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碗花》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3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打碗碗花》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打碗碗花》說課稿範文

《打碗碗花》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打碗碗花》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的閱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童年時代在家鄉見到一種形狀奇特,粉中透紅,形如小碗的花,大人稱為“打碗碗花”。作者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藐視權威”,親自試驗,終於證明了打碗碗花不打碗。告訴我們對迷信的說法不要輕信,要敢於提出疑問,敢於實踐探索。

二、學情分析

課文中對打碗碗花作了生動的描繪,因此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低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本課的設計以學生主動質疑為主,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投入。

三、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旨在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識記本課7個生字,結合課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無恙”。同時,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邊讀邊思考,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個體自學、同桌合作學習,運用“找關鍵詞語——提出問題——聯絡上下文圈劃詞句——解答問題”的方法結構,抓住重點詞語嘗試解疑。通過學習,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養探究的意識。

四、教學設計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了教法和學法,我將本節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課題,激發興趣。我通過讓學生欣賞打碗碗花的圖片,引出了文中描寫打碗碗花的句子,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然後開火車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後抓住課文的重點,讓學生品讀“打碗碗花,要打碗?”和“打碗碗花,不打碗!”,以此來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五、課後反思

教師於漪說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我覺得,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而學生自主質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體現。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並獨立思考,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打碗碗花”長什麼樣?為什麼把這種花叫“打碗碗花”? 誰說摘了“打碗碗花”會打破飯碗?摘了它真的會打破飯碗嗎?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來了,積極性就高了,學習也就投入了。他們通過研讀文字,體會了小作者“半信半疑、緊張、如釋重負,自信不疑”的心情變化,懂得了對迷信的說法不要輕信,要敢於提出疑問,敢於實踐探索。

《打碗碗花》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打碗碗花》是滬版國小語文第四冊課本中的一篇課文,文筆清新優美,富有兒童生活情趣,又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作者在敘述時,抓住人物心情的變化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應該說,作者在文字中所表達的感情豐富,很適宜朗讀訓練。“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有感情,要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這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學設計時,各項教學活動始終圍繞“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這個課題,或組織學生以讀促練帶講,在自己讀懂文章的同時也會運用文字語言進行規範的表達,一箭雙鵰;或引領學生根據文字進行朗讀訓練,在朗讀中體會心情,理解重點詞語;或帶著學生身臨其境,讀中感悟體會,以此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根據文字、本單元訓練重點、研究課題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本課“水渠、將信將疑、鄭重其事、安然無恙、如釋重負、自信不疑”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知道打碗碗花的特點及“我”是怎樣發現“打碗碗花不打碗”的,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人物心情,學習文中“我”讀事物好奇,勇於嘗試的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要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新課堂上要聽得到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組織學生要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交流,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想象。培養語感,注重積累。所以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閱讀課文,要理解課文所蘊涵的道理,並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本文中“我是怎樣發現外婆關於打碗碗花的話是不可信的”既是重點有是難點。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在教學“打碗碗花樣子”這一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展現與眾不同的打碗碗花,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為學生能介紹打碗碗花架起橋樑。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理解人物的心情,悟出深刻的道理,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質疑解惑法:“學起源於思,思起源於疑”。教學中問題的提出由學生髮現和由教師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樣。由學生提出能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悟一悟”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的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悟“句子的含義。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質疑課題,整體感知

一上課,以第一小節中野花的句子引入,揭示課題,然後質疑:打碗碗花長什麼樣?為什麼叫它打碗碗花?這一環節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學生字,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出示自學要求。因為,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的'讀的效果,只是有目的的讀的效果的1/3。閱讀課文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樣能有效幫助學生納入正確的學習軌道。

以讀為本,品讀課文

新理念強調要豐富語言的積累。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積累文字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那麼在新課堂上加強誦讀是一種積累的好方法。

一篇文章只有通過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讀,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也只有讀得入情、讀得入境,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就像葉聖陶先生說的,“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可見,朗讀是“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關鍵。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盡情讀書。

(一)介紹打碗碗花

這篇課文圍繞打碗碗花,講述了作者小時侯一段難忘的經歷。那麼我想,學了這篇課文後,至少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打碗碗花,打碗碗花長什麼樣。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重在抓介紹。

