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0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古詩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執教的是一首古詩《石灰吟》。現在我來和大家說說我備課的一些想法。

我選擇這個教學內容,出於這樣幾個原因:1.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教學內容的體裁豐富多彩,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必須適應各種體裁的教學;2.平時,我也觀摩過不少執教古詩的課,很是羨慕大師們的揮灑自如。而自己在公開課的教學中,也從未嘗試過古詩的教學。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嘗試。

《石灰吟》這首詩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對於文字的分析,我就不多說了。我主要和大家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對於這堂課,我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託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聯絡詩人的生平,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的反覆誦讀,讓學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詩人高潔的品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憑藉具體的文字材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薰陶。

基於這樣的目標預設,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整體通讀

詩歌讀正確、讀通順是學習古詩的前提。對於本首詩,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進行朗讀,相機指導學生把生字“焚”讀準、讀懂。“焚”這個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學生很容易讀成後鼻音。在我看來,詞語教學在高年級段依然要紮紮實實。同時,對於“粉骨碎身”這個詞,和我們現在的語言習慣不大一樣,學生感到不明白,這很正常,因為我讀這首詩時,對為什麼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過查資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來強調,一是提醒學生讀正確這個詞。二是通過直接告訴的方法,讓學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對這個詞的瞭解。

第二步,理解詩意

學習一首古詩,理解詩歌的含義無疑是教學的重點。對於司空見慣的石灰,不要說學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關的資料,對於採製石灰的過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瞭解石灰的採製過程,當然能有助於詩歌的理解。試教時,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紹了一段文字,讓學生自己讀了一下。課後,我發現如此的做法不僅是蜻蜓點水,而且沖淡了語文課的味道。那如何讓學生用語文的學習方式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瞭解石灰的採製過程呢?於是,我反覆讀教材,讀著讀著,驚喜地發現“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正是石頭鍛造成石灰的三個步驟。我就緊扣這三個詞語,通過指導學生把詞語所蘊含的意思給讀出來。在進行簡單的小結後,指導學生理解並讀好“若等閒”和“全不怕”,這樣,學生不僅瞭解了採製石灰的過程,同時對詩歌的前三句也就能準確地理解了。讓學生交流對石灰是否有新的認識,學生通過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對習以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認識,知道作者吟誦石灰,就是要吟誦石灰高潔的品格。

第三步,瞭解詩人

生活在當代的孩子,要真正讀懂時隔甚遠的古代詩歌,當然必須結合詩人的生平來理解。對於于謙,學生有所瞭解,但瞭解得不是很全面,於是,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一生把于謙的相關事蹟進行介紹。對於這份介紹材料,我是自己根據教參提供的相關材料進行了重新組合和加工,使于謙的生平介紹變得充實,同時,介紹的語言直白、生動,使學生易於接受。介紹之後,讓學生交流對於謙的認識,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學們對於謙這個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瞭解。

第四步,指導朗讀

朗讀也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我看來,對於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處理不該是老師直接的告訴,不能僅停留在技巧的層面,而應讓學生反覆品讀文字,深入到情感的核心,這樣,學生才能與文字產生共鳴,朗讀才能情動而辭發。在學生讀懂詩歌的基礎上,我結合先前于謙的生平介紹,按照于謙年少時——步入仕途——走上刑場這樣的經歷讓學生想象于謙的感受,創設情境讓學生朗讀,看得出來,因為走入了于謙的內心,學生的朗讀深情並茂,我想:在這樣的朗讀訓練中,學生或多或少會受到一點立志和做人的情感薰陶。

第五步,課堂總結

體會、理解託物言志這種寫作方法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課堂中,我兩次讓學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認識,其實就是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與表達學習所得,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澱和情感體驗。此時,出示託物言志這個寫作方法,學生可以自然地接受。這時,再把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時,學生的朗讀完全是一種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為背誦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課上,讓學生互相背,指名背,齊背,就給了每一個學生均等的機會,從效果看,還是比較好的。

第六步,書寫古詩

在平時的公開課教學中,老師很少讓學生在課上書寫詩。因為對於一首詩,讓學生會讀會背這是我們老師很注重的,對於書寫一般放在課後。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課上,出於這樣幾個原因:1.寫字教學也應該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平時,學生的書法要考級;考試時,試卷上有卷面分。2.從我平時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書寫一定會比課後認真得多,長此以往,學生就能習慣成自然。而且在課上書寫,也便於老師進行指導。3.平時,讓學生抄寫古詩,學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種作業,興致不是很高。現在,我提供了這兩種書法樣式,讓他們完成一幅作品,學生感覺很新鮮,同時配上舒緩的音樂,更讓他們覺得這樣的書寫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4、我提供的範字就是我們班的學生寫的,因為我覺得寫得字要比電腦直接列印的更有一種書法的味道,雖然學生寫得還比較幼稚。

古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文化的傳承,才意味著真正的立人,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非常神聖而又十分艱鉅的使命。今天,我就嘗試著讓孩子們在讀讀寫寫中受到文化的浸潤,期待能將文化的種子自然地植入學生的心田。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課堂教學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嘗試,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謝謝!

《竹石》說課稿

一、說教材

《竹石》這首詩是六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它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託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二、說教學目標

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是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節課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說教法和學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古詩的方法,藉助工具書或註釋能理解古詩的意思,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是讓學生自學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表面上理解詩意,但要從作者的內心世界獲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取向是一個難點。要解決這個難點,需要從作者的資料、時代背景入手,感悟詩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體會古詩詞的魅力和文化蘊涵,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1.教法。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難點,首先讓自學、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再讓學生走進古詩,感悟作品的內在蘊涵,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2.學法。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反覆吟誦,來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結合作者的生平,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樣設計了導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讓學生背誦《石灰吟》,再交流學古詩的方法。

(二)學生根據方法自學古詩。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詩。書上僅有兩個註釋,就是任:任憑,爾:你的意思,原以為學生都知道,沒有做過多的強調,結果在測評時,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然後讓學生抓住一個“咬”字: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理解竹子的剛毅性格。任:任憑。讓小組合作練習說話,體會任憑這個詞語。然後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

這首詩通過竹子的品格來寫人,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象竹子生長的環境,總結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結合作者的生平資料,知道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薰陶。

(四)達標測評背誦、默寫《竹石》。

(五)說板書設計

竹石

咬定不放鬆

立根破巖中

千磨還堅韌

任爾南北風

熱門標籤