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熱】

來源:才華庫 3.35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議論文【熱】

高中議論文1

自殺代表生命的終結,意味著將遠離這個灰濛濛的被霧霾充斥的世界。

有些人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想到自殺,以最快的方式。殊不知,其實我們所有人都在自殺,只是用很慢的速度罷了。閉上眼我想象了很久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那裡應該是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吧,那裡應該宛若天堂吧;那裡的小河、湖泊裡的水不會是汙濁不堪,那裡的天空依舊藍的清澈吧。等我睜開眼睛又回到了這個淺灰色的天空下,耳邊迴響著汽車人流的喧囂,氣息間滿是汽車尾氣以及灰塵的漫天飛舞,天空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彷彿下一秒就要哭出聲來。

面對這樣的環境,我不由得想起了柴靜拍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中的一個鏡頭,她的女兒梳著兩個嬌俏的小辮子,她望著窗外的霧霾,僅一個背影,就令我心碎。我沒有看到她的那雙望向窗外的雙眸,但我想那一定不會是透徹清亮的,人們啊,犯了太多錯誤,肆意的砍伐樹木,破壞環境,如今竟連小孩子也如此憂傷,這是稚嫩的孩子不該有的情緒。近幾年來,霧霾一直是人類關注的焦點,雖然經過新聞媒體的宣傳後有所改善,但環保工作仍沒有顯著變化,大多數人還沒有深刻地認識霧霾帶給人們生活的危害,生活環境常常使人心煩意亂……

我是一個高中生,也只是一個高中生,我只能減少燃放煙花的次數,我可以提醒鄰居不要焚燒垃圾,雖然能做的很少,但我相信每個人把環境的好壞當做自己的事情,樹立起嚴謹的環保意識,那麼人類”自殺“的行為就不會肆意加速發展了。

人的一生很短,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汙染少環境好的空間裡,但事實上,人類並沒有為自己的美好願望付諸行動,從而導致環境的日益惡化,大家嘴上都叫嚷著對環境的抱怨,卻忘了我們其實是始作俑者。

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我不想看見它由色彩斑斕變為單調的黑白兩色,若真是那樣,我與全色盲又有何差別?有時甘願做個盲人,不用看到這蒼白世界,不必為此感到痛心,那樣多好。

在此我呼籲,人類,請停止慢性自殺吧,就算是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讓世界充滿愛與活力,讓我們一起好好保護環境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讓生活的每一天都乾淨純粹!

”美麗新世界“山洞的洞口如此寫著。

”柔軟的草地,無瑕的天空,花兒朵朵開,小溪叮咚叮咚流淌,空中有可愛的小鳥飛過,遠處,一群孩子在歡聲笑語……“這是我的一個夢,夢裡我聽到記錄自殺的”滴答“聲驟然停止,在夢裡,大家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在夢裡,那美麗的世界開出一片繁花。

多希望這是真的。

高中議論文2

何謂“親親”,即關心你的親人朋友,何謂“明理”,即通曉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經典裡,君子的修養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謂"孝梯,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然而在那則《韓非子》的寓言裡,我們看到了二者之間矛盾的一面。

說的是宋國一富人,牆被大雨淋壞。兒子與鄰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竊。果然,富人晚上丟東西了,於是他認為是鄰居偷的,而又很以為兒子聰明。我想:倘若是兩個毫不相識人提醒他,結果又會不一樣吧。由此可知:感情的親疏對人的判斷,影響不可謂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構成人的關鍵元素。李密《陳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淚,不僅當時打動了皇帝那顆威嚴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動了後世讀者。何以至此?不正是由於一個情字嗎?"文為心聲",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傳後世啊,文學如此,藝術亦如此。藝術大師倘若沒有激情沒有足以讓觀眾共鳴的激情,而大師則淪為工匠、藝術亦只剩技巧了。因此,人無時無刻不為感情而"呼吸"。這正為受感情所困惑埋下了伏筆。

當感情與真理並行不悸的時候,感情則成為激勵人去奮鬥的"催化劑";可當感情與真理髮生衝突的時候,卻又怎麼呢?林覺民在《與妻書》裡說:即是愛汝之心,使吾敢勇於就死也。在這裡情感昇華了,困惑消失了。"愛汝之心"與"助天下人愛其所愛"合而化為一股浩然之氣,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能夠說:林覺民的《與妻書》便是在面臨情感與真理的衝突時比較驚心動魄的答卷啊!

