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說課稿(精選3篇)

來源:才華庫 1.32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麻雀》說課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麻雀》說課稿(精選3篇)

《麻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麻雀》是S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童話世界”中的第一課,講訴了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不聽媽媽勸告,掉在窩外,險些被大花貓吃掉,麻雀媽媽奮不顧身的用身體保護了孩子,自己卻被咬掉尾巴的故事。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5~6年級)的目標要求和本課的內容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從從小麻雀的成長過程中,吸取成長經驗,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

2.學生通過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學生能夠理解課文並抓住重點句子,瞭解其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正確認識這對母子。

而怎樣使學生能夠“把握重點句子,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對母子”,則可能是教學中的難點。

結合教材和五年級學生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教法和學法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童話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角色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讓語文課堂的教學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

結合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三、說教學過程

首先,談話匯入,設定情景,將學生引入角色中,通過扮演故事人物,分角色對話,正確認識這對母子。

我設定的第二個環節是品讀重點段落,瞭解母愛的偉大和故事給我們的啟迪。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通過要求學生對15.16段中麻雀媽媽救孩子時的動作,神態,語氣的重點品讀,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通過對小普季克獲救的反思,對他獲救後矛盾心理的探索,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小孩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長出真本事”這一成長經驗。

最後,拓展延伸,讓學生試著想像寫作,經歷了這次事件,小普季克和媽媽。

開始了怎樣的教育和學習,既加深了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也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寫作力。

一.談話匯入

在一家屋簷下,住著一對麻雀母子,小麻雀叫普季克,特別喜歡聊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小麻雀》認識這對麻雀母子。(板書課題)

二、以讀代講,體會人物特點

1、請大家默讀第1—13自然段,找一找,麻雀母子在聊些什麼呢?

學生彙報:小麻雀對外面很好奇,問了媽媽很多問題。可是又不相信媽媽的解釋。

2、指名學生朗讀麻雀媽媽的話,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從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麻雀媽媽是個怎樣的媽媽?——教導孩子非常有耐心苦口婆心

3、指名學生朗讀普季克的話。(同學們邊默默的跟讀,邊聽邊想,普季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啊!)——天真,幼稚,充滿了好奇心,樣樣都愛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釋。

4、分角色朗讀。(同桌)讀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讀出小普季克的天真和幼稚。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過渡)這樣一個天真任性的小麻雀,不相信媽媽的話,大家覺得,以後他可是要怎樣啊——要吃虧的

三,品讀重點段落,體會母愛偉大。

師:這不,一天小普季克在窩邊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大花貓還正好蹲在那裡,這可怎麼辦啊!麻雀媽媽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14—18自然段,

(一)抓住麻雀媽媽的動作感受母愛。

1、引導學生找出描寫麻雀媽媽的句子,

2、指名學生讀句子,

3、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麻雀媽媽動作的詞語。思考:你從麻雀媽媽的

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勇敢奮不顧身愛小麻雀勝過了愛自己

4、讓我們帶著這種體驗,再讀讀15段,讀出麻雀媽媽的勇敢,堅定。

5、在讀的過程中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你看到了什麼?(學生

描述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6、師激情:在強大的敵人面前,麻雀媽媽挺身而出,用自己渺小的身體

擋住了大花貓,保護自己的孩子。這種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此時此刻,你想對老麻雀說些什麼呢?——

7、(過渡)還能從哪裡感受到這種母愛?

(二)抓麻雀媽媽的神態、語言來體會母愛。

學生回答後,順勢帶出16自然段。

1、在乎歡天喜地”——麻雀媽媽一心想著孩子,對自己的傷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怎麼樣怎麼樣”——體會麻雀媽媽對孩子關心很急切

2、指導學生讀出麻雀媽媽心情的急切和歡喜。

四,品讀句子,體會普季克的成長。

“嗯,沒什麼!”“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1、想一想,小普季克為什麼沒有受傷呢?

一是依靠媽媽的幫助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實踐中自己努

力,才能掌握真本領)

2、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成長的經歷和普季克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

3、普季克說“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一樣一樣指的是什麼啊?——學飛學找食物學很多知識

小普季克學會了什麼?——學會飛了也學會了要聽大人的話(因為小孩子不聽勸告總是要吃虧的)

4、經歷了這件事,普季克為會飛而感到高興,為媽媽受傷感到內疚難過。如果你就是普季克,你想對媽媽說什麼話啊:

——媽媽對不起,我不該不聽你的話,害你受傷我好難過

——媽媽,你瞧,我會飛了,我長大了。

——媽媽,以後你多教我一點本領吧!這樣我就能保護自己了。

5、通過小普季克的經歷,同學們也學會了點什麼呢?——總結感悟(要聽勸告,要自己努力學習新本領)

《麻雀》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童話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

《愛唱歌的小麻雀》它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故事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讓幼兒通過活動理解要關心別人,個人的行為不要影響別人,培養幼兒初步的關心意識。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

2、在情感體驗中,感受小動物間的關愛之情。

三、說重、難點:

我原來把活動的重、難定在一起為: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聲音響亮。這樣難點沒有突出,現在我把難點定為:能體驗到動物之間的關愛之情。

四、說活動準備:

原來我只是物質準備為:

1、麻雀媽媽胸飾一個、大樹一顆。故事中的角色圖片:小麻雀、貓頭鷹、猴子、蝴蝶、小松鼠、小花狗。

2、錄音機、錄音帶。

現在我增加了經驗準備為:瞭解小動物的本領。

通過完整欣賞培養幼兒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幼兒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雖然小麻雀很喜歡唱歌,但看見小狗在睡覺時就不在唱了,而是安靜的等著等著。孩子們就會覺得小麻雀多麼了不起。將這一情感教育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是解決重點以及重建後的難點突破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四、結束部分:

1、遷移故事。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引導幼兒說說“你們覺得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

本想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但我發現孩子對故事的理解與實際生活有脫節,原因一是小班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不足。二是他們實話實說。把這一環節滲透到前一個環節“小狗睡覺時我們該怎麼辦”後就引發孩子討論“你覺得還有在什麼時候也不應該大聲講話?”運用“乘熱打鐵”的方法能促進幼兒的發散思維。而不是回過頭來“硬邦邦”地把這種知識強教給孩子。

反思性說課還是第一次,接下來就會有第二、第三……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肯定是:反思+說課=效率!

2、說教學過程:

第一、角色遊戲法,抓住小班孩子的心裡特徵,用角色遊戲讓幼兒進入活動:

“小朋友們,我來扮演‘麻雀媽媽’,你們當我的‘麻雀寶寶’好不好?”幼兒回答。教師:“現在媽媽可想聽你們唱歌了,你們唱歌給媽媽聽吧。”激發全體幼兒參與學習的慾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二、情景教學法,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當幼兒唱得正高興時,放錄音:“上面的小麻雀,請你不要唱了。”同時教師和幼兒停止歌聲。我故意說“是誰在說話?為什麼不讓我們唱了呀?”並出示貓頭鷹,引導幼兒主動發問:“貓頭鷹,是你不讓我們唱的麼?”我以貓頭鷹的口吻說:“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

教師:“下面的朋友是誰呀?設定懸念吸引孩子,鼓勵幼兒猜想、模仿學說對話。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讓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故事、理解故事。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也讓幼兒更好的體驗這種環境所帶來的語言交流樂趣,從而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注意傾聽打下更好的基礎。

然而當看到小花狗在睡覺時我放低音量說:“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大都說:“拿棒打醒小狗。”這讓我感到很意外,直接把答案給了孩子。其實,這不是意外,孩子是很現實的,他們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驗”。這說明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透徹,準備的不充分,缺乏活動前的經驗準備。當孩子說:“拿棒打醒小狗。”我應與孩子展開討論如:為什要打小狗,小狗每天晚上為我們做什麼,使孩子懂得小狗晚上為我們看家剛剛才睡著,好辛苦,我們不能吵醒它。真正領悟到關愛之情。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情感目標。

3、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的情節。“故事中都有誰呀?”“小麻雀是怎麼問它們?(按故事中順序逐個問)”“是誰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它為什麼不讓小麻雀唱歌了?”“小麻雀是怎麼做的?”“你們喜歡這隻小麻雀麼?為什麼?”

《麻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時間控制3分鐘)《小麻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教材的開場是有其特殊的含義的,說明了這篇課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不聽勸告媽媽,試圖飛出窩來卻一不留神落到窩下,遭遇到了大花貓襲擊,麻雀媽媽為救他,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擋住大花貓,最後導致自己的尾巴被花貓咬掉的故事。本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根據新課標的第三階段(5-6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能夠正確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理解課文並抓住重點句子,瞭解其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去把握文中的重點句,並理解其意蘊是本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閱讀“學習連結”,或查詢更多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找高爾基的《童年》等作品來讀一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時間控制1分鐘)在教學方法上,我認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貴在切合學生實際,葉老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本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習,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2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時間控制5分鐘)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將採用啟發式談話匯入:四年級是我們學過了一篇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讓我們看到了動物中偉大的母愛,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也是關於麻雀的課文《小麻雀》。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穫呢?隨後揭開課題,並簡要了解作者高爾基的概況後,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普季克是怎樣的一隻麻雀,麻雀媽媽又是個怎樣的媽媽?同時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字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設臵一個問題:從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與麻雀媽媽的對話你瞭解到了什麼?採用分角色的辦法,抽選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媽媽來朗讀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問題答案。

接著,全班有感情的朗讀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媽媽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緊接著,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重點理解課後練習第二題的句子,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能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課後星號題中的那個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3體驗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細緻,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過不聽父母勸告的情況,是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樣,課後把它寫出來。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時間控制1分鐘)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母子對話:小麻雀充滿好奇,充滿疑問;媽媽則細心照看,再三告誡;第二個階段是經歷危險: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窩下;媽媽奮不顧身,保護孩子;第三個是內心感受:小麻雀既高興又難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