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來源:才華庫 1.2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課文是一則歷史故事,記敘了曹衝動腦筋想辦法稱出大象體重的故事。全文圍繞“稱象”這一中心,運用渲染烘托,映襯對比的方法記敘了稱象的全過程,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給人以深刻啟迪。“曹衝稱象”原是一則民間傳說,作者根據這一傳說精心構思,按照“遇難題”、“議辦法”、“點結果”思路展開的,“遇難題”——大象到底有多重;“議辦法”——曹衝顯示才智;“點結果”——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稱出了重量。最後的結果點示照應了上文,起到了映襯作用。

說教學目標

1、會13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象、像”、“稱、秤”,練習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

2、.通過官員們的稱象方法和曹衝稱象方法的對比,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悟出故事所蘊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故事。

4、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教學重點及難點

聯絡上下文理解“議論、果然”等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衝稱象方法的科學性(課文第3-4自然段)。

說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把握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挖掘教材內蘊,因勢利導,訓練學生的求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說教學方法

自行預習後,本課時雖然是第一節課,可我牢牢圍繞“稱象”主要思路去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學會與老師,文字對話,運用讀讀、想想、議議來反饋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

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懸念,引入課文

1、教師導語:小朋友們,以收到禮物為話題,轉入曹操收到禮物――大象。

2、看大象圖,揭示課題。(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3、說說看圖、讀題後的感受,……

(從國小生生活走中舉例,設計懸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讀文感受,整體把握

1、出示要求:讀準字音,帶著疑問去讀。

2、反饋初次讀文後的感受和收穫。(師隨機板書)

3、說說自己最想學學哪些內容?

4、師導語調控。

(整體把握教材內容,做到將學的東西,心裡有底了。)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2、當時曹操什麼心情?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

過渡:曹操看到的那頭象是什麼樣子呢?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這頭大象是什麼樣子的?(用……畫出來)

默讀畫……句,這句話是個什麼句?

把什麼比作什麼?說明什麼?

2、課文寫的是稱象的事,可為什麼介紹這頭大象的樣子呢?

3、誰能試著讀出大象的高大?

4、官員們看著這頭象,發出了議論,議論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5、官員們議論什麼問題?

6、誰能把議論的語氣讀出來?

過渡: 大家都在認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議論,曹操卻提出了問題,官員們是怎樣回答的呢?

五、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員們想出哪 幾種稱象方法?用(……)畫出來。

2、曹操聽了他們的話怎麼樣子,為什麼會這樣?

3、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體會直的意思)

4、誰能試著讀讀這段,看誰體會得最好?

指名讀——評議——分角色讀

過渡: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話都不滿意,這時七歲的曹衝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曹衝的稱象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說一說:曹衝所說的辦法,要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還幹什麼?

2、做實驗突破難點

讓學生一邊說稱象的步驟,老師一邊演示。

然後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1)、大象上船後,船為什麼下沉?

(2)、象上船後,為什麼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3)、象上岸後,往船上裝石頭,為什麼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4)、再讀這一段,說說曹衝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通過比較,體會曹衝正是從官員人的辦法中得到啟發)。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民學看插圖。

過渡:曹衝這樣做對嗎?他到底稱出大象的重量沒有?

七、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從哪兒可以看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

你還從哪個詞當中得知他的辦法好?誰能讀出來?

2、稱象這件事發生在曹衝幾歲時?試比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兒子曹衝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

八、總結全文

1、我們應該向曹衝學習什麼?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本課有六幅圖,與六段話中相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沒有長腿的小蝌蚪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第二幅畫的是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在詢問鯉魚阿姨。第三幅圖畫的是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將烏龜認做媽媽。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尾巴變短了,找到了青蛙媽媽。後兩幅講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跳上荷葉,並和媽媽一起捉害蟲。課文對每幅圖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青蛙生長的特點,懂得要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認真觀察圖畫,並通過朗讀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說學生

