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才華庫 1.29W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1

為全縣中小企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確保全縣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順利實施、實現二次騰飛,對全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現狀採取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彙報如下:

一、我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截止20xx年底,全縣有法人中小企業1625戶,從業約8.3萬人。中小企業從業人員大多數來自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新增勞動力,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從事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低水平生產的行業,具有高層次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較少。目前,中小企業以城化公司、城固酒業、振華公司、豐泰公司、德隆公司等一批私營企業為龍頭,逐步從家庭作坊式經營和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現代化企業邁進,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和下崗職工不斷充實到中小企業當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輸入了新鮮的活力。20xx年底,中小企業安置大中專院校學生300餘人,從事企業管理和有一定專業技術的人才約有4200多人,其中:初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611人。

二、我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1、 大部分中小企業對人才資源的需求慾望不強。

我縣中小企業雖然數量多,但總體上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低,技術力量薄弱,裝置落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在起步之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主要從事傳統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強烈。

2、 任人唯親,人才沒有施展才能的空間。

中小企業在發展之初形成的家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任人唯親現象在非公企業中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崗位都安排著自己的親友,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得不到應有重視,難以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工作積極性,並放棄在該企業繼續工作,致使人才大量流失。

3、缺乏長遠眼觀,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一些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對人才一方面只求一味放電,最大限度的使用他們的腦汁和能力,使人才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回報和應有的重視;另一方面,捨不得投入,忽視人才的繼續??培養,使人才知識老化,跟不上形勢,造成發展後勁不足,嚴重影響人才的成長和儲備。

4、中小企業領域人才資訊傳輸渠道不暢。

受人才資源市場、資訊和企業自身侷限性的限制,一方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有能力有技術的人才找不到發揮作用的場所,使人才資源得不到有效流動和合理配置。

一方面我縣處於農村城鎮,區位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科技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低,用工待遇低,造成大中專院校學生不願到非公企業就業的現象。

調查認為,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一是中小企業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認識不夠;二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發展眼光不夠、對人才影響企業發展前途估計不夠的問題;三是對工資水平、人才市場行情掌握不夠,資訊閉塞。

三、促進我縣中小企業人才建設幾點建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不斷髮展壯大,人才對我縣中小企業實現二次騰飛有著重大影響。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轉變中小企業人才觀念。

一是要增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宣傳教育力度,樹立企業人才意識;二是要轉變企業經營管理者觀念,認清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真正認識到企業要發展壯大就需要一批懂管理和具有先進技術人才的道理;三是積極引導大中專院校學生摒棄舊觀念,自覺投身到中小企業當中,使高素質人才儘快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增強中小企業發展後勁。

2、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拓寬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渠道。

各職能部門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拓寬為中小企業服務渠道,才能更好的適應中小企業發展需求。一是要擴大資訊面,提高人才供求資訊的準確性,要通過豐富、靈活的方法加強中小企業與人才的對接,增強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二是做好中小企業領域人才規劃和監管,完善服務,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建立良好的人才環境。三是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為中小企業在人才資訊、資源、培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3、完善中小企業人才使用機制,推動人才建設。

一要重視人才引進。要拓寬用人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二要善於使用人才。中小企業要樹立因事擇人、因人擇事的用人思想,給人才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做到用好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要穩定人才隊伍。要從企業最優角度出發,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機制,激勵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留住人才。

4、建立人才檔案庫,疏通人才資訊。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資訊網作用,及時釋出人才資源和企業人才需求資訊,完善人才資源調配機制,引導人才合理流動。二是建議健全層次多樣、結構合理、輻射廣泛、服務便捷的人才市場,促進人才的溝通交流。三是加強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建設網上人才市場。

5、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提高中小企業人才素質。

一是加強中小企業遠端培訓基地、培訓學校、農廣校、技校、職中等培訓資源,加大對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力度,通過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輪訓,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二是依託陝西理工學院等高校,促進和加強中小企業與高校聯姻,建立科技研發和長期培訓、訂單培訓的合作機制,同時,積極參與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人才成長工程,為企業培育持續發展和不斷壯大的人才後備力量。三是加強中小企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並按要求做好繼續學習培訓,不斷提高企業人才的技術創新能力。

