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範文(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2.86W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範文(精選6篇)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1

根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20xx]6號)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研究制訂《廣東江北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一、成立“研究性學習”實施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 z、各年級級組長、各班班主任、高中各科老師。

二、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的基本原則

每個學生都要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兩年至少完成1個以上的課題研究。

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可獲得獲得15個學分,每個課題是否完成的依據是:有完整的《廣東江北中學研究性課題審報表》;有研究性學習成果和結論。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實施中的任務分解

1、班主任:全面負責本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主要任務是:

①負責課題小組人員和課題小組組長的確定,每個班根據學生人數可安排10個小組,每個小組為6人左右為宜。

②指導課題小組自由選擇指導老師,或協調老師選擇課題小組。

③根據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給予學分的認定。

④對本班學生研究性學習結果整理歸納送交教研處備案,每學年推薦2~3個優秀課題上報學校。

⑤每學期召開一次研究性學習總結會或成果彙報展示會(要求至少有2名以上課程委員會成員參加)。

2、導師:協助班主任負責本班的學生研究性學習,主要任務是:

①利用課堂上課,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階段,使學生願意參加研究性學習,併產生一定的興趣。

②協助班主任確定本班的課題小組成員和組長。

③指導課題小組自由選擇指導老師,或協調老師選擇課題小組。

④協助班主任,根據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給予學分的認定。

⑤協助班主任,每學年推薦2~3個優秀課題上報學校。

⑥協助班主任每學期召開一次研究性學習總結會或成果彙報展示會。

3、指導教師:每個班的課題小組可根據情況選擇一個授課教師作為本課題小組的指導老師,授課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選擇課題小組,每位教師(主要是高一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不得少於25人。

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

①指導研究小組確定課題,並完成開題報告

②指導課題研究過程材料的完成(主要是要學生完整填寫《研究性學習學習記錄冊》)。

③每學年把所指導的課題小組的《開題報告》、《研究性學習學習記錄冊》和《研究成果》等材料進行整理,送交班主任和導師(班主任和導師根據以上材料對學生進行學分認定)(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活動方案設計、科技作品、錄象資料等多種形式)。

4、年級組長:根據本年級的特點具體組織本年級的研究性學習,協助教研處做好相關的檢查考核工作,以及有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

5、教學處:指定專人負責研究性學習管理的具體事務,主要職責是:

①負責班主任、導師、和指導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②負責對每個班級學生學分的認定進行稽核。

③負責對學生的研究成果整理、歸檔。

④每學年負責組織一次研究性學習展示會,每學年編輯一本《研究性學習優秀研究成果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參考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的角度提出的問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蹟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

3、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的研究、社會關係的研究、企業研究、社群管理、社團活動、人群心理、人口研究、都市計畫、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科技與生活等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的研究、群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音樂、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係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絡,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於瞭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傳與化學、奈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化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五、研究的步驟指導

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研究課題一般包括以下步驟:確定課題——制定計劃——蒐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研究成果。

六、有關要求:

學校要求所有教師(特別是高一教師)都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學活動,全體教師要把這項工作看成是象上課和批改作業一樣不可缺少的職責。每位教師(主要是高一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不得少於25人,並落入正常工作量中,達不到要求的視作未完成正常工作,超額完成的給以獎勵,並與課時津貼和超工作量掛鉤。導師的工作量學校將另行研究予以考慮。以後將教師是否有效指導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考核、獎勵和晉級的重要指標。此方案根據學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發展的情況,以及學校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發展情況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完善。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2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必修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四個部分。特別是研究性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課時最多,佔有重要地位。開設研究性學習,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制訂《國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型必修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採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2.目的和意義

(1)促進每個學生心身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3)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絡。

(4)促進教材多樣化,逐步落實學校對教材的選擇權。

(5)促進既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的建立。

研究性學習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將會推進以加強德育為靈魂,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3.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範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採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完成。

(3)、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說明它的特徵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絡。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和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徵。與以往課程相比,在目標定位、內容選擇、組織實施、考核評價以及師生關係上都有其特點。

4.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

根據研究課題內容難易、時間長短、組織形式的不同,研究性學習有三個不同的課程模式:專題研究型、小課題研究型和主題綜合型。

二、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操作要求

1.注意把握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注重培養學生的收集資訊和處理能力。

(2)啟用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3)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獲得來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4)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5)發展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

2、正確把握研究性學習的性質

(1)問題性——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

(2)開放性——時間安排、主題確定、研究視角、方法運用、結果表達,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

(3)綜合性——圍繞專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

(4)社會性——關注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5)實踐性——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3.精心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環節

