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2.68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媽媽的賬單》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媽媽的賬單》說課稿範文

《媽媽的賬單》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媽媽的賬單》。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策略、程式、板書、教後反思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進行的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可貴的親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他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

二、本課的學習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 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三、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其次說本節課的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

在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篇同一主題的課文,對於親情有了一定的體會。但由於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享受父愛、母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對父母親的回報,再加上本篇課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在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引導。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力求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達到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情感體會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思想共鳴。

三、說學法:

本節課中,學生主要採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本課的教學程式

我的課堂結構是:激趣匯入——質疑定標——品讀課文——昇華感情。

一、激趣匯入

在新課開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賬單,告訴學生賬單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後問,你收到過媽媽寫給你的賬單嗎?德國一個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這樣的一份賬單,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0課《媽媽的賬單》 。

這樣,通過問題激趣,造成學生頭腦中的強烈懸念,激起他們急切的求知慾望,迅速將學生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二、質疑定標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 新課程標也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所以板書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媽媽為什麼要寫賬單?媽媽的賬單上都寫了哪些內容?媽媽的賬單起了什麼作用……

然而,僅僅讓孩子們提問,沒有歸納是不行的。因為孩子們的問題可能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把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歸納、提煉出來,動態地生成新的教學問題,把教學目標轉化為了孩子們的內在需要。這樣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又保證了課題高效、有序的進行。

三、品讀課文

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是文字的靈魂,也是課堂的靈魂。而這種對語言獨具匠心的品味,必須通過學生充分地讀,才能有所感悟,受到薰陶。因此,對於課文的品析,我主要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學生自讀,範讀、齊讀等,抓住重點語句來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我先安排了一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種自主學習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對於文章的脈絡有個清楚的認識。

(二)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彼得的賬單和媽媽的賬單,然後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剛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學習共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帳單,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體會彼得的為人,使學生明白彼得是個聽話懂事能幹的孩子,只是在給媽媽幹活要報酬的這件事上表現得不夠懂事;二是研究媽媽的賬單,體會媽媽對彼得的愛。

其實媽媽對彼得的愛濃縮在課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們細細去找,就能有所發現。

――“彼得的母親仔細地讀了一遍,然後收下了這份賬單,什麼話也沒有說”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育了十年,到頭來竟然還是自己欠孩子的錢,做媽媽會是一種怎樣的痛心?可是她卻把這種痛深埋在心底,想盡一切辦法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這無言之中所蘊藏的、寬容的愛怎能讓人不肅然起敬,為之動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邊找到了他想要的報酬。正當小彼得如願以償,要把這筆錢收進自己的口袋時,突然發現餐盤旁邊還放著一份給他的賬單。”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媽媽滿足了兒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卻又寫下了一張總額為零但滿載母愛的賬單。這個舉動包含了媽媽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為在她家裡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

共計:0芬尼

十年,是多麼漫長的一段歲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著多少數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為了孩子的成長,媽媽付出的何止這些?在這一點一滴之中,媽媽那濃的化不開的愛呀,怎麼能說得盡呢?

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能感受得到媽媽對彼得的愛,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媽媽這樣做的深刻含義。為了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對母愛的依戀,我創設了一個口語訓練的環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一下,十年來彼得的媽媽是怎樣照顧他的?

和著如泣如述的音樂,孩子們細細地體會著,母親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湧上了心頭。

或許每天早晨,當彼得醒來的時候,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早已準備好了豐盛的早餐;或許每天晚上,彼得睡著了以後,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一夜起來好幾次為他蓋被子;或許在彼得生病的時候,他的媽媽也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焦急不安地守候著他……

就這樣,那無私的、用心良苦的母愛化作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定格在了孩子們的記憶裡,勾起了孩子們對愛的深思。

然而,只有這樣粗淺的回味是不夠的。緊接著,我又出示了埃德爾曼財經組織的一份報告,希望它能帶給孩子們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爾曼財經服務組織”曾經經過縝密的計算與評估,得出這樣的結論:若將母親所做的各型別工作改為出錢聘人代勞,那麼,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錢將高達63.5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養育一個子女十年,子女應付的工錢就是63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000多萬!

