落空;第二次順水道遊進蘇州河,日軍試圖進入樓中,猶豫之後選擇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訓,換了軍服,被戰友發現,為保命跪地求饒,暴露了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進租界。

蛻變覺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軍,被嚇得驚慌失措,眼神裡充滿恐懼,渾身顫粟,隊伍被打散,便逃進四行倉庫。意外發現出口通往租界,被誤認為是英雄,又回去嘗試做一個真正配得上群眾歡呼吶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對死亡,第一次面對親人被敵軍殺害,第一次殺敵軍,第一次中彈。護旗促成他最後的蛻變,挺身而出,忘了恐懼,舉槍擊回日軍飛機。戰勝恐懼的本能,心中只有責任與使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中彈。

端午的覺醒代表著“八百壯士”身後的普通中國人的覺醒,結尾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帶給我們足夠震撼,激起每個國人愛國熱誠。

我們從電影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成長中,反思戰爭的殘酷。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的成長都足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新時代青少年作為強國的建設者,我們要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堅定志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17

《八佰》又名《八佰壯士》,是一部抗日題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願意看的,我膽子小,這種血腥殘忍的故事,估計看了晚上也會做噩夢,但票都已經買好了,還是去吧。

《八佰》講的是淞滬會戰最後的艱難四天,在上海的四行倉庫,至今還有此庫遺址。如果你看的夠細緻的話,不難看到四行倉庫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規則圓孔,幾十年前,日軍的子彈就從這裡穿過,打傷我們的戰士,打死我們的同胞。

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數都數不清,觀影過程中我的淚,滑過兩頰,滴進我的心坎。電影中有一片段讓我久久無法釋懷,這個片段發生在第二天的戰鬥。

四行倉庫的牆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開,日軍就決定讓多個日軍士兵,用鋼板構成一個可移動的堡壘,在牆上鑿洞,準備用炸藥把牆炸開。守軍戰士一邊朝敵人開槍,一邊想辦法阻止日軍炸牆,逐漸變得急躁起來:拿槍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彈炸也沒地方炸,難道就這麼幹等著,看著敵人們衝進來,看著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敵人在破牆,上面的守軍在思考,誰也不可能注意到,二連四班副班長陳樹生,正用力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腰間,衝向被炸開的一面圍牆,對著“堡壘”大喊自己的名字“陳樹生”,帶著他21歲的人生縱身躍下。腳落地那一剎那,火光電石一併發作,伴著戰士滿腔的愛國之情炸開了可惡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紙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陳樹生以其無畏的勇氣,無比熱忱的愛國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保衛四行倉庫最堅實的屏障。

後面的戰士也紛紛效仿,接二連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軍,播種了希望。他們中有的人可能還沒有孩子,可能沒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們跳下去的那一刻,沒有痛苦的哀嚎,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著自己的姓名與家鄉。他們對祖國做出了最後的吶喊。這些勇敢而忠誠的愛國將士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不會亡。此刻,熒幕內外,一片寂靜。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電影播完了,故事講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無法描述,它會永遠儲存在我的記憶中,滋潤著,盪滌著我心靈。致敬戰士!也致敬當年的愛國者!

戰士們,你們可能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你們卻永遠是最可愛的,永遠是我們心裡的璀璨明星!

永遠只記團長那句“八佰”。

電影《八佰》觀後感18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裡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裡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鬥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裝置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鬥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著他們,我心裡怒斥這些看客。然後電影裡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裡糊塗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著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屍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麼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後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說,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幹成事,你們四百人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鬥能激發對岸群眾的戰鬥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後人會如何評說。八佰的倖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電影《八佰》觀後感19

管虎抗戰題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真實的上海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事實改編,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時刻,通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巨集偉的戰鬥場面、逼真震憾的場景、音效,贏得一片讚譽,好評如潮。

2020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網中心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八佰》電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為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鬥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20

暑假裡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電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國民黨組織70萬軍隊發動了淞滬戰役,由於當時國家不夠強大,淞滬戰役失敗了。國民黨在大規模撤退以後,組織420人留守四行倉庫,為上海抗戰保留了最後的希望,史稱“八佰壯士”。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這種愛國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如果我長大了,中日再發生戰爭,我一定會獻出生命,像那些英雄們一樣,奮勇保護自己的國家。我希望,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讓中國更加強大,永遠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有的戰士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影片儘量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動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你們都是好樣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21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裡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著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著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徵著革命,象徵著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著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著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聖,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週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著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國小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覆覆聽了那麼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說,積累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著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著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鬥,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樑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電影《八佰》觀後感22

星期五下午,媽媽帶我和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抗日愛國電影。它的名字叫——《八佰》。電影裡的故事讓我感動地哭了!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而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場面令我熱淚盈眶。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強盾,組成了一個大盾瘋狂向倉庫攻擊,想把四行倉庫鏟成平地。國民黨用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在這危難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往自己身上綁炸彈,跳下樓去犧牲自己,一個沒有炸死,第二個跳下樓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為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人像他們一樣保衛這個國家。

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的場面,因為掛國旗是無疑是對日本人說的“三天拿下四行倉庫”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日本人開著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起來很憤怒,他們按原先的計劃一隊一隊護住紅旗不倒,第一隊倒下第二隊繼續上,他們用身軀護住國旗不倒。其中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著國旗也不讓它倒下,直到飛機被另一個戰士打跑了,但這個戰士不幸中槍犧牲了。這時我發現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淚浸溼。我對國旗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難過,有這麼多的英雄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這個國家,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為生活在中國感到自豪,我愛中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23

昨天天氣挺好的,下午飯後媽媽帶我去看了新上的電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在書本里看到過董存瑞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的故事,這次在電影院裡看到很震撼,也很觸動。

故事背景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說的是鬆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88師的一個德械加強營,在營長的帶領下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一牆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當時日軍進攻太過於猛烈,留守的傷的傷,死的死,他們為了突破敵人的裝甲坦克進攻為了阻擊日軍進攻,把自己的渾身綁上了炸藥,給家人寫下書信,然後報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軍的裝甲車……其實只有四百人對外卻稱有八百人,歷史上為了銘記他們的英勇就義,史稱“八佰壯士”。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慘痛的災難,是這些英雄們的壯舉和革命先烈們一輩輩的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忘記英雄。

電影《八佰》觀後感24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軍人奮勇戰鬥的故事。

在東北淪陷後,日軍到達上海,當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只有420名軍人,團長為增長我軍氣勢,就告訴記者這裡有八百名軍人,並且會堅守上海到最後一刻。在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團長帶領四百名軍人奮勇前行,戰爭面前,戰士們只有向前衝。

一道橋將四行倉庫和租界隔開。橋的這邊,硝煙瀰漫,戰士奮勇殺敵。橋的另一邊,歌舞昇平,百姓和租界的外國人觀望著。當戰爭進行到第三天,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將炸藥包綁在自己身上,跳入日軍的聚集處,炸死了數名敵人,他自己也壯烈犧牲。這一幕,感染了隔橋相望的百姓,感染了士兵們,這種不顧一切保家衛國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英雄。

