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9.78K

一、教材分析:

甜甜的泥土說課稿

《甜甜的泥土》是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現代作家黃飛寫的一篇小小說。這篇小小說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告訴人們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寫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常規立意,把主題放在歌頌人間的至親至愛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上,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樣能得到人間的關愛,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這樣給人新鮮獨特之感。另外,它結構嚴謹,妙用對比手法。小說以一包奶糖為線索,通過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使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同時通過多處對比手法的妙用,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成功地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b、培養學生運用對比的能力

c、培養學生善於挖掘材料、巧於立意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愛我家庭、愛我社會的人生觀。

三、學情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以反映當代生活現實為題材的作品。許多學生通過電影、電視等已經接觸過一些類似的生活畫面。很多人已經形成了共識:“離異的孩子渴望得到愛",”“離異的孩子不幸”“後媽可怕”。對生活是美好的認識不夠,在生活中充滿愛,即使是離異的孩子同樣可以得到人類的關愛.

四、教法指導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具有時代色彩的文章,教師在指導學習過程中,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學空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本文時,要充分通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瞭解全文內容,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討論中形成共感.通過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合作、探究,解決學生的疑惑.使用激趣法、歸納法、問題導引法、分組討論法和誦讀法,效果會更好一些。

五、學法指導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文時,除了自己運用工具書,自學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外,更重要的是在朗讀中發現問題並能積極發問、主動發言、認真進行討論探究、認識小說的人物性格,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感悟文章立意。

六、教學過程分析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認識過離異的孩子嗎?你知道他們的生活處境嗎?他們是怎樣對待生活的,今天我們學習《甜甜的泥土》這一課,讓我們感受一位離異孩子的人生觀。(說明:懸念能激起人的好奇心,使人產生求知慾望,凝聚學生的注意力。)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查工具書,自學生字知識

(說明:此設計有利於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防止學生的依賴性思想又能發揮工具書 的作用,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2〉、理解課文內容,發現疑難。

(說明:這是教學的關鍵,通過這一環節讓教師瞭解學生,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困難,便於在交流中增加註意力度,變學習為主動探究,自發學習。)

〈3〉、互動交流

(說明:此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師生互動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

〈三〉、探究練習:

1、 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說明:此設計主要是指導學生運用小說的常識,進一步瞭解本文的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加深對文章立意的感悟,同時加深對小說的認識。)

2、 問題:小說之中的“她”是怎樣一個人?從課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對王小亮的至愛親情?

3、 問題:王小亮從後媽那裡得不到應有的愛?後來他從哪裡得到母愛?

(說明:問題1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感悟母女血濃於水的親情,問題2設計為了讓學生感悟文章的立意,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

<四>、 總結反饋:

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指出不足之處,再次強調學習要點,加深學生的理解並建議課後對其不足之處採取彌補措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