這是怎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多得讓人無法想像!但即使是這樣,還不包括媽媽對彼得的愛,因為愛是千金也買不來的,愛是這世界上的無價之寶……

然而,就是這樣的付出,在媽媽的賬單裡卻都是零!這,又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她是心甘情願地為孩子付出的,她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讓孩子回報呀……

真是“大愛無言,真愛無聲”!就是這樣一張總額為零卻滿載母愛的賬單,改變了孩子,甚至改變了他這一生對愛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帶著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敬意,最後,我又讓孩子們迴歸課本,再次通讀全文,細細回味,相信這種感悟會積蓄得更濃更濃。

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於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三次讀文的安排猶如三個臺階引領著學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核心,走向人物的心靈。經歷了“三次讀文”的語言實踐,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語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到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們的赤子之心得到釋放。

四、昇華感情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用無私、無聲的愛小心地呵護著我們;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樣的,他們幸福地享受著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早上按不停的鬧鐘,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媽媽的愛,是為我捏肩捻腳的雙手,是為我奔波勞碌的`雙腳;

媽媽的愛,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淚,是用嘴吹涼的一杯水;

媽媽的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為兒女,我們又能為媽媽做些什麼呢?

就這樣,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媽媽的愛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燭光裡的媽媽》,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傾訴自己對媽媽的愛,來結束全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行動起來,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教學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最後介紹的是本課的教學反思

通過實際的做課,我認為自己在上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讓情感成了溝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字之間的紐帶。在閱讀中,引領品味語言的獨具匠心,讓學生在讀中實了多元思維、多樣感悟、多情共振,特別是到最後,學生的內心都被母愛的偉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心靈在碰撞中飛揚,生命在閱讀中成長,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愛的氣息。

《媽媽的賬單》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這篇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價、無私和無聲表現得極為動人。看到兒子開出的賬單,媽媽什麼話也沒有說,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要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盤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為零,卻滿載著母愛的賬單。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幫媽媽做事需要得到報酬,媽媽會滿足你;同時,媽媽提醒你,媽媽一直全心愛著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你索取報酬。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和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小彼得的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本,融合貫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點,深刻的把握住課文的讀與想,不斷以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使學生自始至終地保持著參與的積極性,加強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課堂參與的慾望。

1、先引導學生簡單回顧《可貴的沉默》的主要內容,再匯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份媽媽的賬單”並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看到這個課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疑問?”讓學生髮言,我選擇問題板書。我認為這樣的匯入簡單明瞭,而且能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2、以讀為主,注重啟發。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學生以讀為主。結合連線語的提示讓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我先讓學生讀懂小彼得的賬單,再讀媽媽的賬單。然後引導提問:“你怎樣看小彼得的媽媽把60芬尼放在餐盤旁的做法?如果賬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為什麼?”

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親情的無價。接著用對比的方法來學習這兩份賬單,引導學生把兩份賬單進行朗讀、比較,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以及讀了賬單後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討論母愛的無私。媽媽沒說一句話,而是如小彼得所願,把60芬尼放在餐盤旁邊,同時寫下一張總額為0的賬單放在餐盤旁邊。這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感悟到媽媽的愛是無聲的、無私的。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閱讀引領學生步步登高,逼近的核心,走向人物的心靈。

3巧妙設計,進行訓練。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讀懂了媽媽的賬單是無價無私無聲的,那麼小小彼得讀懂了嗎?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小彼得,你想對媽媽怎麼說呢?進行語言訓練。

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是文字的靈魂,也是這節課的靈魂。在閱讀中,引領品味語言的獨具匠心,使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悟真情。

四、說教學過程:

(一)解題發問講課提轉化為話題

1、前面我們學習了《可貴的沉默》,知道那些同學懂得了回報父母的愛。“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份媽媽的賬單”。(板書課題)

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看到這個課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疑問?”讓學生髮言,我選擇問題板書。

(二)閱讀釋疑

1、初讀課文,感悟大意。

(a)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指名分段讀。

(c)點撥難讀的生字詞,自由讀、齊讀。

(d)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細讀課文

(a)認真讀彼得賬單,從中你知道了什麼?

(b)當彼得把懂事聽話標上價錢時,你對彼得又怎麼看?

(c)再細讀媽媽的賬單,從中讀出了什麼?

(d)我們把賬單列詳細點還可以列哪些?

(e)既然媽媽付出了這麼多,如果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為什麼?(板書:無價)

3、精讀

對比讀兩份賬單,共同討論讀出什麼?

(板書:無私)

4、媽媽沒說一句話,而是如小彼得所願,只寫下了一張總額為零卻滿載母愛的賬單,這無價、無私的賬單,這是什麼意思?賬單沒有說話,讀讀這份媽媽的賬單,你又讀懂了什麼?

(板書 :無聲)

5、我們讀懂了媽媽的賬單是無價、無私、無聲,那麼小彼得讀懂了嗎? 指導讀課文最後一段。從小彼得的神態動作中體會他的“羞愧萬分”

(三)轉化應用

1、媽的賬單是無價、無私、無聲的。 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小彼得,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呢?

2、現在你對小彼得又有什麼評價?

五、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