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2

“現在有大單不敢接,受資金限制,怕不能按時完成。”徐志盛是四川省德陽市德東電工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最近,他正在發愁怎麼能夠籌到一筆錢,擴大德東電工的生產規模。“有個2000萬到3000萬差不多了。”6月2日他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目前成都私營企業達到20萬戶,佔內資企業總數超過80%,個體工商戶達到77.8萬戶,這些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絕大部分為小微企業。20xx年成都中小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730億元,同比增長21.1%,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小微企業面臨原材料、勞動力、融資成本上漲壓力,資金供求矛盾比較大。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時發現,這裡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內外交困”,因國內外形勢和經濟增速放緩,由於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和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德陽中小機械製造企業的發展受到較大沖擊,經營出現困難,二重、東電、東汽“三大廠”外擴減少、“三角債”突顯、人力資源成本大幅上升等,有40%的企業已面臨生存問題,有一批小微企業關門倒閉。

中國經濟時報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四川小微企業近四成(38.5%)銷售增長,三成企業銷售持平,三成企業銷售減少。目前,近三成(26.7%)企業利潤很高,超三成(33.3%)利潤低或虧損。從目前持有的訂單情況看,近六成(58.3%)企業銷售同比增加了;42.8%的企業預計今年的巨集觀經濟形勢較去年樂觀。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貨幣政策有適度微調的跡象,但金融機構受貨幣政策影響,相對2009年貨幣寬鬆環境下對成都市貨幣投放減少了近一半,同時,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機制仍沒有根本轉變,企業獲得資金的門檻仍較高,這裡眾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不能得到較好滿足。”成都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財金協調與融資擔保處處長文彬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成都市小微企業融資情況主要表現三個方面:融資難仍然突出、融資方式比較單一、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不僅融資難,而且融資貴。”文彬告訴記者,由於受信貸規模影響,金融機構定價標準根據企業信用等級情況有所不同,但普遍上浮,正規途徑加上擔保費、貼現費等在內融資成本為10%—18%,對企業信用等級一般的融資成本可達到15%—25%,民間融資可達到15.4%—29.2%,有的甚至更高在34.28%—48%.此外,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在用到外部借款渠道的小微企業中,自籌資金者佔絕大多數。資料顯示,成都市1807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中,意向通過銀行解決資金佔到98%以上,採用股權投資、三級發債、擬上市、融資租賃等創新融資方式佔不到2%。

記者在德陽市調查瞭解,小微型企業融資難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從二月份的資料看,目前德陽市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貸款只有30%流向了民營企業,80%的民營企業缺乏資金。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遭遇玻璃門,資金看得見,卻拿不到。

人工成本增幅大,流動頻繁

困擾長三角等地區的“用工難”問題,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四川地區也非常突出。“因為用工成本增幅比較大,2008年到現在漲了近一倍多。”四川華德精工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洪文告訴本報記者,2008年公司工人工資是每人1000元,現在是2000多,增長了一倍多。

因為今年形勢不佳,企業利潤空間收窄,企業員工走了近一半。

“行業裡面,這個季節按道理是大家最忙的時候,但現在大家都在喝茶,打麻將,有的是在輪休,我們公司就有一些員工也在輪休或放假。”

朱洪文說,公司員工走了近一半,不過管理人員比較穩定。“現在企業招聘很困難,工人對工資待遇很挑剔。我也是打工的,很能理解,人家在這工作,最後養家餬口都難。”

記者隨同朱洪文來到了他們的廠區,放眼望去,偌大的車間,只有不到一半的機器在工作,工人僅有10個。走近看到,很多“休息”的機器上掛著“正常待用”字樣。

朱洪文告訴記者,這裡所有的機器開啟,需要100多人,現在只有60人在工作,分三班倒。

不僅該朱洪文所在的企業,整個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同樣面臨這樣的情況。

他指著廠門口的大馬路向本報記者描述,在蛟龍港區,絕大部分是小微企業,繁忙的時候,特別是在早上8點半上班高峰,廠區門口的馬路上有很多人出出進進,但現在這個時間段,根本看不到那麼多人,園區安靜了許多,除了幾個大廠,其他廠的工人比以前少很多。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受訪省份小微企業大部分反映招工和往年一樣難,只有少數經營比較好的企業今年招工好於去年。

