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

來源:才華庫 6.83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人物描寫一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

二、說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是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就是其中的一個片段。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難點:運用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寫片斷。

四、說教學過程

(一)、緊扣主題,談話匯入開課之初,我就直奔課題,並讓學生從課題中瞭解今天要學的課文主要是講什麼的,同時,告訴孩子們我們這節課的任務是什麼。

(二)、複習詞語,理解詞意學生已經五年級了,所以我在這裡沒有把字詞的學習作為重點,只是讓他們一讀帶過,說幾個理解了的詞語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讀課文,初識形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分為兩步:

1、這篇文章中的三個片斷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分別選自哪本小說?作者是誰?你們知道嗎?《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選自《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讀課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描寫的語句描寫方法(效果)

(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我設計這兩步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四)、品讀《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個環節是我這節課的重點部分,也是一個鋪墊的環節。學生在讀、畫、品的過程中把小嘎子機靈、頑皮的性格特點牢牢地印在了腦海中。同時瞭解了動作描寫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找春天》是人教版第三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一組教材是以走進春天,發現春天為專題編寫的,有描寫美好春光的美文,有生動形象的童話散文,有發生在春天裡的故事,還有讚美春景的古詩。這一篇篇充滿兒童情趣的佳作不僅引導學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勵學生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去探索春天的奧祕,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該課時目標:

知識目標:

會認“羞”等9個字,會寫“脫”等9個字。

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中的優美詞句。

2.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養成主動發現的習慣。 教學重點:會認生字,會寫生字。感情誦讀。

教學難點:在讀中感悟、欣賞,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激發對春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半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能就某一個問題展開初步的合作學習與討論,能夠用比較通順的語言回答問題。只是學生對優美句子的欣賞還有差距。在教法上,我採用情景、問題、探究等多種方法,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採用課前預習、朗讀成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教學模式:

根據課標新精神,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模式為:情境匯入—任務實施—任務評價—小結作業—課後延伸。在任務實施階段,我的模式為:初讀感知—品讀體味—拓展昇華—學以致用。情中促讀,讀中感悟,體現學生以讀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採用多種朗讀方法,如:默讀、朗讀、自由讀、齊讀等。圖文並茂,利用課件感悟文中的優美詞句。

四、說教學設計:

作為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架起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孩子們你們喜歡唱歌嗎?(播放《春天在哪裡》)學生和老師一起拍手唱歌,,歌中告訴我們春天在哪裡呢?在小朋友的眼睛裡。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找找春天吧!(板書課題)

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來激趣,吸引住了學生,再由圖到文,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春天,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合作識字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首先,我播放課文朗讀視訊,學生邊聽朗讀邊欣賞畫面,感知春天的美景。然後範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印象。

接下來,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把文章讀正確,讀通句子,對照美景理解詞語,初步感知春天的美麗。在這一環節, 1、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2、教師出示生字詞,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課件展示)

看實物猜字——躲、符、鵲;畫圖認字——嫩

做動作猜字——羞、遮、掩、探、觸

謎語、順口溜猜字——一頭羊長得醜(羞);一朵花藏身後(躲)

在這一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視訊,幫助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初讀感知內容併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感知發現

閱讀是低年級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

1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孩子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自由朗讀) ,並讓孩子抓住“脫”“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針對性閱讀)

2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說成是春天的眉毛呢?(交流性閱讀)

3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要求學生細細體會,並且通過師生間的比賽閱讀來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比賽閱讀)

4最後我說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說“高興、愉快、興奮”

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仔細品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

(四)指導寫字

一、練習雙姿,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1、坐姿:身正、肩平、臂開、足安。

2、執姿:一尺、一拳、一寸(三個一)。

指導寫“脫、凍、溪、棉、探、搖”六個字。

1. 展示生字,學生搶答來讀一讀這些字。

2. 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

(1)讓學生回憶並說出字形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 野,解:左寬右窄

脫、凍、溪、棉、探、搖、、躲:左窄右寬

(3)逐字講解,指導書寫。

探:禿寶蓋不宜太寬,“小八”的右邊是點,“木”字橫要短。

躲:第七筆撇不出頭,“朵”字寫得瘦長一些。

溪:重點指導。。

3、學生練寫,力求把字寫規範、美觀。教師巡視,鼓勵寫得好的學生,獎勵小星星。

4、學生交流評價,互相打等級。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因此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拓展練習:(1)、引用古詩拓展(2)、畫一畫你眼中美麗的春天,在班裡辦個圖畫展,看看哪個同學筆下的春天更美。