學生對這課的內容是十分感興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長過程的學生不多,因此,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充分感知課文,利用課件吸引學生。同時,本課篇幅較長,需要指導學生的朗讀,特別是讓後進生朗讀好課文,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三、說設計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用一則謎底是青蛙的謎語匯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頭飾,讓生形象感知兩者的差異;

然後請生提問,看看有什麼問題要問它們。這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朗讀看圖,整體感知。

1、讓學生準備讀文:先說說遇到不會認的字怎麼辦,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這樣可以避免生因畏難而不讀。

2、範讀課文(可由師範讀,也可由在自由讀中表現得很好的孩子來範讀。) 3、學生再讀,標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讀,正音。

5、指名接讀課文,注意翹舌音和後鼻音的正音。教讀長句。

(三)自主識字。

1、小組內自主識字,比方法,比識字量。

2、檢查自學。注意鞏固翹舌音和後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揚愛動腦筋的同學。

3、用生字說詞。

(四)看圖說話,精讀課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樣子和“快活”理解。結合圖片和自編動作來感受體會,讀好小蝌蚪在水裡游來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細看圖後抓住小蝌蚪的變化和相近的句式,從扶到放讓學生學著自學。在朗讀練習中用自讀、對讀、輪流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並讀好以下幾個地方: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

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

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學習中選擇了青蛙捕捉害蟲的科普錄影,播放,使學生通過真切可感的情境,瞭解青蛙捕捉害蟲的本領和可怕的害蟲形態以及少先隊員打著紅旗保護青蛙的活動,從而把保護青蛙這一認識水平深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

4、讓生利用課件和板畫小結青蛙的生長過程。全文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昇華感情。

(五)指導寫字。

“變”字注意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兩點的方向。“變、條”兩字都要注意上下兩部分大小比例恰當。其餘四字交給學生自學。最後比賽。

《小蝌蚪找媽媽》教材解讀 《小蝌蚪找媽媽》分別採用了詩歌、童話和情境識字等不同體裁,從不同角度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動物世界。在這一板塊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預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節與內容,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動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本課的巧妙在於將一個科學知識很自然地蘊涵於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中,其特點如下:(1)思路清晰,主線分明。(2)語言優美,生動形象。(3)情節生動,趣味性強。(4)插圖精美,有助教學。

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讀書的重點,把朗讀和看圖及隨課文識字結合起來,與觀察生活結合起來,與積極思考、努力發現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因此,根據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10個字,掌握“皮”字的筆順。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小蝌蚪變化、成長的過程,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15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會寫10個字。瞭解小蝌蚪變化、成長的過程。

(一)識字寫字 本課生字的呈現方式和指導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學生藉助圖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根據圖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來的畫下來,和同學一起想辦法認識。引導學生說說生字條中已經認識的字,並說說是怎麼認識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認識的字,教師予以指導,可出示生字卡片領讀。

有的字可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隨機識記。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圖片時,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著重強調“皮”字的筆順。也可以在學完課文以後,集中生字條裡的生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如:“阿、頂、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記住字形。

學習“甩”可以和“用”相區別,最後一筆可以想象成動物甩出的長尾巴。“已”要和“己”相區別,可以教學生說說小口訣“張口己,半口已”。

(二)朗讀感悟 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有點長,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

如: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麼樣的?讀後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想到了些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當指導讀懂了第一自然段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描寫小蝌蚪是按怎樣的順序說的?小蝌蚪可愛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見過或養過小蝌蚪的學生還可以說說它們還有哪些地方可愛。如:小蝌蚪外貌描寫“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語言生動富有感情,特別適合指導朗讀,要讀出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當讀到小蝌蚪迎問鯉魚、追問烏龜的段落時,老師可結合課文插圖或課件展示,讓學生主動發現小蝌蚪前後的變化。可採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動作,在情境中對話。在表演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對話部分給予指導。小蝌蚪要讀出焦急的心情;

鯉魚親切、熱情;

烏龜好笑、認真。

當讀到課文描寫青蛙的那幾句話時,可以引導學生積累詞句,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一讀,並且學用結合。如,“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用“碧綠”“雪白”各說一句話。“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可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語言,加深對優美語言的積累和記憶。

