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來源:才華庫 1.5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生命的藥方》講述了十歲的德諾因輸血不幸感染了愛滋病,艾迪為他熬草藥、找醫生、塞球鞋、玩遊戲,始終對德諾不離不棄。表現了兩個小夥伴之間,純真、善良的友誼。正是有了朋友之間的關愛與生命的呵護,才給生活在無助、孤獨世界裡的德諾送去了快樂與內心的安慰。身體的疾病可以用藥物來治癒,而心靈的痛苦與孤獨,只有靠生命與生命的陪伴與呵護才能治癒,或許根本就無法治癒。感受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情與理解課題的含義,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說意圖

如何在一節課的時間裡和同學們分享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呢?我想走的主要還是情感路線,實施板塊教學,讓學生感悟、品讀,激發情感共鳴,深入體會“生命的藥方”的含義。同時,力爭在強調人文的同時落實語文工具性。

三、說設計

(一)初識不幸

簡介***(認識到***的嚴重性,初步感知到艾迪的不幸)

整體感知(文字挺長的,設計比較開放的填空,提供給四年級學生思路,降低難度,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整體的把握;用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則是想學以致用,因為十二課接觸到了小標題)。

(二)感知孤獨(因為孤獨,更顯友情的可貴,這是情感表達、情感宣洩的基礎。)

▲艾迪抽泣著說:“我很難過,沒能為德諾找到治病的藥。”

▲德諾的媽媽淚如泉湧:“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矛盾衝突,以求啟用學生思維的目的,但只作朗讀的初步訓練,則考慮到學生認識的循序漸進,如果此時進行理解,那也比較空洞,是浮於表面的。)

▲德諾十歲那年因為輸血不幸染上了***,夥伴們全都躲著他,只有大他四歲的艾迪依舊像從前一樣跟他玩耍。

▲這天夜裡,德諾冷得值發顫,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艾迪,他夢見二百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麼暗那麼黑,他一個人待在那裡,找不到回來的路。

(沒有身臨其境,設計想象策略,通過現實與往昔的對比,感受德諾內心的孤獨)

(三)理解友情

隨機交流

▲艾迪告訴德諾,把這些花草熬成湯,說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諾的身體越來越弱,艾迪不得不放棄了計劃,帶著德諾又回到家鄉。

▲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諾的手上,說:“以後睡覺,就抱著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德諾靜靜地躺在了長滿青草的地下,雙手抱著艾迪穿過的那雙球鞋。

▲他們有時還會合夥玩裝死遊戲嚇醫院的護士,看見護士們上當的樣子,兩個人都會忍不住地大笑。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多人交流,以體現學生的多元感知;在交流過程中有取捨地進行研讀,是本文學習的需要;教師語言的融合,則是為了加強情感薰陶;)

▲“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請學生談感受應該是水到渠成,經歷了友情體驗的過程,才能明白德諾在孤獨中,在恐懼中平靜地死去是那樣的和諧;同時,也領會了課題的含義,“生命的藥方”在不經意間已顯現在大家的眼前。)

(四)傾訴心聲

(這是一種厚積薄發的表現,語言和情感得到了有機的整和。)

四、說反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教師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緣故,因為教師自身風格的關係,在引領學生感受孤獨,體驗友情策略的選擇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上還落實得不到位;特別是選學課文該如何定位上思考得很少,於是非常膚淺……願聆聽批評和指教,求不斷改善和提高。

說課稿 篇2

《我看見了大海》+《零點降生的女孩》

第二課時 說課

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從有點迷信而自暴自棄,到樹立了自信,並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轉變過程。說明了要靠自己的力量,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母親善意的謊言體現出母愛。

《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

一位平凡的繼父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我”——一個身體畸形、又從不出家門的女孩成長為能獨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現了繼父對“我”深沉的愛,以及“我”對繼父的無比感激之情。

《我看見了大海》

(繼父深沉的愛)