談感受,辦畫展,訓練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五、說板書設計:

良好的板書是一門教學藝術,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精煉的展現給學生,強化知識。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小草 眉毛

找 野花 眼睛

天 嫩芽 音符

小溪 琴聲

六、說課堂評價 :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評價越來越成為我們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最根本的理念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要對不同學生做出評價,可以是激勵式、導學式、明理式、點撥式、幽默式語言評價,也可以是非語言評價,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身勢、一個手勢,也可以書面評價。在學習任務完成時要做一個終結性評價要對閱讀能力和閱讀行為作出評價,還要對學生書寫習慣、坐姿寫姿、回答問題做一個學習習慣評價。

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瞭解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及時給與表揚鼓勵,這樣能給孩子一充分的自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七、說資源開發:

語文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

《找春天》準備的資源1、國小二年級下冊人教實驗版語文教材。2、專門為本課製作的ppt課件、視訊資料。3、 關於春天的美麗圖片。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是中圖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的開篇,從教材內容看,是以亞洲為案例的大洲自然環境的描述,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區域自然地理的框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眾多”、“氣候複雜多樣”三部分構成。教材通過地圖、圖片和資料,闡述了亞洲的自然環境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並補充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亞洲獨特的自然環境特點及各要素的相互關係,建立形象、直觀的印象。這節內容在國中地理知識結構體系中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要將上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地理區域學習中,而且也為學生繼續學習後面的相關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國中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國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利用地形圖說出亞洲地形的特點,知道亞洲河流的流向特點;

2.能夠推測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等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亞洲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以及地形與河流的關係,會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五、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教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比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創設法、探究法、案例法等。

1.地圖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製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豔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影象,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通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於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情景設定法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法:讀圖法、自學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實驗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採用諺語匯入:本節課,我先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諺語,那麼,有沒有同學幫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是怎樣的呢?

這其中就包含了兩項構成我們非常重要的兩個地理要素:一個是地形、一個是河流。

設計意圖:採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語,能夠拉近地理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匯入結束後從地理學角度提出本課重要的兩項要素,把匯入和本課內容緊密掛鉤。

(二)新課教學

1.亞洲地形特點

首先給學生呈現“亞洲地形圖”,並且給學生介紹分層設色地形圖判讀技巧。

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一種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種基本型別的地圖。(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們又把某一地區具體的地形叫做地形區。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解該類地圖判讀技巧,為後面學生讀圖掃清障礙。

【活動一:知地形】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三分鐘內對照圖例查詢以下地形區,讀取海拔資訊,並嘗試記憶它們在亞洲所處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山地: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②請大家一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我讀出一個地形區,大家舉手搶答,第一舉手的同學,將代表該地形區的“名稱條”和“高度條”標在大家右側的地形圖上,我們看看哪些同學記得最準,標的最快。用珠穆朗瑪的和死海的高差來講解地勢的概念。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給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進行學習和討論,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活動二】“說見聞”

創設問題情境“說見聞”。前後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動:組號為單號的按照情境1進行,雙號的按照情境2進行。請每一位同學記清楚自己的分工。創設如下兩個情景:

情境1:你們小組自北向南沿80°E經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情境2:你們小組從西到東沿30°N緯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們會依次經過哪些地形區?它們海拔多少?請討論後用流暢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你們在這條線上對地勢變化的感受。

現在老師給大家呈現兩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圖,而且他們就是沿著80°E和30°N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

教師總結:亞洲地勢特點:

轉折:那麼現在請大家回憶,老師剛才的那句話“水往低處流”,地形特點已經得出來了,那你此時認為亞洲的地形會對他的河流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設計意圖:與匯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呼應,前後呼應使課堂為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更具有生命力。同時提出疑問,讓學生思考,為後面學習亞洲河流的特點奠定基礎。

2.亞洲河流特點

【活動三】“識河流”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圖中描畫出以下四組河流,觀察並總結其流向特點。

a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東

c恆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錫爾河,阿姆河; 自東向西

教師總結:

總結地形與河流的關係:

【活動四】“識湖泊”

呈現“亞洲的湖泊分佈圖”和“死海”“貝加爾湖”的景觀圖,學生看圖交流。

亞洲湖泊眾多,在溼潤氣候區多為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為鹹水湖。

亞洲湖泊之最: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裡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上鹽度最大的鹹水湖。

設計意圖:提供湖泊的圖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三)拓展+作業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環境特徵的方法:

②讀圖、文等資料瞭解自然環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況;

③能總結該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④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生,讓學生歸納出探究某一地區自然環境的方法思路,能夠提升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和學會知識的遷移。

作業: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別有什麼特點?兩者的相互關係又是怎樣呢?

設計意圖:利用前面總結的方法,學習另外一個地區,學會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小結昇華

採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分析了亞洲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老師希望大家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能認識到水往低處流在亞洲的體現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處走,不斷的攀登,永不停息。

設計意圖:小結部分與匯入前後呼應,同時在課堂結束知識讓學生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昇華。

七、板書設計

這種結構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析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和完整。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等待散場》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微型小說兩篇中的其中一則。單元導語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用心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和細緻的描寫,領略作品語言的獨特魅力,去觸控小說人物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去體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賞短篇小說的能力,並嘗試微型小說的寫作。”故要求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能理解作品蘊含的感情,瞭解作者的意圖,並能從人物、情節、環境等方面來分析作品主題,明確其情節構思上的獨到之處,並嘗試創作微型小說。在小說的教與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建構有關小說的知識體系,掌握鑑賞小說的技巧,還可以比較深入地瞭解社會、關注人生。

(二) 教學目標

學生已經學習了《祝福》和《項鍊》這兩篇短篇小說,已掌握了小說的相關知識並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分析能力。要理解這篇小說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在分析小說的典型環境、寫作技巧,多元化主題解讀等方面,相信會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的指引和點撥。基於以上認識,教者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微型小說結構的精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細節描寫入手,探討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歸納小說主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深入瞭解文字,培養學生想象能力,養成自覺思考、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純真人性的讚美和追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歸納小說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環境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小說典型環境的作用;探究品味小說豐富的生活底蘊。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入課文,進行體悟感受,並幫助其樹立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以進一步培養其閱讀分析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帶著問題逐步引導,逐漸深入,有利於推進情節,有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引導學生領悟主題也有一定的幫助。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走進課堂,走進文字,走進語文學習的樂趣之中。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教師適當的點撥有利於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說學法

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勾通,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據此,教者確定了以下學法:

1、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的方法更好地走入文字、跳出文字。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己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在問題和任務的推動下,以主動的姿態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感性體驗。

3、讀寫結合法

從閱讀中學習寫作,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通過讀寫結合掌握小說閱讀的技巧和寫作的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印製閱讀材料《“書法家”》《永遠的蝴蝶》

(二)、匯入

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在必修一中,我們就曾學過不少的愛情詩,特別深刻地體會到古人那份堅貞不渝的愛情,如《孔雀東南飛》中“蒲葦韌如絲,盤石無轉移”,《上邪》中“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然而在浮躁的今天,愛情已經成了“快餐”,“閃婚”“閃離”司空見慣,難道現代愛情已經禁受不住考驗了嗎,劉心武先生的《等待散場》抑或可以給我們些許啟發。

(三)、具體分析,突破重點

1、 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情節特點(學生歸納,教師明確)

明確:開端 “我”遲到巧遇青年 發展 願讓票卻遭到拒絕

高潮 遇女郎見兩情相依 結局 沉浸在永恆的旋律

情節特點:情節曲折,三個誤會,兩個巧合。

2、 細讀文章,感知人物形象(學生自主交流,歸納人物形象)

(1)從小夥子的角度來看

提問:他為什麼不去看,而是讓女朋友去看?當“我”無償把票讓給他時,他還是不願進去,而是毅然拒絕?

