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生物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來源:才華庫 5.8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生物說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新 課程提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於課改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通過“目 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技能,培養科學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物的特徵,一是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這一節是在前一節認識了生物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們身邊的生物進行實地調查。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瞭解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共同特徵。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與訓練。

三、教學規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明確調查的目的後,小組進行實地調查,最後進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 教學策略

本節課是一節調查課。在調查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什麼是調查?怎樣開展調查?調查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調查的目的小組確定調查物件、調查範圍、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表,然後小組分頭進行調查、記錄,撰寫調查報告,最後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學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 教學難點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 教學方法

目標引領、自主學習、教師釋疑、當堂反饋。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 課前準備:準備筆、本、放大鏡、照相機等。

* 匯入:

一 個好的導言是決定學生能否上好課這節課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媒體播放圖片並配以解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種生物,它們與人類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雞;看家護院的愛犬;陽臺上五顏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調查。” 通過身邊熟悉的生物讓學生感到親切,同時又引起了學生的好奇:什麼生物我還沒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

*目標引領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分析出什麼是調查?然後讓小組討論制定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的方案,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調查時應注意些什麼?設計出調查表。

* 自主學習

帶著目標,小組學生根據經驗,分析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明確什麼是調查。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設計出調查表並與書上的方法步驟相比較,確定本組的調查目標和方法。

這種學生自己選擇調查方案,並設計實施的做法,有利於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 實地調查

各小組根據本組制定的調查目標和方法進行實地調查。

1.進行校園生物調查。學生注意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並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尤其是愛護生物資源。

2.進行社群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注意安全問題是第一的,學生注意對生物資源的愛護。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群管理員請教。

3.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學生注意愛護農田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遇到不會的問題向農民師傅請教。

4. 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

5. 各組同學共同整理資料,對生物進行歸類、書寫調查報告。

* 展示、交流調查報告,進行反饋。

1、各組製作出PPT課件進行展示,並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並與其他小組進行報告交流。

2、選擇2—3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沒有原本常見的生物現在不見了?

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保護生物資源的教育。

* 總結調查的意義

通過調查,學生學會了調查的一般方法,會做調查記錄;對所知道的生物能夠進行歸類;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了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 技能訓練

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馬與驢在外形上的不同之處;馬與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 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完成一篇校園(或社群、農田)生物的調查報告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必須從認識身邊的生物做起,這節課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再認識平時已經熟悉的校園裡和校園裡的生物,並作調查,可以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渴望,也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學好生物學教育的契機,並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並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於後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的瞭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通過調查可以熟悉身邊的生物,瞭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並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能力目標: 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3.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4.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

2.如何引起學生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5.課前準備:

1.教師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範圍,瞭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

2.學生準備好調查表格,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的可帶照相機,放大鏡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啟發為主,從具體事例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怎樣開展調查。

三、說學法:

本節課運用了探究、自主、合作、激勵學習的方式,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動物、植物,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有些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比如:生長在花壇中的牡丹、月季、芍藥,校園中的鴿子,花叢中飛舞的蜜蜂、蝴蝶。但是還有一些卻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為了更好地認識它們、瞭解它們,讓我們一起做一次調查。板書: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二)學習新知

教師引導:什麼是調查呢?其實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我們在制定某些法令、法規或政策時都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那麼這些依據從何而來呢?這就需要進行調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作為被調查的物件,大家回憶並討論交流,你們都被作了哪些調查? 有:人口普查;每天有多少零花錢;每年收多少壓歲錢;對老師的滿意程度;亂收費問題。

教師繼續引導,這些都是調查,正是有了這些科學的調查,才使我們在寫論文或做出某些決定時有了依據,更具有了說服力。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下面我們就以人口普查為例,討論一下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下面請同學們說說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問我家有幾口人?都是誰?叫什麼名字?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多大年齡了?幹什麼工作?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就是人口普查的基本過程。那麼,大家討論一下,通過這樣的調查,我們可以得到一些什麼樣的結果。1、知道我們國家的人口數量。 2、性別比例。 3、各年齡段的人口數量。4、各民族有多少人?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我們明確了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就能夠得到科學真實的調查結果。