高中議論文3

小年前,是要洗洗澡的,一來,洗去寒冬的寒氣,二來,好以全新的狀態迎接新年啊。

他,是洗澡間的一搓背的師傅。起初,我也沒什麼想法,因為那幾次人比較多,他也比較忙,幾乎不曾見他閒著,許是運氣不好罷!可小年前,人居然少了,恰好我們去時無人,他也閒著。一開始我也沒注意他在幹嘛,我們幾個混蛋,有人拿著氣球打鬧。要我說他是應生氣的,可他卻進來玩笑似的罵了一通就出去了。

而後,我去櫃子取毛巾,偶見他在玩手機,還挺認真的,好奇心迅速爆表。我若無其事的走過去,其實確也無任何事,只是自己怪怪的罷了。他,他在,在玩遊戲,還沒來得及激動,就更激動了,他在玩推箱子,還是11關,天,我心裡不平衡了,我才到9關。切……莫要以為本人脫題或胡扯,因為這正說明他玩這時間挺長了。

我又開始了無聊的聯想,不,是有聊的。

一位中年男子,身體健全,卻在做這樣的無聊的工作。毫無壓力,無努力,無目標。他已成功進化為三無人類。也許他曾也有過偉大的夢想,較好的思想……但如今,他已將自己的人生定格,整日,看著手機,盯著時間,盼著下班,必定要如此下去了。那我……我是無法想下去了。他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啊!你【對自己說的】醒醒了,糊塗了多少年了,也許是該奮鬥了吧!

此後,洗畢。至家,紙筆,記下此事,用以警示,若有人看到此爛文,並我所想象,後有所思考,那我,確是,極高興的。

高中議論文4

相信自身是一種信念,它不是繁花如夢似錦,卻如青松雪壓不倒。正由於有了這樣的信念,我們才會堅持究竟,自信永遠。

聽取意見是一種氣度,它不是高天遼闊無際,卻如大海容納百川。正由於有了這樣的氣度,我們才會集思廣益,從善如流。不是嗎?相信自身不意味固執己見;聽取意見也不代表亦步亦趨。唐太宗自由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懷疑自身的才能,但另外也接納了魏徵的“十思”,而不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齊王也是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會懷疑自身的才能,但他另外也接受了鄒忌的“納諫”,而使“燕、趙、韓、魏皆朝於齊”。誰都不會輕鬆懷疑自身,可誰又能像前人那樣善於納諫,聽取別人的意見呢?總以為“相信自身”和“聽取別人的意見”勢不兩立,總以為自身無所不能,或總以為別人無往而不勝,何必呢?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相信自身,滿懷自信的另外開啟那一個個佈滿友愛之心的勸煙箱呢?相信自身,相信未來,相信明天大地飛歌,相信未來有我們開拓。相信別人,尊重別人,相信別人為你著想,尊重別人理想的選擇。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它們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可是,心靈的創傷要靠我們自身修補,手上的傷口還得讓別人為我們包紮。我們相信自身會戰勝困難,但我們從不否定他人的幫助,沒有誰能獨自生活而沒有他人的幫助。因此,不要固執,偏激,不要一味按自身的意願行事。有時別人的勸言猶如良藥,雖然苦,卻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是有時,別人的勸言猶如毒藥,它的外表也許是鮮美的,但卻能要了你的命。

因此,我們讓需相信自身,有選擇地,理性地,明智地對待別人的意見。好的,拿過來便是;不太好的,任它去吧,春風吹了又吹,花兒開了又謝,我們管得了那麼多嗎?相信自身,你做到了嗎?聽取別人的意見,你會嗎?

高中議論文5

“人啊——還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貝多芬如是說。於是,成功的天梯只為自立的人搭起。

在中日兒童夏令營對抗賽中,日本的孩子因從小養成自立的好習慣,最終獲得了比賽的成功。而中方的兒童卻因小時父母的溺愛輸掉了這場比賽。

如果一個人不自立,會被世俗所矇蔽,攔住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它甚至能攔得住我們的激情,攔得住我們的熱血。如果我們的夢在飛翔,攔住我們的一定會是那雙從未自立的翅膀。從未自立的孩子無意闖入了已被精心設計的迷宮,他們在那裡失去了尋覓的方向。他們想衝出重圍,可卻被困難的天梯摔向了懸崖。