明確:他們只有一張票;小夥子其實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個人過來,就急不可耐地問“我”有沒有票,可見其矛盾的心理;但他很愛他的女朋友,為了女朋友,為了愛情,他寧可犧牲自己的愛好,在雨中等待散場,表現了小夥子對愛情的忠貞、執著;“我”無償將票讓給他,“他接過去,仔細地看了一下排數座號,退給了我”,可見小夥子還是很想看《天鵝湖》的,但是票的座位或許與女郎的不在一塊,更加上小夥子在外面等她,他怕散場後女郎找不到他,可見他是一個執著誠摯、恪守承諾、關愛女友、對愛情充滿信心和幻想、堅貞樸實的人(板書)。

(2)從妙齡女郎的角度來看

提問:妙齡女郎為什麼不坐在座位上舒服地欣賞芭蕾舞劇,而要站在門廊裡等待散場?女郎 “咬緊嘴脣”,“眼裡閃出異樣的光”,為什麼,有何作用?

明確:1)她牽掛在外面等她的小夥子,為了不辜負小夥子的一片心意,她只好一直呆在劇院裡,因此,她放棄了自己喜愛的芭蕾舞劇,根本無心認真觀看錶演,心中一直等待散場,可見她是一個溫婉可人、善解人意姑娘(板書),表現了他們愛情的純真。

2)“忽然咬緊嘴脣,眼裡閃出異樣的光……”給讀者遐想的空間,讓讀者去揣摩理解人物內心的思想鬥爭,可能女郎從這次等待中看到了小夥子的內心和人格,心裡充滿了喜悅之情。

溫馨提示:學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依據文字對進行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據,切不可憑空捏造。

3、 再讀文章,理解典型環境的作用

(1)、小說將故事安排在雨天進行,這有何作用?

點撥:①找出描寫雨的句子——小雨 細雨如酥 霏霏細雨 雨絲 ②為何不設定成“傾盆大雨”呢?

明確:渲染溫馨浪漫、朦朧纏綿的活動氛圍;烘托人物的深情厚誼,凸現人物愛意之深。

(2)、文章選擇《天鵝湖》作為背景有何作用和寓意呢? “永恆的旋律”指的是什麼?

點撥:①作者為何不以我們熟悉的《梁祝》作為背景呢?②簡述《天鵝湖》與《梁祝》的故事。

(點撥意圖:學生通過這兩個故事的情節對比,就能更好地理解選擇《天鵝湖》作為背景的原因。)

明確:一方面,《天鵝湖》是故事的起因,它見證了男女主人公的純潔愛情,每一場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具有深刻的交響性,是經典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色彩的舞劇音樂;另一方面,《天鵝湖》的故事情節也暗喻了小夥子與妙齡女郎的愛情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永恆的旋律”指的是:一是《天鵝湖》表現的無私、偉大、純潔的愛情,是作者真實聽到的。二是小夥子和女朋友之間永恆感人的愛情,讚美了美好的人性。

小結:鑑賞小說,必須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並理清三要素之間的聯絡,如環境描寫,既可推動故事的情節,又可烘托人物形象。

4、學生自由發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作答。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給予學生自由發問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促使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文字探究與交流

1、 關於“我”

(1)、“我”是誰,擔任什麼角色,有什麼作用?

明確:“我”是小說的敘述者,是小說塑造的一個人物;是旁觀者的角色;起線索的作用,以“我”與小夥子的接觸以及在劇場內所見到的姑娘聯絡在一起,將在劇場外等待散場的小夥子和在劇場內等待散場的姑娘之間的純真的愛情表現出來。

(2)、“我”是一個狂熱的芭蕾舞迷,為什麼“我”要將票讓給小夥子呢?