下面我們也來做一次調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由於我們的調查範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物件作為樣本,樣本具有代表性,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例如,調查臨汾市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不可能到各個縣區去逐個調查,只要在各縣區選取一兩所有代表性的學校進行調查就可以了。下面,我們就根據我們的居住範圍來分組,住校的為一組,對校園的生物進行調查;附近農村的為一組,調查農田的生物;在鋼廠附近的為一組,對鋼廠區的生物進行調查;市區的學生分為一組,對所在社群的生物進行調查。下面各組同學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表格(作為重點),路線,看哪個組的方案最好,表格最完善,路線設計最合理。

各組進行討論並且進行分工,選取組長。然後各組彙報自己的調查方案,展示調查表格,確定調查的路線。

教師總結:各組的表格都設計的比較好,路線也比較合理,但選在馬路邊的有一定的危險性,要確保安全。另外,大家再討論一下,在調查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全組同學要集體行動,要有集體主義精神,不要一個人單獨行動,尤其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2.要愛護生物不要採摘花木,不要掏鳥卵,不要打雛鳥,不要捕捉小動物。

3.不要爬高,不要下水,注意安全。

4.同學之間分工明確,管記錄的管好記錄,集體彙總統計,寫好調查報告。

5.不要貪玩,要仔細觀察,不能只見大樹,看不見小草,只見樹上的鳥,看不見樹皮上的毛毛蟲。

下面老師再強調幾個問題

1、 調查表格可以參考課本第8頁,若有更獨特的設計表格那更好,調查完後,我們要在全班把成果展示一下。各組同學先彙總一下,一共調查了多少生物?其中植物有多少?動物有多少?其它生物有多少?並說說它們與人類的關係。

2、 在你調查的生物中任選用2∽3種,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有哪些不同?

3、寫出調查報告,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天氣、調查路線,所見生物的種類、數量和生活環境等。

4、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等下節課進行交流評價。最後,再強調一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小結

調查是一項科學的工作,對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歡它,都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比如有的女同學害怕小蟲子,一看到就躲的遠遠的。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有科學的探索精神。不能僅憑個人的好惡取捨,我們要對見到的每一種生物都要認真的觀察,如實記錄。

(四)鞏固練習

這裡是小亮在校園中調查時記錄的生物名稱:松樹、楊樹、鼠婦、螞蟻、榆樹、蚊子、蒼蠅、柳樹、菊花、麻雀、蟬、冬青、山桃、小鳥、狗尾草、蒲公英、苔蘚、玫瑰,請你幫他分成兩類(動物與植物),並說明理由。

(五)課後作業

1、 寫一份調查後的小論文或感受。

調查全年級同學的身高,並與全市七年級學生相比較。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物件,然後是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出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措施,這是通過邏輯順序來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一)知識與能力:1、瞭解與生物入侵相關的生態知識;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3、體會文中說明方法表達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文,篩選主要資訊;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說明順序,討論說明方法,品析說明語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我國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1、理清說明順序;2、把握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生物入侵這種現象。

二、說學情

對教材進行分析並且瞭解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根據我瞭解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我覺得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等方面有條不紊,學生髮揮了主體作用,體現了本班學生的素質很高,完成了我設計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樣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出一種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採用了朗讀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讀法: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要想獲取文中的資訊,必須通過朗讀對課文的感知來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學生沒見過,通過演示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學生可把疑難問題解決,通過探究發現一些真理,獲取更多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學法

這節課中主要以自學與合作探究這兩種方式為主,在上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本課的內容,生字詞的音、形、義,我也調查一下學生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在這節課,我沒有檢查文中的生字詞,我重點安排學生獨立勾畫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的好處或作用,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樣一來,既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閱讀此類文章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情匯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們有什麼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分別是什麼?