不同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具有不同的教學環節。

專題研究型。專題研究型是指研究內容比較單一、所用課時數較少,一個教學班研究同一課題內容的課程模式。屬於研究性學習的初級層次。

這種模式的教學環節包括:

①選擇學生感興趣、結合師生實際、便於發揮學生自主性的課題;

②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

③以突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為主的課題小結、評價。

(2)小課題研究型

小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研究課題整理歸納的基礎上,確定幾個課題,在一個教學班或一個年級內的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的課程模式。

這類模式的教學環節有:

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勵學生自主選擇課題;

②指導教師對學生自選課題的篩選、課題確定、成立課題組;

③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

④課題小結與探究成果展示;

(3)主題綜合型

主題綜合型,是指每學期全年級設立統一的範圍寬廣的主題,通過對學生在同一主題下自選小課題的篩選,分設若干各子課題,以小課題組為單位的自主、開放式的探究過程。

主題綜合型課題的探究過程包括:

①組織輔導報告、班級佈置與動員;

②個人選擇題目、擬訂計劃、方案;

③班主任初審、合併相近題目,公佈經年級篩選、綜合的課題名稱;

④學生自由組成小課題組,在小課題組長的領導下共同設計調查方案;

⑤開題報告、方案評審;

⑥小組實施、教師監控、參與、指導;

⑦撰寫研究報告,小組、個人總結;

⑧班級展示、同學評議、自評;

⑨答辯會、年級報告會,形式多樣的研究成果的交流;

⑩教師評定成級,年級總結,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論採用那種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都要體現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特徵:一是預期性,即通過學習學會處理預期出現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二是主動性,即讓學生對知識和生活的主動接近和參與精神得到體現。都要做到:突出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獲得感悟、體驗,重在知識的應用而不是學習。通過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心、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3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設定方案(試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我校實際,試擬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如下:

一、課程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設定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容構成,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高中新課程的八大領域。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課程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具有關注人生、社會和未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開設方案

學校開設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按每週至少兩節課排入正式課表中(第三學時可與其他學科整合或納入假日、假期),以保證高中三年不低於216學時。主要用於集體講座、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問題討論、結果報告等。還須由學生自己安排課餘時間進行。學校在每學年安排一個研究課題,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個學期每學期安排一個研究課題。學生每年都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年累計不少於3個研究課題。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路是:從親歷經驗切入,以切實適己的問題探究為線索,訓練邏輯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整合學生自我的日記、語文學科的週記,心理健康教育的心靈感悟等文字作業形式,由學生以自我為主積累成長之旅中的發現文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為了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從年級段剝離出來,由教研處統一聘任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負責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學生分組、課題管理、課題鑑定和學分認定等。

指導教師:曾小巍、王恩波、梅聯珍、林王源、呂智勇、尤永安、史輝躍、蔡麗麗、江偉亮、陶愛芬。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學分,屬計劃內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上)為準備階段;高一(下)、高二每個學期各安排1個課題;高三(上)為反思、提高和完善階段。具體如下:

1、組織形式:①小組合作研究(4——10人);②個人獨立研究;③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時間安排: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完成3個研究課題。每週安排一個下午,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學期完成一個小課題研究,每個小課題5個學分,三年必須完成3個課題研究。

3、課題研究:可以學生自行申報課題,組成1—6名學生的課題研究小組,實行分工合作制,填寫申報表,由指導小組負責協調,組成研究課題小組。也允許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課題——制訂方案——蒐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每一步驟工作情況必須記錄,以備學分認定。

4、學分認定:由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認定。

具備五個條件,可得3個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

5、獎勵機制:設立校長資助課題獎,每年評選出10個希望課題,予以資助獎,並選出優秀課題參加送省、市級評比。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4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篩選資訊和有效的利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慧發展,培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象觀察、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生活現狀,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瞭解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體現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略)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具體分工

1、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制訂,檢查和落實。對全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管理,對活動場地活動裝置的組織與協調,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負責組織和協調年級和班主任對活動的指導與具體管理,做好安全防範等方面的教育,為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負責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2、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組織與具體實施

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包括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培訓,學生選題開題的指導,課題的結題與交流,並負責對全校老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5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學生以單純接受教師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激發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國小生要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接觸和了解自然與社會,對身邊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積極觀察和思考,並通過簡單的操作實踐,品嚐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悅,獲得問題探究的初步經驗,激發對自然與社會問題探究的興趣,初步養成好觀察、好質疑、好探究的心理傾向。