明確:“我”被小夥子感動了,想成全他,可能“我”從他行為中看到自己年輕的影子,想起自己的甜蜜而純真的愛情,因此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我”要將票讓給他;同時也襯托了男女主人公的純真愛情。

2、小說的主題思想往往並非是唯一的,那麼在《等待散場》中除了愛情主題之外,我們還可以品味到哪些生活底蘊(生活的內容、內情)?(分小組討論,允許多元化、個性化解讀)

明確:①小說借平凡的人與事,表達了對純潔美好愛情的讚美、追求與嚮往。

②讚美了“我”的善解人意、成人之美、具有人情味,讚美人性中的善。

③告訴人們生活中有曲折的、缺憾的、不完滿的、苦澀與甜蜜相伴的。

……

設計意圖:對小說主題多元化的解讀,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積極的鑑賞態度,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

(五)、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推薦書目:《“書法家”》《永遠的蝴蝶》《那團雲霧》《最後一片樹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以讀帶寫)

(六)、結語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情是美好的。然而,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天鵝湖》中王子與白天鵝的愛情終於衝破惡魔的阻撓而圓滿,所有的愛情童話都有一個美妙的結局,我們幻想中的愛情畢竟是美麗動人的,可是現實世界中的愛情能象童話世界裡的愛情一樣美麗圓滿嗎?我們在座的同學,風華正茂,正處於青春的騷動和幻想中,也許每個人心底都埋藏了一個童話故事一樣美麗的帶著玫瑰色的夢想,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可是,現實與理想總是相差甚遠,我想成功的愛情還必須要有事業做保障,對於大家來說就是要抓緊時間好好學習,讓愛的力量促使我們不斷達到事業的高峰。

(七)、作業:創作一篇微型小說,題目是《散場以後》(以寫促讀)

(八)、板書設計:

小說故事情節:開端 “我”遲到巧遇青年 發展 願讓票卻遭到拒絕

高潮 遇女郎見兩情相依 結局 沉浸在永恆的旋律

小夥子:執著誠摯、恪守承諾、關愛女友 姑娘:溫婉可人、善解人意、牽掛男友

情節曲折,三個誤會,兩個巧合。

(九)、教學反思:小說是一種內容豐富的體裁,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既要參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掌握好各個知識點;更要靈活教學,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質,培養好學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鑑賞評價能力。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節溫器》。請問我可以開始我的說課了嗎?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將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我的課堂設計理念將圍繞這一核心展開。《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檢修》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專業技能課,旨在幫助學生在學習相應理論的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技能操作,熟悉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發動機常見的故障現象,通過情境模擬故障現象,學會故障現象的排除思路和解決方法,為無縫對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說課的內容選自教材《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第十單元冷卻系的第七個專案節溫器。節溫器是發動機重要的零件之一,它在發動機的整個冷卻系統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不僅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執行,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檢修專案之一。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冷卻系各部分組成及冷卻泵、散熱器工作原理等知識的基礎上,以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節溫器的工作原理及檢修方法等內容,在思考和動手操作的同時,更易於接受新的知識點。對往後理論的進一步學習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瞭解學生現有知識和能力狀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本次課授課物件為汽車維修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思維較敏捷,動手能力較強,但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空間想象力都較缺乏。基於此,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徵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故障現象、工作任務為中心線索組織教學,並讓學生在完成具體的專案中學會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並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更富有啟發性和實用性,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中職學生更樂於接受此類課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教材和學生,如何保證我的教學效果呢?這就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找出節溫器所在位置,並能在認識節溫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對節溫器的故障進行診斷;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的`方式進行小組自主探究式學習,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會安全與責任的服務理念。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為:節溫器的故障診斷。本課的難點為:節溫器的工作原理。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理解鞏固,我將採用情景引入法、任務驅動法、小組探究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之在真正意義上成為會學習的人。

為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節溫器的工作原理,我做了如下教學準備:PPT,節溫器等實驗用具,以此來輔助教學。