3、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1)通過圈點勾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說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這句話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說明了 的特點。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哪些詞、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詞可否刪掉,為什麼?

六.質疑問難,領悟主旨 。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

2.師提出問題突破文中的難點。

3.師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開辯論,表明觀點。

針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學家和生態學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態度,你贊同誰的觀點?

1,學生分甲,乙兩組展開討論。

2.師生點評,歸納小結學生的態度和觀點。

八,拓展延伸、連結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說過或看到過?說說他們有沒有給人們帶來危害。

2、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

九、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讓我們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讓我們用心關愛我們的大自然。

十、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目標達到,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歸納能力也很強,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後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把文字挖掘更透徹些。

生物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所說的《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教學方式方法、技術準備、教學流程設計等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器官、系統的概念以及綠色開花植物和人體的結構層次,它既是細胞和組織知識的深化和發展,還將為學生學習生物體各種結構與功能,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打下基礎。因而本節內容與各章節關係密切。在教學中十分重要,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對於今後學習生物學知識至關重要。

二、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都來自農村,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這節課的語言理解表達問題較多,對他們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組織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器官和系統沒有認識,因此本節課重點從學生能夠感受到的巨集觀結構入手,如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人體的消化系統等,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 學習目標分析

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和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 描述多細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 通過觀察、討論、探究、交流與表達,讓學生體驗探究獲取知識的快樂,體驗與人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描述植物體和人體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基於器官、系統兩個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些難度,因此確定器官、系統為本節的一個難點;由於人體的結構層次比植物體複雜,再加上人體的結構層次不能直接觀察到,因此這部分內容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四、 教學方式方法

1、 教法:

A、 這節內容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所講述的知識大多是微觀的,知識難度較大,因此,我用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微觀結構巨集觀化,以形象思維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本節課的實際出發,從而增強直觀效果。

B、 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絡。

2、 學法

A、 複習與回顧-----提出問題----確定學習目標-----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練習與提高

B、 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如何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C、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 技術準備

本節課使用的軟體,主要裝置為:PPT簡報;互動式觸控一體機

六、 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回顧,引入課題;第二環節:目標展示,明確新知;第三環節: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第四環節:反饋練習;第五環節:課堂小結;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教學設計具體如下:

1、 教師出示植物體的葉片,學生回憶植物體的葉片中都有那些組織?

2、 出示西紅柿果實的幻燈片,讓小組討論、交流西紅柿果實中都包括那些組織?這些組織按怎樣的次序排列?引出器官的概念。介紹綠色開花植物體的六大器官,得出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3、 出示胃的幻燈片,學生回憶胃所包括的組織,介紹人體常見的

一些器官。由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引入系統的概念。介紹人體的八大系統,得出人體的結構層次。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隸屬於課程標準確立的“人與生物圈”課程主線中最大的主題之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的二級主題,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組成綠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編排上將其安排在兩者之前,既充分考慮了學生主體的認知規律,也科學考量了三者的辯證關係。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對前一節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適應不同的環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為後面光合作用以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全章佔居舉足輕重的地位。

2、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舉例說出氣孔的數目和分佈與蒸騰作用的關係。

(2)、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葉片的各部分結構。進一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製作臨時徒手切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切片標本,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

(2)、通過對蒸騰作用知識的拓展遷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2)、培養敢於實踐、樂於探究的生物科學素養;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難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

4、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充滿好奇,樂於動手,對製作臨時裝片及顯微鏡操作有一定的瞭解。

5、說教學準備

教師:實驗用具、材料及醫用消毒棉,酒精和紗布,課件等。

學生:興趣小組準備關於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的實驗資料。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實現知識的昇華和內化。

2、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發現未知,並在“動腦、動手、動口”狀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3、體驗互動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學生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法:通過觀察蒸騰現象實驗以及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分析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優化教學秩序,我是這樣匯入的:

1、創設情境,激疑匯入

首先複習各種植物類群所處的生活環境,明確各種植物類群均需要水,那麼植物吸收水分用來做什麼呢?此時,多數學生會誤認為植物吸收水分用於自身組成。讓同學們帶著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一生所需的水分約200千克,其中作為植物組成成分的水分為1.827千克,維持植物生理過程的水分為0.25千克,兩者的水量加起來約為2.077千克,僅佔植物吸入體內水分總量的1%,那其餘的99%的水分到哪裡去了呢?