一個小女孩,每逢上體育課的時候,都帶著一瓶媽媽準備的純淨水;當她發現所謂純淨水就是涼白開時,她責問媽媽,母親對她進行了教育,小女孩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感受到母親在細微處對自己的關愛。

《母親的純淨水》

(母愛)

主要內容

課文

第五單元 : “愛”的主題

教材分析

設計理念

在“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教學思想指導下,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 建立這一核心,體現跨越式課堂教學容量大,長文短講,讓有關聯的課文結合起來學習的特點,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抓住課文的情感線,引領學生體會重點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結合點:

《我看見了大海》和《零點降生的女孩》這兩篇課文都是父母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孩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我在設計這節課時緊緊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抓住課文的情感線,引領學生體會重點語句,從而理解課文,感悟“愛”、體驗“愛”;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到父母都是非常愛自己孩子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培養學生一顆感恩的心,並達到讓學生的內心產生奮發向上強大的驅動力,用實際行動掌握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未來。

1、通過對重點語句理解,理解《我看見了大海》和《零點降生的女孩》這兩篇課文的內容,感受繼父對“我”海一般深沉、博大的愛及我對繼父的懷念、感激與愧疚之情;感受母親對我的“愛”,使我懂得要樹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運,感受母親愛“我”的不同方式,感受愛的偉大與無私。

教學目標

2、讓學生明白這兩篇課文結合的原因。

3、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結合繼父為我做的事情,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繼父對“我”的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對“……騙局……”、“看海的意義”兩處的探究,進一步地體會繼父對“我”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偉大。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

2、能熟練使用網路平臺及留言板。

3、文中的內容離學生實際較遠,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方法及策略

1、通過《我看見了大海》和《零點降生的女孩》兩篇文章一起學習,找出兩篇課文結合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2、通過精講14課讓學生們知道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從而理解課文,可以以點帶面,讓學生在自己閱讀文章時會理解課文。

2、專為本課製作的擴充套件閱讀資源和PPT檔案

資源準備

1、北京版第十二冊教科書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整體感知

深入情境,品讀感悟

擴充套件閱讀,感受愛的力量

總結昇華,情感延伸

複習匯入,整體感知

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誰還記得8歲前的河子是一個怎樣的女孩?15歲後的河子又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教學意圖:這一環節檢查並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點,使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回顧,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深入情境,品讀感悟

以繼父講海的故事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一)品讀繼父帶我看海的準備,鼓勵我獨自生活 (第一、二次聽海的故事)

(二)探討“我看見了大海”的真正意義,理解課文主旨。

(三)在海的故事裡感受父愛。(第三次聽海的故事)

投影:自學提示,默讀14——26自然段:

繼父是怎樣幫助河子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的?請用——畫有關語句,把感受批註在書上。

(一)品讀繼父帶我看海的準備,鼓勵我獨自生活

【設計意圖:通過聽繼父講海的故事讓學生理解繼父為什麼給河子講海的故事。是在幫助河子樹立生活的目標】

全班交流

“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海水是鹹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魚,大魚小魚;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的眼前豁然亮了,心裡想:( )。

設計意圖:在全班交流中老師第一次講海的故事學生美美地欣賞佳句,並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展開對話,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是河子,此時你會想些什麼?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河子聽了繼父的話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有了生活的目標。是這樣深情的語言,給了河子生活的希望,給了河子生活的力量和勇氣。讓學生體會到繼父的良苦用心。這一環節為解決兩個問題做了很好的鋪墊。

隨著學生交流師配樂講海的故事(第一次聽海的故事)

(1)師有感情地朗讀 (2)創情境配樂講述

(3)生補充大海景色 (4)假如你是河子,會想些什麼?