最後,這四百人撤離了四行倉庫,留下來一支敢死隊。再撤離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日軍的攻擊,雖然他們只有區區四百人,但是,在戰爭面前,他們一個人就是一直隊伍,戰爭奪取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今的太平是他們用犧牲換來的。電影最後,播放了一段當時的影響記錄和當時團長的照片,遺憾的是,那位叫陳樹生的士兵,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他是真正的英雄。 

電影《八佰》觀後感25

看電影《八佰》,第一次跟家人,感動于軍人的英勇,悲慟於戰爭的慘烈。第二次跟同事,則多了幾分理性,可以更細緻地分析這些所謂“逃兵”的轉變,更深刻地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我想,從下面兩點,談談感受,一是動機,二是合作。

首先談談動機。影片中,一河兩世界,一邊宛若天堂,一邊滿目瘡痍。影片主要講述一支被收編不太正規的軍隊,可以說是東拼西湊起來的,有賬房先生、有種地的、有跟原部隊走散的……當看到河對面歌舞昇平的景象時,他們的眼神裡充滿了渴望,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火光中閃現出的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什麼,讓他們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繼續堅守四行倉庫呢?

大家還記得沿著水道逃出來的端午和老算盤嗎?雖然他們都回頭了,但我想,原因是不一樣的。老算盤是因為租界警察的警告,而端午,是因為使命感——當他聽到租界的百姓們喊著“你是英雄!”“好樣的!”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這裡,讓我聯想到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同樣都是返回了四行倉庫,老算盤是因為外在動機,端午,是因為內在動機,所以比較終,老算盤還是想方設法苟且偷生,而端午,與大家並肩作戰英勇奮戰到比較後一刻。現在,我們可以明白,是什麼讓這些人堅守四行倉庫呢?是他們的內在動機——為了身後租界百姓的安全、為了給談判爭取籌碼、為了民族精神不倒……

反觀我們,是什麼讓我們努力工作呢?相信多數人,都會說,為了賺錢啊!沒錯,為了賺錢,可是有沒有想過,是為了賺小錢,還是賺大錢呢?如果,是為了當下的一份收入,你一定會去計算,我今天工作了多次時間,幹了多少活兒,拿了多少工資。這是小錢。如果,是為了當下的生活不被輕易改變,為了未來的生活更有品質,為了深愛的家人有更多選擇,你是不是會更加努力呢?因為你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你的內在動機,推動你賺更多的錢,這,是大錢。只要我們的內在動機足夠強大,我們的意志也就會更加堅定,也許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跟我們期待的未來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那麼現在想想,你的內在動機是什麼呢?

其次,談談合作。整個影片昇華的片段,也是全劇的淚點——送電話線。跑過去一個,被打死了。再跑過去一個,又被打死了。直到比較後一位刀子,成功把電話線扔過去了,自己還是被日本人打死了,看得人全程淚奔。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去就是送死,但就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捨身一試,才讓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較後成功了。而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每個人的力量,也都是渺小的,如果因為自認為不可能,就輕易放棄,那我們的目標,將永遠只是夢想。所以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家庭中,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賺錢養家一個輔導孩子作業,各司其職,才能穩而不亂。在工作中,同樣沒有一個人是全才,能夠做好所有的事情,只有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持久發展下去。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小組,要共同完成一篇論文,每個人寫其中一個板塊,要求由組長比較後收集好提交完整的論文,可是到截至時間的時候,因為其中一人沒有完成,導致組長沒能按時提交,全組沒有完成任務。下次如果你是組長,你會怎麼做呢?沒錯,提前去跟每一個組員要作業,給自己預留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各種意外。本身這個任務裡,並沒有要求組長去提前叮囑大家交作業,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一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需要考慮得更加全面;二是以結果為導向。因為合作的時候,很難做到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而每個人又無法左右別人的想法,所以,不如簡單一點,大家都以結果為導向,忽略過程中的分歧,多考慮對方的不確定性,我想這才是合作的本質。

電影《八佰》觀後感26

昨晚,去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觀眾非常多,而且女性觀眾多,這在戰爭類電影當中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感覺這個電影,是看過的電影當中,對日軍還原程度最好的電影。日軍很多戰術動作都可以和抗戰老照片當中的日軍直接對上。

包括日軍小分隊半蹲著隱蔽在戰壕後面,包括,日軍喜歡兩列縱隊進行兩翼包抄,在最後突圍的時候,日軍在側面設定機槍陣地,在上海日軍威脅動用重炮,包括日軍的服裝道具,特別是日軍海軍陸戰隊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實的再現。

1939年,我們對日軍的分析是,日軍特點是,下級軍官動作嫻熟,士兵射擊沉著嫻熟,不亂射不空射,尤以狙擊兵對於目標之選擇發現,甚為敏感適當。這個特點在電影當中,已經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日軍狙擊手射擊相對比較準確,普通士兵進行步槍射擊都是瞄準射擊,很少亂開槍。無論攻防,均重視構築工事,工作力亦強。步炮空協同確實。慣用錐形突擊的戰術,同時,向對手的側翼與後方實施大迂迴、大包抄,對對手重兵集團“包餃子”;長於聲東擊西,佯攻與主攻相結合,奇正並用,讓對手防不勝防。

這些特點是電影當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包括,日軍正面攻擊,掩護挖土機側面工作,日軍在兩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藥包炸牆等等,步機槍掩護步兵爬梯子等等。善於偵察,收集情報和分析情報,比如在淞滬抗戰的時候,第51師從陝西漢中到上海蔘戰,從寶雞上火車,一直到南京車站,可以說走到哪裡,就在哪裡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在淞滬抗戰,記者去第72軍採訪,這個部隊還很有警惕性,記者剛走不久就轉移了軍部,結果很快軍部所在觀音堂就遭到日軍艦炮轟擊。在電影裡體現為,謝晉元部隊在深夜祕密突圍,結果就遭到了日軍的預設部隊打擊。

而且,從八佰這部電影當中,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戰術,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時候,日軍就已經開始善於使用散兵群戰術,就是,一個步兵班,還要分成3個戰鬥組,以橫-散,縱-散隊形攻擊前進。基本就是,第一組,快跑前進,距離各8步,突擊組火力掩護,以此類推,利用地形地物,各個躍進。

而當時,我們才有散兵線戰術,相隔各3步,步兵散開構成火力線,一個步兵排分成3個班,一個班正面40步,一個排縱深100米。但是,這種戰術導致對抗日軍散兵群戰術的時候損失慘重,後來,德械部隊也開始採用以輕機槍為核心的散兵群戰術。

當時記載,不懂得散兵群戰術,還在使用散兵線戰術的1個步兵連,遇到日軍一個分隊,可能5分鐘就會損失殆盡。電影八佰當中的日軍進攻,不再是人海密集衝鋒了,比較好的還原了日軍1個步兵班分成3個組進行散兵群進攻的戰術。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符合歷史原貌,畢竟不是軍教片,也不是紀錄片。而且,這部電影是服裝,道具,上也非常不錯,可以一看。這部電影最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湖北保安團,我們是來保衛大上海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27