此時,學生形成了認知衝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趁此匯入課題。(板書課題名稱)繼而進入第2個教學環節:

2、觀察思考,深化認知

(由於植物的蒸騰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提前一天要求興趣小組同學做好實驗,課堂上呈現實驗各裝置初始狀態圖片)

此時興趣小組展示圖片,闡述設計思路:選取三支粗細相近的枝條,甲去掉全部葉片,乙去掉部分葉片,丙不做處理。分別插入三支錐形瓶內,並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紮緊袋口。在三支錐形瓶內分別加入等量的水,液麵上加適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發並做上標記,置於陽光下一段時間。引導學生指出對照實驗,明確單一變數。

然後興趣小組呈現實驗裝置,通過觀察、對比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

(1)、塑料袋的內壁有什麼物質生成?

(2)、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裡來的?

(3)、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什麼狀態出來的?

(4)、比較各塑料袋內水珠的多少,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5)、對該實驗你還可以怎樣設計?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一節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節第二小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以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為例來說明減數分裂過程。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過程,它以有絲分裂為基礎,又是第六章遺傳變異中“遺傳三大規律”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

二、設計意圖

本課首先通過引導學生對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染色體的變化的比較,初步尋找減數分裂的學習策略(用已有的有絲分裂知識間接說明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再引導學生對照教材示意圖、應用剪貼圖,使學生初步領略學習策略尋找的途徑,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以充分挖掘和發展。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變通,將學習“有絲分裂過程”方法遷移到減數分裂的學習中,使學生佔有、運用、享受了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再次,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即構建減數分裂有關的知識結構,尋找記憶的關鍵內容,把握思維鏈條的關鍵,提高記憶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大綱,考綱的教學要求,“減數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內容應達到D(應用)水平。由於減數分裂過程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參差不齊,但有一定的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針對學生心理狀況和接受知識能力情況的瞭解,確定教學目的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識記並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規律,為學習第六章《遺傳和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4)幫助學生形成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思維活動、推理和總結,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分享“交流”更重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發展、變化的唯物主義觀點,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而且涉及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數量變化知識,還是以後學習遺傳變異的“三大遺傳規律”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的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變化比較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也會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變化特點。在學習過程中中,關鍵是幫助學生弄清染色體減半的原因以及為第六章學習遺傳和變異的“三大遺傳規律”奠定細胞學基礎,所以教學關鍵是理解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引起的染色體數目變化以及染色體組合方式變化的關係。

重點: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難點: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變化特點

關鍵:理解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引起的染色體數目變化以及染色體組合方式變化的關係。

五、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主要採取教師講述和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手段

在實際教學中,採用計算機課件的動態演示和學生動手貼剪貼圖,營造一定的學習環境。

七、學法指導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過程,使學生髮現學習減數分裂的方法,完成對學生進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學法指導。通過分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染色單體數目變化圖表等關鍵知識點,完成自我監控策略的學法指導。通過設計各種疑問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勵學生善於思考、歸納和總結,掌握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複習、比較,掌握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等。

八、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複習提問:用有絲分裂過程的動畫課件,複習其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複製、著絲點分裂、平均分配等)。

2、匯入新課:細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我們知道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那麼,減數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的?究竟特殊在那裡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減數分裂與生殖細胞的成熟”。

(二)學習新課

1、演示減數分裂的動畫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對比與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並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引出減數分裂概念。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變通,按照學習有絲分裂的方法來認識減數分裂的過程,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

2、精講減數分裂的過程,並對同源染色體等概念及時解釋。

3、再演示減數分裂的動畫課件,強調減數分裂的過程是連續變化的,並請學生依照課件說明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及染色體的變化數目。