1、通過媒體,出示畫面,老師介紹,拉進學生與打碗碗花之間的距離,產生喜愛之情。

2、通過自己讀,指名讀,比賽讀,為後面的介紹作鋪墊。

3、填空介紹、降低難度,同桌介紹,使人人蔘與,人人落實。

多形式地準確的朗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依據文字的特質,我採用多種形式,如自己讀,指名讀,比賽讀,填空介紹、同桌介紹等,讓學生通順連貫地讀好文字,是語感訓練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指導朗讀,練習說話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對話的前提是學生要有一定的“資本”和“底氣”,最起碼學生事先要對文字有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唯有這樣,對話才能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在展開三者對話前,組織學生“潛心會文”,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獨立閱讀文字,自主感悟文字,層層深入地走進文字。這一環節很重要,為下面的對話教學作鋪墊。

1、這部分的教學,在引出外婆的話後,請小朋友根據句子前後的提示語,互相討論該用什麼語氣讀,然後自己練練。在讀中理解“鄭重其事”的意思

2、在讀出了外婆急切的,嚴肅的語氣之後,讓學生獻身說法,如果是你,你信嗎?在學生設身處地的交流中自然悟出“將信將疑”的意思,然後利用文字進行說話練習。

語文,語文。語文是以語言文字為本體的。語文課程就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要在整體背景上扣詞扣句,加強對文字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這裡抓住 “急忙、嚴肅、鄭重其事、將信將疑”等詞語品一品,在讀的基礎上自然悟出其中含義,從而更深入地體會到作者的感情以及祖國語言的豐富。

整個板塊處理,讀貫穿始終,讀中感受、讀中思索、讀中碰撞、讀中頓悟,並隨機以說促讀,另外,在評議中,學生敏銳捕捉文中語言文字,調動起聽、辯、評的多種實踐方式,主動去感受發現,以評促讀。讀悟對話過程得以昇華,枯燥的文字,在學生心中變成了流淌著的濃濃的情意!

(三)體會心情,明白道理

教師用語言的渲染來創設一種能讓學生體驗的情境,使語文課多了一點感性,少了一些理性。讓學生浸潤其中,受到語文的薰陶與感染。再者,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飽含感情地範讀,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文字、與作者之間的感情距離。教師的引領作用充分體現。

1、首先通過老師充滿激情的朗誦,將學生帶入情境的體驗,然後出示練習:我緊張極了, 。學生便會有感而發,為讀出緊張的氣氛、理解“如釋重負”做好鋪墊,也為課後練習重點:把句子寫具體做指導。

2、試驗後的情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通過老師出示的句式理清思路,有方向,明白試驗後的情況可從“碗的情況、心情的變化以及得出的正確結論”來說。在說中理解“安然無恙、如釋重負、自信不疑”的重點詞語,並讀出感受,在交流中自然而然突破重難點,明白“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角色轉移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了與文字對話的位置,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進學生走進教材,積極進行角色體驗,隨後,將體驗所得通過表情朗讀顯現出來,此時的讀,已不是簡單地朗讀文字元號,而是一種內心的獨白,情感的抒發,如同作者的文字敘述、情感描摹,又遠比這些文字豐富、真切、有靈氣!讀中學習方法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師對於學生已在運用的方法的總結與提煉,絲毫不顯教、塞的痕跡。

(四)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創生文字,對文字進行創造性地閱讀,這是新理念所強調的。教學設計抓住文字中“但我始終不能明白,人們為什麼要把這樣一個怪名字加給它呢?”這一句話,對文字進行個性化處理,安排了一個通過查詢資料的出正確結論的情景。在讓學生找到正確答案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明白“遇到問題,除了去嘗試,也可以通過查詢資料來尋找真正的答案”的道理,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一個促進。

五、說板書

根據本課的重難點以及課題研究的方向,順著心情的變化,從“將信將疑”到“自信不疑”這一歷程,通過讀出相應語氣,理解關鍵詞語,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悟出深刻哲理。

許多語文教學專家指出:目前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很多,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學生“欠讀”,讀得不充分,讀得不深入,讀得不忘我,我想,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只有觀其文,誦其聲,方可通其義;只有進入角色的誦讀,才能感受文字的美、體驗情感的真、揣摩意蘊的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