電影《八佰》毫無疑問將成為影院復工復產後的爆款,僅8月17日的點映,票房就突破了五千萬,上座率34.9%(8月14日起影院上座率限制將放寬到50%,取消120分鐘片長電影中間休息的規定)。

先下結論,《八佰》是一部合格的戰爭片或商業片,但不是優秀的歷史片。因其設定的高光情節,幾乎都屬於胡編亂造,至少是有嚴重的誇大。本文所採用的歷史資料來自網路,不可盡信,僅做參考。

電影《八佰》在敘事上大致按照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時間順序,並設定了十數個高光情節,本文將基於觀影記憶和史料來探討一下這些情節。

其一,殺俘虜。國軍將士俘虜了數名日軍,試圖用殺俘虜的方式來訓練新兵。雖然考慮到侵華戰爭中日軍泯滅人性的行徑,本人對於殺日軍俘虜並無反感,現場的觀眾似乎也只覺得痛快。但此事並無史料記載,也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頗多爭議。

其二,日軍泅渡偷襲倉庫。電影中,日軍穿短褲銜短刀通過水路試圖偷襲四行倉庫的守軍,被逃兵和對岸租界的民眾發現後警示守軍,經過激烈的短兵相接後,四行守軍擊退了日軍的進攻。這段戰鬥場景是電影濃墨重彩的一部分,但並無史料記載。

其三,數名戰士前仆後繼,身縛手榴彈縱身躍下,與試圖安放炸藥的日軍同歸於盡。歷史上確有此英雄,名叫陳樹生。在10月28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日軍一組十幾人的小分隊潛至四行倉庫樓下,企圖安裝炸藥,進行爆破。陳樹生身上捆滿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日軍突襲小隊之中,與十幾個日軍同歸於盡。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陳樹生在倉庫裡給他的母親寫了一封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向英雄致敬,這一點電影裡體現得很好。但並無數名戰士受此鼓舞,前仆後繼的記載。

其四,國旗保衛戰。10月28日夜間,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這一段情節電影並未做明顯誇大。但電影設計了守軍列隊升旗,日軍出動飛機掃射國旗,守軍以血肉之軀誓死護旗,守軍將日軍飛機打冒煙等情節。這些情節的故事張力都很足,但均屬捏造。

其五,也是電影最後的高潮,守軍撤回英租界。在守軍堅守四夜後,由英軍將軍斯馬萊特出面,聯絡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和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談判,試圖讓守軍離開四行倉庫。蔣介石也認為四行倉庫的死守已經沒有價值,讓這300多名戰士死守犧牲沒有太大意義,同意四行守軍撤退。撤退途中,他們剛走到新垃圾橋上,無恥之極的日軍居然向他們開槍射擊,當場打傷了10人。直到英軍將軍斯馬萊特親自站到橋頭怒罵日軍背信,並且命令英軍用平射炮朝天開炮威懾,日軍才悻悻的停止開槍。而電影則將這段撤退刻畫成了一次及其慘烈的突圍,僅在撤退過程中倒在橋上的國軍將士就超過了史料記載的四行守軍傷亡的總數(一說三十餘人)。

其他不合理情節設計不再贅述,最後再談幾處我個人不太滿意的地方。導演似乎過於浪漫主義,設計了很多詩意化的意象。如以戲劇中趙雲長阪坡七進七出類比守軍,如白馬意象,如“隔江猶唱後庭花”。一般而言,這些設計不能算不好。但正如前面誇張的情節設定一樣,真實的歷史不夠吸引人嗎?

當然,對歷史的誇大和“改編”是中外戰爭片和歷史片的通病,我們也無法要求電影還原成歷史紀錄片。前不久熱議的反潛艇電影《灰獵犬號》,“抗德神劇”《狂怒》,狗血愛情《珍珠港》,這些電影都是不錯的商業片,但不免對人們的歷史觀產生極大的誤導。

電影《八佰》觀後感28

“淞滬大戰”日本不敢對租界轟炸,鬼子與西方列強達成了協議,保護十里洋場他們的利益,就有了背靠繁華的租界,在一幢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高大堅固四行倉庫裡,彈丸之地上,第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所部第一營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為鼓舞士氣,擴大聲勢,故號稱800戰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完成使命後,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歷史事件。

電影戰爭場面巨集大,立體感強,如臨其境。炮火下殘垣斷壁,一開始就是打逃兵,戰爭是缺少兵種的,可依然在稀缺裡自動減少人員,殘酷性就是這樣在血腥中展開,活命生存是原始人性,而戰爭是最反人性的。掉隊與逃兵有時是混攪說不清的,而逃兵是要掉腦殼的,影片一開始就給小老百姓普及了一點部隊知識。為後面的殘酷性埋下伏筆。

外圍有幾十萬日軍,以寡敵眾,可不是要抱必死之心嗎?影片就有部隊初進四行倉庫軍官的訓話,這段我本人覺得不是多餘,而是必要。夜晚,對岸燈火通明,一個婀娜的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把戰士們都吸引住,臉上呈現快樂的笑容,此刻忘了這戰火連連滿目瘡痍的戰場,而樓頂上瞭望臺上團長謝晉元感嘆:一半天堂一半地獄。

士兵裡有13歲的小湖北和長几歲的端午,貪生怕死的老鐵,老算盤,久經沙場的老兵老葫蘆,羊拐。通過不同型別兵種在戰場上的表現,把有血有肉的士兵呈現在觀眾面前。

特別一提的是,四行倉庫圈養的一匹白馬,暗喻三國裡的趙子龍保家衛國英雄典範。駿馬奔騰在江河兩岸,中華民族不屈精神得以傳承,電影近結尾團長謝晉元騎著白馬與日軍將領談判,再次把暗喻引到檯面。真實的歷史確有白馬贈英雄,被導演引用到電影,非常巧妙,值得一讚!

看哭的那一刻,是日本人在裝甲車掩護下要爆破牆的那一幕,戰士們排隊自殺式排除危機,喊著自己名字視死如歸。這一刻我們相信戰爭在軍魂的照耀下沒有那麼可怕了,我們民族有強悍的意志力的真正的軍人。這一刻,八佰影片高潮到來。再就是對岸送來的國旗,被日本飛機不停徘徊轟炸,依然被中國軍人護著飄揚在天空,這是影片另一高潮,我們敬佩的八佰勇士在對抗中沒有退縮———

13歲的小湖北一直被軍人們關照著,無論死去的老葫蘆喊話長他幾歲的端午,要照顧好小湖北,還是老兵連長齊家銘都對他照顧有加,當他炯炯有神望著白馬,他就演變未來的趙子龍,中國未來的接班人,這又是導演的一個隱喻,伏筆。中國軍人有接班人,歷經戰火成長起來的接班人!

