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國小關於“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_實驗報告

來源:才華庫 2.37W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宜陵國小關於“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_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宜陵國小關於“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_實驗報告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外出打工,我校就有許多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由此帶來了不少的學生脫離父母的監管,成為“留守兒童”,引發了農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問題。為促使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我校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調查,並對這些哈孩子的基本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了瞭解,發現了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以及行為習慣正在偏離教育的預設。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活動以班級為單位,以表格調查的方法為主,也通過走訪、個別交流、觀察等方式進行。

我校是一所農村鎮中心國小,全校共有學生1881人,“留守兒童”就有643人,佔學校學生總數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學生有145人,父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51人,站全校學生總數的%。母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7人。站學生總數的%。

在留守兒童託管情況方面,我們學校也進行了認真調查。發現雖然所有學生都有了託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根據調查瞭解,從20xx年到現在,“留守兒童”的人數佔全校學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加,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我們作為工作在一線的農村國小教師,每天都與這些可愛而又憂鬱的“留守兒童”相處,更想了解這些孩子的困苦心理,並且希望能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愛,共同教育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以本學期的期會考試為契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作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部分位於班級學科平均分以下。在位次上,比如有一個五年級班級,語文在“優秀”等級以下的有12人,其中留守兒童就佔6個!而且不及格的學生中,留守兒童也佔大多數。

三、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我們進行了談心以及走訪瞭解,發現這些孩子雖然在託管方面有了著落,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地方。

1、被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託管責任不能落實。

據調查,留守兒童的監護權絕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些兒童的委託監護人普遍年紀大、文化低,絕大多數是文盲,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自己的生活。被委託監護人有的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無辦法監護孩子。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學習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強;有的厭學逃學,明顯地不如父母監護下成長的兒童。

2、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

據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他們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然後上學就可以了,忽視了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洩煩惱,走上極端。

3、家校溝通不夠,影響了兒童的品德和學習

留守兒童理應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愛。被委託監護人又缺乏與學校溝通的意識和能力,有的甚至產生了迴避家校溝通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了學校單方面負起了無限的責任。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在行為和學習上監護的盲區,讓社會的不良風氣有機會有條件毒害孩子本來很美好的心靈。所以,不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在農村留守孩中,有的行為紀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現象。

4、家庭和社會不能有效對接,影響留守兒童身心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物件。一方面,有的監護人為了對孩子安全負責,很少將這樣的孩子帶出去認識世界,也很少陪孩子走進大自然,而讓這樣的孩子失去的認識世界的機會,也失去了在生活中鍛鍊自己成長自己的機會。另外一個極端是:對這樣的孩子放任自由。休息的時候,讓孩子在外面自由玩耍,而當孩子在外面接受了不好的資訊的時候,也不進行適當的引導,時間久了,孩子身上的壞習慣便養成了,於是他們沒有心思學習了,學習成績就呈下降趨勢了。

 三、解決農村留守孩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深化認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大社會“痼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關係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保障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需要求。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高度,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長。

(二)健全機制

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學校要起積極作用,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絡卡片。其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絡電話,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絡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建立相互協作機制,在建檔過程中,低一年級要向高一年級負責,國小要向國中負責,並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路,時刻關注著留守兒童的成長。

2、建立“代理家長”制度

簽訂承包責任書,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記,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代理家長”。教師要與留守兒童經常交流,並且定期家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與留守兒童談心

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兒童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守紀律,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老師要多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身心健康,讓留守兒童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比如有的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心育》就很好。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開啟“心結”。加強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

5、加強交流溝通。

學校要向留守兒童及其家長公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絡電話、詳細通訊地址,讓家長可以隨時通過電話,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通過下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彙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並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兒童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6、重視家庭教育。

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不僅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的責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儘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在有一定條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多聯絡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7、加強相關培訓

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團委、婦聯、居委會、村委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鄉鎮成校、村國小、家長學校等陣地,通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孩子家長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水平。

8、明確職責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適時調整學校佈局,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農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計劃地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中國小,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要結合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的現狀,將學校如何轉變辦學理念,教師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各級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汙染對孩子的毒化;開展送書下鄉活動,用先進的文化佔領農村陣地,為農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同時,要加強農村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在重視全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活動場所缺乏等一些緊迫問題。籌建“農村少兒活動中心”,為農民子女,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看護、興趣學習等服務,引導這些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杜絕留守兒童進入網咖及參與賭博、迷信等有害活動。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