並不是所有人都不瞭解自立,我們班的王鑫就有很強的自立能力。

她是我們班的三好學生,大家心目中崇拜的物件。她的自立能力並不是單純的自立。就在那一天,我瞭解了自立的真諦。她在那天的表現,令我十分佩服。週六那天開家長會,我和她被老師叫去打掃後臺。開完家長會後,她把所有的紙殼與水瓶收集起來,我十分不解,她不一會就把我拉去二樓水房,找老爺爺賣紙殼與水瓶。兩個班總共賣了14元做班費,我看到這一切自嘆不如。她說,她的媽媽一般不給她零花錢,是為了讓她養成自立的好習慣。我回過神來,才發現我連做飯都不會,還談什麼自立自強,參加班幹部競選啊!

於是我明白了:自立是石,擦出了星星之火。自立是火,點燃希望之燈。自立是燈,照亮夜行的路。自立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自立抽芽,榆樹會有濃陰;自立開花,桃李要結甜果。我們要乘自立之馬,揮鞭就此啟程。路上景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通往自立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自立的天梯上一節一節向上攀登!學會自立,一次一次的向上攀爬,運用自立如果遇到危險,就可以用頭腦來做抵押,通往人生最高境界的成功便是從自立這一刻開始的!

高中議論文6

過分地、超出一定限度的珍惜,絕對是一件壞事。

我的父母都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對什麼都抱著珍惜的態度。有段時間,我在家裡住,用完的圓珠筆順手丟進垃圾桶。第二天,這支圓珠筆準會出現在桌上的玻璃瓶裡———這個玻璃瓶是十年前的空藥瓶。圓珠筆是父親撿回來的。這種廢舊的圓珠筆父親積攢了一抽屜。因為捨不得丟棄廢舊的東西,家裡壅塞不堪,充滿了垃圾:用壞的餐具,折了一條腿的木凳子……家居環境被破壞得一塌糊塗。要找有用的東西得翻揀半天。這是過分珍惜的結果。

有一年秋天,我給母親買了一瓶護膚霜。一天早晨,母親往臉上塗護膚霜的時候,不小心碰翻了瓶子,護膚霜灑了一些在桌上。我正要拿毛巾把灑落的護膚霜擦掉,母親飛快地用手指將它們抿進了瓶子裡,說:丟掉多可惜,這麼貴的東西。結果,幾天後,整瓶護膚霜都變質了,只好丟掉。這也是過分珍惜的結果。

過分珍惜還表現在很多方面。

比如過分珍惜一份工作。其實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你,你的價值也得不到更好的體現,甚至已成一種負擔和痛苦,卻捨不得放棄,一直用“工作難找,畢竟生活還算穩定”來安慰自己。結果你這一生就在這種痛苦的珍惜中堂皇而過,失去了更多發展自己的機會。這種過分珍惜是一種自我阻礙。

比如過分珍惜一段舊時光和往日的某個戀人。明明知道一切都已經結束,一切都已過去,再多的思念和留戀已無濟於事,偏偏要沉湎於往事,痛苦不堪,不能自拔,結果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芳草,錯過了眼前可以把握的更為美好的風景。這種過分珍惜是一種自我傷害。

生活的路太漫長,生命的容量太有限,我們不能在一種過分珍惜的心情中把什麼都握在手裡,放在心上。我們必須放棄一些無用的東西,給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騰出足夠的空間,然後輕裝前進,去追求一種充實豐盈的人生。

高中議論文7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首小時候特別喜愛的詩映入眼簾,頭腦中立刻浮想聯翩。

在牡丹簇擁的亭臺樓榭裡,他讓力士脫靴,貴妃磨墨,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令人驚歎;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舉酒杯,身著白衣,對影空自憐,高唱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削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品讀著李白的詩,我跟隨他徜徉大好河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無數優美的詩句從他的筆尖下瀉出,我如痴如醉。

走進李白,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傲不羈。對封建權貴,他表現出深深的蔑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面對政治上的不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展現了李白與生俱來的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他對自己的勉勵。

他獨愛美酒,他消愁萬古,“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他把酒問月,“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他山中獨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他把酒臨風,情醉月光下。

走進李白,我品讀他的絲絲柔情。至今夜裡觀星,仍會忍不住想起他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稚。“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是他對世事蒼茫的無限感慨,而“遙知玉窗裡,纖手弄雲和”則是他對自己妻子的一往情深。