還有趟過河的3個稚嫩學生,老兵說:“看好他們,他們比我們金貴”,這是覺醒的知識分子,熱心青年,中國未來抗日的中堅力量。可惜被流彈擊倒,戰場只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再說說姜武飾演的老鐵,鬍子邋遢膽小如鼠,反差萌非常搞笑,到處找地方躲藏,為自己怕死找各種理由,但看到戰士中彈倒地,臨終掙扎的悲慘狀況,還是忍不住去拉一把,結果臉頰與身上都中了彈,包著腦殼還不忘流連人生的美好:女人嬌嫩的身軀是他大老爺們的念想,最後自動留守掩護戰士撤離,囑咐戰友將來告訴兒子,為了兒子才惜命的,其實他爸爸不怕死。老鐵形象塑造的很好,從惜命到玩命,心裡過程交代的很清楚,侵略者把膽小老實的百姓逼出了勇敢的戰士。

影片有很多亮點,不一一述說。現在說說它的瑕疵,歷史上八佰是掩護大部隊斷後的支隊行為,為造成國際影響與日軍交戰的一次行為,不管兵種來自哪裡,其實開戰前戰士們都報了必死的決心,因為再沒有後續部隊接應,背水一戰。所以有一個姜武演的老鐵就夠了,沒必要演這麼多怕死的人物,反而給人以畫蛇添足感覺,新增這麼多分枝反而拉低分,打個比方,一個作文主題是夏天,你把春天寫的再美也是跑題。八佰是以少勝多,血腥的戰爭,不屈頑強抗擊是主旋律,起碼團長謝晉元的戲份不夠,他是這場仗的中國指揮官,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軍官,能取人數軍力,武器懸殊巨大還能抗擊得4天4夜,與他的指揮密不可分,從後面歷史上日偽圍攻密殺他就知他在日本人眼裡的分量。而他帶領的部下也個個堅貞不屈,寧可做受苦虐死戰俘也不做舒服苟且的偽軍。

八佰意義:此一戰,證明中國軍人不懼來犯倭寇,喚醒國民抗日之勇氣!在與日軍屢戰屢敗的背景下,八佰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確實起到了振奮國民的效果。作為中華兒女,在這被外敵卡脖子時代,看看歷史片,不忘國恥,也是必須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29

1945年9月2日,在同盟國聯合受降儀式上,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確認,2020年9月2日,時隔七十五年,我走進熟悉的影院,看了一場最近風靡的《八佰》。影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佰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立無援,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與日軍奮戰4晝夜的悲壯故事。

戰爭伊始,四行倉庫被日軍反覆圍攻,英勇的戰士接連倒在血泊中。一條不寬的蘇州河隔開南北兩岸,南岸是英美租界,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是天堂般的存在;北岸則是被日軍蹂躪的國土,槍林彈雨,屍橫遍野,是無邊的地獄。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幕會想:既然註定了失敗,這樣的堅守有何意義?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是爹孃的孩子,就這麼白白犧牲了?起初河對岸也是這種看客心態,讓租界的人毫無防備,再後來也遭受到了日軍的侵襲。當我看到陳樹生為了粉碎敵人炸牆的企圖,和一眾戰士身捆炸藥,奮不顧身時;當我看到一群怯懦的小人物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勇敢的舉槍反擊時;當我看到南岸的國人漸漸紅了眼,群情激憤,紛紛聲援時,我清楚的看到了這場戰鬥的意義,不是用慘烈去博取西方列強的同情,而是用鮮血去喚醒愚昧初醒的四萬萬國人。

這也讓我聯想到這次疫情初期,很多人不把病毒當回事,四處串門,彷彿與自己無關。結果不僅傳染了家人,還造成了惡劣影響。如果大家都能拋棄偏見,心懷善良,共克時艱,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畢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淞滬會戰失敗了,四行倉庫終究還是失守了,但不代表我們就輸了。忍辱負重,永不放棄,整個14年抗戰期間,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儘管艱苦卓絕,但最終我們勝利了!上海蘇州河畔,一面佈滿了8個炮彈孔和400餘個大小槍彈孔的高牆,記錄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八佰壯士”用生命喚醒了國人,“中國不會亡,中華民族不會亡!”從過去的抗日戰爭,到現在的抗疫、抗洪,也正是有無數的無名英雄奮戰在抗疫一線,甚至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了今日的和平與安寧。

電影《八佰》觀後感30

週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揹著炸藥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後戰士們像潮水般衝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現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現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

電影《八佰》觀後感31

觀看抗戰影片,追憶崢嶸歲月。近日,為重溫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業績,進一步激發員工的愛國熱情,便利大本營(北京)國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便利大本營”),組織全體員工觀看抗戰題材電影《八佰》,瞭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紅色生涯。

當歷史赤裸裸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會有何感想?

作為一個80、90後,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是存在於初高中課本上的文字,而今天,當那段血淋淋的歷史擺在面前時,才發現,那些簡單的文字,記錄的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年那場劫難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頭再看依舊讓人感覺到悲痛。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場戰爭非常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

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原本註定是敗仗,但是那400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又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聽著普通卻又無比響亮的名字,如陳樹生、端午、謝晉元、老算盤之類,其“捨生取義,我所願也”的豪情壯志無不感動著每一個熱血兒郎。

觀影中,便利大本營的每一位家人無不被影片的劇情所感染,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當下擁有,才能為未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經屈辱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箇中國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頑強、視死如歸,是屬於先輩們的革命記憶;

以史明智、繼往開來,是當代人身上應肩負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這麼艱難,通過重溫波瀾起伏的抗戰往事,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在當前形勢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見言見行、勤勉工作,為公司的生存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人依舊是當年那個不畏生死,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曾經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國力強盛的新中國。這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國家在經歷著戰爭與苦難,我們只是足夠幸運的,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每一箇中國人,請記住曾經前輩們為了祖國付出過的慘痛代價,時刻警醒著自己,只有中國強大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才能夠更強大。

無論電影拍得怎麼樣,我想說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話語權中佔據越來越重的位置,是無數先烈英雄們用命換來的,就像電影當中,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留名的。

銘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32

電影《八佰》“轟炸式”的宣傳讓我的心蠢蠢欲動,昨日,我和媽媽終於一起去看了這部最近很火的國產抗日片,看完後心裡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佩。

這部影片是從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當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讓人淚崩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然後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來,他們也是有爸有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成不變,是一直長存的。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先烈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看完這影片,我的眼睛哭腫了,遲遲都緩不過來,能讓我哭得這麼厲害的電影,這是第一部,等長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倉庫看看,一定要記住這些先烈們,勿忘國恥!

