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我不耍賴皮》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3.39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我不耍賴皮》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社會《我不耍賴皮》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

義大利詩人但丁有句名言: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對於從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來說,思想品德都將是難以忽略的。但是,以往以道德知識的傳授與學習為特徵的品德教育片面強調品德的內容結構,忽視了品德的形式結構。對道德知識傳授的強調、對道德知識的記誦與理解,讓我們的學生學習到的只是“關於道德的知識”,並沒有直接轉化為道德行為。事實上,“兒童學習的內容應該是他們生活中的內容。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

對於《我不耍賴皮》一課的設計,我根據《課標》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

二、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我這樣設計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

通過課前、課中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懂得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規則,規則給自己、他人帶來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更有秩序,對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都有影響。

2、行為與習慣

通過遊戲、辨析和規則的設計,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規則,不耍賴皮,初步樹立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

3、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說、討論、遊戲等體驗生活中的規則,讓學生感受規則的重要。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生活中需要規則,在具體生活中應該遵守規則。

活動難點:

激發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使之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

(一)、以生活為本源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學生在以往生活中已產生了不少情感體驗,從這些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因而,我根據教學內容的情感目標,對學生情況進行了調查,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通過課前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我發現教材中出現的規則學生都已瞭解,而且對於新出臺的交通法規、環保法規也有自己的感受,知道這一點之後,課堂上就能更好地捕捉學生情感體驗中的火花。

當然,學生有了正確的認知,並不一定有明確的行為。因為學生受年齡、閱歷等限制,有時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做,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時因為缺乏堅強的意志,很多美好願望就此夭折,“聽聽激動,做做不動”這是國小生中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思品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學中只有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讓學生認之深,情之真,才能意之堅,行之久。比如有學生認為大夏天過馬路,等了八十多秒才等來一個綠燈,而這綠燈只有短短十幾秒,雖然自己每次都遵守交通規則,但感覺很麻煩。她的體會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共鳴,老師及時捕捉了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討論“遵守規則到底麻不麻煩”,在思維的碰撞中更加明白了遵守規則的重要:雖然有時候比較麻煩,甚至有時候吃點小虧,但是對你,對我,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好處。這就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起到了指導作用。

(二)、以情境為載體

1、課始入境入情

作為一種心理現象,人的情感波動、不同體驗歸根到底是客觀事物作用的結果,人產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體的“情勢”及內在主體的“需要和期望”所決定的。因此,新課伊始,為了調動孩子的情緒,我讓孩子們玩遊戲“猜成語”,遊戲中學生耍賴的舉動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對這節課的投入程度,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這節課的情境中。

2、課中情通而理達

良好的開端只是為學生的情感體驗打下一定的基礎,而課中是一堂課的主體階段。教師應該以教材所體現的情感因素為載體,通過一定的手段將學生的情感從“接受層”引向“體驗層”,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充分發揮情感的能動作用,從而達到“情通而理達”的目的。對於國小生來說,生動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產生情感體驗的土壤。因此,教師應注重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使學生“動情”。我在本課設計了一個兩難情境:馬路上,遇到紅燈,好幾個叔叔阿姨正在走,你走不走呢?在看了這樣的情景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達到以境引情、入境動情的目的。

(三)、以活動為手段

品德與社會是綜合性課程,注重活動性,倡導在活動中發展,在發展中活動。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應該讓兒童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穫。我設計了一個拉球小遊戲,並不僅僅是為了放鬆,更是為了激發孩子自己制定規則的信心,讓他們明白了規則靠大家共同制定,也要靠大家共同遵守,還讓他們從活動中體會到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只有這樣,才能品嚐到遵守規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課末,我還設計了一個活動,請學生聯絡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自己制定《班級學習公約》。並且宣誓:遵守規則,不耍賴皮。

總之,思品課教學,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創設豐富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開放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思品課的實效性。

三、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需要規則

1、同學們,讓我們來放鬆一下,做個小遊戲,好嗎?請組長起立,轉過身,根據組內同學表演的動作來猜成語,哪一小組先猜對,就是獲勝者。

2、哦,這一組先猜出來,他們第一名,其他小組同意嗎?有什麼不同意見?

3、學生評價比賽結果。

4、揭示課題:看來啊,有小朋友耍賴了,感覺這個比賽結果就不怎麼公平了,是吧?都有點不服氣,先別不高興,我們一起來想想,如果再玩遊戲,應該注意些什麼?板書:不耍賴皮

二、規則的發現

1、生活中的規則

(1)看來玩遊戲也是有規則的,否則大家都犯規,這遊戲就玩不下去了。其實(多媒體:你知道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規則。)

(2)小朋友肯定有這樣的體驗,那麼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規則呢?請同學結合生活中的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然後說給全班同學聽。

2、什麼是規則

看來呀,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不管是遊玩,還是比賽場上,到處都有規則,那你能說明白什麼是規則嗎?

3、規則的體驗

(1)生活中的規則很多,你們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遇到過開心的事兒嗎?

(2)是呀,遵守規則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了方便、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更有秩序,那麼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煩惱呢?

①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感受?

②遵守規則到底煩不煩呢?

③小結:雖然有時候比較麻煩,甚至有時候吃點小虧,但是對你,對我,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好處。

④下面這個同學也遇到了一些麻煩,我們來看看,能不能幫上他的忙。多媒體出示兩難情境:馬路上,紅燈亮,好幾個叔叔阿姨正在走,他應該怎麼做呢?

⑤小結:即使別人耍賴皮,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正確做法,即使吃了一些虧,慢了一些,但是我們養成了好的習慣。

4、體驗的拓展

剛剛大家談了自己的感受,明白了遵守規則的重要,其實,規則不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好處,對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都有很大的影響,你知道嗎?

(1)圖片1,人們砍伐樹木,造成了沙塵暴。你有什麼感受,想說說嗎?

小結: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的發展也需要規則。

(2)圖片2,如今的太湖為什麼這麼美?

小結:是呀,近年來國家治理太湖,制定了很多規則,大家也自覺遵守,所以我們的太湖越來越美了。

三、制定遊戲規則

1、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呢!社會的文明、進步、科學發展是多麼需要規則呀!剛剛同學們討論得真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拉球小遊戲吧!誰想來玩?為了讓這個遊戲玩的又開心又公平,我們該先做些什麼呢?

2、學生商量,定出遊戲規則。

3、請各組長來拿瓶子,帶著瓶子到下一組做小裁判!遊戲開始!

4、學生談遊戲中的體驗和感想。

5、小結:看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只有這樣,才能品嚐到遵守規則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四、規則的制定

1、老師知道,學校每年都評選優秀集體,我們班是嗎?為了成為優秀集體,有哪些方面還需要努力的呢?其中最主要是哪方面?大家一起想想,為班級制定一些最急需的規則,成為我們的班級()公約。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協商確定兩條公約寫在老師發給組長的紙上。

2、將紙條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同學們看,舉手表決,通過後貼在一張海綿紙上,同意規則的小組,讓我們向女排隊員為了共同目標努力時那樣,手搭在一起宣誓:遵守公約,不耍賴皮!

五、總結

為了你,為了他,為了我們大家,為了社會的文明進步,持續發展,我們堅決不耍賴皮!

板書:我不耍賴皮

方便愉快

文明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