李白,以高傲的神態,站在歷史的浪花上,俯瞰眾生。那個世道黑暗的時代不適合他,於是,他將自己的靈魂傾注在詩上,從他的詩中,我們讀出了豪邁奔放的粗獷,傲岸不羈的節操,高度自信的豁達,他是中國唐詩一座永恆的豐碑。

時間可以消磨現實的物質,但帶不走精神的永恆。他和他的詩,如同瑰寶,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傳。

高中議論文8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用寬容對待他人。我有一個好朋友,但我們之間也爾會吵吵架。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都坐在教室裡上數學課,這時,老師需要我們用三角板,而她正好沒帶,來向我求助。可我呢,不但不借她,還不耐煩地說:你去向別人借吧,我只有這一把。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知道我在拒絕她,於是二話不說去向別的同學借了。

下課,我收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她那清秀而大氣字型:我們同學一聲既然不能互相幫助,那又有什麼意義呢,絕交吧!我氣憤極了,物緊緊攥著紙條,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筆,攤開紙條,不是你跟我說絕交,而是我跟你說結束。然後又放回到她的桌子上。

下課後,我們儘量不見到對方,如果碰了面,就低著頭默默地從旁邊走過去,再也不是以前碰了面就嘻嘻哈哈的好同學了。

僵持了幾天,我無奈地走在街上,突然看見了一個廣告:退一步海闊天空。我想,是啊,如果當初我借給她,那我們依舊還是好朋友,再說了,是我有錯在先,為什麼要跟她慪氣了呢?

第二天,我們倆又碰了面,雙方都支支吾吾的,臉紅得像蘋果。對不起是我的錯,太小肚雞腸了,我們和好吧!嗯!就這樣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密切了,友誼也更深了。

是啊,假如天空不宜寬容,忍不了肆虐的風雨雷電,何來它的遼闊?如果大海不寬容,忍不了狂妄的驚濤駭浪,何來它的深遂?如果宇宙不寬容,忍不了更替裂變,何來它的神祕。世界各地的朋友們,退一步海闊天空!

高中議論文9

重新出發世人懷念過去,不是因為過去更好,而是因為那是過去。過去培育者青澀的幼苗,讓它慢慢開出成功之花。於是,過去就像我們身後的那盞燈,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和存在感。但是,一切更好的都在未來,只有重新出發去發現未來的可能性,我們才會擁有更明亮的過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類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動物。對於一個有毅力和信心的人,人和自身的缺陷對於他通往未來之路上的'作用都如同隔靴搔癢:對於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一個小小的挫折對他來說就是面前一堵無法翻越的牆。

我們喟嘆這世上人與人的差距,有人在世界的角落營營役役苟且偷生,有人卻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光彩。孰不知一次成功應當有數次失敗作基石,殊不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當喬布斯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的心中就多了一位天才——一個具有前瞻性並創造了“蘋果”時代的大師,他的成功,不只是讓這個時代多了一位天才,更是證明了沒有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勝利是無數次跌倒後重新出發換來的。大學時代的喬布斯曾被退學,後來的喬布斯也曾被蘋果公司辭退,再後來,他就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了他。在這漫長的過程和關卡前,無論他在那一關低頭認輸,這個時代和他都是另外一個樣子。然而他每次失敗後都重新出發,克服了重重困難。

在這個讓人迷失的九月,我們即將揮手秋天。時間是那麼的有條不紊,我看到牆上還有200多天的倒計時,此刻突然意識到在大學聯考戰役打響的那一刻起,我將會面臨很多阻撓,每一次,我都必須鼓足勇氣,堅定信心的重新出發。因為我知道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在等著我。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重新出發,總有一天會撥雲見日,讓人生不留遺憾。

高中議論文10

生命與道義是可以兼得的。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聽來豪邁雄壯的成語對後世的影響頗深——捨生取義。可在我看來,活著與堅守道義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拮抗關係。相反的,正是因為我們熱愛生命、珍愛生命、擁抱生命,才能創造出如此巨集偉並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事實上,生命本身就是一種輝煌博大的道義,生命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存在價值。