但即便是這樣的企業,也面臨著員工“流走”的擔憂。成都魔法動畫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郝瑋琦告訴本報記者,像他們這樣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加速成長期,尤其需要穩定且技術過硬的團隊,但因為在成長中,沒有足夠高薪酬吸引高階技術型人才過來,而自己公司培養的尖子人才,往往會被別的大公司挖走。

“梯形融資模式”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記者採訪中瞭解,在成都市工商局累計註冊登記的內地企業超過24萬家,98%以上都是小微企業。

文彬認為,小微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要在短時期內全部克服還有難度,一是小微企業本身就沒有實力創造獨立的市場品牌,大多是依附於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小微企業日子就難過;另外,小微企業由於受自身條件所限,市場一旦不好,就會形成惡性競爭;此外,很多小微企業都遭遇融資難的問題,企業越小,銀行貸款的`風險越大。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成都高新區探索出的“梯形融資模式”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瞭解,該模式主要針對科技型小微企業,主要包括企業內源融資、政府扶持資金、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改制上市等環節,目前這一理論創新不僅直接推動了成都高新區的金融實踐,而且在全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的破解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金融學博士湯繼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種隨中小企業發展而動態適配的政府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的社會化投資解決方案,不僅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了“融資路線圖”,為各種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明確了參與方式,還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責任,政府應該也必須在促進以中小企業發展為導向的金融創新上下更大決心。

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耀告訴本報記者,根據“梯形融資模式”,成都高新區以政策性擔保貸款為核心,構建起了多層次債權融資服務體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為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提供不同融資產品的多層次信貸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涵蓋政策性擔保、商業性擔保和財政性再擔保在內的多層次擔保增信服務體系,累計幫助1600多家(次)科技型企業獲得擔保貸款65億元,信用貸款5億元,智慧財產權貸款1.5億元。

扶持小微,政府推出多個專項措施

為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今年四川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增設小微企業扶持方向。文彬告訴記者,2012年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援小微企業升級升規、地方優勢的特色產業產品發展開發以及創業載體能力建設。支援重點包括:小型企業升規培育所進行的改擴建、生產裝置購置等專案。在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等產業叢集內專、精、特、新的小微企業配套專案,以及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產品開發專案。還有省級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的創業環境改造等提升創業孵化能力的專案。

受訪小微企業主們普遍呼籲,政府應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稅費等負擔,推動小微企業徵信體系建立,並能適當給予小微企業在招工、用工等環節協助或補貼。

四川省德陽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周紹國認為,小微企業本身,在面對經營成本高、競爭激烈等困境,要主動調整,譬如面對成本的高企,採取電子商務手段拓展市場,降低營銷成本;主動進行技術升級,擺脫對原材料價格的過度依賴等。德陽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他們大多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

“小型微型企業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王海林告訴記者,四川省在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方面主要採取了三方面措施:建立完善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組織機構;研究擬定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專項措施;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今年1月份,四川經信委牽頭成立了由18個省級有關部門組成的四川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全省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據王海林透露,四川經信委組織對近年來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全國各省市出臺的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作了整理研究,擬定了《關於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正在徵求省促進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18個成員單位和有關專家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近期有望出臺。

資金方面,四川省鼓勵並支援各地從工業發展資金中列出專項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今年在四川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中專門安排5000萬元小型微型企業扶持資金。當地政府部門嘗試多層次、多角度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升級、開發特色產品,引導各類服務機構提升小微企業服務能力,並加大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的補助。與此同時,他們還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業基地建設工作,並逐年增加扶持資金規模。

王海林說,下一步他們將突出抓好萬戶小微企業創業、千戶小微企業“升規”培育,推動小微企業轉型成長、加快發展。

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3

各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各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省級有關單位:為進一步做好示範性中小企業培育工作,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為基礎,“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為引領,促進中小企業梯度培 育。現結合我省中小企業工作實際,啟動20xx年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20xx-20xx年度“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第二批)申報工作。現將有 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報標準

(一)基本標準。

1.在四川省境內依法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國家劃型標準的中小企業。

2.近兩年連續盈利,營業收入與稅收穩定增長(政策規定免稅企業除外)。

3.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

4.企業近兩年未發生過安全、質量事故、環境汙染事故;無偷、漏稅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二)專項標準。

1.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符合專項標準所述一項特徵的中小企業,均可申報 “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標準按照我委《關於開展20xx年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申報工作的通知》(川經信企業函〔20xx〕788號)標準執行。