讀到課文最後時,老師可巧設懸念: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他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多少害蟲呢?我們也去探究一下,好嗎?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資料:一隻中等黑斑蛙一天約吃70多隻蟲子,一年按捕食7個月計算,可消滅害蟲5萬隻左右;

一隻澤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隻,年消滅害蟲4萬多隻。此處水到渠成就向學生滲透了保護青蛙的意識。

在指導學生朗讀和感悟課文的過程中,最好能播放課件,使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沒有條件製作課件的,可以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來感染學生。

(三)鞏固訓練 習題中的“說一說,畫一畫”設計得很巧妙,通過學生親自動口說,動筆畫,從實際生活中瞭解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蝌蚪變化分成幾個步驟,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可能在語言組織上要遇到困難,教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把話說得有條理。這部分內容也可以作為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學生也可以把自己親自觀察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十五章《恆定電流》的第四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電學部分的一個重點。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電功”等內容之後編排的,是分析和理解部分電路和全電路的交匯點。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又為後繼內容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2、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理解

難點:電動勢的概念;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電動勢的概念;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等於外電壓和內電壓之和;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其公式,並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理解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知道這種關係的公式表達和影象表達,並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理解閉合電路的功率表達式,理解閉合電路中能量的轉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科學思維品質目標

通過教學示範作用,培養學生實驗探索和科學推理的物理思維品質,由此進一步認識物理思維方法;通過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的思維品質,能夠變換、創設問題,從中理性地體會物理思維方法。

二、教學方法

1、對“電動勢”採用“類比”方法,並配以多媒體模擬分析,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對“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係”,可採用“設疑——猜測——實驗——分析——結論”的研究方法,以完成本環節的內容及從實驗現象到理論總結,從實驗技能到科學推理的教學任務。

3、講練結合式:結合本節內容,給出相應的練習,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其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三、教學程式設計

1、指導思想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中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主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宗旨設計教學程式。

2、實驗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各型別電源的電壓是否相同?電源具有何種特性?如何去描述電源的特性?

演示實驗:用伏特表直接測量蓄電池和乾電池兩端的電壓。

結論:不同型別的電池兩極間的電壓不同,是由電源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為描述不同型別的電源兩極間電壓的不同而引入——電動勢。

3、教學新課

(1)電動勢:(E)

(用類比方法幫助理解,用多媒體模擬、輔助)

Ⅰ、電動勢的數值:

電動勢的數值等於沒有接入外電路時電源兩極間的電壓。

Ⅱ、電動勢的單位:伏特(V)

Ⅲ、電動勢的物理意義:(從能量角度分析)

電動勢是描述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

(2)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Ⅰ、推導:(略)

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

閉合電路中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

Ⅲ、表示式:I=E/(R+r)

(3)路端電壓跟負載的關係:

Ⅰ、(設問)什麼是路端電壓?

外電路兩端的電壓叫路端電壓。

Ⅱ、路端電壓隨外電阻的變化情況:

(設疑——猜測——實驗——分析——結論)

演示實驗:改變外電路的電阻,觀察路端電壓的變化情況。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外電路電阻增大時,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外電路電阻減小時,電流增大,路端電壓減小。

Ⅲ、兩種特殊情況:外電路短路和斷路時的情況。

Ⅳ、路端電壓隨電流變化的關係影象(為後續分組實驗做準備)。

(4)閉合電路中的功率:

Ⅰ、電源的功率;

Ⅱ、電源內阻消耗的功率;

Ⅲ、電源輸出功率;

Ⅳ、電源的效率;

分析課本例題;適當補充有關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及功率內容的習題(例題及練習題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給出)。

4、課堂小結:(略)

5、佈置課後作業:課本及練習冊本節相關習題。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

2.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行為與習慣

瞭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衛生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學習探究與水果相關的科學道理和商品化用途,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訊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說教學重點:

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良好的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孩子會偏食、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突出這一重點,有助於學生健康成長,文明生活。本課是根據課程內容標準“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而設定的。本課鮮明地傾注了熱愛家鄉的情感。本主題活動由夏天的水果、水果的食用、吃水果的學問和衛生常識四個部分組成,融愛家鄉、生活體驗、水果常識、問題探究、衛生保健一體。

說教學難點:

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一年級的兒童來講,養成一項習慣並非一節課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3.本課教材側重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活習慣。同時本課為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教師用書對本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上一課《快樂的兒童節》的教學重點;“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則是《知了叫夏天到》一課的重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是本課重點;“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動習慣,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本課課題《家鄉的水果》提示我們教學讓學生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他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那麼本課教材的這些主題部分即是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從當前我校一年級學生的“前在狀態”看,他們對各種各類的水果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於家鄉的美好可能缺乏認知,因而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缺乏體驗,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一)我們擬通過“活動一:五彩繽紛的水果”來幫助了學生解家鄉的水果。

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教育是師與生、生與師、生與生的網狀型的資訊傳遞、交流、碰撞和反饋,而師生的情感則是資訊交流的紐帶。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們主動、愉快地認識事物、參與活動,高尚的情感產生正確的動機並蘊蓄著堅強的意志力。本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道德情感。教師的煽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個環節,在誇家鄉水果板塊中,我創設這樣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現場我們就舉辦一個“家鄉水果博覽會”來推廣我們的水果。

第二個環節,要求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家鄉水果的宣傳資料。但是學生收集的資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須在老師的引領下,有的放矢地釋放。在課前,教師給出調查提綱,讓學生從家鄉特產的產地、特點、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學生有內容可談。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為課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們擬通過“活動二:飄香的果園”來幫助學生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環節一,創設情境分組參觀果園,藉助教材66頁的圖文並茂的資源。本環節旨在從正面引導學生了解水果的生長期、種植過程等。在活動中,讓學生融入生活,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環節二,讓學生交流各種水果的資料: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介紹、分享交流。使學生知道水果可以做成營養價值和功效不同的食品,從小要有吃各種水果的好習慣。

(三)我們擬通過“活動三:吃水果的學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環節一,學一學,生動地告訴學生吃一些水果也有很多學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環節二,辨一辨,讓學生通過圖片中人物的行為明辨是非。知道大人和小孩子都要常吃各種水果,不能挑吃,要把手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環節三,記一記,老師告訴孩子們一些小常識,使學生知道吃水果的一些學問,初步培養自我保健意識。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教材國中版資訊科技七年級第二冊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在當代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對於資訊傳播與交流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了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獲得資訊最快的手段,網上交流與資訊的傳遞成為網路內容不可缺少的內容,學生對收發電子郵件的技能的掌握在資訊社會就有同於筆和紙。

(二)教材分析和處理:

教材依次介紹了電子信箱的申請及郵件的收發。以前的教學中,按照教材的編排,我採用講授法。但講完後,總覺得學生有這樣的幾個問題:一是部分學生對枯燥的計算機理論毫無興趣;二是對於概念性的內容太過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學生已經不滿足於填鴨式的講授,想自己動手操作實踐的要求增加。因此,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對於本節課的教學我做了如下處理:

1、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入課題, 提出問題我們日常交流和溝通用什麼工具,這些工具與E-mail相比有什麼區別,E-mail有什麼優點,使學生一開課就精神飽滿、

2、在知識點講授時,首先結合學生申請郵箱,使學生有了成就感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應用的知識技能、

3、本節課將知識點分解成三個任務,通過學生上機實踐,老師引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知識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免費電子郵箱申請和使用,掌握通過WEB方式收發電子郵件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通過WEB方式收發電子郵件的操作方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利用電子郵件與他人溝通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積極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中,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自信心。

4、 思想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參與研究意識,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增強他們學好知識、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 說學情

1、能力基礎:

國中的學生在認知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與歸納能力,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較強。

2、知識基礎:

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路的相關基本知識、部分學生的家庭已具備了上網的條件,已經熟悉了網上交流,學會上網瀏覽和玩遊戲。