厚積而薄發,在做了一系列準備活動之後,我的教學過程將如下呈現: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將通過設定情境引入課題。第一步:利用理實一體化教室的多媒體播放一段視訊。視訊內容為一輛北京現代汽車在行駛中,發動機開鍋,發動機冒白色煙霧。通過這段視訊提出問題,“這個現象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學生結合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可能會說出冷卻風扇不工作、水泵皮帶太鬆、發動機溫度過高等內容。緊接著第二步:在肯定學生的回答之後,我會將汽車的檢修結果告訴學生,這一故障確定為節溫器損壞引起水溫過高為導致發動機開鍋,這時再通過PPT呈現問題串“節溫器在哪裡?節溫器對發動機有什麼作用呢?節溫器都有哪些型別?它是怎麼工作的?”,學生由於知識儲備不夠,可能不能一下子得出完整答案,在激發起學生求知慾的同時,引入本節課的內容《節溫器》。匯入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智慧和靈感,通過情景的創設和問題串的展示,不但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揭示了課題,還為學生指明瞭學習的方向。

接下來是掌握新知環節,我會將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以解決匯入中遺留的問題為任務學習課本中的知識。為了讓學生從具體車型中感受節溫器,我會再次組織學生到操作工位區,讓他們從整車的角度尋找節溫器所在位置,若他們不能很快找出,我會給予一定的提示,以此幫助學生對節溫器的具體位置有更明確認識。當學生找到節溫器的位置後,我會給每個小組下發一個節溫器,讓他們結合課本知識和任務單,小組間拆一拆、看一看、說一說,自主討論式學習8分鐘。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走到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討論,聆聽他們對知識的認識,若是學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8分鐘時間到了之後,我會隨機邀請2個小組的代表呈現他們小組的討論成果,並與其他小組一起對他們的討論成果進行點評和補充,最後總結概括出節溫器所在位置、作用、型別等知識。為了保證學生全面、清晰的認識節溫器的工作原理,我會結合現在汽車市場中運用較廣的單閥蠟式節溫器的結構圖詳細的講解節溫器工作流程,再對單、雙閥節溫器、兩級節溫器進行對比分析。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探索規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獲得;凡是能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的問題,就通過師生交流取得共識。教師始終扮演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體現出了“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的思想。

緊接著是深化新知環節,第一步,我會讓學生繼續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認識了節溫器的工作原理基礎上,以F23A3型號的發動機為例,先熟悉一下節溫器的檢修步驟,節溫器好壞的判定依據和處理方法等內容,時間為2分鐘;第二步,通過一個實驗進一步認識節溫器的檢修工作,整體實驗時間為8分鐘。首先發放實驗器材,包括:兩個壞的節溫器、三個好的節溫器、溫度計、可加熱的容器。其次強調節溫器檢查的步驟,溫度計正確、安全的使用方法(不要接觸正在加熱容器的底部),同學之間合作完成等內容。學生做實驗時,我也會注意參與和引導,以保證實驗的安全、有效進行。實驗結束後,我會讓各個小組自己選出代表,說明試驗中節溫器主閥門初開溫度、全開溫度、主閥門升程的記錄資料,再讓學生將自己測量的資料和書中F23A3型號的發動機節溫器的情況進行對比,自主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情況。通過這一環節有效的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這樣設計促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學會學習、探究新知,體驗成功,還體現了安全第一和注重發展學生團隊間合作,做事認真、互幫互助這一生活、學習理念。

而鞏固應用環節,我會讓學生在不看書的前提下,以回憶的方式填寫節溫器檢查學生工作頁,完成代入環節佈置的任務,時間為4分鐘。學生完成後,我會邀請本節課學習最認真的學生來當小老師,與同學們一起檢驗工作頁各空白項內容填寫的正誤情況,必要時我會進行補充說明。為了讓學生從具體車型中感受節溫器,我會再次組織學生到操作工位區,從整車的角度觀看發動機前端氣缸蓋出水管中的節溫器,幫助學生對節溫器的具體位置有更明確認識,並瞭解出口水溫控制法和進口水溫控制法各自的優劣性。通過這些有序而多樣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學過的知識,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有趣的知識在學生們的積極主動的探索中顯得更有味道。