生命的道義可融匯世間所有人文道義。試想一下,假如孟子在提出“生與義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一自負之論前就已經為世間各種亂七八糟良莠不齊的道義燃盡生命之火,或者僅是為著出這一巨集篇巨論、曠世絕文就獻上生命的權杖,最終也只能成一個被世人取笑為只管講義不顧死活的愣頭小子。中國古代的傳教者們,大多有一個弊病。他們自負地以為自己早已參透萬物之道,整日狂妄地試圖將自己的一切思想架凌於生命之上。他們喜歡對社會指指點點,喜歡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出發、行動。他們將自己這些繁瑣忸怩的思想稱為道義,認為它們已經超然物外,卻從未想過,道義之傳,必需生命之存。

有這麼一個傳說,世間有一種鳥,一生只歌唱一次,就是當它將自己的身體用最長最尖銳的荊棘刺穿之時。那歌聲能穿破蒼穹讓上帝微笑,因為付出了撕開生命的代價。無數人為這一傻鳥傳說動容、淚落,認為那瀕死前的一聲悲鳴即是鳥生命價值的體現。然而,鳥的存在僅僅就只是為了那微弱的幾聲啼鳴麼?不會啼鳴或是啼叫聲不能令人賞心悅耳的鳥就是毫無意義的麼?鳥就真的不能有除被人類重視以外的理想了麼?生命賦予了萬事萬物生機與力量,再由這些力量衍生出分枝,形成系統與文明。不為何而生,生就是生,生即價值,不需要人類再絞盡腦汁地為它尋求所謂的存在意義,大自然寬巨集博愛,你真的不必再去斤斤計較。

道義是因生命的蓬勃而顯得光彩斑斕,你若是還想在生命與道義之間畫上小於符號,犧牲這世間唯一屬於你的力量去滿足你氾濫成災的慾望,甚至貪婪到妄圖讓神與你說話,嗨,腦子壞掉了吧!

高中議論文11

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兒子正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你們猜?兒子的母親此時此刻在幹什麼?睡覺?不是。看電視?不是。織毛衣?也不是。她現在坐在兒子腳下給兒子搓腳。這是一副多麼發人深省的漫畫呀!母親望子成龍,只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不讓孩子學習生活的技能。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可取!!!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大的幸福。因此,常常把孩子整個地保護起來,滿足他的每一個要求,替他做每一件事情。但是,被寵壞的孩子並不就是個快樂的孩子。溺愛如同漩渦,讓孩子和父母都越陷越深。趕快從中擺脫出來吧!

作為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僅存的一顆碩果,自然人人疼愛,“放出門去怕丟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溺愛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溺愛的目的,自然是想讓兒子成龍,女兒成鳳,這樣家庭環境造就出來的孩子,一般來說,有其共同的性格弱點:在家裡唯我獨尊,自以為是,以我為核心;自私自利,不懂得關心和體貼別人;追求享受,不能吃苦。在外面不會謙虛忍讓,不善交際;碰到困難,遇到挫折,束手無策;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獨立生活的技能低。而作為一個承受了太多厚望的後繼者,他自小就喪失了太多的友誼、童趣、天真,被各種包裹著愛的壓力弄得少年老成,身心疲憊。

過去人們總愛把溺愛的根源全部歸究於資源稀少,其實家長的心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自己不能實現的願望,又豈是一副稚嫩的肩膀就能挑起的?現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的路多得是,為什麼就要硬逼著孩子往自己願望的道上擠?

對孩子的溺愛往往以剝奪孩子的天真和童趣為代價,對孩子的溺愛往往弱化了孩子未來處世和做人的能力。我記得有一文章,說的就是列寧學走路的時候摔到在地,無論他怎麼哭,家裡人就沒人理他,一定要讓他哭累了,自己爬起來。在我們今天的家長看起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但正是這種不牽、不抱、不哄,使列寧成為了一個不屈不撓,性格剛強的一代偉人。

聰明的家長們,請你們趕快把孩子從蜜罐裡撈出來,從溫室裡放出來,從卵翼下趕出來。給他一塊天空,給他一片陽光,他必定能在生活的磨鍊和摔打中,為你驕傲地成長!