電影《八佰》觀後感33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說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說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線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裡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為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

電影《八佰》觀後感34

整場電影看完,心情無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復。

回想小時候,爺爺跟我講述他們在戰場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說白洋澱百姓在日軍侵略時對槍炮聲的恐懼。至今還記得他們最喜歡看電視劇是《長征》。

電影《八佰》場景高度還原歷史,代入感非常強烈,給人一種置身蘇州河對岸的真實感。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戰役的最後一役,留下的是以謝晉元為首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堅守四行倉庫,他們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倉庫,一個特殊的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燈火輝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陸離,歌舞昇平;一邊是浴血奮戰的四百戰士,血肉橫飛,硝煙瀰漫。一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場歷史直播戰役,通過電影形象描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戰士們保家衛國,壯懷激烈的決心,電影中微觀戰場的刻畫,擊爆無數人淚點,螻蟻尚且貪生,影片中就連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卻在赴死,為抵擋日軍進攻,陳樹生抱著兩捆炸藥包,縱身一躍,留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在他之後,一個個戰士拉響身上的炸藥包,大喊著自己的姓名,跳下倉庫。“護旗手”堅毅的守護旗幟,整個過程,就像是接力賽,那面飄揚的旗幟卻更顯悲壯。

電影的燃點與淚點太多,戰士們保護的不是旗幟,而是民族尊嚴,戰士們激發的是整個民族的血性!這場電影用歷史警醒我輩,勿忘國恥,奮勇前進。

電影《八佰》觀後感35

看完《八佰》這部電影,戰爭的炮火、硝煙和血腥以及愛國戰士們熊熊燃燒的愛國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國民黨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奉命堅守上海閘北,留守四行倉庫。實際人數四百二十餘人的隊伍為壯聲勢而對外號稱八百人,這便是片名《八佰》的來源。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八百壯士”孤軍奮戰,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獲令撤往英租界的動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卻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當河的這邊戰爭打響,血雨腥風之時,河的那邊卻還在打麻將,玩樂,連物資也不捨得捐贈。甚至還有人荒唐地尋問著:“有人買望遠鏡嗎?可以把對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當時的中國人麻木不仁,軟弱,沒有一絲反抗意識,以至於令人心寒和後怕。這與如今校園欺凌,車禍等事故發生之時,不少人袖手旁觀,湊熱鬧卻不伸出援手有什麼區別呢?

但幸運的是當時的中華民族最終還是清醒了起來,團結了起來,反抗了起來。從最初的漠不關心,到後來舉起了槍向敵人射擊,河兩岸的人民終於聯合了起來,一同守護祖國疆土,著實令人感動。如今的我們也應向前輩們學習,勇於出手,敢於幫助。

另一個讓我感到震撼的場面是機槍連排隊跳樓去炸厚鋼板的場面。一個個的烈士報上名字和家鄉,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線,以血肉之軀去博取一絲勝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淚下呢?當好不容易炸開一個口的鋼板陣正緩緩癒合之時,大家緊張著,盼望著,一名戰士毅然站在樓邊,隨著一聲帶著濃濃陝西腔的“娘,孩兒不孝了!”後為國捐軀,這是多麼大的決心和信念啊!這段直接將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個烈士,不僅是國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後,便是一個個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影片結束,電影畫面一幕幕閃過,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慶幸自己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慶幸自己被那麼多人保護著。此時,我們正當少年,滿懷希望,滿腔熱血,寄託著先祖們強國和平的希望,砥礪前行吧,縱使荊天棘地,也不負此行!

烈士已故,戰魂不滅,各盡其責,共護和平。

電影《八佰》觀後感36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見我的微笑。——題記

有句話說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裡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說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衛,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裡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為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為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著,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準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裡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裡,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說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歎,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捨己為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衛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電影《八佰》觀後感37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的生命如稻草般脆弱,可一旦做了平常人做不到的事,那就不再平凡,不再平庸,變得堅不可摧。我們存在於這個時代,就必須肩負起這個時代的命運,無論是鼎盛還是衰敗,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做這個國家的支柱,一個人或許是渺小的,但所有人都是同一條心,那一定是不可摧折的!

回顧歷史,顯得的當下存在太美好,與那時的人們比起來,為什麼我們可以這麼幸運?

革命烈士用滿腔熱血譜寫著這個民族的魂魄,可一旦這個民族病了,只憑屈指可數勇敢的、無畏的人民是不夠的,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不能留給外人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遭受危難時是不容易被打敗的,從古至今,頑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革命的路上。

1937年10月,上海淪陷,遍地狼藉。從影片中看到,一江之隔一面的大地上富麗堂皇,燈紅酒綠,河水上映著對岸臺子上的戲子,滿臉洋溢著笑容,臺下人在喧鬧中有說有笑,孩子們在寬闊的街道上輕盈的跑著,時不時回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有沒有跟上來,路邊賣糖葫蘆的專心收著錢。這邊沒有硝煙,這裡是租界。

一面的大地上,千瘡百孔,骯髒的水潭裡沉寂著泥土和血跡。倉庫的樓被摧殘的奄奄一息,樓內壯士滿身傷痕,一個又一個生命在支撐著這片土地。第二日,日本人向四行倉庫攻擊我們沒有足夠先進的武器,即使日本人即將炸破樓梯,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用一個又一個生命揹著炸彈去破壞日本人的進攻,壯士們連續的把自己投入敵群,就是這樣才阻止了日本人進一步攻擊。可上海四萬萬同胞呢?去哪裡了?還是在租界裡面貪生怕死,每天一推開窗子,聽見的就是槍聲、炮聲,就看見四行倉庫的人拼命與敵人抗爭。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誰又不怕死呢?還是眼睜睜的看著這片土地被各國列強瓜分,還是看著同胞們白白地失去生命,上海之所以淪陷,並非中國人少,而是我們不夠團結,如果同一條心,我們或許不會讓壯士們用身體當炸藥,活生生的被炸死。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民族正是有這些精忠報國的人,這個民族才沒有亡!追溯歷史,這個民族有過興盛,有過衰敗,卻從未懼怕過!

拯救中國並非是靠四行倉庫內的800人,壯士們的犧牲,只是為了點醒這個民族,點醒我們的魂魄,抗日的精神在於頑強,在於活著,生命給予這個民族最純真的感情,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

電影《八佰》觀後感38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電影《八佰》。在這之前,聽朋友們談論說這部電影很精彩,當我在影院坐了兩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後,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歷史,繼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後,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退時,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軍團卻堅決地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骨氣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其他縣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堅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華……他們卻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軍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身體,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人類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不變法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當國民黨軍隊都在撤退時,這群人卻是當時的逆行者!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卻有讓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渾身捆綁手榴彈,縱身跳入敵人鋼板陣中的一個個“陳樹生”,早已抱著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決戰,國難當頭,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不朽豐碑!

在戰鬥之初,生活在依舊歌舞昇平的租界裡的同胞,似乎還覺得此次戰鬥與己無關,但看到壯士們一個接一個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後,中華兒女骨子裡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發了出來,捐款、捐物……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支援前線的戰士們!愛國是需要傳承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奉獻才有瞭如今的太平盛世!

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的內心很受觸動,被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感動,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願我們珍惜幸福生活,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願世界沒有戰爭。

電影《八佰》觀後感39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題記

X月X日晚上下班回家,晚上沒吃晚飯於是便買了塊吮指原味雞和妹妹急匆匆去電影院看《八佰》。

租界一端,十里洋場,聲樂鼎沸;一橋之隔,卻已滿目瘡痍。目下所及,俱是殘腿斷臂,血肉橫飛;耳邊所聞,只得炮火轟鳴,喊殺嘶吼;四下環顧,絕無可生之境地。椎心泣血,涕泗橫流之際,胸中之火,已然燒上心頭。四行倉庫裡一個個沒留下名姓的英雄,用人肉堆出來了這一寸領土。所展細節,處處令人動容。借用其中片中一段遺言必有一日,我軍旗幟將插上富士山頭,使我子孫後代,再不遭此屈辱。

影片放完,淚目,開場前買的原味雞一口未動,已然涼了。一部影片有人吹捧就會有人去踩,拋開性質不談,可是這講的是歷史,可以說近10年來說最具有教育意義的抗日電影,除《唐山大地震》後第二次讓我淚目的電影。

最後一句話:吾輩當自強!

