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光和影》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8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科學《光和影》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科學《光和影》說課稿

國小科學《光和影》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第一課時《光和影》。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分為兩部分:光源和影子。教材先以影子游戲匯入,通過引導讓學生找出影子產生的條件,而後揭示什麼是光源,最後通過三個活動探究影子的特點。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觀察動手能力,也經歷過探究過程,對於影子的產生和特點積累了不少經驗,這都是開展教學的有利方面。但他們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其中的規律,在完善概念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方法。

(二)教材處理

為了更好地滿足教與學的雙重需要,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一是對教學活動的順序進行了調整。先引出光源,再一起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最後再探究影子與光源的關係。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二是實驗器材上注重創新,自制了一個“簡易量角裝置”,這樣,既能增加實驗的準確性,又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三是注重課後拓展延伸。在拓展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設計一幅牆圖,向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牆來了》節目投稿;二是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這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下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使科學延伸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理念,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科學概念: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瞭解光源和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處;能用科學的語言總結影子變化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利用科學教具探究,做光和影的實驗,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係,並將結論運用於新的情境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平常的遊戲中發現科學奧祕,激發科學探索的好奇心。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絡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養成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基於以上理念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通過實驗,探究影子的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為此,針對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課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開展思維訓練中重視知識的應用。

2、學法: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我在學法上採用小組狀態下的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和學生的認識規律,以上述分析為指導,以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我始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核心,貫穿一個“玩”字,著眼一個“究”字,突出一個“動”字,體現一個“用”字,讓學生充分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下面,我就說說具體設計:

(一)激趣揭題

以手影引入新課,在激趣的同時引起學生對“光”和“影”的關注。

(二)認識光源

1、讓學生舉例說說身邊有哪些物體能發光。

2、教師給出光源概念,出示相關事物圖,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是否是光源,從而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光源這個概念。

(三)玩造影遊戲,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

1、提問:是不是隻要有了光就有影子?引發學生對影子產生條件的猜測。

2、分組玩造影遊戲,驗證猜想。讓學生在產生濃厚探究興趣的同時啟用思維,更容易想到產生影子的條件。

3、學生彙報,教師小結,用科學的語言歸納出影子的產生條件。

(四)探究影子與光源的關係

這個環節是重點和難點。

1、讓學生上臺配合製造影子並適當變化,讓學生觀察影子的變化,並根據這些變化提出一兩個科學問題。引發學生猜想: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影子的變化呢?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同時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激發他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2、以影響因素之一“光源照射的角度”為例,結合多媒體動畫進行點撥提示,並選擇這個最難的實驗進行示範演示加以突破,這樣,既能讓學生直觀清晰地明確實驗如何操作,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控制實驗條件的變化來進行研究。

3、讓學生思考在探究“遮擋物與光源的距離”這一因素時,只要改變什麼,瞭解學生對控制實驗條件變化的理解,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4、在做足了實驗前的準備文章後,大膽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最想探究的一個問題,各自展開實驗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小組合作學習優勢,真正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

5、小組進行實驗的演示彙報,總結規律,強化課堂參與作用,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五)總結

採用師生交流的方式,結合板書,先讓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一次梳理和回顧,再說說生活中用到了影子原理的地方。講解投影概念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反饋拓展

欣賞完皮影戲後玩手影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驗證規律。在課後拓展中,我設計了有梯度的兩個活動,讓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延伸到生活中!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既有我的一些小小體驗,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國小科學《光和影》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本單元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光的傳播特點,從觀察影子開始,因為影子的許多特點,顯示了光的傳播是直線的。

二、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並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絡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光源與影子的變化規律。難點在與指導學生記錄實驗現象。

設計理念:

本節課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後通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後用規律解釋現象,深化對規律的掌握。

四、教學方法

主要採用了小組分工合作,交流討論學習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因為學生對於影子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有光會有影子,影子會隨著光而改變。所以在導語中我讓學生說說對於光已經知道什麼?)引導語:對於光,我們都很熟悉,那麼對於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祕密。(通過這個環節看看學生那些是原有的知識,哪些是未知的,自然的過渡到認識光之前先來了解影子)

2、關於影子產生的條件

通過學生熟悉的手影遊戲這一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都包含著科學道理。

1)誰玩過影子的遊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麼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麼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牆面、地面等)

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往往會忽視“屏”這個概念,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條件是:光、遮擋物、屏。

3、關於“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麼,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影子變化的特點,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為書中有三個實驗。在這裡我採用學生看書自學—描述過程—教師指導並示範第一個實驗—學生小組合作並記錄現象—彙報規律。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麼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祕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後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彙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教科書上所示5個不同位置的光源,在實驗中可以一個一個出現。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發現:影子的長短隨著光源的照射角度不同而變化,角度越大,影子越長。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係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況下,遮擋物離光源越近,擋住的範圍就越大,影子就越大。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係:因為這個物體是長方體,不同的側面形狀不同,不同側面照射會有不同的影子,因為形狀不同,對光的遮擋情況不同。——引出投影這一概念。

這個實驗環節在於將感性經驗抽象成理性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也體現了太陽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影子的變化。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麼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