3、情感基礎:學生對網路學習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 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與引探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在優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教師通過一連串的提問與比較,引導學生完成,使得本節課的教學步步深入,一氣呵成。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分析、設疑、類比、總結、練習”完成任務,實現對每個知識點的認識、理解、記憶、掌握。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課我主要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明瞭:明確瞭解教學目標,掌握網路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對網路生活有個感性的認知。

2、探究:該部分內容學生較好理解,教學中通過設定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也相應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來感受本節知識點。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3、應用: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實際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 說教學過程

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1、激情引趣,匯入新課

提問和比較,說出優點與不同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2、 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所以我列舉了部分網址,做了適當的提示避免了學生在無限的網路世界裡漫無邊際的遊走,學生很明確地進行任務完成,並能夠順利掌握,同時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3、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可以通過對1、教材的閱讀,2、同學之間的幫助,3、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

4、現場實踐,進一步掌握

通過郵箱的申請,學生真正融入到網路海洋中,成為一個浪花。註冊的成功讓他們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尤其是看到自己表出來的郵件,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網路的無限魅力。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1、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2、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六、 說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是一味的“講知識”,而是利用啟發式的原則,給學生指明學習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識的及時鞏固,也側重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出好在哪裡,實現主體的多元化。同時學生提高資訊的處理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這正在我們資訊科技所力求的目標。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處於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表現愛國主題的文學作品,本文《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一篇小說,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環境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以本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有關小弗朗士河韓麥爾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動描寫進行揣摩,學習藉助人物的心理變化來梳理小說情節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進行分析,理解典型環境對於揭示人物性格的幫助作用,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並藉助課文的學習理解小說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及依據:

(一)課標描述: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聯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

2..細緻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饒有興趣的鍛鍊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基於我們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過一篇小說,學生初步具備了閱讀小說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濃厚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誦讀,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分析作品中兩個典型人物形象,聯絡社會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分析作品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過“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喚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依據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文字核心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立《最後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過程的相關語句,說出其改變原因。

2.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至少說出一兩點對韓麥爾先生生動的藝術形象的看法,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改寫。

3.通過辨析文中關鍵句、警策句,結合這些句子說說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感受韓麥爾先生生動的藝術形象。

難點:(1)找到體現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關鍵詞語,按句式說話,並進一步分析揣摩關鍵句子的含義,分析小弗朗士變化的原因。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文章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改寫。

本文中有大段關於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確了“最後一課”的意義時,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將可能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要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感知文章內容,找到含義,理解小弗朗士變化的原因。而韓麥爾先生的心理描寫的改寫將是在對其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寫作訓練,既能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導學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進行改寫。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鼓勵學生用朗讀感受法、按句式說話法、討論賞析法等進行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的分析中,我會結合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說明。

3、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板書等

五、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有助於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一課時我主要以情感鋪墊為主,追求學生對文字的真實體驗,並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整體感知。首先有意設定嚴肅安靜的教室氣氛,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課文,讀後自由交流內心最真實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並適時引入大連地區在二戰時曾有與阿爾薩斯相類似的遭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明確“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母語是最美麗的語言”。之後對小說的主要情節進行了概括,並找出了小說的三要素和線索。第一課時我主要運用了設定情境法、朗讀感受法、交流體驗法和整體感知法,這些都是為了第二課時的深層次閱讀服務。

第二課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文中精彩語段和關鍵詞句,分析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講具體陳述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情境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中,老師緩緩朗誦: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保持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上節課,我們整體感受了小說濃濃的愛國基調,認識了兩個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我們瞭解了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每一個有民族尊嚴的人,儘管愛國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卻全然相同。今天,讓我們一起繼續品讀《最後一課》,看看阿爾薩斯的這對師生是如何表達他們的愛國深情的呢?(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明確本課學習重點)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分析其改變原因。

(設計意圖:小說是以小弗朗士的視角展開的,以他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為線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發生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對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層次理解小說主題至關重要。)

1、 過渡語:本篇小說是從小弗朗士的視覺角度來寫的,突出了對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你能找出文中最能體現小弗朗士的心理變化、思想成長的詞語嗎?