“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海水是鹹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魚,大魚小魚;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隨著學生交流的深入讓學生配樂有感情的朗讀海的故事(第二次聽海的故事)

【設計意圖:再一次聽海的故事理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二)探討“我看見了大海”的真正意義,理解課文主旨。

當我穿行於鬧市時,當我熟練地做著家務時,當我受鄰居的委託替她照看孩子,並得到每月40元的報酬時,我突然明白了繼父的“看海”的意義。

設計意圖:培養河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使河子能像健全人一樣自食其力,能自由地在社會生活的海洋中遨遊,這就是繼父的“看海”的真正意義。

(三)在海的故事裡感受父愛。(第三次聽海的故事)

1、理解了看海真正的含義後師生一同深情地朗讀海的故事

“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海水是鹹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魚,大魚小魚;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然後老師追問:此時此刻作為河子的你,還想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正理解繼父對河子的良苦用心。

這一環節又分三部分進行:

2、激發想象,昇華情感

…………有無數次,我站在繼父的遺像前 ,悄聲對他說:“ 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

讓學生讀最後一段,發揮想象,說說省略號省略的內容,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發揮想像,說出河子的內心獨白。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思維、情感的火花得以碰撞,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河子對繼父的感激之情,體會繼父的偉大。

3、品讀15課,感受愛的力量

師用語言匯入15 課:愛可以讓一個畸形、膽小的殘疾女孩自食其力的生活,愛還可以創造什麼奇蹟呢?讓我們再來讀一篇愛的故事。

出示自學提示(理解課文,感悟母愛)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填表。

感受到了什麼

改變“我”的事情

現在的“我”

原來的“我”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憑藉這個表格,瞭解課文內容,從而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

擴充套件閱讀,感受愛的力量

師:愛的力量是神奇的,讓我們走進資料城再一次感受愛的力量吧!把最感動自己的愛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閱讀量,針對這兩篇課文的主題進行昇華,感受愛的力量神奇與偉大。】

總結、提升情感

師總結:愛可以喚起一個人對生活的渴望,並且改變人的命運,創造奇蹟讓我們都來做個有愛心的人,讓整個世界都充滿愛。

【設計意圖:教師將對這節課的情感總結、提升到讓大家都做有愛心的人,使整個世界都充滿愛。】

板書:

14 我看見了大海 15 零點降生的女孩

自暴自棄

畸形膽小

(善意的謊言)

自食其力

自信成功

設計意圖:1、體現“愛”的主題:這個“愛”包含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包含了孩子對父母的理解與感激。2、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3、 兩篇課文的結合點一目瞭然。

整個板書簡潔、凝練,是內容和主題的濃縮。

教學流程圖:

課件

開始

複習匯入

生回答

出示學習任務

生讀課文想,思考

生反饋

理解看海的意義

感受父愛

再讀一篇愛的故事的文章

課件

出示學習任務

理解課文

為什麼把這兩篇課文一起學習

結束

讀資料

教學設計特點】

本教學設計以“情”為主線,抓住繼父對河子的愛,以及河子對繼父的感激,兩情交織,由淺入深,走進文字,引領學生理解文字的內涵,感悟繼父的偉大。教學中力求體現樸實、紮實、以情感人。

本節課老師的教學語言充滿激情,方法指導有針對性,重點突破層層深入,語言的訓練紮紮實實,拓展閱讀為學生進一步感受愛的偉大,愛的神奇。

謝謝!

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我看見了大海》+《零點降生的女孩》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有三幅圖。第一幅圖,小兔站在南瓜的邊望著大南瓜想:怎麼運走呢?第三幅圖,南瓜已經運到家,土媽媽奇怪的文小兔是怎麼運回來的,小兔平靜地告訴了媽媽命。小兔究竟是怎樣運南瓜,是第二幅圖,這幅圖是一個空缺,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為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說出小兔運南瓜的方法,指導什麼辦法好事本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說一說一、三幅圖的內容,通過想象補充第二幅圖的畫面。

2、動腦筋想出小兔運南瓜的辦法,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並能對別人的辦法進行評論。

3、做到用普通話與別人交談,態度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發揚團體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知道小兔運南瓜的哪種辦法好,好在哪裡,並說清楚

教學難點:

能對別人的辦法進行評議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聽故事嗎?你聽過那些故事?