4、鼓勵同學們用磁性模型到黑板上貼上剪貼圖,這樣既突出了本節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對學生進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學法指導。

5、再對學生們的出色表現及時肯定和鼓勵以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這時提出: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和組合方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並加以分析、討論,得出結論,解決關鍵點。此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動物”是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的第一節內容。教材主要關注魚的形態、運動、呼吸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安排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活動,以達到重點認識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這一目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通過兩個"觀察與思考"、一個"探究"實驗、一個課外實踐,讓學生認識魚類在水中是如何運動和呼吸的,進一步總結出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徵。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舉例說出幾種水中動物的名稱.

⑵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的探究學習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體會珍愛生命的情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㈢.教學重點

1. 以魚為例,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生生活的特點。

2. 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魚的呼吸器官。

3. 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㈣.教學難點

1. 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

2. 運用以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於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本節的教法我選用了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問題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法,對比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操作法,小組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情境匯入]

播放有關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動物的影象資料,有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有活蹦亂跳的各種動物,還有飛翔在空中的小鳥……。

問題:如果按照生活環境分,我們可以如何劃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水中生活的動物”為例來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徵。

播放水中生活的動物---魚的視訊資料來整體感知魚的特點。

⑴、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

⑵、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⑶、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那麼離開水會怎樣?水到底給了魚什麼呢?

⑷、魚的種類多嗎?四大家魚是哪些?中華鱘有哪些特點?

隱含知識:

1.海洋魚類:表明魚的種類很多(多樣性)

2.淡水魚類:暗示我國的特有物種(獨特性)

3.要求:保護環境以及它們生存的水生環境.

[講授新課]

一、觀察魚的形態結構

1.觀察方法:由整體到區域性,由單一變數到若干變數。

1.觀察外形:分析這些特徵對魚類適應水生生活有什麼意義?

2.再觀察區域性:魚在游泳時每一種鰭是如何運動的,思考它們對魚的運動分別起了什麼作用,並觀察魚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各種鰭是如何配合的?

2.一個理念:結構決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於克服水中的阻力。

2.魚鰭:與魚的運動有關,幫助魚在水中游泳。

3.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探究】魚鰭的作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交流

1.提出問題

魚的尾鰭有什麼作用?(強調單一變數)

2.作出假設

假設魚的尾鰭可以是魚前進的動力,可以決定方向

3.制定計劃

⑴方法選用:選用直接剪掉尾鰭法,現象比較直觀

*直接觀察法:各種鰭在一起相互協調合作,因此直接觀察很難得出結論。

*模擬法:是科學探究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難以直接拿研究物件做實驗時採用這種方法。具有侷限性。

侷限性:1.氣球容易漏氣,而且水不容易灌進去,很難紮緊。

2.遊動時,現象不明顯。

當用手按住魚前部時,魚的前進不明顯;當不按頭部時,魚頭就翹起來,感覺沒有方向感。

這個實驗可以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嘗試一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捆綁法:魚體很滑,要想完成捆綁某個鰭的動作,操作起來有點難度,如果讓學生來完成,可能很難完成,因此做了幾點改進:

捆綁法的改進:

對於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中的實驗“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用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時候難以成功。為此,我對這兩個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改進一 捆綁魚鰭時,教材提示用細線捆綁魚鰭,事實上宜用粗線、紗布條會更好些,不宜用細線,否則易造成對魚的傷害。而且用細線捆綁的,很少有綁成功的。另外捆綁時,為了儘量減小對魚的傷害,要注意用很溼潤的紗布包住魚頭,並不時要將魚頭浸入水中,以保證其正常呼吸。

改進二 根據教材提示,只要用線分別捆綁魚的胸鰭、腹鰭、背鰭和臀鰭,就能探究出各種鰭的作用。事實上,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觀察出魚的平衡性、穩定性所受到的影響(見圖1)。為此我對這組實驗作了一點改進:用手指從側面頂一下己捆綁好了的任意一種魚鰭(見圖2),可以發現魚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穩定性(見圖3)。學生經過這樣的操作,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探究出這幾種魚鰭的作用。