高中議論文12

朋友,我想問你:你是否真正的以苦為樂過?而我認為與其被動的吃苦,不如樂於吃苦,你會發現其實是雖苦尤樂。

成大事的人必須經歷苦難的折磨,才能奮發,成為“人上人”。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說人只有在吃苦之後方能成功。你也許會為別人得到功名而眼紅,那麼你可知道在其背後擁有他寒窗苦讀的十餘載;你也許會羨慕姚明的成功,那麼你可知道在其背後的艱苦訓練;也許你會夢想成為科學家,那麼你可知道一次成功背後的上萬次失敗。成功的甜只有經歷艱辛的苦,才會讓人感到格外的甜。但你要相信:“陽光總在分雨後。”

大人物最初也是小人物,只不過大人物能吃小人物吃不了的苦,才會成大事。

而我們這些有志向的的小人物們要怎麼面對苦難,才能成為大人物、成就大事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記得在一本書中我看到過一個故事:人的臉是由眉、眼、鼻、口而組成的。若將兩眉當作草字頭,兩眼當作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著口,恰巧是一個“苦”字。由此看來人的一生應該是苦多樂少。那麼與其痛苦的面對,不如快樂的度過。與其一直抱怨個不休,還不如以苦為樂,樂於吃苦,那麼總有一天像我們一樣的小人物也能成為大人物。

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只要樂於吃苦,那麼終會成功。作文

高中議論文13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孩子就像小苗,家風就是孩子成長的雨露。有了好的家風,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我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以和為貴,勤奮上進。

百善孝為先。在我很小的記憶中,每天晚上吃完飯後,父親總是要出去一趟才回家睡覺,大了一些才知道父親臨睡前要去看望一下爺爺奶奶的,而且他們還不是和我們同住一個院子。平時父親總是早早地為奶奶送去米麵,冬天又早早就備下過冬的棉被和衣服。逢年過節或有好吃的,媽媽總是讓我們先給爺爺奶奶送去。

以和為貴。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愛惜,團結和睦,才是幸福的一家人。如今兄弟姐妹都早已成家立業,無論誰家有事,都是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父母常常教導我們“遠親不如近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多少年來,我們和左鄰右舍從沒有紅過臉,吵過架,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如今搬到城裡居住,與樓裡的鄰居也是和和氣氣,誰家有事我都會主動幫忙,樓道里我也會經常打掃清理。這樣一來,有時我家放到門口的垃圾袋也會不知不覺的被人主動拿走,很讓人感動!

勤奮上進。孩子的爸爸是一名優秀的駕校教練,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嚴寒為學員保駕護航,工作特別辛苦。為照管孩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做了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過著“複製”“貼上”的生活。有一天,孩子仰著腦袋問我,“媽媽,你的夢想是什麼?”那夜我徹底失眠了。後來,我開始出去工作,陌生的工作讓我幹得特別吃力,孩子爸爸經常為我鼓勵加油,還支援我考了駕照。兩個女兒看著我們這麼勤奮上進的狀態,學習上比以前更加自覺了,也樹立了自己的夢想。勤奮上進的家風讓我們一家人有了一顆為了夢想而不放棄的心。

我愛我家!

高中議論文14

對於寂寞,不同人,總是有不同人的理解。有像梁實秋先生一樣,說寂寞是一種清福,但凡有片刻寂寞,都要好好享受的。也有人認為寂寞是擾人的,悲涼的,需要找些事情來排解,不然就不舒服的。更有人說,一個人想念另一個人才叫寂寞,只有一個人,只能叫孤獨。

其實,於我來說,寂寞,不過就是一種情緒罷了。我不像任何一個人,把寂寞理解成一個樣子,因為我想象不出,寂寞的樣子。

感到寂寞,也是常有的事情,就像我提到了多次寂寞,覺得這個詞語都變得陌生了,我就感到了片刻的寂寞。這個時候,我以為,寂寞,是面對一個原本熟悉,卻突然陌生的東西。其實,這倒也是真事。一個原本與你相互懂得的人,在多年以後見面,卻變成了另一類人,真的會感到寂寞吧。

寂寞,也許就是一瞬間。就在朋友離開對面的椅子的一瞬間,寂寞撲面而來,而當你拿起咖啡杯,享受在濃郁的咖啡香味的時候,寂寞又隨著熱氣,飄散而去。寂寞,就在一個咖啡杯從桌面上,拿到嘴邊的時間,存在了。

寂寞,也是很很久的東西。當你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又或者當你周圍的人,一個個遠去的時候,寂寞的感覺,就十分長久並且明顯了。重要的不僅僅是人走了,而是懂你的人,你熟悉的人,會讓你感到快樂的人,傷心的人,都在一個個離開了,在你的生活裡,長時間的,不存在了。此時的寂寞,就是一種顯然。

寂寞好多,存在好容易,是要享受,還是要克服,也難以決擇。人是喜歡寂寞的,還是討厭寂寞的,我說不明白。不過,憑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時而享受,時而討厭,論事,論心情罷了。