(這個故事我也聽過,我也很喜歡。

噢,這個故事我沒有聽過,那天你能講給我聽嘛?我相信你一定講得很好。)同學們你們都喜歡聽故事。那麼同學們你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邊一個小故事給你的朋友聽嘛?今天摺合可我們就來邊一個小故事,只要你能過認真地聽,我相信你一定能能編出一個精彩的故事來。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上課。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講故事。

從前,在一座大森林裡,住著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時候,兔媽媽帶著小兔在一塊空地上種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實成熟了,小兔的生日也到了,兔媽媽非常的熱情,兔媽媽想熬些南瓜粥招待客人,就讓小兔去地裡摘南瓜。(貼圖:小兔)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來到南瓜地裡一看,哇,好多的南瓜,它摘下了一個南瓜。

2、提問:你們瞧,這是一隻怎樣的大南瓜?

(出示課文插圖一)從小兔子站在南瓜旁邊你看出了什麼?

3、(出示課件)小兔看著這大南瓜,著急得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動作。你們現在就是小兔,快想一想你會想什麼?

4、精彩演繹。現在你就是小兔,那個組的代表願意來表演一下,把焦急的心情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教師捕捉他們的閃光點,給予畫龍點睛試的評價,尤其把一些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全班教學。

二、想象過程,並說具體

1、四人小組討論:小兔到底是用什麼辦法的呢?我們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看誰想出的辦法最合理。(出示課件)要求小組內每人講一種方法,並且要表達清楚。

2、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a把南瓜當輪子滾動。b請小動物幫忙抬。c用繩子栓住拖。d看到小朋友騎著車子想到用自行車推找車子運。e請大象用鼻子運。f把南瓜當作船,劃回家。g拿刀子切開,再運回家。

3、說說你是怎麼想出這種辦法來的?

4、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的辦法.學生評點:哪些運南瓜的辦法比較好?為什麼?同學們可以針對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質疑,交流自己的看法。

5、議一議:那種運南瓜的方法比較好簡單、省時、省力?為什麼?再沒有人幫忙,沒有工具的情況下那種辦法比較好?

三、瞭解結果,增強學生探究過程的願望

1、(出示第三幅圖)小兔把這麼大的南瓜運回了家,我們來看你從圖上你看出了什麼?(觀察兔媽媽和小兔的表情)兔媽媽的眼睛瞪得很大它問話時用的是什麼語氣?小白兔又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同桌分角色練說。

2、同桌表演(要求邊說邊做出動作,還要有表情)

3、表演結束後,引導學生評一評小兔和兔媽媽之間口語交際的過程。可以評語言表達,也可以評神態、動作,說說他倆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學生通過評判,對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語言習慣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過渡:小兔運回了大南瓜,又得到了媽媽的誇獎,特的心裡美滋滋的。

四、課後拓展:編故事

1、選擇一種自己認為好的方法,聯絡圖1和圖3,編一個完整的故事。

2、作業

(1) 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它畫在課本的留白處。

(2)找一個好朋友,把你編的故事講給他聽,也聽聽他講的故事。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

1.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題是“責任與使命”,重點討論我於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第一單元的主體內容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為以後講述認清基本國情、肩負使命等內容打下基礎。第一課是引導學生去認識什麼是責任、自己該承擔什麼責任以及如何承擔責任,是基礎中的基礎。

2. 學習與能力目標要求

(1) 知識目標:知道責任的含義;知道責任的來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懂得每個人應該對自己負責;知道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瞭解不負責任的後果。