2.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在20xx年3月底前列入我省規模以上企業。其中,“小巨人”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為1億元以上至10億元以下。“成長型”企業年銷售收入標準為2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以下,“三州”“成長型”企業下限放寬至1000萬元。

二、申報要求

(一)已列入20xx-20xx年的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不再重複申報“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壯大擬調整至“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的需重新申報,並備註)。

(二)對已列入我省20xx年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再重複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 “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兩類別培育企業可重複申報。

三、申報程式

(一)企業申報入庫。

4月20日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網路平臺進行入庫申報(不需提交紙質申報資料)。未完成網上入庫申報的,不予受理。

(二)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稽核推薦。

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按屬地原則對入庫企業稽核確認並完成網上推薦後,由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統一形成推薦檔案(含擴權縣市)並附基本情況彙總表(由網路平臺匯出),於4月25日前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企業處(一式一份)。

省屬企業基本情況彙總表經主管部門稽核蓋章後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

(三)其他。

各市(州)經濟和資訊化委、擴權縣(市)工業經濟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組織、推薦企業參加,並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初審並加強對培育企業的指導、督查、協調和服務,嚴格統計上報和跟蹤管理,確保效果。

中小企業情況調研報告4

今年以來,由於受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市的中小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為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精神,切實摸清全市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金現狀,更好地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動產抵押登記中的職能作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市經濟增長,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xx市工商局就全市中小企業動產抵押擔保融資情況組織了一次大範圍的調查。

一、 調查的方式、範圍和內容

此次調查是自1995年實施《擔保法》、2007年實施《物權法》、xx市工商局開展動產抵押登記工作以來第一次大範圍的調查。調查以分(市)局為單位,工商所參與。主要以發放問卷為主,同時各分(市)局召開了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參加的座談會,市局合同處會同分(市)局合同科、有關工商所對一些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範圍覆蓋全市13個區(市)(含保稅區)、鄉鎮,其中五市、城陽、嶗山佔75%,市內四區佔25%。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融資現狀、企業動產抵押擔保融資狀況、法律政策掌握情況和有關建議五個方面,共38個問題198個選項。其中有三分之二為單選,三分之一為多選。調查共發放問卷590 份,收回問卷491份,回收率83.2%,實際有效問卷400份。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 企業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的400家企業中,從企業發展所處的階段看,屬成熟階段(10年以上)的63家,成長階段(6-10年)的248家,創業和起步階段(3-5年)的89家,分別佔15.8%、62%、22.2%。從企業型別看,私營292家,國有13家,集體21家、混合所有制7家、外資56家、其他型別11家,分別佔73%、3.3%、5.3%、1.8%、14%、2.7%。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97家,小型企業 303家,分別佔24.2%和75.8%。從所屬行業看,以工業(含製造業)為主303家,佔75.8%,其次分別是批發零售業46家、建築業28家,農、林、牧、漁業10家、其他13家,分別佔總數的11.5%、7%、2.4%、3.3%。

2007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的152家,佔38%;500-1000萬元的53家,佔13.3%;1000-3000萬元的62家,佔15.5%;3000萬-1.5億元的86家,佔21.5%;1.5億-3億的47家,佔 11.7%。

2007年,利稅在50萬元以下的230家,佔57.5%;50-100萬元的56家,佔14%;100-300萬元的47家,佔11.8%;300-500萬元的30家,佔7.5%;500-1000萬元的11家,佔2.7%;1000萬元以上的26家,佔6.5%。

(二) 企業融資狀況

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內部積累,約佔85%,第二位是銀行、信用社貸款,第三位是民間或中介機構借貸。96%的企業近年來資金缺口普遍較大,95%的企業有融資需求,其中需求在100萬元以下的151家,300-500萬元的123家,500-1000萬元的63家,1000萬元以上的57家。這些資金需求的主要用途依次是:擴大再生產、維持正常生產,技術研發和更新、將產品推向市場。除上述原因外,有少量企業既有維持正常生產的需要,也有償還銀行貸款和企業拖欠問題。