在長久的與人相處,一杯咖啡讓我還原到個人的時光,我不必為任何人傷感,快樂,努力,僅僅只為了自己快樂,舒服,儘管,沒有人會取悅你,也沒有人,會需要你,在意你。但是,依然會覺得很輕鬆,很快樂。那瞬間的寂寞,就像與世隔絕一樣不可思議,又如此的快活。

而當我沉浸在長久的寂寞當中,寂寞是難以承受的。那樣的日子,是難熬的。見不得別人歡聲笑語,看不得團結協作。不被人理解,不被人需要,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與其沒有人知道並且不快樂的活著,不如痛快一點,讓自己奔向永恆的黑暗,這樣的想法,同樣也會有。寂寞,時而討厭到讓人棄生。

久了,才發現,最好的狀態,不是把寂寞定義成什麼樣子。而是控制自己在寂寞時候的樣子。寂寞了,享受的時候就好好享受,痛苦的時候就盡力排解,不被寂寞所左右,而是將寂寞,變得有趣。

高中議論文15

我很少再見到燈籠。

城市裡的鋼筋水泥,鑲嵌著無數冷色的日光燈,在濃稠的夜色裡,光芒被覆,靈燈一般指引著塵世洪流的歸往。

年歲流轉離去,越來越多的舊事物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如同一方塵封的木匣,落滿灰塵。人性總是如此,貪慕新鮮,然後逐漸將過去遺忘。

它們好像再也沒有回來過。

姥爺去世後,我們和幾個舅舅在村裡族長的主持下分了家,留下姥姥一人獨居。後來我到小城上學,父母也就把家搬到了城裡,於是我很少再見到姥姥。即便是過節,因為家庭或工作的緣故,備家也很少聚到一起吃頓團圓飯。

姥姥喜歡做燈籠。用一張薄而韌的黃紙,折得稜角分明,糊在事先編好形狀的柳條上,再在裡頭點上火,便算完成。

記憶裡很小的時候,每逢除夕守歲的那個晚上,家中的院落總要掛滿燈籠。我最喜歡鯉魚燈籠,紅紫的色澤,掛在鋪滿青磚的屋簷上。魚肚內紅光暖芒,映照得魚身上的條紋脈絡清晰。偶有晚風吹拂而過,燈籠便晃動著身子隨風而舞,其內火焰燃得愈發旺烈,散發出令人心安的溫暖光澤。

小孩子往往是最討厭守歲的。倒也無甚奇怪,小孩子心性貪玩嗜睡,若真要規規矩矩地守到零點,安穩靜坐,難免會心生煩悶。不過姥姥沒有姥爺那麼嚴肅古板,只是吩咐我們不要出院子。同齡的小輩們得此赦令後往往會聚在院子裡玩爆竹,不亦樂乎。而我卻喜歡提著一盞紫色的鯉魚燈籠,踱步於院裡廊間,看著燈籠在腳邊輕輕晃動,火光時明時暗。而矮牆之外,是萬家燈火的幸福光景。

我記得小時候和姥爺鬧矛盾,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我在一望無垠的田野裡漫無目的地走著。後來走不動了,我就坐在谷堆上發呆。再後來,我只記得姥姥提著燈籠,一家一家找來,最終找到了坐在谷堆上發呆的我。她輕輕撣去我衣前的灰塵,為我披上一件小襖。微弱的燈光映照著她的臉龐,平靜慈和。她說:“回家吧。”

今年除夕的前一日,姥姥打電話給我,說今年大家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許是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了,她很是高興。她問我能不能回來,我對她說學校裡要競賽輔導,可能回不去了。她應了聲,語氣中滿是失落。我放下電話,正欲轉身離開時,看見副食店的婆婆正眯著眼製作燈籠。一種闊別經年的溫暖浮上心頭。我忽然想起,小時候每當我在外玩到深夜時,姥姥總會提著燈籠,坐在院子裡,等我回家。

我向老師請了一天假,坐車去往姥姥家。

我推開門,姥姥正提著那盞紫色的鯉魚燈籠,坐在院子裡。晚風貼著她的耳鬢輕拂而過。她好像睡著了。

“姥姥,我回家了。”

她轉過身,眯著眼,嘴角咧開一抹笑意,依舊是我記憶中慈和溫婉的模樣。

回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