(此環節學生通過跳讀課文會很容易的找到“怕”“詫異”“懊悔”這三詞語,“明白”會稍微難一些。教師可提示學生在16段中尋找。教師板書: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詫異 懊悔 明白)

2、 過渡語:請你抓住“怕”等四個詞語,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按句式說話。

以“‘我’怕……”為格式說話。如:“我”怕遲到了韓麥爾先生罵我,用戒尺打我。

(此環節教師應提示學生不要侷限於文中的某一句話,要通觀全文,整體把握。教師可給出範例,學生模仿,按句式說話。說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深入,緊扣文章主題,關鍵性的句子應細細品味。通過四個句式的說話訓練,即引導學生揣摩體味文中細節之處的描寫,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變的原因。這部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先瀏覽、再勾畫、書邊空白處做批註。在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全班發言。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鼓勵學生多說,經過上課實踐,學生按句式說話說得相當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揹著說,效果極好。對於最後一個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為……”學生說得有些難度。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到文中有關的句子進行揣摩理解。)

3、 過渡語:通過按句式說話,我們對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已經有所把握,請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個怎樣的學生?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改變了學習態度呢?

(通過上個環節的說話練習,這個問題會容易許多。只是第二問應引導學生讀課文,勾劃,找到小弗朗士改變的所有外因: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心和使出全身力氣教完法語的勇氣,郝叟老頭捧著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發出的顫抖的聲音,以及那陣陣緊逼的教堂的鐘聲和普魯士士兵操練結束的號角聲。以及內因: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願受奴役的決心。通過理解,學生會明確最能體現文章主題的人物應是小說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個。)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

(設計意圖: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對小弗朗的轉變起決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寫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所以他也是體現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人物,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中的描寫,學習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和語言運用的技巧。)

1、過渡語: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所有關於韓麥爾先生的正面描寫,概括出描寫的作用,並在書邊做好批註。……通過你自己的閱讀,你認為韓麥爾先生的哪些舉動讓你印象深刻?

(此環節學生主要採用閱讀勾畫法,分析概括法,做批註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進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過閱讀,很多同學選擇了課文第24段到29段的韓麥爾先生的最後一幕寫字的動作。這正是我想讓學生找到的部分,有利於我下一步的設計。)

2、過渡語:大家都認為這個特寫鏡頭讓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師表演一下,請各位同學做導演,認真觀察,對照樹上的描寫,看看我的表演怎樣?

(此環節請同學們挑毛病的過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寫的過程,學生找到毛病,糾正錯誤,再說明書上為何這樣描寫,作用何在?這有助於學生學習人物的描寫方法並且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來體會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因為韓麥爾先生的這最後一幕正是小說的高潮所在,是最能體現小說愛國主題的一個大特寫,一定要細細體會。)

3、過渡語:通過分析,請你指出文中對於人物的描寫方法都有哪些?

(此環節做一個人物描寫知識的總結。學生經過討論,很容易總結出:神態、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教師板書。

4、 概括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概括韓麥爾的形象,明確韓麥爾先生也是最能體現小說主體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說的主人公。)

(四)寫作訓練。韓麥爾先生從課上到課下的心理描寫

過渡語: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小說中對韓麥爾先生的刻畫主要用了前四種描寫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寫。這是因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為第一人稱來寫的,透過他的眼睛,他只能透過別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去揣摩別人的心理,而無法將韓麥爾先生最真實的心理寫下。現在讓我們換一種視角,請你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文章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改寫。

(設計意圖:這本是課後一道練習題。但有時我們容易把課後題當作作業來處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應把課後題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指導,課後只是鞏固強化。所以此環節教師可 提示學生:根據文中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寫。

(1) 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教室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遲到會想些什麼?

(3)坐在椅子裡一動不動時會想到什麼?

(4)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麼?