(2) 能力目標:能夠分清責任的來源;能夠隨著角色的變換,調節角色行為,承擔不同的責任;能夠為自己負責,也為他人負責。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自己的責任由明確的認識,增強責任意識;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那些為自己、為社會承擔責任的人心懷感激之情。

3. 教學重難點

(1) 關於責任的概念

(2) 關於責任的來源

(3) 關於誰對我負責

二、學情

由於年齡及認知的不足,學生中會存在以下問題:對責任的概念模糊,認為責任是成人、職業人員的道德要求,認為只有法律規定的才是責任;一些同學不能全面認識到承擔責任既會有回報也會付出代價;對承擔責任的回報斤斤計較;因此,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什麼是責任,學會評估承擔責任的回報和代價,理解無私奉獻的行為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三、教法

1. 討論式教學:實際相關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

2. 情境式教學:針對“誰對我負責”的問題,採用情境式教學,讓學生來分析,教師來歸納總結。

3. 體驗式教學:在學習不同角色意味著不同責任時,通過讓學生體驗擔當不同角色,理解自己的責任,並懂得不同角色意味著不同責任。

四、學法

1. 合作學習:學生分組討論,進行辯論,通過合作學習形成正確的觀點。

2. 探究學習:針對教材中的案例,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分析,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1. 引言內容:閱讀,提問:(1)小方面臨的問題是什麼?(2)你認為應該有誰來決定做哪一件事?為什麼?(3)如果你是小方,你會如何決定? 明確:(1)在履行責任的時候,往往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衝突。(2)應該有自己做出選擇,並且必須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3)當多種責任發生衝突時,可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選擇。

2. 新課教學:

學習“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

(1) 看課本活動一,提問a這個少年應該賠錢給店主嗎?(做錯了事,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b爸爸應該為孩子支付賠款嗎?(應該,這是父親的責任)c你贊成爸爸的決定嗎?你覺得爸爸為什麼要這樣做?(爸爸的要求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事很有幫助的)

(2) 請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思考a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負責?b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責任也在逐漸增大? 講述:從走上自立的路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隨著年的增長,生活範圍的擴大,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也逐漸增多,那麼,什麼是責任呢?

(3) 看課本活動二, 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家庭、學校、社會各領域選擇一個角色,探討這個領域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填寫課本表格。歸納小結:責任應包含兩層含義,責任就是一個人應當做的或者不應該做的事情(課本P5劃線)。

(4) 看活動三,理解責任的來源。提問:a材料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上級領導、消防隊員、部隊戰士、醫生、民政部門等)b這些人物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略)講述:在救災的過程中,這些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責任的來源(課本P6劃線)

(5) 看活動四,分組討論,下面的責任來自哪裡? 明確:a法律規定、道德原則、傳統習俗 b法律規定、分配的任務、公民的身份 c法律規定、分配的任務、職業要求、上級的任命 d法律規定、職業要求、道德原則 歸納:許多責任不只一個來源。

(6) 認識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看活動五。填寫卡片,然後分組討論,明確每個角色應承擔的相應的責任。歸納:我們在社會中生活,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課本P7—8劃線)

學習“誰對我負責”(難點)

(1) 活動六,設計情境。a小含忘帶作業本,請組長幫忙打掩護。思考:組長應該打掩護嗎? b組長沒有打掩護,老師要看小含的作業本。思考:小含是回家拿還是叫家長送來?c小含打電話,結果爸媽都沒空。思考:小含很困惑,誰應該對她負責? 填寫表格,明確:應該首先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誰對自己不負責任,誰就要對這種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後果負責。(課本P9劃線)

(2) 思考:哪些行為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為什麼要自己對自己負責? 明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如果不能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自己負責,你就永遠無法長大成人。(P9—10劃線)

(3) 看活動七,思考材料中問題,明確:生活中有些責任本該有你承擔,卻由其他人替你承擔了。引出下面要學習的“他人對我負責”。

(4) 活動八,哪些人對“我”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思考:除父母、老師、警察,還有什麼人? 講述:除了家人,很多人也在為你的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這些責任更多的來源於職業道德,對於這些人,我們應心存感激。 歸納:認識到他人對我負責的同時,我也應對他人負責,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感。