電影《八佰》觀後感40

作為一部飽受期待的愛國主義電影,我在《八佰》上映的第二天得以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了這部戰爭片。我自認為我的淚點還算挺高,上一次哭成傻子還是在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但這部電影屬實給了我很大刺激與震撼。出場時心情高漲,感慨良多,因此趁著熱情寫下這篇觀後感。

《八佰》可以說是一部極其硬核的戰爭片了。它毫不避諱地直接拍出戰場上的慘烈景象。屍橫遍野,血流滿地,無數戰士中槍倒地,痛苦呻吟,中間一段拼刺刀的戲碼更是緊張刺激,可以看出無論是演員的化妝、現場的聲效、場景的描繪都可以說是極其用心,劇情方面後期總感覺略微有點拖長,但作為門外漢的我無法給予正確評價,因此不過多贅述,總體來講是一部很良心的電影。

接下來進入正題。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日軍侵華中,淞滬會戰打的最後一場戰役,由謝晉元和楊瑞符率領的八十八師以四行倉庫為據點進行的防守戰。蔣司令希望以八十八師的奮力抵抗與犧牲贏取來自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援,因此下令八十八軍固守四行倉庫七天。

不同於以往,從一個巨集觀的大局角度上描繪一個戰爭的程序,《八佰》採用了群像式演出,毫不避諱地展現出每一類人在面對絕境時心態的轉變,為觀眾呈現出脆弱的人性在面臨極端情境時的搖擺。

在影片的開頭,士兵們的命運便借營長之口宣告而出:這座倉庫是堅實的陣地,更是我們的墳墓。近乎絕望的現實,不免讓人催生逃跑的心理。端午曾經試圖通過河道逃生,老算盤則是人如其名,無時無刻不在打算著如何才能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們在批判這些人想要逃跑的小心思時,不妨深思一下倘若換做自己,自己又會怎麼做呢?

戰爭總是要結束的,總有人要活下來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啊!老算盤跪下求著端午放過他的場景到現在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

是啊,試問誰會喜歡死亡呢?當士兵中彈倒下,絕望地伸手試圖抓住戰友,一句我想活下去!真是讓我心都碎了。但軍團身後,即為國門。失去了國家,也就失去了信仰,民族的意義更是不復存在。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無數戰士挺身而出,一腔熱血怒撒沙場,終是戰勝了死亡的恐懼。

那一個個綁著手榴彈跳下去的戰士,我們無法一一記住他們的名字,但我們都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懷有一顆熱愛的心,用自己的軀體築成血肉的長城。

在這部電影裡,沒有所謂的絕對男一號。每個人在經歷戰爭的洗禮後都多少有所改變。

端午從試圖逃跑,到捨生舉旗;老鐵從不斷犧牲隊友,到自己最終國家拼搏;就連十三歲的小湖北的眼神,都從逃避,呆滯變得堅定,沉著。戰爭是一場血與火的試煉,它終究改變了所有人。

電影採用陰冷的色調和巧妙的運鏡向觀眾傳達了反戰的思想。蘇州河一面歌舞昇平,一面戰火連天。天堂和地域僅僅一線之遙,但卻難於登天。

在保衛戰開始之初,戰士們拼死拼活與敵人抗爭到底的時候,民眾如同一群看客,點起的煙花讓我心寒,彷彿眼前的一場好戲與他們毫無關聯。魯迅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麻木的中國人,大概便是這樣的一番神情吧。

但當民眾們看到每一位戰士的神情,意識到每一位戰士為了國家付出的努力,他們的民族之魂終於被激發。嬉鬧般的叫好聲銷聲匿跡,有的只有信念與物質上的支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目的便達到了。區區幾百人,面對數量龐大的敵人又能改變什麼呢?但他們的努力激發了國人的血性,激發了四萬萬人一致抗日的決心。

或許旗幟的樹立使得八十八軍更快的遭到了敵軍的瘋狂攻擊,但豎起這面國旗表明了中華民族將要抗爭到底的態度。這是向敵人的宣告:只要這面旗幟還立在這裡,中華民族便永遠不可能倒下。

有的人故意抹黑,聲稱這部電影是給gmd洗白。但我認為,當倭寇入侵到家門口時,挺立在防線前的戰士永遠都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不如懷著一份敬畏之心,好好看看這中華男兒的氣概。

電影《八佰》觀後感41

整個影片呈現出一種灰暗的色調,黑白肅殺,唯一的顏色的就是鮮紅的血,隨著一顆顆子彈射進人體後噴湧而出,在螢幕上渲染出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八佰》就是這樣帶我進入了這段慘烈的歲月當中。

1937年10月,上海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國民黨第八十八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人堅守在四行倉庫,與上萬名日軍對抗四天四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永不屈服,與日軍抗戰到底的決心。

片段一,上海法租界入口,灰暗的背景之下,雨未停,大橋之上,眾人打著雨傘等待進入法租界,偶爾傳來幾聲槍響,讓人群更加躁動,上海大部分地區已經淪陷,只剩下法租界這邊是安全的,一條河之隔,這邊是流光溢彩,歌舞昇平,那邊是硝煙四起,斷壁殘垣,泥濘的道路,還有隨處可見的戰壕,暗紅色的血跡,一副人間煉獄景象。

片段二,日軍來犯,堅守四行倉庫的士兵們立即開始攔截阻擊,一顆顆子彈挾裹著收割生命的戾氣快速的飛過來,那些無畏的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守護著四行倉庫不被敵人攻陷,自己的兄弟倒下去了,旁邊的人趕緊補上,子彈打入人的身體,有的來不及掙扎,瞬間斃命,生死只在剎那。

片段三,日軍被打退,終於可以歇口氣的兵士們,趴在窗戶那裡,看著對岸的歌舞昇平,那裡有戲臺、有熱氣騰騰的包子鋪、有人來人往的賭場、有穿著旗袍的美女在窗邊遠眺,那邊才是他們嚮往的生活,可是作為一名軍人,他們的職責是保家衛國,他們要保護那些平民,保護他們安寧祥和的生活不被敵人侵犯,為此,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片段四,敵人再次進攻,重炮攻擊,眼看四行倉庫被炸的滿目瘡痍,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敵人又拿著鋼盔甲護住下面的工兵對牆體進行鑿破,埋入炸藥,如此猛烈的炸藥,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守護在上面的士兵扔手榴彈,想炸開他們的防護,可是鋼板太厚,一點作用都沒有,如此危急的時刻,他們的士兵站了出來,身負炸藥,義無反顧的跳了下去,頓時,一聲巨響,火光沖天,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逝去,但是敵人並沒有退縮,我們的士兵身上綁縛炸藥,排成一行,前赴後繼,他們站在那個洞口前,高喊著自己的名字和籍貫,挨個跳了下去。對岸的人們聽著那邊的爆炸聲和士兵們最後的吶喊,都眼含熱淚,深深的鞠躬。