本題學生當課進行,動筆寫作。寫後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全班朗讀。找同學評價,再修改。)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二

(五)揣摩語言,理解其深刻內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學生質疑問難

對有價值,富有創造力的問題,除了支援提問與大力表揚外,還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研究性課題或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來開展。所以質疑環節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環節的延伸,又對它有所超越,它已經走出了語文的範本,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的境界邁進。

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韓麥爾先生為什麼這麼說?你對自己的母語是如何認識的?)

(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

(3)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一句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設計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結合本課內容,針對人物描寫提問,帶動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閱讀探究。)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三

(六)課堂小結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學生被動聽教學模式,為學生小結教師適時引導補充,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學生總結課上所學知識,既是對課堂老師授課內容的反饋,有利於教師把握授課情況;又是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於鍛鍊學生的口頭歸納提煉能力。)

引導語: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嗎?

(七)佈置作業

1、摘抄一段人物描寫,並結合課文所學自己寫一個人物描寫的片斷,要求用上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內心的情感和情緒變化。

2、文中還有那些細節描寫你認為比較精彩,請在文中勾畫出,並做好批註。

六、說教學評價

根據課標的“評價建議”、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制訂本課的評價任務與設計如下:

1、評價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提出的教學任務和要求,並以學生(集體和個體)的目標達成度作為評價的基本任務。

2、評價設計:把課後的“研討與練習”滲透在教學過程的相關環節,並以學生(集體和個體)的達成度作為評價的基本標準。(討論題:課後第四題。片段寫作訓練:課後第三題。)

七、說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們的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手》的主體課文,手是人類最神奇的一個器官,是勞動的工具,也是傳遞情感的橋樑, “手巧心靈、情同手足、……這麼多詞語都在說明手的重要作用。最 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最快樂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手》這首詩就是採用比喻的手法,把手分別比作電線、橋、船、小鳥等,借“手”這一意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詩文清新明朗,圖文並茂,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內容簡單但意境深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把語言在頭腦中構造出生動的畫面和情節,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仿寫練筆

二、說教法與學法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共選編了7篇現代詩歌,佔到課文的1/4。如此大規模的選編詩歌,充分體現了新大綱對詩歌教學的關注。教學要求也明確指出“ 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如何在新課標下進行現代詩歌的教學,培養學生對詩歌理解、 悟、鑑賞、表達、想象、創造的能力?我們教研組在學校指導下把現代詩教學定為課題,進行系統化研究,通過課堂實踐,摸索出一些比較有效的做法,第一、注重現代詩歌的朗讀訓練,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第二、捕捉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孩子們暢所欲言,欣賞意境。第三、從仿句練習入手,鼓勵學生創作出自己的詩作。今天藉助這節課展示給大家,拋磚引玉,期待得到在座專家和同行的指正。

三、說教學流程

具體的課堂環節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抓幾個點談談吧。

一是激趣匯入。課開始,我先帶著孩子們做手指遊戲,激發興趣,引導暢談,感受手的廣大神通,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地說:看看下面這首詩的作者還發現了手的哪些功能。

二是指導朗讀。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就是情感,而最為直接地表達情感的形式就是潛心誦讀。特別是兒童詩歌教學中,更應重讀輕講。所以在詩文的學習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去誦讀,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指導朗讀。可以說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初讀,自由讀,批劃讀,欣賞讀,同桌互讀,同學賽讀,師生共讀,包括仿寫後的讀,邊讀邊感悟,理解後再入情入境地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積極體驗。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於情的感受中。

三是體驗感受。欣賞詩歌同樣是想象的過程,把詩中的情感和自己的感覺,和現實的生活聯絡起來,把自己放在詩歌的情境中體會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學情適當點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想象空間擴充套件開來。如第一節中,“我們的手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傳遞著光”,引導孩子們回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畫面。第四節“我們的手是小鳥,快樂地飛翔”引導孩子們想象小鳥在碧空飛翔的悠閒自在,感受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快樂灑脫。在學完內容品讀環節,我走到孩子們身邊,和他們握手,假定不同情景,握住親人的手時,困難時,煩惱時,成功啦,握握手,從中感受到什麼?彼此小手握在一起,又感受到什麼?從課堂實效來看,這些引導對於激發學生有效的情思活動是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文章是一個“場”,我主要就是要引導學生走進這個“場”,全身心地沉迷於這個 “場”,去體驗感受。