目前,企業選擇貸款銀行,市區主要是四大國有銀行,其次是招商、交通、華夏等股份制銀行,而四大國有銀行排序是農行、建行、工行、中行。農村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和少量地方股份制銀行,如深發、浦發、民生。有少數企業通過擔保公司貸款。被調查企業,近3年來獲得的銀行貸款分別是: 50萬元以下的113家, 50-100萬元的41家, 100-500萬元的55家, 500-1000萬元的42家, 1000萬元以上的82家。在這些企業中,以外資企業居多,其中貸款1000萬元以上的32家,佔貸款在1000萬元以上82家的39%。貸款企業中, 能100%及時還貸的有298家,還貸率在90%以上的10家,80%以上的17家,70%以上的10家,有近60家企業還貸率只能達到50%。目前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所遇到的問題依次是:抵押不足、貸款利率高、找不到擔保機構或擔保人、企業規模小無銀行授信等級、抗風險能力弱。由於擔保機構費用大,被調查企業中有84家是通過擔保機構融資,佔21%。當前,造成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依次是: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歧視、政府扶持不夠和企業自身原因。

(三) 動產抵押擔保融資狀況

對動產抵押這種擔保融資形式,有56%的企業完全不瞭解,29%的企業略知,只有15%的企業瞭解。近三年企業擔保融資的形式依次是:不動產抵押、保證、動產抵押和少量動產質押。抵押中使用最普遍的是土地、廠房;其次是裝置、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對浮動抵押概念瞭解的企業僅佔6%,50%的企業略知,45%的企業完全不知道。瞭解和學習過《擔保法》、《物權法》的企業僅佔四分之一,對《物權法》與《擔保法》在動產抵押登記中的新變化,90%的企業不瞭解。

(四)政策建議情況

關於政府在企業融資中的作用,44%的企業認為很大和比較大,認為一般的佔40%,認為沒有作用的佔14.7%。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企業對政府的建議依次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體系、發展中小企業資本市場、放寬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傾斜、搭建銀企合作平臺、發展創業投資基金、設立更多的信用擔保機構、規範民間借貸管理。對金融機構的建議依次是:放款貸款條件、降低貸款利率及附加成本、簡化審批手續、擴大抵押登記特別是動產抵押擔保的範圍、開展浮動抵押業務、改進銀行管理與服務水平。針對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作為企業今後的努力方向依次是:提高效益、增加積累、擴大規模、加強企業信用和財務管理、用好現有抵押品。

三、當前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無論是問卷、座談會,還是對企業的走訪,當前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資金需求量大。被調查企業多數屬成長階段的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購銷客戶、市場相對穩定。由於流動資金在企業資產中佔用的比例較大,因此,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有95%的企業急需融資,近70%的企業認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資金,大大高於“人才、經濟環境、管理、技術”等。調查顯示,急需資金在100萬元的148家,100-500萬元的111家,500-1000萬元的64家,1000萬元以上的57家。經初步匡算,400家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約在20-25個億。

2、融資渠道不暢。調查反映,85%的企業其資金來源首選是內部積累,其次是銀行、信用社貸款,第三位是民間借貸。企業生產經營主要靠自有資金,很難保證企業正常發展的需要。如李滄區的中小企業產品多為大型裝備、汽車、化工、金屬等企業配套,而上游原材料的採購主要集中在鋼鐵、金屬、化工等大型企業,由於地位不平等,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在原料採購中需要及時付清貨款,而銷售時又受需方大企業的限制,無法及時收回貨款,導致資金週轉期較長。由於無法籌措資金,企業只能採取限制產能等消極措施,客觀上抑制了企業的發展。