最後的小結作業環節,我會讓學生以你問我答的方式回顧本節課的知識,問題可以有“1、沒有節溫器的發動機會有什麼不良後果?2、什麼情況下需要更換節溫器?3、汽車市場上多采用什麼型別的節溫器?”等。待學生充分回顧過後,我再對他們的小結進行完善補充。而作業我則要求學生課下以小組的形式對比學習到網路上了解不同型別節溫器的工作資料,再預習下一節的內容《節溫器的拆裝》。這樣小結不僅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所學,也能促進同學間共同進步,實現“1+1>2”的合作學習理念,作業的佈置則充分將知識與網路資源進行融合,將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說課的最後,我來談談我的板書設計,為了幫助學生搭建一個更清晰的知識體系,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框架清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這就是我的板書。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尚市鎮中心國小的王方。我說課的課題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接下來我將從說學生、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說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學生

學生在學習本內容之前已經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明確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知識,這些為本課學習作了鋪墊。而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質疑—探索—釋疑—應用”這一完整的學習過程。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在國小數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商不變的性質有著內在聯絡,也是後面學習約分、通分、分數計算的基礎,在整個分數教學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改變分數的分母與分子,而使分數的大小不變。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分數基本性質的發現、歸納過程,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滲透遷移的教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分數的基本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學生通過猜想和動手驗證,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4、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三張形狀大小一樣的紙片、彩筆,老師準備課件、分數卡片。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本著 “以學定教”的思想,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引導發現、組織討論、組織練習等教法,讓學生全程、全面、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自學嘗試法等。當然,由於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

四、說教學過程

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程式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首先我為學生帶來一個《猴王分餅》的故事:猴王做了三個大小一樣的餅,它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切成兩塊,分給猴1一塊;又把第二個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2兩塊;接著又把第三個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3四塊。聽完故事,我問道:“同學們,哪隻小猴分的餅最多?”來引發學生的猜想。

設計意圖:“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樣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於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活動一:動手實踐,驗證猜想

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將每張紙分別平均折成兩份四份和八份)、塗一塗(用筆將其中的一份兩份和四份塗上色)、比一比(比較塗色部分的大小),發現三隻小猴分的餅是一樣多的。同時得到三個相等的分數: = =

活動二: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這三個分數,並在小組內展開討論: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他們的大小卻相等,你們能找出它們的變化規律嗎?

活動三:對比歸納,提示規律

1、運用課件引導學生分別從左往右看,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組合作,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3、自學教材,對比分析,並舉例說明,著重理解為什麼要“0除外”?

活動四:應用鞏固,體會規律

我以學生為主角,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了兩大組,請其中一組起立。站起來的學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四組活動,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及時肯定並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例2:讓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明確《猴王分餅》的道理,並拓展延伸:如果小猴子要五塊、六塊、十塊……又該怎麼分呢?

3、考慮到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四組分層闖關訓練。

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預定的目標。還能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加深理解

讓學生暢談收穫,並用分數來表示本節課所體驗到的收穫與快樂。這樣設計,不僅是對自己在課堂上知識獲取的一個回顧,同時也評價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課堂的教學效果也給出了評價。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突出了重點,有助於學生歸納、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六、說反思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教學設計體現了“趣”、“實”、“活”三個特點。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折、塗、比等多種活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的活動平臺;課上得富有實效,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各位領導、老師們,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 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 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 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一去二三裡》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裡》。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裡》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

123下一頁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 他們會說些什麼 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裡。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 (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例項,引導學生理解裡。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 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裡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裡的聲母是邊音,(這裡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 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裡 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裡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裡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 這個小山村熱鬧嗎 美嗎 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援,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絡。」(課件演示,一學生讀有關詩句,一學生指圖,教師輔助點選滑鼠,出現放大的圖畫區域。)

課間休息:做識字遊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學生適當放鬆。

第四環節,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並演示各個部分)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並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學生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 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 。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並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作業,學生展開互評。在這裡,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學生髮現錯誤。學生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