四是仿寫運用。新詩語言新穎、凝練,又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範,在現代詩歌教學中,伴以仿句訓練,既能使學生充分感悟新詩語言的奧妙,又能提高其遣詞造句的能力,在拓展延伸中,我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我們的手,除了是電線、橋、船、小鳥,還可以是哪些美好的事物?安排小組合作仿編詩歌,進一步抒發情感。把學生仿寫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變成了一首熱情洋溢的組詩。

最後帶著孩子們一遍遍學習傳遞手語“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通過手把美好的情感在周圍撒播,在這互動旋律中結束了這堂課。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選自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機械類,第二版《機械製圖》第一課時 本節內容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概括總結,又是後面識讀裝配圖的基礎,同時它又是生產實習中的一門語言,只有懂得了這門語言才能進行生產加工,故此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本內容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大綱中規定的以著重培養學生的識讀能力,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瞭解零件圖的具體內容

(2) 瞭解看零件圖的目的、方法和步驟

(3) 掌握識讀軸類零件圖的方法與步驟

(俗話說:學以致用,為了體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思想,我擬訂了本節課的能力目標)

(二)能力目標

運用理論聯絡實踐的觀點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狀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重點:識讀軸類零件圖的方法與步驟

(而在識讀軸類零件圖4個內容中零件圖的檢視和尺寸標註分析既繁又難,所以我把它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4.教學難點:軸類零件圖的檢視和尺寸標註分析

(說完了教材分析,接著我分析一下學生的學情)

二、說學生

眾所周知,職業中學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對比較薄弱,但是經過近幾年的技能教學,我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只是文化基礎知識欠缺,他們對於生產實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也非常想掌握一門技能。現在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技能教

學,而車工生產培訓是機械類學生必不可少的部分,機械製圖課程進行到這一章節,學生車工培訓初級階段已經結束,學生已經可以在師傅的指導下根據零件圖加工出一些簡單的零件,特別是對軸類零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接下來我談一下本節課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問題引領、探究生成”“小組合作、小組競賽”。

通過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和現有的技能實踐經驗,設定一個個新的任務,讓學生運用以學過的知識,有機結合實際,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解決問題,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協作,在質疑、討論、探究中嘗試探索性學習,課堂氣氛濃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讓課堂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那麼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怎樣落到實處,接下來我分析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就採用搶答的方式使小組之間展開競賽,讓課堂氣氛預熱起來,接著展示兩張學生已經加工過零件的零件圖,讓學生對零件圖有個相識到相知的過程,順利過渡到下個階段。

2.講授新課

(接著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本著以實踐為主線,以學生的學情為主導,以教會學生如何學為宗旨,分六個任務完成,這六個任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把教學循序的漸進由單向性、雙向性向多向性轉化。)

任務一觀察軸,任務二展示軸的零件圖,通過以上兩個任務的學習,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為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打下基礎。

任務三到任務六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其中任務三和任務六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任務四和任務五是重重之重,也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分別採用了學生自習、小組合作,啟發探究式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自習、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相互間的協調能力,啟發探究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機械製圖課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接下來配合課件把任務三到任務六的學習要點分析一下)

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我設定了適當的課堂練習。

至此,全課主體環節基本結束,為了整合全課,強化目標意識,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總結全課,我要求每組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全課。

(最後,我將對整堂課進行教學評價)

五、教學評價

1.一堂課下來,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問題的能力參差不齊,肯定有部分學生不能對所學知識點完全掌握,因此我採用了兩種措施彌補,措施一、針對這部分內容再安排兩課時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措施二、佈置適當作業。

2.既然採取了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的方法,就必須評出好壞。課前我已經每組安排組長,讓他們記錄結果,同時相互監督,好的表揚,並與班級素質積分掛鉤,適當加分,差的進行鼓勵,爭取下節課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