2、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性學習,國小生應當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並發展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包括:針對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細觀察並且提出問題;針對所探究問題,形成簡單的探究思路,並以自己的方式實施探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裝置,採集基本的資訊、資料,運用資訊和資料對問題作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明白的話語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探究的過程與心得,展示成果。

3、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

國小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樂於與夥伴互相幫助,既分工又合作;克服依賴心理或驕傲心理,養成認真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形成人際溝通的初步能力;熱愛集體,樂於與同伴交流和分享資訊、創意及成果。

4、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在研究性學習中,耍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凡事認真思考的習慣,既敢於大膽想象,又能夠認真實踐、嘗試、探究;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探究;能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研究方法。這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研究過程中獲得。

2、在研究過程中所積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是隨著研究發展的需要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3、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各種經驗和體驗,這是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體,只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感悟獲得。以上三個層面的內容通過研究的課題作為內容的載體,通過課題的選擇與組織調節學生獲得研究方法、能力與態度的提升以及各種體驗,課題的選擇與組織就成了研究性學習內容的主要途徑。

三、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系統與職責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組織實施涉及從學校到學生五個層面。

1、學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文中

副組長:周智負責全面領導,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規章制度,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保證。

2、教導處、教研組、少先隊大隊部。

以教導處、教研組為主,負責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開展教師培訓,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為教師、學生提供科研方法的諮詢、指導。大隊部與教導處密切配合負責對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的組織與管理,與社群的聯絡與協調。

3、年級組。

上承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級組內班主任、學科指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著組織、協調和監控作用。具體落實本年級學生課題研究計劃,及時提出階段的具體要求,規範學生的研究活動。

4、班主任和指導教師。

具體負責對學生活動的組織管理和課題指導工作,隨時瞭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包括選題、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與思路,研究報告的具體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關注學生在課題研究中的態度和表現,負責與家長溝通聯絡,通報情況。

5、學生課題組長。

負責組織本組的同學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安排小組人員分工,真實記錄每次活動情況,主持小組活動和組內評價,及時向老師反映出現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規定的一個獨立的學習領域,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部分。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意具體目標的實現:

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努力求知態度,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二是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在學習中,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鍊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於傳統學科的,也可以是屬於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於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於文獻研究或思辨的。溫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是浙南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溫州所獨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環境,這為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了培養學會選擇、自主發展的學生,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採用課題研究模式。引導學生關注校園外廣闊的社會課堂,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創新的思維方法、創造技能、寫課題報告等,也是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之一。

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程式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表達交流階段和評價階段。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1)確定學習主題

學校教師根據社會及周邊環境、文化背景、學科知識等擬定幾個巨集觀選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之一,經自主考慮或教師相關指導後,在此選題範圍內自己確定具體課題。最後由學校根據學生選題內容合併類似課題,確定學生分組名單,一般由2~4人組成課題小組(也可以個人單獨進行),選出組長,負責課題組人員分工。學校根據小組選題內容為小組指定指導老師,老師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制定活動方案

研究性學習主題確定以後,師生要對活動專案或課題進行討論,著手製定具體、可行、有效的活動實施方案。在此階段,學習小組要填寫開題報告:包括題目、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人員分工以及具體的每一階段的時間安排、成果展示等內容。

2、實踐體驗階段

(1)蒐集和分析文字資訊資料,開展實地考察、實驗設計或調查研究等工作,進行初步的交流。本階段教師主要指導任務是確保學生研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應注意強化學生的研究興趣和信心,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時瞭解學生研究的進展情況,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調節或其他必要的幫助。

(2)學生按課題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並認真規範地填寫相應表格。學生根據初步的活動和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上交中期報告,並上交《活動情況記錄表》和《調查記錄表》。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完善中期報告,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課題結題後,要有相應的論文,還要有相應的研究工作報告,要認真總結研究過程中所做的工作、體會,彙報研究思路、過程和成果。每位學生上交一份個人總結,主要描述個人的參與工作、貢獻和體會。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4、評價階段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在研究過程中的三個環節開展,包括開題報告表、中期報告、結題報告以及相應表格的完成。

開題評價要關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手段選擇的有效性,查閱資料數量和質量,對資料的研究和利用;學生研究態度的主動性、協作能力和完成任務的情況。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原始資料積累和整理情況、研究問題的表述、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指導老師負責彙總,將開題評審的成績、學生平時成績和答辯成績統一彙總,對每個學生作最後的成績評價。

五、研究性學習活動學分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部門稽核等程式,並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學分認定依據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主題和方案;二是要有體現研究過程的記錄或佐證材料;三是要有研究的結果實物或書面報告;四是要有研究性學習的學時保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