(5) 活動九,閱讀五個情景,討論不負責任的後果由哪些? 明確:不承擔責任總會造成一定的後果,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更重要是是背離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從整個社會來說,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因此,一個人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他人、對社會負責,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6) 小結: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任何人脫離了社會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社會是一個整體,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我對他人負責,他人也對我負責;我對自己負責,說到底,也就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責任感。

六、板書設計

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

(一) 我的角色,我的責任

1. 責任的含義

2. 責任的來源

3. 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二) 誰對我負責

1. 自己對自己負責

(1) 負責任的表現

(2) 不負責任的後果

2. 我對他人負責,他人對我負責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金色的魚鉤》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通過不斷練習,熟能生巧,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選擇這篇的目的我認為有兩個:一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二是進行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

記敘了紅軍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託,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感人故事。透過老班長的神情、動作、語言,映射出老班長閃著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內心世界。

二、說目標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根據學生實際,圍繞新課標的精神和修訂教材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複述故事。力求突破重點: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體會作者對老班長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三、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為了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1)、教學前,運用多媒體播放錄影,簡介時代背景,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2)、從課題入手,直引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體會“金色”的含義,抓住中心,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老班長的兩“笑”、我的三“哭”,並以兩“笑”三“哭”為突破口,讀中感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老班長的外貌、行動、語言、神態的詞句分析,進一步體會老班長的崇高的內心世界。

四、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本課側重指導快速閱讀的方法。課前預習初步感知課文,課中交流呈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態勢;重點明確,抓住重點句感悟全文。課前做到學習什麼,解決什麼問題,胸有成竹。在“快速閱讀”指導上,藉助引導學生勾畫兩“笑”三“哭”,揣摩體會,悟出方法。通過訓練,學生悟出快速閱讀的重要性,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說程式

在教學程式上,我主要分兩個步驟進行,一是課前鋪墊。瞭解課文背景,尋找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及,為課中教學的有效實施打下基礎。二是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即快速閱讀——勾畫——體會。快速閱讀的物件是全文,勾畫的物件兩“笑”和三“哭”。體會的物件是老班長的崇高品質和作者的敬愛與懷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合理地串聯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知識的層次性看,由淺人深;從兒童心理看,符合認知。

在教學環節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緊扣課題,設定懸念,使快速閱讀有目的的進行。

1、板書課題《金色的魚鉤》,由課題引出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魚鉤?魚鉤隱藏了一個什麼故事?為什麼以金色的魚鉤為題?”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問題。

(二)互動交流,勾畫重點,仔細研讀,提高快速閱讀的質量。

1、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

2、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感悟,引導提出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長,而題目為什麼是“金色的魚鉤”?為什麼說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引導勾畫老班長的兩“笑”和“我”的三“哭”,讀中感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找到老班長讓我們喝魚湯的前後笑了幾次並勾畫出來。讓學生比較前後兩次“笑”有什麼不一樣,通過讀來體會老班長忠於黨的事業、捨己為人的內心活動和崇高品質。

第一次是:他笑著說:“吃吧,就是少了一點。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鉤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

然後讓學生勾畫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為什麼會哭?體會“我”的“三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1)、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竟撲倒在他懷裡哭了。

(2)、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裡。

(3)、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

4、抓住重點,直奔中心,深入領會。

教師質疑,“我”為什麼小心地把魚鉤儲存起來?“我”說生鏽的魚鉤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麼?為什麼以“金色的魚鉤”為題?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老班長的神情、動作、語言來體會老班長的精神。

5、感情朗讀,體味情感。讓學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動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對老班長的崇敬、愛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六、說板書

在板書設計上,主要體現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簡潔明瞭三個特點。

老班長兩“笑”