片段五,為了給對岸的八十八師的勇士們送電話線,法租界這邊的人們紛紛過來報名,只是當他們踏上那座橋的時候,日軍埋伏在不遠處的狙擊手頓時將他們射殺,可是這邊的人們還是義無反顧,哪怕在這座橋上走不到兩步路,就倒下去了,最終將電話線送到軍人身邊的是那位看似冷漠的開賭場的痞子青年小刀,當他忍著劇痛,將電話線扔到接應他的士兵身邊時,他終於如釋重負,倒在血泊之中。

片段六,愛國女青年從水裡游到對岸,冒死將一面國民黨的旗幟送到留守的軍人那裡,當他們在大廳內商議,這面旗幟到底要不要升起,上面的命令是讓他們再堅守兩天,如果不升這面旗幟的話,他們咬緊牙拼一下還能完成任務,但是如果這面旗幟升起來,就是對日軍的挑釁,那麼日軍將會發動更猛烈的攻擊,那麼他們估計一個上午就難堅持。最終他們決定升起這面旗幟,因為這裡面不僅僅包含了他們的意志和信仰,也包含了他們奮戰到底的決心。當在四行倉庫頂樓升起了這面旗幟之後,對岸的人都沸騰了,還有英法等外國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永不屈服的民族,哪怕流盡身體裡的最後一滴血,也要和敵人抗戰到底。他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活。

片段七,堅守在四行倉庫裡面的軍人接到新的命令,讓他們離開四行倉庫,從那座橋撤回法租界,哪怕謝晉元團長據理力爭,想要留守在這裡,繼續和日軍抗戰,但是為了大局著想,他不得不下命令,讓他的戰士們收拾行囊,重整軍容軍紀,以尊嚴、守紀的隊伍從四行倉庫撤離到法租界。日軍自然不會放過此等機會,八十八師的士兵們分成一支支小隊分批通過,團長下令,哪怕爬也要讓他們爬到對岸去,為他們以後的抗戰積攢力量。

謝晉元帶頭衝了出去,他們這一支隊伍幾乎全部犧牲,他已經衝了過去,但是看到後面受傷的士兵,他又折返了回去,當一支支隊伍衝過來的時候,犧牲的戰士也越來越多,看到此刻,對岸的女人和孩子們自發的將擋在橋上的柵欄掀開,嘴裡喊著,你們快點啊,快點,那一隻隻手往前伸著,想拉住她們最可愛的戰士們,此時鏡頭定格在這裡,全片結束。

其實從《八佰》首映,引發的熱論都不減,他們都說,看過此片,心中熱血沸騰,感動的熱淚盈眶。前兩天,看新聞,一位老兵看完此部電影,在電影院裡久久不肯離去,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哭的不能自已,我實在是不敢想象自己看過這部電影會是什麼感覺。

同事提議去看電影,我稍微有些猶豫,但是從她口中說出《八佰》,我頓時有一種強烈的慾望,一定要去看,走之前,帶了一包紙巾,因為,真的怕自己忍不住會落淚。

果然,當看到那些軍人們不顧生死,堅守在四行倉庫,在日軍的攻擊之下,他們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去,有一個士兵臨死之前,拼著最後一絲力氣向老算盤拜託道,求求你,頂替我的位置,守護住這裡,不要讓敵人攻進來,我瞬間眼淚止不住流下來了。

當看到那些士兵身負炸藥,從樓上跳下來的時候,電影院裡的人們幾乎都屏住了呼吸,我們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幀幀鏡頭晃過,這雖然只是電影,但是在過去的那個年代裡,戰爭只會更加的慘烈。

電影定格在最後一幕的時候,音樂停止了,影院裡一片寂靜,在那長達十幾秒的時間裡,沒有人動,也沒有人發出異常的聲音,這種寂靜沒有人敢打破,靈魂被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我想他們也和我的心情是一樣的吧。

我們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過那麼悲壯、那麼殘酷的戰爭,但是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永遠都不敢忘,也不能忘,因為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對那些革命先烈,我們會永遠懷念他們,他們的民族大義,他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會代代相傳,而我們也會接過他們的傳力棒,將我們國家建設的更加強大,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驚歎,讓那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望之卻步,永遠不敢再生出侵略我們的不軌之心。

電影裡那些演員,我幾乎都沒有認出來,除了歐豪,是不是得誇讚一下他們的演技!

雖然沒有看豆瓣評分,但是我相信這部電影的得分應該不會差,拋開那些影評人吹毛求疵的各種找茬,我覺得我能給它90分。

因為,和我一起觀看電影的人們,都被感動了。

電影《八佰》觀後感42

《八佰》這部電影描述了在淞滬會戰尾聲時期在四行倉庫發生的一場戰鬥。電影開篇演出經過近三個月的苦戰,中國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軍心士氣嚴重低迷,比剛挺進上海時的雄赳赳、氣昂昂完全不同。在血與火的戰場,再勇敢的戰士也經受不住身邊戰友們的持續犧牲。大撤退的命令一下達,軍隊在撤退中陷入混亂狀態,在日軍突擊分隊的攻勢下,建制幾乎被完全打亂。國府高層考慮九宮公約即將召開,決定留一支部隊堅守蘇州河岸的四行倉庫,以顯示國軍仍在堅守上海,在國際社會上尋求更大幫助。

電影然後描述了潰散的十餘名士兵加入了守衛四行倉庫的五二四團第一營,這些潰散的士兵,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部隊,有的甚至是新兵,有的也已被日軍嚇破了膽。隨著戰事的激烈程度,這些加入的散兵在身邊戰友的感召下,找回了殺敵的勇氣。守軍們的頑強奮戰被河對岸的外國僑民和中國百姓都深深看在眼裡,在堅守了四天四夜之後,遵照上級命令退入了租界。

在觀看完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開篇很巨集大,結局卻顯得有些意猶未盡,遺憾點太多,更重要的是鑑於歷史後來對這支孤軍的下場結局並不好,團長謝晉元被叛徒殺害,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孤軍營又被日軍俘虜受盡磨難。給人感覺就是比起屈辱被俘倒不如與日軍血戰到底來的痛快。

比起2020年播出的《捍衛者》有明顯的差別,《捍衛者》描寫的是淞滬會戰初期的寶山縣城保衛戰,姚子青營長率部死守寶山縣城七天七夜,最終英勇戰死。兩場作戰規模非常相似,都是敵強我弱的局面。但在本質上卻有明顯的區別,寶山保衛戰姚子青率部守衛國土,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因素,寧可全軍戰死,絕不苟且偷生,也不會受到其他的干擾。四行倉庫保衛戰是謝晉元團長率部守衛四行倉庫,其發起意義在於國府高層想要通過在上海的堅守,引起九國公約在國際上更大的幫助中國,這是一場因政治外交發起的一場軍事作戰,軍隊必須要接受政治的指令行事。守軍就不可能放開手腳的作戰,在堅守四天四夜之後,謝晉元團長只能率部退入租界,結束這場戰鬥。軍人不畏死,就怕死的不明不白。最後向在抗戰中為國家犧牲的中國將士致敬!這是小生看完《八佰》這部劇的感想,歡迎諸位看官遊覽,留言指出不足之處。