圖1: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觀察出魚的平衡性、穩定性所受到的影響

圖2:用手指從側面頂一下己捆綁好了的任意一種魚鰭

圖3:可以發現魚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穩定性

圖4:被塑料片綁了尾鰭的魚(上)稍一擺動,塑料片就滑掉;而綁了木片的魚很快便倒下,而且不能轉向和游泳

改進三 教參上介紹用輕的塑料片捆綁魚的尾鰭不易滑脫,可事實上在實驗時也不容易捆綁成功,一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綁好,實驗後魚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綁住了,但只要一將魚放入水中,魚身稍微擺動,捆綁

生物說課稿 篇7

【教學前期分析】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十六章講述的是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這節課是本章中的重要一節。

學生在知識儲備上,對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等生命現象有了最基本的認識;本章第一節也向學生介紹了生命的誕生學說,學生已經形成了生命起源於單細胞生物的科學觀點。基於這些,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談話,引導,喚起學生的知識記憶,通過設計師生的共同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生物進化的證據是什麼?生物是如何進化的?帶著這樣的問題展開本節課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成熟,教學中應該倡導互助學習,指導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進行思考,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資料閱讀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已有分類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生物的進化,能夠排列出生物進化的順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化石的學習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知識的情感。

(2)通過對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激發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物圈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證據,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2.教學難點:通過對科學資料的分析比較,得出生物進化的規律。

【教學方法】

問題啟發法、比較分析法、小組討論法、講授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問題匯入

豐富多彩的生物從哪兒來的?人們為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做出了很多假設和探索。時至今日,相信神創論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因為人們掌握了大量生物進化的證據。那麼,生物進化的證據是什麼?生物是如何進化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二、學習生物進化的證據

1.閱讀課本58頁的內容,回答問題。

(1)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什麼?

(2)什麼是化石?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後,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用化石的圖片進行展示,並補充完善。另外,教師對其他生物進化的證據做簡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馬的進化歷程——同種生物進化的化石證據

閱讀課本中的圖文資料,並且思考:

(1)馬的進化趨勢是怎樣的?

(2)馬的生活環境有何變化,這與其形態結構的變化相適宜嗎?

學生思考討論後,師生共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3.始祖鳥化石——一種生物進化為另一種生物的化石證據

(1)教師幻燈片展示,對比始祖鳥與爬行類、鳥類的相似點,得出爬行類動物進化為鳥類的科學觀點。

(2)介紹孔子鳥,這為爬行類進化為鳥類提供了新的證據。

4.教師解析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引導學生得出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規律:越簡單低等的生物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裡,越複雜高等的生物化石總是出現在新近形成的地層裡。

三、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

1.閱讀並觀察課本61頁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物“進化樹”,嘗試在“進化樹”的方格內寫出代表生物所屬的生物類群。

2.討論動物和植物的進化歷程分別是怎樣的?

3.開火車遊戲,完成生物進化樹的拼圖遊戲,教師及時點評。

4.通過生物進化樹的規律,師生共同總結出植物,動物的進化歷程。

(1)植物的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藻類——多細胞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

(2)動物的進化歷程

無脊椎動物:原始的單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5.疑問:你知道的哪類生物沒有出現在生物進化樹上?引導學生質疑,答疑。

6.小結:生物進化的規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7.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以此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總結概括本節課的內容,梳理本課知識。

五、檢測評價

通過設計的針對性練習,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並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學生解決。

【板書設計】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

1.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化石

2.舉例:馬的進化,始祖鳥化石,孔子鳥化石

3.化石在地層中的分佈規律

簡單、低等——古老地層

複雜、高等——新近地層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進化樹

2.單細胞——多細胞

進化規律低等——高等

簡單——複雜

水生——陸生

生物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物件,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資訊。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汙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1.給重點字詞注音。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資訊: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訊,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路搜尋有關生物汙染的資訊,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汙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