板書:金色的魚鉤

“我”三哭

忠於黨,忠於革命,捨己為人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敘述的線條簡潔、明快,情節簡單、乾淨,語調較為活潑,符合兒童的心理特 點和閱讀接受能力。但是這篇童話又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 的童話大都採用第三人稱敘述,講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這篇童 話採用的是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穿插敘述的方式,把一個帶著童 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圍事物的孩童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童話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可以創造童話。

二、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

三、說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 “渡、蔽、拼”等 7 個生字,會寫“傘、 抬、姨”等 8 個生字,會寫“喜歡、好像、抬頭、說話、童話、 阿姨、對岸、遊戲、發明、字母、上升”等詞語。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讀,體會“?”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3、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並藉助“?” 、 “! ” 、 “??”來表達。

4、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交流積累識記生字的方法,培養識字、寫字能力。

2、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對話,能用不同的語氣表 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省略號、破折號等,瞭解標點的作用。

五、說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 “渡、蔽、拼”等 7 個生字,會寫“傘、 抬、姨”等 8 個生字,會寫“喜歡、好像、抬頭、說話、童話、 阿姨、對岸、遊戲、發明、字母、上升”等詞語。

2、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讀, 初步體會 “?”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教室裡來了很多老師。你看, 連森林裡的小楓樹也趕來了。誰願意和它打個招呼?她看到小朋 友這麼熱情,還帶來了它的朋友——喜鵲。對喜鵲瞭解多少,學 學叫聲等。

2、教學“鵲”字。

3、齊讀課題

4、過渡:楓樹上的喜鵲發生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朗讀要求:

(1)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拼音認識文中的生字。

(3)圈出文中你還不認識的生字。

(4)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試試聯絡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與 同桌討論。

(5)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讀課文,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檢查同學的預習情況,如果有不會的, 同桌教一教。

(2)教學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來識字。 渡-氵=度 岡+刂=剛 懂-忄=董(班上有這個姓就更好) 母+扌=拇

(3)去掉拼音寶寶再讀一讀。

(4)把生字帶到詞語中讀一讀。

(5)把詞語帶入課文再讀一讀,看看還有不認識的生字嗎?

3、再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學生齊讀課文。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學生彙報。

(4)師小結。 我們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楓樹,楓樹上有一隻喜鵲阿姨,喜鵲 阿姨生了六隻喜鵲弟弟,他們一起在樹上學習、遊戲。我非常喜 歡他們。

三、生字書寫。

1、觀察生字,看看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

2、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姨和教”的筆順。

3、練寫,點評。

4、同桌相互交流,左中右結構的“遊”字各部分所佔的位置。

5、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6、再評議。

四、作業。

1、書寫生字和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體會 “?”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2、照樣子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並藉助“?” 、 “! ” 、 “??”來表達。

3、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中都有些什麼?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認識楓樹。

(1)找出描寫楓樹的句子讀一讀。

(2)讀一讀描寫楓樹的句子,這裡把楓樹比喻成什麼?

生:很大又很高的綠色太陽傘。

(3)師:楓樹和太陽傘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能遮蔭,楓樹遮蔽了村裡的渡口。

2、認識喜鵲。

(1)認識喜鵲阿姨,我像童話書裡一樣稱呼她為喜鵲阿姨。這裡體現 了我的什麼特點?

(2)我也像童話書裡一樣稱呼六隻小喜鵲為喜鵲弟弟。多麼天真活潑 的孩子。

3、在介紹楓樹和喜鵲的時候,我用了兩個“我喜歡極了” ,從這裡可 以看出我對楓樹、對喜鵲怎樣的感情呢?

三、品讀領悟,體悟情感。

1、現在請孩子們仔細地讀一讀 4-12 自然段。

(1)找出寫喜鵲語言的句子。

(2)喜鵲在忙些什麼呢?