3、銀行貸款困難。調查中有佔74%的企業認為“當前造成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的原因”。其次是“企業自身原因”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夠”。銀行、信用社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門檻較高、手續繁瑣,成為中小企業不滿意的主要因素。目前,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執行國家信貸政策中,對貸款人要求較高,一律按照國有大中型企業授信的標準執行,而調查中,有45%的中小企業沒有金融機構授信。銀行對中小企業一般不貸。即使放貸,利率也比較高,一般按基準利率上浮20-30%。在抵押物方面,多數國有商業銀行只願做不動產,即土地、房屋。不願做動產,即裝置、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這與南方一些省市及我省其他市、縣差異性較大。被調查企業中佔93%的企業因動產不能抵押而貸不到款 。xx安安包裝印務有限公司年營業額700多萬元。由於企業規模小,沒有廠房,成立幾年來始終貸不到款。近期,因購置裝置急需資金,不得已將自己的一臺進口印刷裝置賣給了杭州某租賃公司,取得資金後購買新裝置,再以新裝置作抵押給杭州租賃公司,然後再租賃其出售的舊裝置繼續生產,可謂費盡周折。目前,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往往沒有屬於自己產權的土地、房屋,基本是靠租賃的形式解決廠房問題,這一點在市內四區和五市城區特別突出,約佔被調查企業的95%。在擔保人方面,由於企業規模小、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差等原因,一般企業、自然人也不願意擔保。貸款手續繁瑣,一般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具有“急、頻、少”的特點,即要得急、次數多、數額少,而金融部門出於防範風險的考慮,履行程式手續多、時間長,許多商機往往“時過境遷”。各種評估、公證費用通常都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30%,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在動產抵押中,銀行由於自身利益的緣故,對抵押人的抵押物價值大打折扣。按照《物權法》的規定,抵押物可以重複抵押,以期獲得更多的信貸利益,而且可以實行浮動抵押,即企業可將預期的產品進行抵押。但是目前,除深圳發展銀行已在我市開展多筆浮動抵押業務外,建行剛剛開始做,其他金融機構都尚未開展。在動產抵押方面,近年來不少銀行已將原來普遍實行的押2貸1,變成押3貸1,甚至變成押10貸1。xx邦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無縫內衣運動裝面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其裝置大多進口,價值一個億,但兩家國有商業銀行在抵押中只按10%和30%貸款。xx吉爾利塑制織有限公司將價值1000多萬元的裝置抵押,2007年獲得銀行貸款470萬,2008年僅貸到200萬元。出於自保和風險考慮,銀行的謹慎貸款政策使企業的貸款更加困難,資金來源進一步收縮。據統計,xx市工商局今年辦理的抵押登記企業中,除續押和還舊貸新外,新增企業不足三成。

4、擔保機構費用高。由於銀行貸款的困難,部分中小企業把目光投向了擔保公司,去年以來增加較多。但是,費用高、程式多、週期長,也令企業十分頭痛。以貸款100萬元為例,剔除擔保利率、評估費、公正費、登記費等有關費用外,企業實際得到的貸款只有80萬,且本應由擔保公司向銀行繳納的20%的保證金,也要由企業承擔,這已變成擔保公司的行規。即使這樣,擔保公司對動產抵押業務也興趣不大。

5、民間借貸成蔓延趨勢。調查顯示,民間借貸資金佔貸款總額的36%。實際走訪企業瞭解的數字比這個要大,其中佔85%的內部積累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靠企業內部集資、向親朋好友借款、股東之間相互拆借、有的甚至用個人信用卡籌集。民間借貸程式相對簡單,但利率相對較高,無論短期或中長期一般都要高出國有商業銀行的4-8個點,一些中介機構還要加收2%的中介費。應當承認,民間借貸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由於利率較高,企業負擔較重,如果數額較大,時間再長一點,無疑是個沉重的包袱。因此,調查中有的企業寧肯限產壓庫,甚至半停產也不搞民間借貸。由於法律法規對民間融資尚未放開,只是在部分地方進行試點,長此以往,必定會使大量社會資金形成“體外迴圈”,干擾國家正常的儲蓄和信貸政策,同時也給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帶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調查中還發現,目前農村的中小企業貸款基本是通過農村信用社,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基本沒有或很少,地方股份制銀行在城陽、膠州相對多一點。因此,農村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以下企業貸款更為困難。隨著城市化發展程序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將向下轉移,這個矛盾將愈加突出。最近,渣打銀行正在膠州等農村開展保證型貸款業務的調查和推廣。