電影《八佰》觀後感43

剛開始我並不知道《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只是知道它在網上的爭議很大,為了保持對電影內容的好奇心和神祕感,我也沒有過多去了解。今天我去看了這部電影。本來有千言萬語,但是看到B站,微博上已經有太多人點評分析過了,我也說不出什麼新意,那就從我個人的角度,不參雜任何歷史,談談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整部電影給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隔著蘇州河迥然不同的天堂和地獄。當倉庫內死守的戰士築建防禦工事的時候,河對面的人們喝酒聽曲唱戲,富太太們照樣喝茶打麻將嚼著上海話吐槽老公微薄的工資。當日軍圍攻倉庫,揚言三個小時攻下倉庫時,河對面的人們抱著看戲的心態,戲虐的下賭注,搶觀戲的最佳位置。當倉庫內戰士現場直播式的以血肉之軀與日軍拼死相搏時,河對面的國人心底產生了或是憐憫或是悲憤的情感。當看到倉庫內的戰士冒死也要守住國旗時,河對岸的民眾的愛國之情真正被點燃。在最後戰士們爭分奪秒的過河時,河對岸的民眾更是不顧一切的衝破鐵絲網要和戰士們同在。

這整部電影不僅僅是在寫倉庫中每位戰士的成長,不僅是端午(歐豪飾)從剛開始的懦弱到最後護旗犧牲;不僅是小湖北(張俊一飾)從一個被保護到主動拿起槍投入戰鬥,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不僅是老鐵(姜武飾)從剛開始膽怯消極應戰到最後掩護主部隊撤離;不僅是陳樹生(鄭愷飾)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就身綁手榴彈英勇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以及一個個和他一樣甘願犧牲的勇士他們的犧牲當然是我們應該歌頌的,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我輩皆應如此!

但是我覺得導演好像並不滿足於對這些單個人物的成長和表達,導演想要傳達的是一種大視角,大格局。蘇州河一側滿目蒼夷,斷臂嶙峋,寸草不生,屍橫遍野。蘇州河另一側熱鬧非凡,琳琅滿目,燈火通明,近在眼前的戰爭好像與他們毫不相干。只要自己還能生活的好好的,什麼國家,民族,大義統統不關我的事!不禁讓人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在近距離的直觀了倉庫內戰士的戰鬥後,租借內的國人整體上也在逐漸轉變成長。這也許才是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導演不僅想讓河對岸租借內的國人成長,更希望給每一個觀影的觀眾以啟迪:國家遇到危難時,每一個國人都不應該也不可能是身外人,戰火時刻都會因為你的漠不關心和高高掛起而愈燒愈烈,燒到自己身上只是遲早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同仇敵愾!

電影《八佰》觀後感44

在看之前我已經在各大社交平臺表明了我對這部影片的態度,但是為了能更好的瞭解這部影片導演編劇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前兩天還是特意去了趟影院一探究竟,又用了幾天的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現在和大家談談我對這段歷史和這部電影的最終看法!

歷史回顧,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為阻擊日軍進攻並掩護大部隊後撤,更為了能夠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附謝晉元的帶領下留下來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電影講的就是這個歷史故事!

那麼首先我們從當時的政治軍事角度來講,如果日軍使用飛機艦炮等重武器全力進攻,那麼上海四行倉庫還是好打的。但問題就出在這,四行倉庫離西方列強的租界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一旦使用重武器進攻那麼稍有差池就會影響到西方列強租界的安危,而當時小日本還是比較忌憚西方列強的,所以最後也就用輕武器配合步兵來了一波進攻,然後就被我守軍擊退了!

其次從這部電影敘事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是在走愛國英雄主義的路線,說實話看到我國士兵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的那一刻我也是鼻子酸酸的,差點流淚。還有黃志忠扮演的老葫蘆也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臺詞:國軍在跑路。但是這部電影也有讓我比較無語的橋段,比如說有紋身的鬼子泅渡滲透,當時看到這片段我就在想他們是日軍?還是青幫?當然讓我無語的還有天台護旗這個片段,因為這麼做在戰爭中是非常不合理的,其情節和神劇沒什麼兩樣!

最後,我再說一個發生在影院的小插曲,坐在我身旁的兩個妹子在電影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哭的稀里嘩啦了!與此同時我又聽到有人在談論那段歷史,其內容大概就是美化誇大果黨和果軍在抗戰中的作用,哎,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從那部地攤文學小說作品中看到的這些內容!哎,怪不得有人說:任何影視作品都是輸出意識形態的載體。現在看來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

電影《八佰》觀後感45

懷著激動的心情,東明店全體員工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胥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說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說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線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有些與現實何其相似。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每個人都有不可說的壓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開始崩潰。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因為我也經歷了一段這樣的時光。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裡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保護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沒有時間去崩潰,只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努力鍛鍊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努力的守護家人。

願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對來自於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努力向上。

電影《八佰》觀後感46

以一條蘇州河為界,一邊是天堂,另一邊便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高喊出自己的名字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不僅喊醒了河對麻木的民眾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熱血。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抗戰情緒才被真正的喚醒了。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孔祥卿

中國軍人誓死捍衛上海四行倉庫的的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會戰在歷史戰爭的長河中算不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役,甚至在淞滬戰役中並不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但該戰役在民眾的心中卻是意義重大的,是人民抗戰意識空前高漲的引線,在四行倉庫房頂上他們升起的不僅僅是旗幟,更是堅定不移的信仰,是國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戰必勝的決心,作為一顆種子,去叫醒更多的國人。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範弘芳

八佰壯士他們只是一群普通人,可能是家裡的父親、丈夫、兒子,可恰恰是這樣一群普通人,在面對日軍猛烈的進攻時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寧死也要堅守陣地。在國家大義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壯士們的愛國精神讓我們感動,犧牲精神讓我們敬畏,抗戰精神值得我們傳承。願所有人牢記: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作為金隅太行人,我們也應以史為鑑,知恥而後勇,奮發圖強,在工作中做努力奮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劉涵

影片的最後戰士們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軍隊繳械並集中看押到了兵營,無法撤離上海,直到最後被日軍俘獲。歸根結底還是那時的中國不夠強大,上海流離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護,撤離的國軍被羈押,強如日軍面對租界時還是要看各國臉色給幾分面子。一句話:弱國無外交,只有讓人民群眾覺醒來使我們的祖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才會有如今天這般的話語權。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李天龍

趙雲七進七出,以一敵百。而八百壯士們面對的浩浩蕩蕩的日本軍隊,同是毫不退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現了白馬,一開始白馬受驚四處逃竄,如同剛剛入駐四行倉庫時驚魂未定的守軍戰士,膽怯畏戰;而後白馬重新出現來到四行倉庫就好比國軍戰士堅定信心,誓死守衛;最後出現的白馬則或許意味著新的民族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馬產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壯士中年紀幾乎最小的,漢室中興待後生國家的復興與民族的希望正是寄託在這些具有民族熱血的晚輩的身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