2、彙報交流展示喜鵲在忙些什麼。

(1)喜鵲在忙些什麼呢? 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 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做遊戲 ,一會兒教他們學 喜鵲阿姨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

(2)仿寫拓展 。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

(3)體會這裡的“?”的作用。

說明喜鵲忙的事情遠不止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還沒有列舉出來。那 同學們來幫他列舉一些吧。

(4)學生彙報。 如:一會兒教他們捉蟲子,一會兒教他們飛翔?

3、交流喜鵲語言的句子。

(1)找出句子。

A “鵲!鵲!鵲! ”喜鵲阿姨教到。

B 喜鵲弟弟也跟著學“鵲,鵲,鵲??”

C 問喜鵲弟弟: “鵲!鵲鵲鵲?”

D 喜鵲弟弟一起快樂地回答: “鵲!鵲鵲!鵲鵲鵲! ”

(2)體會每一句的意思,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

(3)體會句中的“?” “! ” “??”的作用。

4、身臨其境,分角色模仿喜鵲的叫聲,上臺展示。“鵲!鵲!鵲!” “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

四、拓展延伸。

1、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喜鵲還會說什麼……

(1) 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創作童話。

A 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

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B 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裡,叫起來:“鵲,鵲,鵲……”

我知道,她是在說:“ ____________ ”

(2) 課堂交流,師給予評價

2、口語交際情景中延伸省略號的作用與用法。

(1)舉例造句。

(2)指導朗誦。

五、主題昇華。

這是一群跟我們一樣有著童真童趣的小喜鵲,熱愛自然,享受生活。他們的世界同樣也充滿了童話的純真,你們喜歡麼?好,相信我們的孩子更是活潑有趣的“小喜鵲”,我們也能創作出美麗的童話。

六、作業。

1、找像這樣有趣的童話書讀一讀。

2、再讀課文,體會“?”“!”“……”的用法。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立方根"。這一節課是第十章數的開方第六節第一課時的內容。

求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運算是數學的基本運算之一,在根式運算、解方程及幾何圖形解法等問題中經常要用到。學習立方根的意義在於:

(1)它有著廣泛應用,因為空間形體都是三維的,關於有關體積的計算經常涉及開立方。

(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樣,立方根對進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質具有典型意義。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開立方、立方根的定義,記住正數、零、負數的立方根的不同結論;能用符號 表示a的立方根,並指出被開方數、根指數,會正確讀出符號 ,知道開立方與立方互為逆運算。

2、能依據立方根的定義求完全立方數的立方根。教學重點是:立方根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學中突出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對比,弄清兩者的區別與聯絡,這樣做既有利於鞏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於加深對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情境。

在課堂的引入上採用了一個求立方根的實際應用問題,已知體積,求正方體的稜長。由實際應用問題是學生易於接受。再對已學過的相似運算---平方根進行復習,為接下來與立方根進行比較打下基礎。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為他們佈置了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看書。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關於立方根的個數的討論,是本節的一個難點。考慮到這個結論與平方根的相應結論不同,採用了先啟發學生思考的辦法,用“想一想”提出有關正數、0、負數立方根個數的思考題,接著安排一個例題,求一些具體數的立方根,在學生經過思考並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之後,自己總結出結論。

其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平方根與立方根的區別,強調:用根號式子表示立方根時,根指數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唯一性。考慮到如果教學計劃提前完成,我在練習卷之外,還準備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題讓學生判斷、區分,鞏固所學內容。

本節內容設計了兩課時完成,在第二課時進一步深入學習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與平方根部分的綜合應用。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各位老師指教。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遊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緻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餘,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並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並背誦。

2、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受,並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品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後就匯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象,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象,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後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象。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藉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心”豐富和啟用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與衛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字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澱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象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象採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象則採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在想象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象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麼身在征途,心繫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字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國。

(五)佈置作業。讓學生課下蒐集有關思鄉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紮實,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細緻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後,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於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