6、中小企業自身問題也是導致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其一,抵押能力不足。調查中近50%的企業缺乏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而有374家企業動產得不到抵押變現;其二,企業信用度低。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不長,無論從規模還是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是財務管理不規範,以單代帳、帳外經營、現金交易的現象都普遍存在,短時間內還很難達到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管理水平,得不到相應的信用認定和授信等級;其三,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相當一部分企業是為大企業配套,一旦遇到市場波動和外部環境變故,企業馬上就會出現經營困難。其四,法律法規意識淡薄。調查中,接近90%的企業不瞭解或完全不瞭解《擔保法》、《物權法》有關抵押內容。有56%的企業完全不知道動產抵押擔保融資的形式,93%的企業不瞭解浮動抵押,400家企業中近三年有四分之三企業沒有做過動產抵押。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給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融資擔保帶來了不少困難。在客觀上陷入了了企業越是不瞭解和不會利用抵押融資,銀行就越不瞭解和掌握企業的信用狀況,因此在貸款中就越加謹慎的不良迴圈。這一點,外資企業要比內資企業好的多。調查顯示,外資企業無論動產和不動產抵押做得都比較多。三年來,僅獲得1000萬元以上貸款的就達32家,佔外資企業的57%。大大高於內資企業14.5%的比例。

四、關於做好中小企業抵押融資工作的建議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它不僅關係國民經濟的穩定,還關係到勞動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的穩固。去年以來,由於受原材料上漲、勞動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加之國家對銀行貸款準備金的上調、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使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停產、半停產企業不在少數。調查瞭解到,我市某鄉鎮工業的某一行業企業已由前幾年的近30家減少為目前的4家。產能大幅度下降導致稅收由前兩年的六、七千萬降為目前的不到一半,地方財政受到嚴重影響。工廠倒閉、工人下崗,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小壓力。儘管中央、地方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銀行貸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信貸規模的擴大、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等。但是目前許多還僅是原則規定,遠未真正落實,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還遠未感受到。日前,有媒體稱“此次出口退稅惠及山東企業8600多家……”。這對於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出口企業來說無濟於事。當前,對中小企業而言,首當其衝的是資金缺乏,當務之急是儘快給予“輸血”,幫助其渡過“危險期”,使其儘快“康復”。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採取相應政策,切實解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

1、政府要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支援中小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要根據地方財政實力,適當安排一定專項基金,對專案好、有發展、信譽好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援。要參與和支援銀行、擔保機構和有實力的國有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搭建寬領域、多渠道、多形式的資金供需合作平臺。鼓勵和參與組建市、區擔保機構,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向社會發放政府債券,吸收社會民間閒散資金,鼓勵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入股。用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資金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允許和放開企業間相互融資,放寬民間借貸的限制。對在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銀行和擔保機構給予政策支援和物質獎勵。同時,鼓勵中小企業開展自救。鼓勵支援中小企業通過集合發債,私募基金、產權交易、民間借貸、風險投資、典當等形式多元化、多渠道融資。

2、銀行要向中小企業傾斜。國有商業銀行要從保增長、促發展的大局出發,創新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增加服務專案,提高貸款額度。要延伸國有商業銀行服務機構,增加服務網點,特別要加大對農村網點的增設。建立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體系。要放寬信貸標準,增強抵押融資的扶持力度。改變目前中小企業貸款門檻高、手續繁、成本大的現狀。要下放許可權,改變貸款審批過於集中、程式複雜繁雜的執行機制,降低中小企業信貸成本。通過增加中小企業抵押物品種,特別是對動產抵押擔保的開展,促使中小企業盤活包括裝置、原料、半成品、產成品等資產。要儘快推廣開展浮動抵押業務,提高企業貸款能力。為防止動產抵押中的信用風險,建議銀行在辦理動產抵押擔保時,可對企業產品的相關權利證書增設權利質押,以提高銀行對企業產品的控制力。

3、加強抵押融資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擴大中小企業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針對調查中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對動產抵押融資業務不熟悉的現狀,工商部門、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加大動產抵押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力度,廣泛宣傳新頒佈的《物權法》、《動產抵押登記辦法》等相關內容,積極引導企業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開展抵押業務,鼓勵和支援企業與銀行、企業與擔保公司、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動產抵押。加強抵押登記機關、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形成互通訊息、多位互動的“三位一體”的動產抵押登記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快捷、便利、有效的服務。。

4、工商部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指導和幫扶,促其提高信用意識,完善信用制度,規範信用管理。指導企業依法簽訂履行合同,保證企業合同、財務有關資料的真實、完整,以良好的信譽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援。同時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的有關規定,引導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增強其競爭力。通過結構調整、節能降耗、拓寬經營渠道、轉變發展和增長方式,加速資金流轉,強化應收帳款管理等措施,減少和降低企業發展中對借貸資本的依賴,提高企業成長中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